【简况】 全市有建筑业企业284家,其中一级企业4家,二级企业7家,三级企业62家,四级企业112家,五级企业99家。全年为8家企业办理了外出施工手续25宗。同时,开放中山市建设市场,经过严格挑选,引进技术资质等级高、业绩良好的施工企业34家,承接工程43宗。1998年全市完成施工产值9.95亿元,施工面积294.95万平方米。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1998年,全市建设系统提出以“质量管理为中心,村镇建设为重点”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实施《质量振兴纲要》和《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修订了《质量监督管理手册》(包括《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管理手册》),建筑工程质量有较大的提高。实行质量公布制度及质量否决制度,每季度公布1次各企业的质量优良率情况。对在前年和上年2年均未达到规定优良率的2家中山市施工企业降低资质等级使用;对8家在前年和上年2年内均未达到规定优良率的市外施工企业禁止其在中山承接新的工程任务;对上年未达到规定优良率的20家中山市施工企业、13家外地施工企业作出警告处理并在《中山日报》上公布处理结果。加强廉政建设,公开办事制度及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并实行服务承诺制。严格把好质量关,拒绝验收不合格工程,针对镇区质监人员素质不一的情况,把镇区分站的竣工验收权收回市站,防止不合格工程流入社会。针对全市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分别在1998年4月和11月制定了《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整治意见》和《门窗工程质量整治意见》,对上述2个专项工程质量进行了整治。1998年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优良率35.2%,建筑工程竣工验收优良率达35.2%;中山市中区教学楼、东凤镇综合楼、同安小学教学楼等3项工程被评为省优良样板工程,沙溪隆兴南路道路工程被评为省市政优良样板工程;康乐苑C幢工程被评为中山市优良样板工程。
【建筑安全文明监督】 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现有工作人员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2人,下设22个镇区分站,负责全市建筑工程的安全和文明施工的监督和管理。1998年,全市共有195项工程实行了安全监督,再加上往年的受监未竣工工程,共有90多名安全监督员在近300个工地上进行了安全监督工作。1998年,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和重伤人数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43.3%、41.8%和37.5%。
【建设监理】 1998年,有监理公司4家,监理工程12宗。全市的工程建设监理工作逐步走入正常化和规范化,监理业务不断扩大,人才和设备逐步上等级,许多重点工程都请监理公司来进行现场监理。受监工程的优良率几乎达到95%,同时为建设单位节约了大笔资金。
【建筑业协会】 开展了社会调查工作。围绕建筑业体制改革、建筑施工企业经营困难及工程项目不进行招投标等问题,分别对建筑施工企业联营单位、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和周边城市招标投标等情况进行了3次较深入的调查,并形成报告,为决策机构提供了依据和参考意见。积极推动创优良工程活动。深入施工现场,对施工企业创优情况和实施创优计划进行了2次调查,并以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专业辅导等形式推动施工企业开展创优活动。组织市优良样板工程评审及推荐申报省优良样板工程工作,组织制定《中山市园林绿化优良样板工程评审细则(试行)》,为全市建筑工程竣工验收优良率达35.18%、取得多项省市优良样板工程的成绩作出了努力。开展技术交流和信息沟通工作。组织并举办建材新产品技术推广交流会、墙体改革现场座谈会、混凝土植筋与安卡锚栓固定技术讲座和实物演示会,组织参加市内外各种交流活动。编辑出版《建筑业通讯》,组织全市建筑业资料在《广东建设经纬》杂志上刊登“中山专辑”栏目,展出建筑工程质量及安全图片展览,为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筹组成立和开展业务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 成立于1998年11月27日,是一个为全市的建设工程交易提供配套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包括:发布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和其他相关信息;提供建设工程交易的活动场所;通过有关部门驻场办公,为交易双方提供报建、招标投标、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等配套服务;受承发包双方委托办理建设工程交易有关业务手续。根据《关于颁发〈中山市建设工程交易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中府〔1998〕105号文)精神,中山市中心城区所有的建设工程项目(三层、500平方米以下的私人自用住宅除外)和火炬开发区及各镇(区)50万元或1000平方米以上的建设工厂项目(私人自用住宅除外),都必须进入该交易中心办理登记报建手续后进行交易。合符资质的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设计、施工、设备供应、建设监理等承包单位也必须到该交易中心登记备案方可承接工程,并通过申请获取信息,选择投标项目。该交易中心的成立,有利于全市加强建设市场的管理,规范建设工程承发包行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p#副标题#e#
