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圃镇(1999)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0 【成文日期】1999-12-19 【点击率】1561次


【简况】 黄圃镇位于中山市北部,西北与顺德为邻,东北与番禺隔江相望,面积83.6平方公里,辖26个村民委员会和4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7.95万人,外来人口1.25万人。1999年,黄圃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5亿元,增长12.8%;工农业总产值30.55亿元,增长15.8%。


【工业】 继续推进工业企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抓好企业转机建制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扶持发展民营企业。对镇属22家企业实行新一轮的转制,重点企业进入良性发展,如奥托昆普铜管(中山)有限公司年生产各种钢管4608吨,销售4500吨,增长1倍。华通公司完成全工段技术改造任务,开发了镀锌导管、三级喷锌管等新品种,技术指标被省乡镇企业管理局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确认为“质量信得过企业”,公司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年产锌管1.73万吨,销售1.72万吨,分别增长6.8%、18%。在市“3·18”招商经贸洽谈暨产品展销会期间,与加拿大、台湾、香港、澳门客商签订17个投资项目,投资额1858.59万美元。全年引进外资项目19个,增资项目2个,实际利用外资1695万美元。设立了外商投资“一个窗口”办事、“一条龙”服务和“马上办”接待日制度,为客商提供优质服务,促进签约项目按时履约。组织华通等4家企业参加’99广东商品(成都)博览会,开拓西南市场。利用地处中山、顺德、番禺三市交界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私营企业。全年新发展私营企业37家,投资总额达到4400万元。注重抓好传统产品企业的发展,鼓励和扶持食品行业。全年新办腊味厂8家,全镇腊味年总产值2.87亿元,增长24.2%。1999年,工业总产值27.94亿元,增长15.1%。


【农业】 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中心,大力发展“三高”农业,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强水利建设,抓好农村管理。1999年,水稻两造种植5.78万亩,年亩产807公斤,收购公粮322万公斤、定购粮300万公斤。塘鱼放养2.5万亩,年亩产660公斤,每亩增产20公斤,水产总量1.65万吨,增产500吨,水产总值达1.29亿元。水果种植面积1.53万亩,总产量1.9万吨,产值2100万元。其中香蕉种植1.45万亩,增加2300亩;并大力推广横档村的香蕉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应用良种试管组培苗,提高产量,出现单株产量63公斤的高产蕉园。发挥镇内商会和协会的作用,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全镇有农产品加工专业户150户和农产品流通运销专业户175户,其中有22户在互联网经销农产品。全年农业总产值2.61亿元,由于受到9910号强台风的严重影响,农业总产值减少0.8%。


【基础设施建设】 全年投资634万元用于水利基本建设,提高抗洪能力。完成土方8.3万立方米,加高拓宽围堤3.1公里,重建水闸1座,加固水闸7座,填塘固基35亩,新建防浪墙600米,堤围灌浆堵漏3000米。开展创建村镇建设“岭南杯”活动,加强村镇建设。采取“样板引路、整体推进”的方法,以新地村农民住宅小区和兆丰村中心村为规划工作试点,实现“岭南杯”中期目标。完成新丰、马安山、马新、二河、新地、岭栏、大岑工业区和鸿发商业区以及兴圃、乌珠住宅小区的规划工作,全年完成工程设计面积17.8万平方米。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实施建筑工程招投标制。石军村示范田基建工程、马新中学附属工程、自来水公司仓库修理及其附属工程、苏埒道路工程、鳌山中学体育场工程都采取了公开招标。把好工程质量关和安全生产关,竣工的5个工程中有4个被评为市优良工程。加大工程监督力度,受监工程13项,面积5.51万平方米。


【财政·金融·商业】 全面强化税收征管,深化征管改革,优化税收服务,提高纳税意识。深入开展税源调查,掌握税源分布情况。及时追缴欠税,确保完成税收任务。全年税收收入7532.4万元,增长26.9%,其中国税收入6070万元,增长25.7%;地税收入1462.4万元,增长32.4%;财政收入3300万元,增长14.9%;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3亿元,增长10.6%。全镇有个体工商户2300户,比上年新增76户,全年征得工商管理费230万元,增长15%。


