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南头镇位于中山市境北部,与佛山市顺德区相邻。全镇面积27.61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年末常住人口7.9万人,户籍人口4.37万人,流动人口4.92万人。建设中的广珠城际轻轨、太澳高速公路、沙水公路贯穿全境,是中山北部的主要交通枢纽。拥有国家卫生镇、中国家电产业基地、全国文明先进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广东省文明示范镇、广东省教育强镇、中山市工业强镇和省级食品安全示范镇等称号。2008年,南头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5.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5%;工农业总产值220.21亿元,增长11.75%;税收8.99亿元,增长25.2%;出口总额10.85亿美元,增长9.62%。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扶持企业上市,全镇有4家上市公司,有5家企业筹备上市。实施“外向带动”和“出口导向”等措施,做好服务企业工作,协助企业应对各种出口壁垒,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发挥家电产业对出口的拉动作用。全年家电企业出口8.8亿美元,占全镇出口总值的80%。9月28日,中山市家用电器行业协会在南头镇成立,协会会员112家,扶持和推动家电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至2008年,全镇有中国名牌企业5家,广东省名牌企业6家,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名牌产品5个,省著名商标6个。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0.16亿元,增长11.75%。全镇有工业企业1000家,其中家电企业及家电配套企业700多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3家,累计301家。全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38家,其中TCL、长虹、奥马等3家龙头企业总产值超60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工业用电量5.23亿千瓦时,增长3.89%。
农业 全镇出外耕种农户430户,耕种总面积3.5万亩,范围包括11个县市21个镇区,主要从事水产养殖、种植、生猪饲养等,农民从业人数1800人,新增从业人数550多人。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外耕农业,对外耕农实施一次性奖励补贴每亩50元、补贴最高限额为每户50亩的措施,全年有244户外耕农户成功申请补贴。9月28日,成立南头镇种养协会,协调种养业户间的经营关系,为种养户提供经营管理和种养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首批会员58人。2008年,全镇农业总产值452万元,比上年增长0.67%。
第三产业 构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打造中山市家电创新中心,引入5家国内外科研服务机构,新增广州大业工业设计公司南科大业工业设计产业化中心、德国莱茵(TUV)广州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华南绿色设计研发基地等3家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计量检测、产品认证、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设计以及科技项目申报、研发等多项服务。餐饮服务业向多元化发展,10月8日,麦当劳快餐店进驻南头,新增多间物流、健身公司。全镇个体企业和本地工商户数量持续增长,个体工商户4300户,比上年增加200户。加大第三产发展力度,平衡产业结构,分解经济风险,制订南头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大商贸发展规划,重点依托太澳高速、广珠轻轨、新沙水公路、南三公路等4大交通干线交汇处,发展商贸、物流、房地产、文化娱乐等产业。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2.71亿元,比上年增长22.3%。
外经外贸 落实2008年“3·28”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外商投资企业项目5个,投资总额5650万美元,内资项目6个,投资总额3.5亿元,11个项目均为增资项目,获全市2007年扩大出口突出贡献奖。全年出口总额10.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62%,其中家电类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80%。
镇村建设 12月30日,完成广珠轻轨铁路、太澳高速公路相关拆迁工作,涉及征地706亩,拆迁及安置民房97户,拆迁工业厂房35家。投入300万元,维修南头大道的路面和花基。投入800万元,村内道路硬底化15公里,投入800万元整治河涌,投入40多万元建设村内四旁绿化等。至2008年,全镇绿地率31.59%,绿化覆盖率33.42%,人均公共绿地13.91平方米,提前达到2010年人均公共绿地超12平方米的全市要求。全镇年用电量6.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65%。
财税金融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积极组织收入,不断壮大财政实力。规范支出审批制度,加强财政监督,推进依法理财,优化支出结构,全面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2008年,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平衡,全镇完成税收8.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国税收入6.91亿元,地税2.0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7亿元,减少24.42%,财政支出1.89亿元,减少3.75%。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人民生活 2008年,全镇在岗职工年人均收入2.93万元,比上年增长5.13%。农民人均纯收入11232元,增长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33亿元,增长20.43%。户籍人口人均存款余额4.88万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4亿元,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7.3平方米,增长1%。全镇固定电话用户2.6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99万户,邮电业务总量1663万元。
