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黄圃镇位于中山市境北部,面积87.78平方公里,辖村民委员会12个、社区居委会4个。年末常住人口12.82万人,户籍人口8.49万人,流动人口4.33万人。水陆交通便利,南靠鸡鸦水道,北倚洪奇沥水道,1000吨船只常年通航,60米宽的南三公路横贯全镇,东接京珠高速与番中公路,西连105国道。有1万千瓦火力发电厂1座,110千伏输变电站3座。有集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观光带观仙路。文化底蕴深厚,是广式腊味发源地。有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基地和中国家电产业配套创新基地。获中国市场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广东省生态示范镇、广东省家电配套创新专业镇、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镇、中山市平安镇区等称号。2008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6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7.38%;工农业总产值220.7亿元,增长16.21%。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2008年,全镇有工业企业158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1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9%。上规模企业332家,增长34%,产值204.3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93.56%。超亿元企业26家。市“3·28”招商洽谈会落实签约项目投资总额2亿美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3.29亿元,增长15.8%;工业用电5.02亿千瓦时,增长8.2%。全年引入企业153家,动工建设企业23家,建成投产企业39家。三大工业基地实施“经营土地”和“腾笼引凤”举措,储备发展用地1000亩。启动火力发电厂热电联产扩建、格兰仕冰箱和洗衣机家电增资、诺而达铜业扩建、诺而达交换器增资及正飞实业、泛亚电业、造康食品等规模项目。在黄圃镇举办的2008中国国际食品工业经贸洽谈会获“2008年度中国十大食品行业品牌展会”奖。黄圃镇获中国市场名镇、广东省家电配套创新专业镇等称号。 农业 2008年,全镇有耕地2.68万亩。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减少香大蕉种植面积,增加粉葛、番茄、石榴、香芋、玉米、水果型木瓜、枸杞等效益农业种植面积和泰国笋壳鱼、南美白对虾等养殖面积共6000亩。防治病虫害,为近6000亩晚造水稻购买灾害保险。投入400万元,在三乡围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建成1000亩基本农田水利示范基地,大幅提高土地发包价值。石军村600亩现代农业小区引进现代化微喷灌系统,实现机械化作业。扩大无公害健康种养基地,吴栏村、石军村6000亩蔬菜生产基地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至2008年,全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2.15万亩,占全镇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总面积的43%。抽检蔬菜样本5525份,合格率99.35%,检测生猪猪尿样本2236份,合格率93.5%。加强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禽畜免疫率100%,犬只免疫率97.55%。鼓励农民外出承包土地和创业,对331户外出承包经营土地者每亩补贴50元,承包土地面积2万亩,比上年增长45%。规范农村财务管理,追收农村集体债权,全年追收债权近2000万元。通过三社和文明等2个社区村级统一核算实施方案。全年实现本地农业总产值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7%。 镇村建设 启动尖峰山生态廊道旅游景观、黄圃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等规划项目和旧城改造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黄圃港区货运码头,打造中山北部的物流中心。启动番中大桥、飘色博物馆、食品文化长廊建设方案。建成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首期主体工程,推进污水管网收集系统截污工程。基本完成市北部组团垃圾处理基地主体工程,垃圾焚烧炉进行试点火。完成全长2.3公里的兴圃大道三期改造工程和全长1.03公里的新明南路改造工程,建设全长3.65公里的新丰北路改造工程。7月,按省一级客运站建设的黄圃汽车总站动工。建设26个农村候车亭。投资1.08亿元重建6座水闸及电排站,加固大堤46公里。投资500多万元,完成石军村、横档村一河两岸第一期整治,马安村上沙角涌清淤和兆丰深涌覆盖等工程。建成镇一村古树公园和马安二河休闲文化广场。投入480万元绿化全镇,新增绿地面积1.8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率31.2%,绿地率30.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1平方米。