【建设科技工作】 1998年,市建设系统取得多项科技成果,在全国、全省获得多个奖项,并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圣贤桩沿上山道路挡土结构设计方案讨论中,提出了合理建议,节约投资700多万元。在市东河口水利枢纽工程中,提出利用底板下加强垫层替换钢梁内支撑方案,使25根长15米、宽1米的工字钢梁得以重复使用并回收,节约投资50多万元。1998年建设系统高级工程师邹泓荣在《建筑技术》等5个建筑专业杂志上发表了《公共场所、楼地面调查研究》等8篇学术论文,并在1998年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中发表了1篇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学术论文,获得1998年度广东省建设委员会授予“十佳监督员”的称号。孙文西路改造工程获1998年全国勘察、设计优秀工程三等奖。有5项成果获得省建设系统科技进步奖(列表附后)。
1998年度中山市获省建设系统科技进步奖一览表
获奖单位
|
获奖项目
|
获奖等级
|
环卫处
|
中山市卫生车辆改装厂的ZW5040GXC(SHZ32)扫路车
|
省建设系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建委机关
|
中山市建设委员会办公自动化系统
|
省建设系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供水总公司
|
供水综合测控调度系统
|
省建设系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供水总公司
|
饮用水监测系统
|
省建设系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供水总公司
|
排泥车自动控制系统
|
省建设系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建筑业培训工作】 全年市建设系统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4期,参加学习人数6994人次。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培训7期,岗位培训12期,继续教育6期,短期、应急培训8期,学历教育1期。此外,各基层单位以及各镇(区)建设管理部门也积极配合开展培训工作。市公共汽车公司着重开展了安全行驶和职工的道德培训教育,大力开展各种文明服务活动。园林处开办园艺技术、绿化维护学习班。各施工单位则分别举办了施工现场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民工技能培训班等。
【建设法制工作】 1998年,根据建设法律、法规,结合中山实际,制定并实施了《中山市中心城区排水设施管理暂行规定》、《中山市燃气管理实施细则》、《中山市房屋安全管理办法》、《中山市建设工程交易管理暂行规定》等12个规范性文件,内容涉及城市建设、房地产业、建筑施工及村镇建设等方面。编印了上年度的《中山市建设管理文件汇编》。制定了全市建设系统普法工作计划,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1998年新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广东省商品房预售管理条例》、《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并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等传播媒介大力宣传上述新法规,使之深入人心。建立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全年接受行政复议申请3宗,其中受理1宗,另外2宗裁定不予受理。对行政执法人员开展执法资格审核、培训和发证工作,46名行政执法人员经过“三法”培训,考试合格率100%,全部依法领取了省政府统一颁发的《行政执法证》。加强对执法队伍的监督,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使城乡建设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整治空置地、在建及停建工地】 1998年5月7日,贯彻实施市政府《转发开展在建停建建筑工地、空置地及石泥场整治工作意见的通知》。由建委、公用事业局、规划局、国土局、城管办等部门协商组成了整治在建停建建筑工地、空置地办公室人员。通过现场调查,并兼顾各种因素,确定了6个停建工地及9块空置地为第一批整治对象。为保证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各部门作出了分工,由建委负责整治在建工地和停建工地;对空置地则由规划局负责地块(工地)的建筑规划红线核定后,交建委落实措施(具体项目及整治情况见表)。
【推广使用散装水泥】 1998年全市供应散装水泥8万吨,比省下达的供应散装水泥6万吨的任务增加了2万吨,比上年的5.13万吨增长了60%。全市使用散装水泥21万吨,比省下达的使用散装水泥20万吨的任务增加了1万吨,比上年的12.58万吨增加了67%。市散装水泥办公室成立以来第二次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供散用散”任务,被评为全省发展散装水泥工作先进单位二等奖。(中建)
附:1998年主要领导名单
主 任:邓杰钊(1998.9止)
叶富强(1998.9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