【人民生活】 全镇农村人均纯收入4200元,增长1.9%;职工人均纯收入为9938元,增长3%。落实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64户共174人,农村特困户76户共201人。全镇230户“五保”户均实行镇、村、组三级供养制度,每人每月领取250元补助金和25公斤稻谷,月补助金比上年提高38%。合并镇敬老院和新地村敬老院,完善镇敬老院的配套设施。


【社会保障】 在镇属企业转制中,对自愿申请遣散的职工发放遣散费,对自愿参加社保的职工由集体再为其支付2年社会保障费。全镇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200人,增加1450人,参保户数1032户,每月参保基金入库25万元,入库率达83%。工伤参保人数3500人,增加700人,全年赔付28万元,170人直接受益;社会保险年检户数达600户。517名退休工人转入市社保局核发退休金,每月退休金从210元提高到315元。机关、事业单位实施了医疗保险,13个村3.52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教育·科技】 黄圃镇有职业高中1所、初中4所、小学23所、幼儿园6间。全镇在校中小学生1.46万人,中小学教师735人。1999年,投资313万元继续完善马新中学、鳌山中学、档小学、团范小学、兆丰小学、黄圃中学的办学设施,其中投资200多万元新建横档小学教学楼,在该楼落成庆典时,还获得捐款80多万元。全镇完成了第四轮校长、教师聘任工作,优化了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各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1999年,初中毕业生参加全市统一考试,7科总平均分612分,比全市平均分高出22分;考入市内重点高中68人、普通高中202人、中专学校(含成人中专学校)564人、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407人,升学率87.7%;69名中小学生在全国和全省学科竞赛中获奖。获得市首届学校体育节团体总分第四名,分别获得市“杰士美杯”足球赛高中组和初中组第二名。
  实施“科教兴镇”战略。1999年,组织企业参加市“3·19”科技信息交流会,开展农业百项实用科技项目下乡推广活动,推广“揭阳一号”香蕉良种。召开了全镇首次科技大会,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引导、协助企业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企业产品宣传,拓展销售渠道。


【文化·体育】 文化宣传服务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1999年2月,黄圃镇电视站顺利通过省广播电视局的验收,升格为镇有线电视台。全镇各系统的通讯员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90多篇。


  在主要节日举办系列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文体生活。先后举办了足球赛、象棋赛、醒狮武术赛、三人篮球赛、龙舟赛、环镇跑等全镇性体育比赛,参与人数1.3万人。举办'99慈善万人行活动,筹得善款70多万元,增强了镇红十字会的救助实力。


【医疗卫生】 抓好农村卫生站建设,全镇有16个村卫生站成为市甲级卫生站,黄圃镇被评为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达标镇。继续巩固省卫生镇成果,通过了市灭蝇、灭鼠除害达标复查和省卫生镇复查。


【计划生育】 贯彻执行新修订的《广东省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做好新旧条例的过渡和衔接工作。把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和集中服务活动相结合,落实查环、查孕制度。全年出生人口1090人,出生率13.83‰、合理率89.54%、多胎率1.93%、自然增长率8.69‰。乌珠、苏埒、团范等3个村被评为市计划生育先进村,文明、兆丰、大奎、雁企、石军、长围、二丘、平洲、二河、岗东、指北、新沙等12个村被评为市计划生育合格村。


【侨务】 开展海外工作,发动侨胞支持家乡建设,为旅外乡亲回乡投资服务。其中横档村旅港乡亲梁银好为扩建横档小学捐款25万元,在中秋节为全镇7000多位老人送上2万盒中秋月饼和8万多元慰问金;横档村侨胞谭标为扩建横档小学捐款15万元。以侨引商,以侨引资,全年共引进投资项目20多个,引入资金近4000万元。4月3日,首次在该镇举行港澳中山黄圃同乡会8周年会庆,1500名嘉宾参加庆祝活动。加强社会团体的沟通,约请澳门乡亲组织球队回乡参加文体活动。黄圃镇被评为1999年度市侨务工作优秀单位。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围绕国庆50周年和澳门回归祖国两件大事,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1999年,镇公安分局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261人,破获犯罪团伙24个61人;立刑事案件225宗,破156宗,其中大案161宗,破94宗;受理治安案件218起,查处207起。法庭全年受理民事、经济案167宗,审结158宗;司法调解各类民间纠纷105宗,调处成功104宗;部门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21宗,办结299宗。