全年办理报建项目253宗,面积90.1万平方米,其中厂房26宗,面积25.2万平方米,商住及房地产4宗,面积9.3万平方米。 外经外贸 2008年,全镇有外资企业68家,其中规模企业54家。全年引进外商独资企业2家。在“3·28”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引资2亿美元,其中境外项目3个,境内市外项目7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560万美元,比上年减少0.64%;外贸出口总额5.88亿美元,增长7.72%。 第三产业 7月2日,中山市港口规划中“一港五区”之一的中山市黄圃港区投资项目签约,投资方珠江船务发展有限公司、中山市港航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山市黄圃镇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中山市黄圃港货运联营有限公司合同》。海蚀遗址综合旅游项目启动建设,海蚀遗址度假酒店向海内外招商。怡乐酒店开业。按五星级标准设计建设的三鑫商务酒店动工。奥城花园、明悦豪庭、翡翠半岛、阳光假日、蓝天金地等5个房地产项目全年销售楼房面积4.7万平方米,是历年黄圃镇楼盘开盘数及销售面积最多的一年。全年举办2008中国家用电器中山(春季)订货面洽会、黄圃会展中心汽车及房产展、中山(黄圃)茶文化博览会、冬季服装品牌(黄圃)博览会、黄圃人力资源招聘会、中国家用电器中山(秋季)订货面洽会、中国国际食品工业经贸洽谈会、迎春花市暨年货嘉年华等8个展会,其中2008中国国际食品工业经贸洽谈会达成合同投资7亿多美元。全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7.21亿元,比上年增长24.51%。 财税金融 2008年,实现税收收入7.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国税收入5.89亿元,增长12.32%,地税收入1.52亿元,增长10.77%。实现非税收入1.3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8亿元,增长35.74%。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土地招拍挂市场气氛冷淡,2宗土地拍卖均以底价成交。全年采购项目92宗,金额8005万元,节省财政资金383万元。全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19亿元。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人民生活 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070元,比上年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万元,增长13.6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8%,人均报销额1827元,增长6.4%。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72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9亿元,增长29.5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584万千瓦时。全镇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47万人,参保率94%。 教育 2008年,全镇有16所中小学校,其中国家重点职业学校1所,国家示范性高中1所,省一级重点小学1所,市一级重点小学5所。有16所幼儿园,其中公办1所,集体办7所,民办8所,有2所被评为市一级幼儿园。拥有在职教师1163人,学生2.07万人,在园幼儿数3359人。建成市高级技工学校黄圃校区主体工程。镇财政设立100万教育教学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教育教学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在教师节召开表彰大会进行发放,包括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年度优秀教师以及在中考、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等20个奖项。全镇发表教育教学论文获奖200多篇,有10项申报课题获市级批准立项。高考和中考创历史新高,高考671人上大专线,上线率96%,中考上第一批重点线408人。镇中学档案室创建为省一级档案室。培红、对甫小学被评为市先进行为规范学校。中山二中、培红小学被评为市绿色学校。黄圃理工学校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一等奖。中山二中通过中山市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复评和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验收。黄圃镇被评为市振兴初中行动计划先进单位。 文化宣传 编制《黄圃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形成“赶在工业,超在三产,胜在文化”的发展思路。3月,编录镇歌《黄圃高歌》。开展历史文物普查工作,确定镇级不可移动文物60多处和古树古木43棵。通过省历史文化名镇市级评估,是中山市首个通过该项评估的镇区。完成飘色博物馆和食品文化长廊的规划选址。成立社科联黄圃分会。