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古镇镇位于市境西北隅,为中山、江门、新会、顺德四市交汇处,距中山市城区23公里;总面积47.8平方公里,由古镇、曹步、海洲三大自然村组成,辖20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6.6万人,外来人口6.27万人。全镇建有7个公园、1个广场和110千伏安变电站2座,日供水量12万吨水厂1座;建有8米以上宽的道路70.9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为148.3公里;有固定电话用户2.65万户,主要旅游景点有广东省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古镇开元饰厂。2001年,古镇镇实施依法行政、依法治镇、科教强镇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目标,坚持工业立镇、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提高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水平,大力发展灯饰业和花卉苗木生产两个“龙头”产业。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7.21亿元,比上年增长57.67%;工农业总产值47.42亿元,增长36.05%。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推进“工业立镇”向“工业强镇”发展战略,制订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工业管理体制。成立古镇镇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外来投资者到工业园投资办厂。理顺各项收费制度,规范部门管理,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外来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规范企业生产秩序,引导企业合法生产、销售,维护有序的市场竞争。继续推进镇属企业转制,加快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全镇54家镇属企业全部完成转制,形成以灯饰业为“龙头”,化工、建材、塑料、木材行业共同发展的格局。打击无牌、无证经营活动和假冒伪劣、市场欺诈行为,全面整顿货运业。加强个体私营企业的引导和管理,重点扶持华艺集团、胜球集团等一批知名灯饰企业。组织企业主到欧洲、香港以及国内发达地区考察,发动镇内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博览会,加强企业与外界交流和合作。组建广东国际灯饰城进出口有限公司,成立商检办、产品检测中心,企业产品可以在镇内直接检验出口。古镇灯饰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全年工业总产值44.79亿元,比上年增长37.9%。
农业 以花卉苗木为龙头,以水产、蔬菜为支柱,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大力发展效益农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产品质量。拓宽流通渠道,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花卉一条路”。引进腊肠树、火焰木、鸡冠刺桐和美国多种时花等花卉新品种,推广养殖史氏鲟鱼、南美白对虾,引进试养巴西鲷、丝竹鲷等水产品。全年举办市场分析及对策座谈会、农业技术培训班,培训2600多人次。鼓励扶持40户农业产品流通专业户购买计算机,实现在互联网上经销农业产品。组织4批40多户农业专业户200多人次前往国内外参观考察,农户专业户参加了福建海峡两岸花木博览会、顺德全国第五届花卉博览会、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第七届中国(中山)菊花品种展览暨中山市农业博览会。镇政府与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签订人才培养、农业科技合作合同。建成一级农路19.5公里、二级农路有137公里、农田土方路2.67万米、农桥20座,改造低产鱼塘800亩,整治内河涌9.98公里。完成曹步东闸电排站建设、土地冲险段抛石整治、镇环村河道疏挖等10项水利工程。新建11万伏变电站1座、22万伏变电站1座,架设高压电网12公里,维修供电网线50公里。农田安装自动喷灌面积1390亩。全镇农业经营面积3.37万亩,总产值2.64亿元,纯收入1.38亿元,产值和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10.02%和6.15%。水产养殖面积1.23万亩,纯收入3102万元。花木种植面积6800亩,纯收入3805万元。蔬菜种植面积7000亩,纯收入4100万元。水果种植面积300亩,纯收入60万元。旱粮播种面积1605亩,总收入210万元,纯收入115万元。生猪上市量1.07万头,“三鸟”上市量29.8万只,乳鸽上市量4.7万只。畜牧业总产值710万元,纯收入217万元。专业户异地经营农业生产面积1.7万亩,纯收入0.43亿元。全年农业总产值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2%。
