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圃镇(2001)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2 【成文日期】2001-12-11 【点击率】2046次


【基本情况】 黄圃镇位于市境北部,西北与顺德市为邻,东北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海相望,面积83.6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委员会和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8.27万人,外来人口2万多人,是广东省卫生镇。镇内河道纵横,可常年通航1000吨船只,陆路等级公路近60公里,48米宽的南三公路横贯全境;建有10万千瓦火力发电站1座、110千伏安输变电站2个、日供水6万吨自来水厂1个,有玉泉洞、好上好桃花村等风景旅游区。2001年,黄圃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实施“有效发展、减债增效、用好资源、借势开拓”的经济发展指导方针,实现“稳中求进、有效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66%;工农业总产值40.92亿元,增长21.46%。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为企业营造“无障碍经营、有优质服务”条件,继续完善为企业“一站式”服务,重点做好奥托昆普铜管(中山)有限公司增资扩产、广重铸轧钢公司投产的跟踪服务工作。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产品博览会,指导、帮助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创品牌效应,其中泰和腊味被评为市“十佳”旅游产品。加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引导企业注册产品商标。加快建设“二园二区”,其中大雁工业园首期开发土地700亩,食品工业园征地290亩,新地工业区订购土地近80亩,马新工业区出让土地200亩。全年引进企业102家,总投资(含增资)6.12亿元,获市招商引资鼓励奖和扩大出口创汇先进奖。骨干企业广重铸轧钢公司完成了设备安装和试运行,奥托普昆铜管(中山)有限公司增资3亿元,华通钢管工业公司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一批企业产量、销售量、效益都有所提高。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和安全生产培训。开展减债增效工作,追收各类欠款1428万元,偿还欠款4189万元。制定镇经济发展总公司、工业发展总公司和外经发展总公司等“三大公司”资产重组方案,盘活集体资产,赎买或公开拍卖方桩厂、拉丝厂、圃江保健品厂设备,完成化工厂、造船厂、鸿业塑料厂等企业的重新承包,处理原大宇、峰山家电厂积压物资。全年工业产值38.07亿元,比上年增长23.2%。
  农业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缩减水稻种植面积3500亩,增加香大蕉2000亩、鱼塘1500亩;引进8个优质水稻品种,优质水稻种植率100%;推广日本锦鲤和鄱阳湖桂花鱼养殖面积1000多亩。发挥农产品流通协会的作用,扶持流通专业户发展。鼓励腊味加工厂开展多个品种的腊鱼加工,腊鱼年加工量达800吨,促进农产品流通。通过参加市首届农业博览会,提高腊味、稻米、鱼类罐头、咸酸瓜果四大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培植农业特色产品,拓宽流通市场。完善吴栏粉葛、马新围优质水产品和石军村千亩标准水稻生产示范区建设。实行农村财务电算化和财务人员委派制,全年节省财务管理开支30%。加大力度追收农金会债务,追回本息434万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低产农田600亩,整治鱼塘3000亩,修建农路27.34公里,重建水闸2座、涵闸1座,新建防浪墙1200米,险段灌浆7.8公里,架设农桥19座。“四旁绿化”植树2.7万棵,绿化总长度26.5公里。全年农业总产值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08%。
  村镇建设 完成四大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工作。规划大岑、马安、横档3个具有工业、贸易、经济作物特色的中心村,建设原吴栏、镇二、团范、指北、马安等村的村内住宅小区。修筑鸿发西路,开通镇内3条公共汽车线路。年内完成建筑施工产值1.38亿元,增长39.77%;建筑施工面积30.65万平方米,增长55.26%;竣工面积18万平方米,增长30.4%;创市优良工程7项,优良率达32%。新建道路面积1.49万平方米(包括下水道),修补道路2100平方米。公开招标工程项目7个,公开招标率达100%;监理工程面积9.8万平方米,增长86.8%。
  外经外贸 以市“3·28”招商洽谈暨产品展销会为契机,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全年引进外资项目7个,合同利用外资185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97倍;实际利用外资1852万美元,增长3.97倍;出口创汇1620万美元,增长8%。
  国内贸易 大力实施“商业旺镇”战略,积极培育个体私营经济,全镇现有个体工商户2350户。黄圃墟市搬迁至鸿发东路经营,新肉联厂投入运营,加大了对农产品流通加工专业户的扶持力度,使全镇农产品流通运销专业户发展到200多户,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专业户180户。
  财税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8194万元,比上年增长48.98%;税收收入1.41亿元,增长33.02%;农业税收入297万元,特产税收入50万元。实现“两税”征收“一造足额”工作目标。年末银行各类存款余额15.6亿元,增长4.07%。黄圃镇获市完成农业税收一等奖。
  人民生活 农村人均年纯收入4650元,比上年增长5.44%;城镇职工可支配收入10988元,增长5.3%。全镇241户“五保”户和145户特困户生活得到保障。全年临时救济251人次,发放临时救济金20多万元。“慈善万人行”活动筹得善款68万元,镇红十字会全年为有需要的困难团体和个人发送救助金35万元。537名退休职工办理一次性缴费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其中1.41万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比上年增长56.4%。950多人参加无偿献血。黄圃镇被评为市社会保险工作先进单位。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镇政府拨款150万元添置教学设备,5所中学配置了计算机,2所小学建设了教学平台,15所中小学修补改造校舍场地。全镇适龄儿童和初中入学率均为100%,小学升初中有17人被录取市重点中学,初中升高中7科总平均分超市平均分近30分。横档小学创建成市一级学校,理工学校创建成市重点职业高中。全镇中小学师生58人次获全国学科竞赛奖励。