组织编写《黄圃历史文化》一书。参加市第二届镇区文艺大巡礼活动获1枚金牌、2枚银牌。黄圃飘色参加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山花奖”获银奖。黄圃醒狮、麒麟、武术队参加2008广东省传统龙狮、麒麟锦标赛共获6个一等奖。全年开展全镇性大型文化艺术活动72项,送戏下乡76场次。新建或改造农村文化广场3个、农村活动中心5个、农家书屋10家。编印《和谐黄圃》月报,发放30多万份。制作《2008中国国际食品工业经贸洽谈会回顾》电视专题片。镇电视台编播1558条电视新闻,被市级以上媒体采用130多条;制作电视专题节目40期,电视宣传片4个、电视现场直播或录播6场。 科学技术 成立黄圃镇科学技术协会。黄圃镇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市场名镇称号,通过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镇考核验收,成功申报成为省家电配套创新专业镇。获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立项1项,4家企业申报为省高新技术企业,7家企业建立市级工程研究开发中心,6家企业建立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欧意电器、金煌食品成为“广东省著名商标”,格兰仕电饭煲、华通钢塑管、粤海对虾配合饲料、万通冷冻罗非鱼柳等产品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参加市第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4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电脑制作获全市最佳组织奖。 体育活动 2008年,镇财政安排体育专项经费50万元。全镇有篮球、乒乓球、足球、象棋、龙狮、龙舟、舞蹈等8个体育协会,会员500多人。参加市各类体育比赛,获市足球赛小学女子组冠军、篮球赛小学女子组冠军、游泳赛小学女子组第二名。投入350万元改造全民健身广场,建成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和4个标准篮球场,增添一批体育设施。文明、三社、新糖等3个社区创建成为广东省全民健身先进社区。 医疗卫生 新建或改建横档、兆丰、鳌山等3个卫生服务站。全年检查医疗机构20家,药店13家,调查处理涉嫌非法行医8宗,行政处罚3次,罚款3000元。开展食品和春季传染病防控等专项检查,共检查餐饮单位1352家次,食品加工单位112家次,工厂、学校、集体食堂535家次,商场、超市、副食店126家次,发出监督意见338份,处理各类案件19宗,罚款8300元。建立家庭和个人健康档案1523份,开设家庭病床68人。镇人民医院门诊病人76.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8%,人门诊均费109元。镇人民医院获“广东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称号。黄圃镇获“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镇”称号。 计划生育 全年户籍人口出生1024人,出生率12.13‰,计划生育率93.85%,人口自然增长率5.18‰,完成“四术”1077例。征收社会抚养费238万元。流动人口出生659人,计划生育率85.13%。14个村(社区)完成人口计划任务,其中大雁村、团范村、三社社区计划生育率100%。全年为207个家庭发放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金共24.91万元;发放节育奖62万元。 环境保护 创建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广东省生态示范镇。完成2008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污染源普查工作。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投入运营。严格控制项目环保审批,从源头上遏止工业污染。全年征收排污费82.8万元。查处违法排污企业48家,其中7家上报市环保局立案处理。受理各类环境投诉174件,其中气体污染120件,水环境污染34件,噪声污染20件,固废污染1件。办结174件,结案率100%。 劳动社保 2008年,全镇参加养老保险2.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91%。工伤保险2.4万人次,增长26.92%。失业保险2.39万人,增长27.73%。医疗保险2.67万人,增长25.13%。生育保险1034人。镇财政拨出专项资金推进农民社保工作,全镇参加社保农民4.47万人,参保率94%,有8500多人享受养老待遇。为805名原镇属工人办理农民社保。全镇农村合作医疗参保6万多人,参保率98%,人均报销额1827元,比上年提高6.4%。全面实现农村合作医疗过渡到城乡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16个村(社区)建立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全年成功推荐就业821人。7个村建立本地人工作车间,解决10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大力鼓励农民外出承包土地经营创业,全镇331户农民外出承包土地面积2万多亩,比上年增长45%。 民政服务 成立基层红十字会和志愿者(义工)服务队23支,共有志愿者550人。2008慈善万人行活动共筹款740万元,拨款38.8万元救助295人次。