村镇建设 以创建“广东省中心镇”为目标,加快中心城区的规划建设。建成古镇国贸广场,完成海洲大桥、曹步东闸电排站以及一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紧建设镇政府综合楼、灯饰广场、综合体育馆。
外经外贸 全面调整劳动密集型、规模较小的项目,形成分工协作、布局合理的外向型经济。引进科技含量高、规模大、产品配套能力强的项目,为外商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全年引进项目10个,合同利用外资共1174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695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6%。“三资”企业出口创汇2945.31万美元,增长8%;来料加工企业出口总值448.54万美元,下降21.6%;工缴费结汇110.13万美元,增长108.78%。部分企业组建商业联盟,增强企业出口创汇能力和产品的竞争实力。出口企业比上年增加40多家,参加“广交会”的企业增加到92家。全年出口创汇1.85亿美元,增长96.14%。
国内贸易 全镇有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为1911户和410户,从业人员约4.6万人。全年社会商品零售额3.21亿元,比上年增长23.94%。古镇国贸广场的开业使古镇的商业发展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财税金融 统一财政管理,强化镇财政部门的职能,规范财税征管,积极组织财税收入。规范财政支出,完善“收支两条线”制度,推行部门预算制度,强化基建和专项资金支出监督管理。优化预算支出结构,保证镇属企业转制所需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全年财政收入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倍;财政支出1.14亿元,增长2.68倍。税收收入2.5亿元,其中国税收入1.86亿元,地税收入511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9.39%和51.05%。农业“四税”收入5112万元。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35.03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为26.14亿元,两项指标分别同比增长11.78%和14.08%。
人民生活 全镇农村人均年纯收入6800元,比上年增长11.48%;职工人均年收入10165元,增长9.7%;人均银行存款5.31万元,增长10.86%;人均居住面积55.49平方米。全镇有摩托车1.81万辆、汽车5048辆。有“五保”户53人,其中有45人入住镇敬老院,年人均供养金5000元。全年发放救济金86万元,帮助困难户273户。全镇优抚烈属7户11人,年人均发放优抚金4800元;优抚义务兵家属56户,每户年均享受优待金9600元。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全镇有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4所、小学13所、幼儿园16所,在校学生1.37万人,教师924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118人。2001年,继续创建教育现代化强镇,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管理评价制度。加大教育硬件建设,配置学校信息化设备。古镇高级中学、古二小学、曹三小学安装电化教学平台,全镇中小学校实现计算机局域网“校校通”。开展继续教育,组织45岁以下、学历不达标的教师参加由教育部门举办的学历函授学习,要求全体教师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掌握电化教学手段。健全科学与教育研究队伍,落实科研资金,建立镇、片、校三级教研网络。古一小学、曹一小学、曹二小学被评为市一级学校。1名教师被评为省优秀教师,10名教师被评为市优秀教师。
科技 建设镇级技术创新体系,开展重点课题的技术研究开发,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组建中山市(古镇)照明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中山市(古镇)企业技术中心,带动企业进行技术研究创新工作,逐渐形成镇级有行业技术中心、大企业有自己的研究开发中心、中小企业有工程研究开发室的立体交叉型的技术创新体系。与天津大学纳米科学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开发无污染代铬电镀新技术项目,该项目已完成市场调研和技术成果评价。与中山大学星城集团盛祺计算机集成系统有限公司合作,推广应用灯饰企业信息化与构建ASP信息平台项目,已完成企业资源计划(ERP)二次改造和适合灯饰企业运作的管理软件开发。镇政府组织企业申报技术改造及技术创新项目,已有10家企业获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和省市科技计划立项。邀请专家教授开设科技培训班10班次,培训人员超1000人次。
