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头镇(2002)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3 【成文日期】2002-12-10 【点击率】4985次


【基本情况】 南头镇位于市境北部,毗邻顺德容桂镇,面积30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4.19万人,外来人口3.06万人。镇中心区建成面积近10平方公里,主干道16条,总长40公里;有11万伏变电站1座,日供水11万吨自来水厂1间,标准三星级涉外旅游酒店2家。2002年,南头镇继续实施“征地、发展、理财、还债”的工作方针,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工业立镇”转向“工业强镇”的进程,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4.4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4%;工农业总产值65.28亿元,增长50.14%。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工业项目108个,固定资产投资3.56亿美元;有4家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其中,广东长虹电器有限公司增资605万美元,用于扩大背投彩电生产线;新天隆燃具有限公司位于升辉北工业区,投资金额达730万美元,占地110亩,主要生产燃具;双轮八达有限公司位于升辉北工业区,占地90亩,投资额达1230万美元,主要生产空调配件;安泰荣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位于升辉南工业区,占地102亩,投资额1360万美元,生产医疗器械。加快工业区建设速度,升辉南、升辉北两大工业区开发建设顺利进行。新增投产企业45家,在建企业78家,共销售工业用地2505亩,出租工业厂房7.6万平方米。工业企业中年产值超亿元的有11家,超5亿元的有2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5.11亿元,比上年增长51.12%;以长虹、TCL为龙头的家电产业链发挥出优势,2002年南头镇获市工业增速突出贡献奖和扩大出口先进奖。
  农业 面向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龙头产业水产养殖业,同时发展蔬菜和花卉种植、禽畜养殖业。生猪饲养走自养母猪繁育、养猪卖肉一条龙产业模式,缩短产销链,同时推广瘦肉型猪,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了经济效益。全镇养猪大户年纯收入超过500万元。反季节淡水鱼养殖初具规模,经济效益较为可观。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658万元。
  城乡建设 调整和修编全镇的总体规划,重点调整工业区和中心城区,以南三公路为界,将以前零散分布的7个工业区整合为升辉南、升辉北2个工业区,推进“工业入园,住宅入区”工作。加大建设力度,改造了中心城区主要路段的路灯和人行道,并贯通主要路网;完善了升辉南工业区的绿化和路灯安装工程,新建了升辉北工业区入口的31米宽水泥主路和穗华工业区的支路路基以及水管网建设和涵箱等市政工程一批,改造和完善永兴路、瑞安路中心住宅区、汲水住宅小区和华苑住宅小区的市政设施;引资建设和发展南桂园、金港小区等规划完善的商住小区。加强绿化建设,分别在南三路、升辉南工业区、正兴路、园林路、南圃路等新增绿化面积7万多平方米,植树1000多棵。四旁绿化覆盖面积达到64.5万平方米,覆盖率为27.8%,通过了省市两级验收,成为全市第一个绿化达标镇。加强城镇管理力度,规范了对城乡、工商企业的环境卫生和排污排气的管理,清理整顿了高压走廊建筑物和农田、道路两旁临时建筑以及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加快邮电设施建设步伐,镇邮政支局在全镇邮政网点及代办点增加了5套电脑终端设备,开通了到全国各地的电子汇兑业务,实现了邮政储蓄的全国通存通兑;镇电信支局全年共投入900多万元,架设电缆735.4皮长公里,分别在升辉北、升辉南、穗西、华光等工业区进行了通信线路扩容。
  第三产业 全镇有2家标准三星级涉外旅游酒店,共有客房330多间,娱乐、饮食设施齐全。房地产开发不断升温,金港花园商品楼第一期、第二期共190多套房基本售完,东桂园商住地第一期80多亩地全部售完,东福园商住第一期100亩地已售出三分之二,南桂园第一期开发85亩商住地全部售完。镇电信分局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8.3%,电话放号增长15.3%。邮政支局全年业务收入完成335万元。
  外经外贸 镇工业发展有限公司设立的企业服务中心,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一条龙服务,制定了多项全面提速的便民措施,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投资环境。全镇有出口企业79家,已投产的50家,年出口500至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8家,1000万美元以上的8家。全年签订利用外资协议合同29宗,合同和实际利用外资均为18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92%;出口创汇1.19亿美元,增长42.87%。
  国内贸易 全镇有个体工商户1900户,建有农贸市场6个,集市贸易市场经营面积2.3万平方米。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互相配合,整顿规范市场秩序,重点整治集贸市场、加油站等,严厉打击制假贩假、走私、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商业管理。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集市贸易成交额1.43亿元,增长5.3%。
  个体私营经济 全镇有个体工商户1900户,私营企业400多户,注册资金3.43亿元,从业人员1.2万多人,主要从事零售、批发贸易、副食、五金、电器、加工制造、饮食、美容美发等。有壹加壹、金盛隆、华润、天成、誉群等大型超市。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于1989年,私营企业协会成立于1994年,共有会员2000多人。个协、私协积极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作用,组织开展了“守法经营、文明经营”、“光彩之星”、“四五普法”、“争创青年文明号”等活动,配合工商行政部门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维护会员权益。
  财税金融 贯彻审慎理财原则,深化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强化财政税收征管力度,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和规范各项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02年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并且完成了历史债务的处置和债务重组,使财政状况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镇一级的资产负债进入良性优质状态。全年镇级可支配财力收入2.95亿元,比上年增长39.74%。继续加大税务改革力度,加强税法宣传,提高纳税意识,强化服务职能。全年税收收入2.28亿元,增长37.1%,其中国税收入1.45亿元,增长25%,地税收入5105万元,增长41%,农业“四税”收入3191万元。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0.6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2%。
  人民生活 农村人均年纯收入5641元,比上年增长5.03%,人均存款1.65万元,增长10%。全年居民新增住宅面积12.27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35.92平方米。全镇有机动车9730台。1.73万人参加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险。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全镇有高中1所(附初中部)、初中2所、小学6所,共有教师389人、在校中小学生8566人;有幼儿园12间。全镇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98.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高中入学率87%,毕业率100%。全年镇财政教育经费投入1099万元。9所学校建成计算机室,有5所学校建成上网工程,1所学校建立了网络平台。全年获全国、省市表彰奖励114人次,学生获全国、省、市各学科竞赛奖励185人次。
  科技 全面推行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开展国际质量认证,2002年有12家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提高企业科技意识和品牌意识,争创市、省乃至国家名牌,广东长虹电器有限公司和中山市松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樱雪燃气具有限公司生产的“樱雪燃气具”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并获市政府100万元重奖;南艺制革有限公司和广达电子元件有限公司各获市经贸局20万元的技改贴息支持和20万元的市级技术中心专项扶持资金;另有4家企业获市科技局10万元的科技项目资金扶持。松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SDFM-10型高速凹版印刷机顺利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主要高新技术产品有大型包装机械、注塑机、变频空调器、液晶显示器、电子集成块、铅酸环保蓄电池、高级健身自行车和新型建筑材料阳光板等。2002年南头镇被评为市科技创新先进镇。