全镇为湖南、贵州等低温冰冻灾区捐款10.5万元。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606.6万元、物资折价25万元,其中举办“情系地震灾区慈善筹款晚会”共筹款506.68万元。志愿者开展义卖活动为2名患有重疾的青少年筹集救助金2.67万元。全镇有675户、1744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45万元。为217户困难群众送慰问金13.55万元、棉被175张。投入120万元改造40户低保家庭危房。建立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救助制度,发放临时救助金21.5万元。黄圃敬老院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在敬老院内设爱心慈善超市,向全镇低保户提供服务,共发放物品折价4万元。提高现役士兵优先标准,每年每人由6100元提高至6700元。设定对在部队荣立一、二、三等功及优秀士兵分别奖励3000、2000、500、300元的奖励机制。办理结婚登记手续829对、离婚手续115对。三社社区苏石华被评为市第二届十大敬老之星。马安村被评为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建设示范社区。镇民政办公室被评为市拥军优属先进单位。 社会治安 通过公安“三基”(抓基层、达基础、苦练基本功)建设考核。投资200万元增加50个视频监控点,使全镇视频监控点增至126个。全年立刑事案件422宗,破案288宗,破案率68.25%。受理治安案件461起,查处399起,查处率86.55%。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802名,其中逮捕135人,刑拘154人,劳动教养4人,强制戒毒或隔离戒毒32人,治安拘留374人,罚款127人,其他行政处罚103人次。侦破犯罪团伙37个,涉案88宗。缴获毒品海洛因9.6克、赃物汽车4辆、摩托车23辆、各类赃款赃物折价380多万元。破获毒品案件3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7名。黄圃公安分局被评为市电力设施保护百日专项行动先进集体。黄圃镇被评为中山市平安镇区。 信访工作 全年出版《信访月报》12期。7至10月,落实领导维稳轮值制度。坚持每月15日镇领导接访日和每月10日、25日信访办人员下访等制度。开展领导大接访活动,接待来访群众60批、243人。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132件(次)共345人,办结120件,其中市信访局转办42件,群众越级到省上访5宗,主要反映出嫁女子女权益、征地款分配、环境污染、劳资纠纷等问题。 流动人口管理 2008年,全镇有流动人口4.33万人,其中在厂企工作有3.14万人,从事服务行业5973人,建筑业1642人,个体工商户2172人,农业970人,其他行业1528人。全年办理《暂住证》3.5万个。在册备案登记出租屋2967户2.78万个房间,总面积29.43万平方米,征缴出租屋租赁税85.74万元。2008年,办理出租屋综合保险148户、儿童随行卡1105个,评选黄圃镇安全文明出租屋21户。
#p#副标题#e# 【村(居)委会换届选举】 2008年,全镇有选民6.51万人,参选率98.6%,选举产生村民小组长356人,村民代表1209人,村(居)委会成员50名,其中主任16人,委员34人,女性10人占20%,“两委”交叉任职20人占40%,平均年龄41.4岁,比上届下降1岁。9个村(社区)提名选举一次成功,7个村进行另行选举。 【2008中国国际食品经贸洽谈会】 11月7~9日,在黄圃镇中国食品工业基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开设4个展馆,首次启用4号馆,展厅面积超2万平方米。设展位700个,比上届多100个,其中特装展位60个,比上届多20个。参展的国内食品企业90%以上属省级以上的名优企业是部优、省优产品。设欧洲专区,欧洲参展商比上届多1倍,引入种类、数量更多的葡萄酒类及糖果类展品。参会采购团队比上届增长50%,达1600多个。展会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全部参展商达成销售贸易合作协议,投资贸易额40多亿元。
【黄圃镇被评为中国市场名镇】 11月23~24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以“市场繁荣中国,市场影响世界”为主题的中国市场大会在北京召开,黄圃镇在会上被评为中国市场名镇,成为全国获此荣誉的5个镇之一。近年来,黄圃镇围绕以金属为主体的工业原材料产业、家电产业,以广式腊味为特色的食品产业等三大工业产业,完善市场配套设施,发展仓储、陆路、港口等物流业,形成产业链效应,通过市场促集群,有效促进三大工业产业的发展。至2008年,全镇集聚三大工业产业企业1000多家,占全镇工业企业的85%,全年实现产值210多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91%。
【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4月,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该镇投入3亿元保护和恢复环境,建成食品和大雁工业基地污水处理厂,建设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清疏整治河涌30多公里,绿化道路、河堤100多公里,创建为广东省绿色名镇。建成8个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保护6座山体、5大水道及一批古建筑、古树、古碑、古石径等历史文化遗产。
