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事业建设】 中山电视综合频道和中山广播FM96.7频率,以全面、快捷、权威的新闻资讯为主要内容,为市民了解本地政务信息的主要窗口。电视公共频道以播出影片、剧集为主,FM88.8“环保旅游之声”广播以时尚、清新、潮流的音乐节目为主。央视索福瑞媒介调查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2007年广播频率FM88.8和FM96.7在中山地区15个广播频率的收听率中分别位列第一、第二位,占中山市场份额的50%。中山电视综合频道和公共频道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28%和5.25%,名列中山地区所有电视频道的第六位和第五位。电视节(栏)目市场份额较大的是《中山电视新闻》,占有市场份额17.4%。
两个电视频道全年共播出5106小时,总停播时间为0分,首次实现电视播出0秒停播的目标。全年投入1200万元用于自办节目生产,节目制作投入占全台年度总支出的13%。受国家相关管理政策影响,广告经营形势严峻。调整广告营销策略,全年创收1.24亿元,其中电视广告经营收入1亿元,广播广告收入1900万元。2007年,全台广播电视作品获省级以上各类奖项共52个。
2007年,系统终端安装使用数达500台,遍布城区的宾馆、酒楼、商场、超市、医院、步行街等;与全市20多个镇区签订安装协议,公共信息电视开始进入社区、镇区。实施音频自动播出网、电视过渡播出、电视高端制作、电视广告制作、新闻DV制作与直播灯光系统等6项技术建设项目,完成广播应急处置、语音导入软件开发、600平方米演播厅系统自修、数字转播车系统改造等14项技术项目,提高制播水平。数字微波卫星车项目通过验收和省广播电视技术委员会的项目鉴定。
【自办广播电视节(栏)目】 电视新闻每日播出时间为249分钟,自办电视节目日均生产量为40分钟;自办广播节目日均生产量为18小时。主要节(栏)目有《中山电视新闻》、《城市零距离》、《新闻直通车》、《香山法眼》、《中山故事》、《小龙乐园》、《情暖异乡》、《庆记茶寮》、《娱乐双星》、《中山美食游》等品牌节(栏)目。新设《游遍天下》电视节目,以深度旅游、特色人文、历史地理为题材,当年占市场份额4.97%。新设《旗开得胜》大型综艺益智节目,当年占市场份额4.62%。2006年11月25日,开播卫生健康类栏目《健康有约》,至2007年底共播出60期。栏目以公共卫生为立足点,根据不同季节出现的流行病、传染病以及饮食卫生等问题进行科普教育,占有市场份额3.28%。
【电视系列片《海外中山人》】 自2004年启动至2007年7月止,共制作播出109集,其中北美洲篇42集、大洋洲篇25集、亚洲篇42集,平均收视率2.46%。亚洲篇之日本系列于3月19日在中山电视综合频道首播,设《新的使命》、《家在日本》、《异国情缘》、《南京街往事》、《神户商人》、《侨界之光》、《孙中山足迹》等共18集,平均收视率1.12%。亚洲篇之东南亚系列于5月14日首播,设有《南洋自梳女》、《碧瑶医生》、《海啸过后》等共24集,平均收视率1%。
【电视专题栏目《繁星》】 5月5日,在《中山电视新闻》开播子栏目《繁星》,逢周五、周六播出。栏目配合中山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以电视专题的形式系统地记录整理香山历史文化名人,力求真实再现历史场景和传达人物的精神魅力。至2008年3月15日,播出《中国空军之父杨仙逸》、《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实业家郑观应》、《中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中国民族百货业的先驱马应彪》、《中国棒球之父梁扶初》、《中国第一位女邮票设计家卢天骄》、《出版奇才王云五》等篇目,共51位香山文化名人的事迹84集,平均收视率4.5%。
【中山广播电视台网站完成改版升级】 于3月8日开通,采用JAVA互联网编程技术和当前流行的韩国式的大网站设计风格,用个性化的色彩区分各个区域。设有《网上论坛》、《最新节目动态》、《主持人风采》、《广告资讯》、《人才招聘》、《天气预报》等栏目,发布新闻、专题、综艺、资讯和娱乐信息等。
【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 2007年,市委、市政府将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纳入全市“十项重要民生工程”。年内,基本完成城区有线电视网络的整合工作,落实相关配套政策。草拟镇(区)网络改造、建设方案;邀请相关专家论证立项报告和整转方案,召开12次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征询意见座谈会。深入东区、石岐区、小榄镇和三角镇的一些住宅小区开展宣传推广。(翟汉球)
附:2007年中山广播电视台领导名单
台 长:高巍巍
副 台 长:陈仲科 赵晓文 陈锦霞
总工程师:欧阳卓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