  文化 全镇有图书馆1所,文化长廊和广场各1个,影剧院3座。镇宣传文化中心围绕十六大、创建省卫生镇和经济发展等主题,展开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全年共采编播出新闻1122篇,专题节目26个,被中山电视台、电台采用的新闻134篇,被采用稿件数量全市镇区台站排第二;两条新闻获市广播电视局举办的好新闻评比一等奖,专题评比二等奖、三等奖各一个。参加全市歌唱比赛,获第二名。先后组织举办了镇首届青年话剧小品大赛、“歌唱祖国、歌唱生活”卡拉OK大赛、革命电影专场放映等活动。加大力度监管文化市场,打击摆地摊售卖盗版光碟活动。
  体育 全年举办体育运动会和比赛10次,共有2000多人参加。先后举办了春节三人篮球赛、“三八”妇女节男女混合拔河比赛、“五一”男女乒乓球比赛、国庆篮球赛、全镇师生田径运动会、退休教师运动会、第二届青少年乒乓球赛、中小学生篮球赛、第二届英式桌球比赛等。镇体育代表参加市运动会获6项奖励。
  卫生 顺利通过省爱卫会的检查验收,成为省卫生镇;市卫生村由2个增加到4个。加强食品卫生、公共卫生的管理,实行经常性行动与突击性行动相结合,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制定了南头镇饮食店和烧腊加工场卫生管理规定,规范饮食和烧腊市场,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加大力度整治内河涌污染,疏河近30公里。积极拓展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的六位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达80%,服务人口超60%以上。抓好计划免疫接种工作,“四苗”接种率100%。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孕产妇系统管理率58.12%,产妇入保率78.34%,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90.11%、入保率69.84%。
  计划生育 大力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主动服务厂企。实行计生政务公开,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力度,进一步落实三级干部的计生工作岗位责任制,实现计生工作重心下移,抓好“四术”措施的落实和季度查环查孕等关键环节。全年户籍人口出生354人,计划内出生334个,计划生育率达94.35%,高出市下达的指标2.85个百分点,被市政府授予“中山市2002年度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镇区”称号。
  民政 依法进行村委会的换届选举,6个村委会的候选人在直接提名中实现“两个过半”而直接当选,村党支委和村委交叉任职率达到95%,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全部实现交叉任职。完善村民自治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村民自治水平。根据《广东省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的规定,对全镇困难家庭进行摸底调查,严格复核各家庭的收入与经济负担,准确计算其差额救济金,按时发放最低生活保障救济金。全年为144户贫困家庭481人每月发放3.2万元最低生活保障金;为130多户困难户、100户五保户发放救助粮食8000多斤,救助金6万多元;对突发性疾病造成的临时生活困难的16户家庭发放生活救济金3万多元。50人入住镇敬老院,下发给各村助困助学款5.9万元,资助了132名贫困学生。婚姻登记人员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婚姻登记的办事效率,全年共办理婚姻登记303对,离婚15对。镇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日常优抚、安置检查,落实和制定双拥工作的实施方案。全年有退伍军人13人,其中10人安排了工作,另外3人每人一次性发放3000元的退伍安置补助金。深化殡葬改革,倡导丧葬新风,全年遗体火化率达100%。
  统侨工作 全镇有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02户501人,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华侨、华人4户31人,香港同胞90户431人,澳门同胞4户42人,台胞1户6人。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有关统侨政策,把统战、侨务、经济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利用同乡会、台商会等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春茗会、联谊会,加强与侨胞的联系,增进了解,宣传南头镇的投资环境。定期召开台商联谊会,发挥台商会的联系纽带作用,起到了以商引商的效果,全镇台资企业由3年前的10家猛增到近50家。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综治工作方针,落实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打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力度。全年立案的刑事案件破案率为52.8%,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1.76个百分点。查处治安案件391件829人,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071人。继续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的管理,全镇登记的出租屋有1900多户,暂住人员3.64万人。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加强群众矛盾预测排查,认真做好人民内部矛盾的化解工作。整治安全生产秩序,全镇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没有发生群死群伤安全事故。
  司法武装 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和青少年维权工作,出版法制宣传专栏4期,上法制课9次,听课人数达3280人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120份,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推进依法治镇。依法治理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镇司法调解办公室共直接受理各类民间纠纷78件,调解率100%,成功率95%。做好征兵、民兵整组、预备役骨干集训、退伍军人安置、武装正规化建设工作,选送13名优秀青年应征入伍。
  社区管理 全镇设1个社区居委会,有户籍人口4400人。居委会着力推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深入人心。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教育活动,做好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已经建立起较完善的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管理等社区服务体系。
  精神文明建设 认真组织、引导全镇干部群众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继续学习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以德治镇”和“依法治镇”,开展理论、科技、文化、法律“四进家”活动。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利用文化广场举办革命电影专场放映活动,举办公民道德建设文艺晚会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文艺晚会,举办了庆祝建国53周年大型卡拉OK歌唱大赛等,营造良好文化氛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校务公开。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改进行业作风。7月,发动500多人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共献血超10万毫升。
  组织人事外事 开展政府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调整和优化各级领导班子,全面推行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通过竞争上岗和任前公示,选拔任用3名中层领导,配备后备干部5名,提拔后备干部2名。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开展,全镇共设事业单位9个,总编制数由原来的88个缩减为68个。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镇领导干部参加各类培训达60人次,举办建党对象培训班和党员骨干培训班各1期,发展新党员38名。