文化 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民间艺术的发展。5月,镇文化站和镇工会联合创作的话剧《灯之缘》,参加市工业文艺汇演,获银奖。11月,举办古镇首届国际标准舞大赛。全年举办大型文艺晚会5场,其中有春节晚会、粤剧(粤曲)联欢晚会、敬老粤剧专场演出。镇电视台全年采播新闻1850篇、专题节目42个,上送稿件180篇,其中专题片《金钱与人生》、《由商标引出的话题》分别获市好专题一等奖和二等奖。
体育 全镇有标准游泳场1个、400米运动场2个、200米运动场12个、标准篮球场85个(其中灯光球场27个)、羽毛球场38个、公共乒乓球室37个、小型体育馆3个,举重、柔道、跆拳道的训练室各1个,体操训练室3个。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深化和改革学校体育工作,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体育竞技水平。成立中国象棋、体操、羽毛球、乒乓球协会,举办“供电杯”男子篮球邀请赛、“五一”杯男子篮球公开赛、国庆男子篮球公开赛、春节男子篮球公开赛、五人龙舟公开赛。建立乒乓球、幼儿体操、举重、柔道、跆拳道、田径、足球共7个市体育传统项目训练基地,引进专职教练5名,500多名学生常年参加体育训练。古镇镇体育代表团参加市第四届运动会,以27枚金牌、24枚银牌、30枚铜牌、团体总分1056.17分的成绩夺得团体总分和金牌总数第四名,并获市四运会体育道德风尚奖。2001年古镇镇被评为广东省体育先进镇和市体育先进镇。
环境卫生 创建“一路一灯一景,一街一树一花”环境,美化镇内公路沿线和镇村环境。各村按照镇政府的统一规划,加大村场改造,完善道路、供水管道、电网等的基础设施,继续整治镇内河涌,实施“碧水工程”。人均绿化面积9.61平方米。巩固国家卫生镇成果,全镇20个村有8个省卫生村、12个市卫生村。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卫生质量。古镇医院被评为广东省百家文明卫生院,并被定为全国慢性病社区防治示范点及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示范点。
精神文明建设 开展总书记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学习宣传江泽民“七一”和中共中央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党风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举行建党80周年文艺晚会,开展批判“法轮功”专题讨论,防止“法轮功”侵蚀群众。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单位的评比活动,评出市、镇文明单位21个,市、镇文明户20个,市文明经营单位8个。开展农村党建工作,农村党员培训率98%。全年吸收新党员67名,推荐20名优秀共青团为建党对象。继续深入开展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成立16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开展创建好领导班子、好干部队伍、好经济路子、好生活环境、好管理制度的“创五好”活动,坚持支部委员生活会、支部委员学习会和党课“两会一课”制度。全镇700多人参加无偿献血,遗体火化率达100%。
计划生育 举办5期培训班,培训农村妇女主任、计划生育专业队、村治保主任。举办计划生育政策和生殖健康知识有奖竞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法规。规定3、6、9、12月为育龄妇女查环查孕服务月。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验证率91%,外出人员的规范发证率100%。镇婚育学校举办了新婚夫妇学习班、青春期学习班、更年期学习班、孕产期学习班、育儿期学习班、一孩夫妇学习班、党员干部人口理论学习班共18期,1.19万人次参加学习。全年出生人口732人,其中第一孩出生437人、第二孩出生268人、多孩出生27人,人口出生率11.17‰,自然增长率为6.37‰,计划生育率91.12%,多孩率1.5%,节育率89.68%。
统侨工作 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开展海外联谊活动,协助搞好侨乡会务。全年接待回乡华侨4批共125人,接待来信来访4人。协助市侨联会组织第十一届归侨侨眷大会及侨联会成立45周年庆祝活动。古镇镇侨联会被评为市先进单位,冈南村侨联会被评为市先进基层侨联。古镇香港同乡会会长蔡兆英被聘为市十一届侨联会名誉主席,香港赵曾学韫女士被聘为名誉顾问。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坚持“打防结合,以打促防,标本兼治,确保重点”的工作方针,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及时处理突发性事件。走“政治建警、素质强警、依法治警、从严治警”之路,推进公安机关的警力规范化建设,促进公安队伍的现代化、正规化。加强民警教育培训工作,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举办村治保主任、保安员培训班10期,培训500多人次。全年共立刑事案件1146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93人,摧毁各类犯罪团伙49个。受理治安案件1096件,查处983件,抓获各类违法人员1963人。缴获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268万多元和被盗机动车36辆、毒品94.7克。