  科技 认真贯彻“科技兴镇、科技兴企”战略。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正业中糖纸业公司、保康净化材料公司等企业获得市技改贴息50万元,邀请市科委及有关专家教授举办国内最新科技成果黄圃发布会,邀请国家冶金司、市技监局人员举办ISO9000族标2000版内审员培训班和食品行业ISO9000族标知识讲座。制定《广式腊鸭(板鸭)行业标准》。协同省市技监部门对轧钢行业进行专项整治。推广应用水稻高产栽培计算机模拟型技术、水产高产养殖技术、香蕉高产种植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畜禽疫病防治技术,完善渔技站设备,通过生产指导、电视宣传、组织学习培训班提高专业户的种养技术和管理水平。
  文化体育 镇电视台投资80万元购置一套数字化新闻广告编辑系统和3台摄像机,整改更换电视线路105公里,全年采编电视新闻1593条,制作专题节目53辑。文化站出版宣传橱窗19期,制作宣传横额210条。镇举办建党8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在市工业文艺活动月中获最佳演出、最佳创作等10个奖项。镇女子足球队代表市参加广东省中学生运动会获第八名。
  环境卫生 加强环境卫生和城市秩序的综合治理,提高城镇环境质量。垃圾焚化厂完成了机械安装并投入试运作。投资4.8万多元修补沙井盖273个,疏通下水道7408米。整治南三公路两旁废铁档和新丰路人行道下水道,增设南三公路兴圃大道霓虹灯饰。完成全镇自来水供水联网工程,实现饮水全部合格目标。春节期间,镇城区范围有效实施了禁放烟花炮竹。做好灭蚊、灭蝇、灭老鼠,狂犬免疫注射,夏季传染病防治等工作。为8000多名妇女进行妇科病普查普治,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比上年下降了0.5%,发病率由1996年的24.6%下降到18%。免费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了个人健康保健档案。
  精神文明建设 3月至9月,全镇开展总书记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其中3月至5月32个镇机关干部共360多人参加学习,5月至9月26个村民委员会和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的154名干部参加学习。全镇各中小学团队开展“校园拒绝邪教”活动,举办“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大型禁毒教育图片展,130多学生参加青少年军校第三期培训班培训。全年发展新团员1080人,推荐35名优秀青年为建党对象。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和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镇电视台客户服务部、黄圃人民医院急诊科和华纺集团公司华纺制衣厂被评为市级“青年文明号”。继续深入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全年共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13期,1500多人参加培训。全镇24个村组建了职工委员会,并配备了女工委主任。结合“巾帼建功”活动开展创建“示范岗”活动,成功创建了8个示范岗。
  计划生育 全年出生人口735人,比上年同期少生203人,计划生育率为92.65%,多胎率为0.27%;完成“四术”896例,办理独生子女证106人。8个村、社区居民委员会被评为市计划生育先进村,14个村、社区居民委员会被评为计划生育合格村。黄圃镇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和市人口计划达标单位。
  统侨工作 打破传统的地域人缘界限,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联谊工作。全年接待华侨100多人次,接收侨胞捐赠15.84万元和一批物品,侨胞向29名特困学生捐助1.5万元助学金。横档旅港乡亲梁银好女士在原投资开办农场的基础上,又投资数百万元开办桃花村旅游度假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开展以“打黑除恶”为重点的严打整治斗争,扫除“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深入开展对“法轮功”邪教活动的斗争。强化外来人口、出租屋和特殊行业、敏感行业的管理。全年立刑事案件440件,侦破183件;受理治安案件218件,查处203件;抓获违法犯罪人员874名。设立司法调解庭,全年调解各类民间纠纷69件,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均为100%。开通“148”法律咨询热线电话。黄圃镇司法所被国家司法部授予“人民满意的司法所”称号,并立集体二等功。人大、信访及各有关部门、单位、各村(居)民委员会做好信访工作,全年接受群众来信来访95件,办结91件,没有发生集体上访省市事件。
  人大工作 组织市镇人大代表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分别对市属市政机关派驻镇的7个单位和主管财贸、城建规划的2名副镇长进行民主评议,其中黄圃镇供电公司、工商分局、国土资源所被评为优良服务单位。镇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出议案20件,办结18件。开展人大代表和代表小组“创先争优”活动,镇机关、工业线、马新横石片和财贸线代表小组被评为2001年度镇先进代表小组,邓杰钊等24名人大代表被评为镇人大代表积极分子。
  武装民政 改组民兵预备役队伍,重建冲锋舟码头,妥善安置45名退伍士兵,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征兵任务,为部队输送32名入伍新兵。镇武装部被评为标兵武装部和征兵工作全优单位。全年办理婚姻登记504对、离婚17对。临时救济残疾人85人次,发放金额2.55万元,减免34户、38名残疾人工商管理费4万多元。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组织157名老人代表到广州观光。开展殡葬改革,遗体火化率达100%。
  组织人事 制定《黄圃镇机关工勤人员考试录用及编外人员分流实施意见》,经考试录用政府编外人员为事业编制3人、工勤人员9人,分流剩余的编外人员。通过全省公开考试,招聘4名公务员。吸收新党员51人,转为正式党员46人。组建3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为机关事业单位(含退休人员)200人调整工资。全面完成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党支部的换届工作。