教育 2008年,全镇拥有省一级学校1所,市一级学校3所,市一级幼儿园3所,等级学校占全镇学校数的67%,等级幼儿园占全镇幼儿园数的27%。在校学生8167人,教师489人。各中小学100%装备计算机室,计算机人机比10∶1。100%学校实现“校校通”、配置多媒体教学平台。2008学年,小学、中学的入学率、毕业率均为100%,辍学率为0;高中入学率96.8%,毕业率100%,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成人教育年培训率超29%,重点对象培训面超95%。全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8.9%。幼儿入园率99.8%,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97%。2008年,参加高考249人,155人被各类院校录取,录取率62.3%。全镇师生参加市以上各类各项竞赛共有932人次获奖,其中获省级以上的奖励有105人次。镇财政划拨427.9万元,晋升教师工资和调整岗位津贴。投入114万元,建设升辉小学校园网和教学平台。投入100万元,建设初级中学的食堂。创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各中小学开设防灾救灾应急避险教育课程,全年开展各类安全检查12次,安全教育专题辅导课22节,学校自行应急疏散演习16次。
宣传文化 实施家电产业文化工程、特色饮食文化工程、园林盆景文化工程、传统民俗文化工程、公共服务文化工程、弘扬名人文化工程、绿色生态文化工程等七大文化工程,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落实文化名城建设工作任务。2008年,成立书法协会、文学协会、舞蹈协会等一批文艺团体。举办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暨中山升格地级市20周年图片展、“南头名片”(人物、经济、文化篇)展示、南头老照片征集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建设“农家书屋”,营造文化氛围。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建设、群体性文体活动开展情况等项目列入《南头镇村(居)“两委”班子工作岗位责任制考核方案》,扩大基层文化阵地,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全年镇电视台采编、播出新闻稿件1500多篇,专题26个,被中山日报、电台、电视台等媒体采用新闻稿件400多篇。9月,创建“全国文明镇”工作通过省、市文明办的验收,推荐到中央文明委进行评审。
科学技术 建设中山市家电创新中心,完善以研发、设计和检测为核心的共性技术平台,引入5家科研机构。协助企业申报各类项目,扶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工作,全年有10多家企业获得各类扶持资金共665万。8月26日,在松德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委员会柔版、凹版印刷机械工作组,提升全国印刷行业相关标准制定与技术。全镇80%以上的家电产品制造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建立省级工程研发中心1家、市级1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镇级35家。
体育活动 2008年,全镇学校、社区、厂企、体育协会等上下联动,举办第六届男子篮球赛、十万市民健身长跑、“五四”青年趣味运动会、少年游泳比赛、第八届少年乒乓球比赛、首届乒乓球俱乐部联赛、CBA季前赛、首届老年人象棋赛等。代表广东省武术队参赛的南头籍运动员吴毅懿,在“奥马杯”2008年全国武术比赛中夺得女子南拳和南刀2项冠军。增加体育设施投入,新建室外篮球架8个,室外乒乓球台18张。全镇开放体育设施有58个篮球场、5个足球场、1个网球场、1个排球场、5个羽毛球场、1个门球场、1间室内体育馆。6月21日,中山市北部镇区首家连锁式健身中心蓝艺健身中心开业。
医疗卫生 2008年,全镇有卫生机构15间,其中医院1间,床位200张,医务人员201名。卫生服务所14间,医务人员170名。全年“六苗”接种率超98%,接种及时率超9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9.3%,总筹资额352.35万元。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100%。做好食品安全、学校卫生、饮用水安全等管理工作,开展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及饮料、散装食品、月饼等多项专项治理。全年共检查卫生监督单位1091户次,查处卫生案件21宗。11月,成功创建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镇。
计划生育 以“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等20字工作方针为指导,加强人口计生服务管理。2008年,全镇户籍人口出生460人,比上年增加276人,计划生育率97.17%,上升1.56个百分点。出生率10.58‰,上升3.93个千分点。全年流动人口出生1972人,增加204人,计划生育率87.07%。推广婚前医学检查、生殖健康普查和避孕节育、出生缺陷、优生优育等科普知识。实施“节育奖”,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环境保护 12月,完成占地27亩、投资1.1亿元的南头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进入调试设备和试运行阶段,日污水处理能力2万立方米。全年投入4000万元综合整治内河涌。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至2008年,全镇有一般工业污染源640家,重点污染源114家,生活源190家,合计普查对象944家。
民政服务 “5·12”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后,成立抗震救灾慰问协调小组和紧急救灾办公室,深入镇内企业了解川籍员工家乡和亲属的受灾情况。开展各类募捐活动,镇红十字会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653万元,捐赠物资折价120万元。8月19日,南头镇慈善超市开业,全年向全镇低保户、五保户、低收入家庭免费发放价值8.3万元的物品领取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年投入社会保障资金670万元,福利和社会救济资金700万元。实行城乡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和门诊基本医疗保险,全镇参加合作医疗人员全员过渡到中山市城乡医疗保险。