【广东省家电专业镇】 南头镇致力于打造以家电产业为中心的区域特色经济,逐步形成以空调、彩电、冰箱等大家电为龙头的家电产业优势。年生产能力,空调机可达250多万台,彩色电视机500万台,背投电视50万台,冰箱30万台。家电及其配套企业占全镇企业总数的30%,产值占50%以上。2002年10月,南头镇被广东省科技厅批准为“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


【改造南头大道】 南头大道全长5.5公里,宽83米,双向8车道,于1994年建成通车。2001年下半年,镇政府投资近1000万元对全路段进行路灯和花基分隔带改造。2002年下半年开始,镇政府再投资3800多万元改造南头大道,全线加铺沥青,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新型SMA沥青混合料。改造后的南头大道平坦整齐划一,路灯华美,交通标志醒目,绿化带青翠欲滴,成为中山市镇区少有的高等级公路。


【长虹广东高科技工业园】 长虹广东高科技工业园是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南头镇投资建设的华南地区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制造和出口基地,总投资17.5亿元。占地150亩的空调器生产基地于2001年5月正式生产,年生产能力70万台。占地550亩的彩电生产基地将于2003年8月试生产,该基地设计数码彩电生产线8条,背投电视生产线4条,年生产能力为数码彩电500万台,背投电视50万台,达产后年产值近100亿元。该基地建成后,将对完善南头家电产业链,营造家电特色产业优势,提升家电产品科技含量,吸引家电产业高级研究和管理人才,促进南头镇经济的飞速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TCL空调器(中山)公司二期工程奠基仪式】 9月25日,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奠基仪式在南头镇举行,中共中山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远明,副市长,南头镇书记卢铨枝,镇长陈仕标,TCL集团副董事长,副总裁袁信成率领TCL集团空调事业部领导班子出席了庆典。二期工程TCL投入资金1.5亿元,在TCL空调中山工厂扩建厂房及相关配套设施4万多平方米,增加4条快速生产线,其中2条是国际上最先进的高速生产线,预计此项工程将在2003年2月完成,届时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将具备年产150万台各类空调器的能力。(李儒福)


附:2002年南头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名单

书 记:卢铨枝

副书记:陈仕标 何星球 罗万胜 邓 方

主 席:黄爱娇(2002年8月止) 卢铨枝(2002年8月起)

副主席:陈聪华(2002年8月止) 黄爱娇(2002年8月起)

镇 长:陈仕标(2002年1月起)

副镇长:李窝友 黄念东 何奀珠 李文胜(2002年8月起)

上一篇: 南头镇(2008)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南头镇(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