司法武装 开展“四五”普法宣传,做好农村人民调解工作,追收拖欠集体款,维护社会稳定。镇电视台继续开设“周六学法”电视法制宣传栏目。全年出版法制宣传栏138期,制作横额30条;到学校、厂企讲授法制课35次,编写宣传法制知识18篇,印发宣传资料1000份,举办普法学习班30期,举办普法考试1次。办理诉讼代理案件125件、非诉讼代理案件31件、法律公证42件,担任常年法律顾问25家,为公民挽回经济损失3580多万元。发生民间纠纷77件,调解成功73件。探索新形势下人民武装工作的正规化建设,做好军地专业对口预备役的登记统计、国防动员潜力调查以及兵役登记和年度兵员征集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提高其文化和政治素质,规定每月6日为预备役部队和基干民兵应急分队人员例会学习日。组织全镇3所中学的初、高中入学新生1200多人进行军事训练。征集新兵26名(含女兵1名),其中在校大专生1人,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22人,共青团员24名。
【古镇国贸广场】 位于古镇镇东兴路,是镇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国贸广场占地总面积53亩,建筑面积8.3万多平方米,投资3.8亿元。广场规模大,格调高,经营项目齐全,集旅业、餐饮、商贸、娱乐休闲于一体。广场所有经营项目已于2001年12月正式营业。
【建设“电子政府”】 古镇镇政府投资250多万元,建设“电子政府”信息系统平台,实现政府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公共化,初步实现职能部门资料信息互通互联、政务与财务公开化及政府服务社会化目标。已完成政府机关局域网、村与职能部门的触摸屏查询系统和政府对外电子邮箱的建设,政府机关大院内部各办公室全部接入100M的局域网络,通过光纤网络连接距离较远的公安大楼和建委大楼。触摸屏查询系统于2001年的10月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可查阅古镇镇各部门、政策法规、社会动态、办事进度、社会信息等基本情况。
【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灯饰产品行为】 开展灯饰产品质量专项整顿和打假治劣行动,规范灯饰行业内部管理,提高灯饰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维护古镇“中国灯都”的声誉。重点整治“三无”企业和查处有严重质量隐患的节能灯、镇流器、应急灯,大力打击假冒伪劣灯饰产品,尤其是灯饰配件材料,整顿存在严重安全生产隐患的企业。在专项整顿行动中出动近1100人次,检查企业2458家次,其中灯饰企业692家、灯饰配件企业492家、其它各类企业1600多家;发出整改通知书600多份,限期整改483家,责令停业整顿329家;查处无工商营业执照、无税务登记、无消防审批的“三无”企业822家。通过整顿,有效打击了各类不规范的市场行为,为灯饰行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竞争环境。
【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 2001年,镇政府组织农村支书、村主任等多次到深圳、南海、顺德以及本市西区长洲村学习调研农村股份合作制。通过反复的研究讨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制定《古镇镇农村股份经济联社章程》(讨论稿)、《关于在古镇镇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及《古镇镇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工作安排意见》。按“固化股权,固化后生不增、死不减,集体控股一定比例”的原则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将村所属资产和资源分为资源股和物业股,平均分配给符合条件的村民。
【区域特色经济】 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灯饰生产与销售从1982年至2001年,先后经历了家庭作坊、联合办厂、集团经营三个发展阶段。全镇有灯饰厂企1432家,年产值超过33.47亿元,产品畅销国内外,占有国内市场的50%份额。出口企业从1999年的20多家增至2001年的100多家,国外市场也拓展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宗出口到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日本、美国及欧洲各国。古镇镇成为世界几大灯饰专业市场之一和国内最大的灯饰专业生产基地及批发市场,灯饰成为古镇镇的龙头行业和经济支柱,并成为中山市区域特色经济。(袁新强)
附:2001年古镇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名单
书 记:吴润富
副书记:吴礼煊 梁转娣 袁景泉 陈作旺
党委委员:苏恩明 邓润发 李业成 苏玉山 欧炳维
张桂合 袁荣开 杨荣建 魏宏锐 胡永均
人大主席:梁转娣
人大副主席:吴锦洪
镇 长:吴礼煊
副镇长:苏恩明 邓润发 李业成 苏玉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