劳动社保 2008年,全镇参加城镇养老保险3.62万人,占总人口的39.35%,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万人,农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万人,基本实现全镇全民参保目标。居民门诊医疗参保人数4万人,城乡居民住院医疗参保户数539户。专项整治非法用工、欠薪行为,加大为农民工、建筑工人维权力度,建立维权告知公示、工资支付台账等制度,制定突发性群体劳动资纠纷应急处理预案。全年受理各类劳资纠纷1846宗,其中日常接访处理案件1286宗,涉及人数8000人次,涉及金额4000万元;30人以上突发群体案件36宗,欠资人数3000人,欠资金额2800万元。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乡青年就业。全年举办2场大型招聘会,经招聘成功就业1069人。对城乡青年进行上岗前培训,设有电工班和仓管班等,367人取得资格证书,98人成功就业。建立4个“大嫂工作坊”,帮助解决有特殊情况未能正常就业的群体就业,共安置57人就业。举办自主创业培训班,参加人数70多人,成功创业17人。
社会治安 2008年,全镇立刑事案件359宗,比上年下降0.8%,其中入室盗窃、抢劫、盗窃摩托车等刑事案件发案率分别下降33%、28%、21%。破获刑事案件250宗,破案率69.9%,上升9.7%。立大案257宗,下降4.1%。全镇发生火灾事故1宗,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99万元。全年组织2700人次对镇内生产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工地、出租屋等5300个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及整改隐患3800多处,实施现场整改3400多处,发出各类整改通知书385份。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没有发生工矿商贸死亡事故。
信访工作 维护奥运期间社会稳定,奥运期间没有发生到省进京上访事件,处理多个信访突出问题,化解多宗发生在镇内的突发性事。加强村级干部任用管理,促进信访工作的开展。全年接待信访事件71起,其中来信14起,上访57起。
流动人口管理 全年办理暂住证4.53万张,比上年上升15.8%。整治出租屋,维护外来人员安全,全年检查出租屋消防安全隐患84宗,查缴作案工具、管制器具581起。关心外来员工,春节期间举办多场以“暖人心”为主题的游乐活动及趣味运动会、文艺演出。全年组织青年志愿者到厂企进行慰问演出13次。
【中山市家用电器行业协会成立】 9月28日,在南头镇成立中山市家用电器行业协会,TCL家电集团总裁王康平当选为首任会长,副会长由中山市13家家电行业龙头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担任。该协会由中山市从事家用电器研制、开发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等112家单位自愿组成,为会员单位提供维护正当权益、组织科技交流、搜集提供信息等服务,在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在国内以至世界各地相关行业社团和组织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打造中山市家电创新中心】 2008年,南头镇中山市家电创新中心围绕“一中心(即工业设计中心)、一基地(即孵化基地)、五平台(即质量检测平台、信息服务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中介服务平台和行业服务平台)”进行建设,引入法律、知识产权、信息、金融、担保和人才培训等各类生产性服务业机构,开展工业设计、产品研发、检测认证、计量监检、技术培训、信息服务、法律服务、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服务和各类中介服务、行业管理等。引入中山市家用电器行业协会及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德国莱茵公司、广东大业工业设计中心等机构,初步形成政府引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科研机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依托,高标准、全开放的自主创新体系。
【南头镇改革开放30年】 南头原为农业镇,改革开放之初基本没什么工业。多年来,南头镇根据形势变化,结合自身实际,及时转变思路。2001年,提出“征地、发展、理财、还债”的工作方针,确立并实施“工业立镇,工业强镇”和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的发展战略。2005年,提出“发展、管理、和谐”的工作指导思想。至2008年,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共有企业1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0多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50多家,工业产值超200亿元。依托地处珠三角家电产业圈中心的地缘优势,南头镇确立以家电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向,全镇现有家电及其配套企业600多家,拥有TCL空调、广东长虹电子、奥马电器等年产值超10亿元的行业领先企业,逐步形成以空调、电视、冰箱等大家电为龙头,小家电门类齐全、零配件配套完善的区域特色产业优势。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日益提高,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全镇现有各类国家级、省级名牌名标30个。南头镇从改革开放初一个地区生产总值不到100万元,至198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0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8800万元。2008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55.21亿元,比1988年增长78倍,工业生产总值220.16亿元,比1988年增长249倍,实现农业镇到现代工业城镇的转变。
1979~2008年,城镇建设飞跃发展。至2008年,全镇道路总长68公里,道路密度2.6公里/平方公里,居全市各镇区前列。水、电、通讯网络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完善的商住小区逐步取代昔日的乡村,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2004年,南头镇创建成为国家卫生镇,2007年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全镇所有行政村均创建成为省级卫生村。2005年,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拥有1家省一级中学和3家市一级小学。文体广场、文艺培训中心、图书馆等文体设施齐全,先后承办全国企业篮球赛和环南中国海国际自行车赛等大型赛事,成立戏曲协会、盆景协会等多个艺术团体,文化氛围日渐浓厚。(张文聪)
附:2008年中共南头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名单
书 记:陈仕标
副书记:黄林兴 邓 方
主 席:陈仕标
副主席:李三根
镇 长:黄林兴
副镇长:李窝友 李文胜 梁炳光 蒋柏胜 卓水先 肖 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