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2004)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5 【成文日期】2004-12-04 【点击率】1325次


【简况】 市广播电视系统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广播电视事业,解放思想,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事业管理和推进产业发展,抓好党的建设,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队伍素质。


【宣传工作】 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三项教育”为指导,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实事求是报道重大新闻事件。增大平民新闻播出量,创新节目,开办不同的视听节目,使节目实现个性化、时尚化、潮流化,提高收视收听率和社会及经济效益。重视监听监看管理,把好导向关、编辑关、文字关。严格执行广告经营播出的三级审查管理制度,严把信息频道录入安全关和点歌频道审查关,确保不违纪违规。全年共采编播新闻稿件58720篇,比上年增长5.38%;专题1115篇,增长118%。广播电视作品获国家级奖6项,全国性行业奖15项,省级奖36项,省行业奖5项。


【事业建设】 根据全省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3月8日,成立南方影视传媒集团中山广播电视台,将市转播台划归省广播电视局管理。投入423.9万元,完成小榄至南头、城区至火炬开发区到民众、翠山公路段全长47.3千米的光缆主线网的环网工程。投入网改建设资金6700多万元,架设378千米光缆,覆盖20288新用户。年末,全市光缆总长2359千米,光节点1406个,覆盖用户30多万户。各台站做好网络改造,重点建设和配置设施及数字化设备,添置前端机房播出监测系统及摄录编辑设备、光收发设备和UPS电源等。在10多个镇(区)台、站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购置光纤熔接机、光时域反射仪、工程车等,确保网络传输安全畅通。市发射台与省广播电台局共同投资100万元改造五桂山主峰的部分路段和排水系统,投资18万元改造值班机房、维修发射塔。发挥“一网两平台、一线多功能”的优势,陆续开通用户双向通道宽带业务。年末,全市有线数字电视4000多户,会议电视、新闻回传、数据广播、虚拟专用网及光纤租赁等网络功能业务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与有关部门协调,设立整治办公室,打击非法私装私设卫星电视设施行为,按规定处理15宗擅自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行为。防范“法轮功”邪教组织破坏广播电视的活动,落实应急预案,严把安全播出关,确保万无一失。


【中山人民广播电台】 坚持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发挥广播媒体的传播特点,创新宣传的形式,完成市的重要宣传任务。运用广播声响效果,准确传递即时权威的信息。10月6日,在澳大利亚首次越洋直播第五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实况,播出稿件40多篇,内容丰富,音响效果清晰。与市侨务局合作策划制作《中山海外杰出人士专访》节目,与市委宣传部联合推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访谈”节目,现场直播市各部委办局及部分镇区主要领导访谈。7月,在《新闻直通车》栏目中推出《行风评议大家谈》节目,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畅谈加强行业作风和队伍建设,现场接听听众的电话咨询。与筹备单位联系广播直播会展经贸活动,扩大会展影响。推出《千色城市》生活资讯节目,为听众提供衣食住行的最新资讯,引导消费和时尚生活,深受听众欢迎。推出《观点面对面》时事评论谈话节目、《细说中山》文化节目,提升广播节目的深度和内涵。举行“顺景实业”杯《庆记茶寮》创作大赛,收到来稿近百篇,选取其中的优秀作品录制成CD推向市场,首次尝试节目市场化。测试FM96.7兆赫和FM89.3兆赫覆盖范围场强的分析收测技术数据。自行设计开发自动切换主备信号的切换器和主备安全同步播出系统,当微波传输信号中断时,切换器即自行切换到备用信号上,确保不停播。全年播出稿件2.23万篇,比上年增长10.45%,其中记者自采稿件4,970篇,增长3.6%,上送省电台稿件2,920篇,增长10.61%,采用240篇。其中《中山海外杰出人士专访》节目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采播。全年获国家级奖17个,省级奖23个。其中《心灵的歌谣》获全国广播节目录音技术质量奖一等奖,《拣麦穗》、《永远的微笑》获二等奖,广告《小灵通之机不可失》和《神州行12590》获全国广播广告评比二等奖。全年广告经营收入2000万元。


【《中山海外杰出人士专访》】 11月23日播出,主要报道著名的海外中山人在海外奋斗的经历和爱国爱乡的情怀。每日播一辑,每辑20分钟,共13辑,总时长约260分钟。由李卓文等7人创作。