【武装】 1999年,全镇有32名优秀青年应征入伍,其中应届大学毕业生梁建新放弃在镇供电公司的工作应征参军的先进事迹在中山电视台、《中山日报》、《南方日报》、《战士报》、《解放军报》宣传报道。黄圃镇连续11年被中山军分区授予“征兵工作全优单位”、“武装工作标兵单位”等称号。镇预备役战士出色地完成抗击强台风等急、难、险、重任务。黄圃镇预备役改编为广东陆军预备役高炮师工兵营渡桥连。


【民主与法制建设】 镇人大常委会行使人大职权,加强对镇政府的监督。为了做好评议镇教育办、司法所、劳动管理所等职能部门和五位副镇长的工作,先后走访了市、镇人大代表、企事业单位和村委会干部144人次,召开座谈会21次。镇政府领导及其组成人员通过向人大代表述职,接受镇人大常委会评议,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8月25日,依法完成了黄圃镇第十二届人民代表的选举,选出人民代表93名。10月19日至20日,召开镇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大会,依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镇人大正副主席、镇政府正副镇长。
  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加快依法治镇进程。结合“三讲”教育,镇领导班子带头学习邓小平理论以及《合同法》、《税法》。公安、司法、法庭、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劳动、宣传、治保等部门,配合党委各阶段的普法要求,认真做好法制宣传。全年上法制课125次,出版法制宣传栏292期,印发宣传资料1900份,订阅各种法制书刊1万多份。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通过广播电视,切实把法律知识送进千家万户。工会、劳动管理所大力宣传《劳动法》,依法保护劳工,特别是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1999年,镇劳动所共调处工伤事故和劳资纠纷45宗,涉及当事人173人,金额37万多元。健全、巩固“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全部完成个人股金的支兑,完成新一轮土地承包。全镇各村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民自治制度,加强村民依法自治。


【黄圃腊味】 腊味生产是黄圃镇的特色传统行业,近年经镇政府大力扶持,被定为支柱产业之一,规划了镇一、镇二、镇三、石岭等4个村为腊味生产基地,在土地价格、水电设施等方面给予腊味生产企业优惠扶持。严格规划腊味生产基地,把一批在居民居住地经营的作坊式厂(场)搬迁到腊味工业区,并在厂房的设计、环境卫生、生产布局等方面给予指导。同时组织生产厂家学习食品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引导其依法经营,保证卫生质量。腊味工业区内出现了一批花园式厂(场),有的厂家使用闭路电视监控生产,运用互联网获取购销信息。全镇有84家腊味生产厂(场),投资过100万元的腊味生产专业户有40多户,生产40个腊味品种。全镇年产腊味3万吨,总产值2.87亿元,增长24.2%。其中银华腊味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总投资300万元,厂房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年生产能力1000吨。该公司1997年获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全面质量达标”称号,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产品和市百佳企业,1999年被评为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成为全国第一家获此殊荣的腊味生产企业。


【非法静坐示威事件】 1999年4月9日至16日,以李细妹、卢焕英、蒋有喜为首的黄圃镇新地农村合作基金会部分储户,因融资会未能及时兑付现金,在未向公安机关申请的情况下,纠集数百名不明真相的群众到镇府办公大楼前非法集会静坐。非法示威者不听机关干部和公安干警、预备役人员的规劝解释,蓄意破坏公物,冲击镇政府机关,给黄圃镇工作秩序、生活秩序和社会环境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4月16日上午,对参与事件的群众进行规劝和疏散,对为首人员采取强制行动,最终化解了事态。7月2日上午,依法对非法集会示威的直接责任人李细妹、卢焕英、蒋有喜三人分别治安拘留15天、15天和7天。(张育辉)


附:1999年主要领导名单

书 记:邓杰钊

镇 长:林恒广(1999.9止)

    王汉联(1999.10起)

上一篇: 黄圃镇(1998) 【关闭窗口】 下一篇: 黄圃镇(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