【镇政府机构改革】 将原17个部门调整为14个部门,精简行政编制13%,办理离岗退养人员7名。同时,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优选13个部门的正副职领导22人。


【调整行政村区域】 将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由原来的26个和5个分别调整合并为12个和4个。原兆丰、大滘村合并为兆丰村,吴栏、乌珠、苏埒村合并为吴栏村,大奎、雁企村合并为大雁村,横档、长围村合为横档村,团范、平洲村合并为团范村,马安、二丘、二河村合并为马安村,岗东、石岭、指北村合并为鳌山村,镇二村并入三社社区居民委员会,镇三村、南龙社区居民委员会(部分)并入永平社区居民委员会,文明村、新明社区居民委员会、南龙社区居民委员会(部分)合并为文明社区居民委员会,新地、大岑、石军、新沙、镇一村和新糖社区居民委员会建制不变。行政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合并后减少村级干部15名。(文庆华)


附:2001年黄圃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名单

书 记:邓杰钊

副书记:王汉联 吴克胜 侯银辉(2001年10月止) 刘廷玉

党委委员:罗敏昌 梁自洪 梁钟华 郑毓涛 陈志明

     钟永开 刘浴平 石少康 陈敬韶

人大主席:邓杰钊

人大副主席:杜灼辉

镇 长:王汉联

副镇长:罗敏昌 梁自洪 梁钟华 郑毓涛 陈志明

上一篇: 黄圃镇(2000) 【关闭窗口】 下一篇: 黄圃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