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黄圃镇位于中山市北部,面积83.6平方公里,辖26个村民委员会和4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8.27万人,外来人口1.66万人。2000年,黄圃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6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工农业总产值33.69亿元,增长10.3%。该镇工业发展总量位居全市第四名,获市镇区工业发展总量突出贡献奖,被评为市文明镇。加大力度扶持贫困村的经济建设,使石岭和新二村两贫困村实现脱贫。
【工业】盘活企业资产。引进广州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与该镇南方特殊钢公司合作,成立中山市广重铸轧钢有限公司,盘活原“特钢”公司资产。除镇自来水公司实行集体经营和华通工业公司实行目标责任制承包外,全面完成了镇属其他24间企业的转制工作,盘活闲置资产,回笼了部分资金,堵塞了经营管理上的漏洞,降低了集体经营的风险。成立财务结算中心,实行电算化管理,集中理财,使资金收入、支配进入有序状态。开源节流,追回债款1500多万元。一年内清还了集资款、工程款、征地款共4700多万元。重新确认镇属公司的债权,确认镇属资产本息达5.5亿元。通过以上系列措施,化解了历史遗留的经济问题。镇政府成立了预控用地工作小组,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及时足额兑现农民的征地款,引导群众合理投资和使用征地款。全年征地900多亩,基本满足了工业用地需求。全年引进工业项目94家,投资总额超3.5亿元,其中有3家企业占地面积均超过100亩。这些项目的引进,使大岑、岭栏、马新、新丰、新地等5个工业区规模不断扩大,石军、雁企、大窖等工业空白村也引进了企业。华通钢管工业公司在镀锌管面临被取消生产的严峻形势下,成立了中山市华通钢塑有限公司,产品出现了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该镇全年工业总产值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农业】坚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总目标,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行科学种养,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扶持发展特色农业。办好香蕉试管苗工厂,建立横档香蕉种植基地。做好吴栏粉葛种植和马新围优质水产的养殖工作,建设石军村1000亩高标准粮食自给工程基地。养殖优质水产7000多亩,发展罗氏虾、本地青虾、桂花鱼、蓝鳃太阳鱼养殖,其中养殖蓝鳃太阳鱼亩平均纯利润1.71万元,是养殖传统四大家鱼收益的5倍。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土地增值和农业效益。全年建成4米宽以上的农耕路45公里,高标准整治低产塘1500亩,购进26台水稻联合收割机,并投资614万元开展水利建设和堤围防护。全面完成农村档案管理达标升级工作,成为全市完成此项工作的第一个镇。
【基础设施建设】执照“小城镇,大战略”方针修编镇总体建设规划,规划设计中心村、大雁园工业区。全年完成建设施工产值9870万元,比上年增长21.8%;施工面积19.7万平方米,增长22%;峻工面积13.8万平方米,增长22%。新建道路面积6650平方米,增长90%;完成建筑设计面积18.7万平方米,增长5%;招标工程面积3.48万平方米,增长40%,依法公开招标率100%。市属两家监理公司进驻该镇,工程监理实现了零的突破,全年监理工程面积5.25万平方米。全年增加住宅电话2000多部,电话普及率增长10.5%。开通小榄至黄圃的公共汽车路线,优化该镇的投资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
【财政·税务·金融】强化财政征收与管理,完善并实施“收支两条线”财政管理制度,加大农业税收的宣传征收力度。全年财政收入5500万元,增长66.7%;税收收入1.06亿元,增长39.4%。其中国税收入8400万元,增长38.4%,地税收入1879万元,增长28.5%。全年完成农业税295.5万元和农业特产税52.4万元,获得市一等奖。各类金融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4.5%和7.9%。
【人民生活】农村人均年纯收入4410元,增长5%;镇职工年均可支配收入10435元,增长5%。全镇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上年的2720人增加到5615人,社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从上年的3500人增加到950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615人。将第二批429名退休工人转移到市社保局核发退休金,全镇由市社保局核发退休金的人员增至1075人,人均月退休金从219.66元提升到373.3元。举行“慈善万人行”活动,筹得善款62万元。切实保障全镇233户“五保”户和171户特困户的生活,全年为40多个团体和个人发放救助公益款33万元。该镇敬老院被评为省一级敬老院和市“十佳”敬老院。巩固殡葬改革成果,依法清拆了多座乱建的山坟,全年殡葬火葬率达100%。
【教育】坚持“科教兴镇”方针,加大教育投入。全年投入教育经费1864万元,占财政支出的37.5%。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行素质教育,做到“减负”不减质量。初中升高中考试超过市平均分16.4分,1192个初中毕业生升上高中或中专学校,升学率87.7%。全镇小学生毕业测试成绩三科合格率达90%以上。中小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有265人次获市级以上奖励。