【中山电视台】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围绕市中心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着力采编播《中山电视新闻》、《中山镇区新闻联播》和《夜新闻》三挡新闻节目。开展“三项教育”和学习两个“条例”,倡导良好职业道德风尚,以人为核心,以绩效为导向,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宣传、管理、技术、经营复合型人才队伍。随着改革的推行,一批记者、编导迅速成长。全年有22件新闻、社教和文艺作品获省级奖励。其中参与摄制的电视剧《好大一对羊》获第二十四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少儿电视剧三等奖和第二十二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中篇电视剧优秀作品奖。首次在市人大、政协大会现场设立新闻演播点,使主持人的现场报道与电视台演播厅的节目播出形成互动,使报道更加生动活泼。首次利用互联网传送10月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第五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的新闻报道,使中山观众当天就能看到大会的实况,及时跟踪市领导和中山乡亲在澳洲的活动。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开辟《今日关注》专栏节目,发挥《巡城马》栏目的作用,每天播出约定10分钟的舆论监督和社会新闻信息,收视率达14.8%,市场占有率达50%。规范和完善相关的采访、审查、播出程序,执行审批和报告制度。以多元化、市场化要求编制精品节目,大胆改革主要栏目《今日生活》,改变每日派工模式,实行项目负责制。重点打造15分钟的系列片《七点八系列特辑》节目。引入收视末位淘汰制,以自制系列片为主,引进节目为辅,提高节目的质量,以编播的自制系列节目有《帮助热线》、《梦想成真》、《中山故事》等。开办《小龙乐园》儿童节目,重点策划制作反映中山风土民情和中山人故事的专题电视系列片《海外中山人》和《美丽家园》。与广东强视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43集清代古装戏《龙票》,11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整合资源,按照“优化投资,优化建设”的思路发展电视产业,至10月,完成61个新建小区的有线电视建设工程设计和规划,承接45个小区有线电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38个,累计完成工程总额509万元,实现利润320万元。配合移动公司完成87个接入点开通工程和管道租用业务,结算租用费93万元。开展虚拟专用网业务洽谈,签订12份光纤租用合同,开设酒店有线电视及服务器托管业务,新增电视用户2200多户。与省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合作,发展“广视通”用户近2000户,双向调试和开通18个光工作站。组织38项设备器材的采购招标,参与制定和实施《中山市有线广播电视环网初步方案》,实现年度施工计划。在监控岗位上设立多重防线,实行增加环节的管理,确保监控无误;在播控岗位上实行减少录播次数、明确分工、降低操作干扰等环节的管理,保障安全播出;在技术服务上实行岗位问责制。实施“播出安全、保障主动、传输达标、效能提高”的工作目标,在技术创新中提出建设模拟数字电视集中控制平台、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监测平台、新闻报道快速响应系统的技术方案。广告经营适应市场变化,提升制作品质和传播效益,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全年广告收入7587.4万元,比上年增长6.86%。


【摄制《海外中山人》】 与市侨务局共同决定用3年时间,跨越四大洋六大洲拍摄该电视系列片。首作大洋洲篇,设有“淘金岁月、会馆春秋、四海一家、他乡舞台、百货传奇、千里姻缘、求学生涯、龙在他乡、把根留住”等9大板块。真实纪录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三国谋生的中山人自强不息、团结拼搏、勇于创新、爱国爱乡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质。由宋璋等22人创作,全片共25集,每集20分钟,总长8小时20分钟,于2005年1月播出。


【摄制《美丽家园》】 电视系列片,10月1日播出,以中山本土的历史文化为背景,记实中山这座具有800多年建城历史,充满岭南文化、海派文化和侨邑文化的美丽小城的故事。从大沙田的水乡咸水歌到隆都古地的龙狮鹤舞,从五桂山的客家人到小榄的菊花世家,纪录了中山独具魅力的民间文化和城市生活。全片共30集,每集15分钟,总长7小时30分钟。由江秀娟等15人创作。(梁小鹏)


附: 2004年市广播电视局领导名单

局 长:刘炽良

副局长:吴焯棠 张全集 李毅然 高巍巍(4月起)


2004年度中山市广播电视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名录

上一篇: 新闻·出版(2004)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图书·博物(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