【黄圃镇改革开放30年】 1979年,黄圃镇生产总值1300万元,工业总产值17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7元。至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63.45亿元,工业总产值218.47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1070元,分别比1979年增长487倍、1260倍、75倍,成为中山市的工业强镇、经济强镇。 1979年,全镇农业用地8.2万亩,农业总产值1217万元。1980年初,实行分田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量大增。1995年,农村实行两田制(把土地分作口粮田和有偿承包田),发展“三高”农业。1999年,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生产架构,出现“新地一粒米、横档一只蕉、兆丰一头菜、大岑一棵蔗、马安一只虾、二河一条鳝”等“三高”农业生产村。2005年,实施“选进来拓展,走出去扩张”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建成石军村水稻种植基地、吴栏村粉葛种植基地、三乡围和横石围无公害四大家鱼养殖基地、横档村顺景鳗鱼无公害养殖基地。构筑起“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在四川省乐山市建立无公害生猪养殖供应基地,在广西南宁市扶绥县建立夏威夷果生产供应基地,在湛江雷州市建立芥菜供应基地等。2008年,全镇农业总产值4.23亿元,是1979年的34倍,全镇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突破4100万元。 改革开放以后,解放农村生产力,黄圃逐渐形成以腊味加工为主的四大农产品加工项目,包括腊味、禽畜加工,稻米粮食加工,塘鱼加工,蔬菜瓜果加工。2000年,全镇农产品年加工量18万吨,产值6.5亿元,加工企业200多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建成银华腊味公司、泰和腊味公司、兴马食品厂、万通冷冻食品厂等一批国优、省优企业和中山农业龙头企业。“黄圃腊味”、“关家尾头菜”、“新地米”已成为珠三角市场的品牌货。 1979年,国营商业开展改革,集体和个体的商业蓬勃发展,出现经营高档家电,高级装修材料等新行业,以及肉菜市场、腊味市场、大米市场、商业城等,全镇工业总产值1733万元。1987年,省人民政府批准黄圃镇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的重点工业卫星镇。1993年开始,私人投资的企业越来越多。1996年11月,芬兰政府参股的多元化跨国公司奥托昆普铜管(中山)有限公司在黄圃投产,投资5400万美元,主要生产内螺纹铜管,填补国内空白,年生产量达6.5万吨,至2008年总产值超20亿元,税收超5000万元。2003年6月,大雁桥全线开通。成为中山市北部地区重要的对外交通出口,优化黄圃的投资环境,为该镇5个行政村近3万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2003年10月,广东格兰仕(中山)电器有限公司落户黄圃镇,占地2800亩,总投资额近30亿元,2005年5月20日正式投产,至2008年实现产销650万台,产值80亿元,税收收入近2亿元。2005年12月16日~18日,举办首届中国国际食品工业经贸洽谈会,签订合作项目20多个,贸易成交10多个,成交额达6亿多美元,开创会展经济时代。2008年11月,黄圃镇被评为中国市场名镇,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5个镇之一。至2008年,全镇有工业企业1300多家,形成“以金属为主体的工业原材料产业为支柱产业,以家电五金产业为重点产业,以腊味为代表的食品产业为特色产业”的三大工业产业,工业总产值218.47亿元。 1983~2008年,先后成立黄圃镇职工书画、集邮、盆景、曲艺等协会以及老年书画研究小组、合唱团、少年金鼓队等15个民间协会,建立镇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1993年3月,创办黄圃《峰山》文艺小报。1994年9月30日至10月1日,举办黄圃欢乐节,举行曾经中断30年的黄圃民间艺术飘色巡演,观众10万人。1998年,黄圃镇以“飘色”的民间艺术获“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称号。2005年,举办黄圃飘色文化节和广东省首届民间飘色艺术表演大赛,获“中国(黄圃)飘色之乡”称号。2008年7月31日,黄圃镇申报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工作通过中山市文化名城领导小组专家组的评估,成为全市首个明确提出创建历史文化名镇目标和第一个接受评估通过的镇区。 1979~1993年,先后创办横档中学、鳌山中学、吴栏中学、马新中学以及黄圃理工学校。1989年,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7~2002年,调整小学布局,提高办学水平,把27所小学合并调整为15所。2005年,投入1.6亿元进行学校布局调整和教学信息化建设,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的初级中学新黄圃镇中学,并把原来24所中小学优化合并为16所。同年,黄圃镇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镇。(曾木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