【文化·体育】投资300多万元扩建、装修镇电视台,全面完成用户接入550兆赫兹改造工程,整顿更换电视线路103公里,进一步改善了网络传输条件。加强镇文化站建设,完善文化站的各项制度,该镇文化站被评为省特级文化站。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群众体育活动。加强学校体育,提高竞赛水平。镇中学生足球队获市中学生三人男足赛第一名,女子足球队囊括了市中学生女子足球赛的前8名。利用“三八”、“六一”等节日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妇女儿童的文化生活。该镇被评为广东省体育先进镇。
【环境·卫生】抓好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城镇环境卫生水平。分家管理环卫清扫和门前“三包”,克服环卫部门与户主互相推诿现象。建立各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制定村卫生清洁制度。镇城监中队开展“爱队敬岗,树我形象”活动,管理监督好城镇建设和镇容镇貌。该镇顺利通过了省卫生镇的复评,保持了省卫生镇的称号。
全面整改村级卫生站,不断增大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至年底,已有14个村3.79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占农业人口的58%,比上年增长20%。组织群众参加无偿献血活动,超额完成市下达的献血任务,被评为市无偿献血先进镇。黄圃医院开展创建“百家文明医院”活动,抓好医德医风建设,该院被评为2000年度市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并被市卫生局推荐参加省百家文明医院的评选活动。
【精神文明建设】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线,全面开展创建文明村和文明社区活动。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镇党委中心学习组成员在“三讲”教育回头看、“两思”教育、“三个代表”教育和警示教育中自觉写心得或读书笔记,每个成员作一次学习心得中心发言或理论讲座。加强机关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学习,先后举办10多期思想教育培训班,举行2次写作水平测试,干部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完成了第三期机关干部聘任工作,顺利推进机关标准化办公管理。向农村基层干部普及法律法规知识,举办了2期村民小组长培训班,全镇300多名村民小组长参加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广大妇女中广泛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自尊、自强、自爱、自立”教育,组织广大家长参与全国的百万家长学“三优”活动。
【计划生育】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完善村计划生育基础设施,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全年出生人口938人,出生率11.79‰,计划生育率为91.58%,计划外多孩率1.07%,完成“四术”1179例,完成了市下达的人口计划任务。全镇有5个村成为镇计划生育先进村,有9个村成为镇计划生育合格村,有6个村完成了镇人口计划三大指标任务。该镇获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调研二等奖,并被评为市人口计划达标镇。
【统侨工作】加强与海外社团的沟通,开展海外交流活动,邀请侨胞回乡观光,参加家乡的盛事活动。吸引侨胞回乡投资,支持家乡建设。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让侨胞及时了解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提高黄圃在海外的知名度。该镇被评为2000年度市侨务工作优秀单位。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环保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整顿全镇电子游戏机室和出租屋。打击刑事犯罪和“法轮功”邪教活动。全年立刑事案件434宗,破176宗,其中重大案件287宗,破98宗。全年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74名,其中刑事犯罪嫌疑人87名。摧毁违法犯罪团伙30个99人,查处治安案件187宗672人。全年逮捕犯罪嫌疑人30名,送劳动教养20人,治安拘留124人。司法所调解民间纠纷86宗,全部调解成功。全年接待群众信访107批237人,处理来信来电38件,办结142件。各村(居)民委员会配合镇做好信访工作,建立全镇信访网络,及时倾听群众声音,化解群众矛盾。全年到市里上访3宗21人,分别比上年下降3倍和4.6倍,受到省、市信访部门的好评。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狠抓安全生产,对137家企业发出安全整顿通知,全年企业生产没有发生死亡事故。工矿企业、水陆交通、供电、建筑和消防等各类安全事故大幅下降。
【法制·武装】继续推进依法治镇进程,圆满完成了“三五”普法任务,全面实施“政务公开”。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工程招投标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支两条线”等制度,建设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经济秩序。
加强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强化训练预备役队伍,镇预备役小分队出色地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各项急、难、重、险任务。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征兵任务,该镇连续12年被中山军分区评为武装工作先进单位和征兵工作全优单位。(张育辉 文庆华)
附:2000年黄圃镇主要领导名单
书记:邓杰钊
镇长:王汉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