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镇(2000)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1 【成文日期】2000-12-07 【点击率】2432次


【简况】古镇镇位于中山市西北边缘,是中山、江门、新会、顺德四市的交汇处,是珠江三角洲的交通枢纽之一,距中山市城区23公里。全镇面积47.8平方公里,由古镇、曹步、海洲三大自然村组成,下辖20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6.54万人,外来人口5.64万人。2000年,古镇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工业立镇”发展方针,实施“依法行政、依法治镇、科教强镇”战略,以灯饰业和花卉苗木生产为“龙头”产业,引导全镇的经济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91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工农业总产值为34.86亿元,增长17.6%。该镇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镇。


【工业】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和“集体有利、企业有利、经营者有利”的原则,继续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全面推进镇属企业转制,其中有15家镇属企业完成了转制,从而有效地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2000年,镇党委、镇政府集中精力,规范企业的生产秩序,引导企业合法生产、销售,维护有序的市场竞争,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管理、引导和扶持。开展安全消防专项治理整顿,处理存在严重消防隐患的企业,打击无牌、无证经营活动和假冒伪劣的市场欺诈行为。全面整顿货运业,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组织个体、私营企业主到国内外主要灯饰市场参观考察,开阔企业主的经营视野,参加市组织的各类经贸洽谈会,推介古镇灯饰产品。全年工业总产值3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完成全年目标的102.26%。其中,镇办企业产值3.56亿元,下降37.9%,村办企业产值13.63亿元,下降47.6%,私营企业产值27.54亿元,增长43.6%。


【农业】镇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利工程,大力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产品结构,形成了以花卉苗木种植为主、优质水产养殖为辅的“三高”农业经济结构。按照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设规划,结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农村工作目标,调整农业布局,优化种养品种,进一步拓宽市场流通渠道和增收门路,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镇的花木、水产、蔬菜、旱粮、畜牧等五大农业生产获得全面增产增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全镇农业经营面积3.37万亩,总产值2.4亿元,纯收入1.3亿元,产值和收入分别增长13.6%和12.14%。水产养殖面积1.23万亩,总产量7957吨,亩产622公斤,总产值5985万元,纯收入2902.7万元,产值和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0.8%和1%。花木种植面积5800亩,总产值5220万元,纯收入3915万元,产值和收入分别增长20.8%和21.5%。蔬菜种植面积7000亩,平均亩产4.95吨,总产量3.47万吨,总产值5613万元,纯收入3700万元,产值和收入增长10.7%和12.3%。生猪饲养量2.7万头,上市量2万头;肉鸡饲养量165万只,上市量135万只;乳鸽上市量7万只,总产值4210万元,纯收入600万元。镇外异地经营农业土地面积1.7万亩,纯收入410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镇政府继续加大对城镇建设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配套完善古镇人民广场各项功能设施,完成海洲园君公园的建设,完成镇建委楼前污水河覆盖工程,改善内河的水质。2000年全镇8米宽以上的公路共70.9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为148.3公里;有110KVA变电站2座,满足了全镇的生活和生产用电。新建日供水量12万吨水厂1座,全镇日供水能力提高到2万吨。建成具有载波、微波的移动电话通讯系统,全镇有固定电话用户2.48万户,平均每百人有电话37.9部。


【外经贸易】以“大力引进外资,全面发展外向型经济”为宗旨,把“引导外商投资方向,帮助外商克服困难,大力倡导务实精神”作为全年外经工作的重点。在2000年中山招商经贸洽谈暨产品展销会上,引进项目11个,落实9个,其中外商独资2家、合资1家、“三来一补”1家、增资2家、内资3家;合同利用外资1000.9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22.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7.6%。“三资”企业全年出口创汇2727.16万美元,净增1542.99万美元,增长1.3倍;来料加工企业出口总值572.28万美元,净增53.28万美元,增长10.2%;工缴费结汇52.75万美元,增长26%。在’99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的推动下,全镇出口企业由原来的87家发展到336家,全年出口创汇9432万美元,增长63.9%,77家企业参加广交会。


【商业】加大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全镇有私营企业338户、个体工商户2100户,从业人员4.56万人。全年社会商品零售额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财政·税务·金融】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和审计制度,加强财务监督管理。成立了资产管理委员会,加强对镇属集体资产的管理。建立农村会计记帐中心,推行“村帐镇管”制度,完善和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监督和营运。全年财政收入4418.5万元,比上年增长35.5%;财政支出3095.52万元,盈余1322.98万元。全年完成税收1.43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58%;其中国税9821万元,地税3385万元,分别增长35.41%和62.27%。完成农业“四税”收入1056万元。银行各项存款余额31.36亿元,其中储蓄存款23.01亿元,分别增长12.8%和7.2%。


【人民生活】全镇农村人均年纯收入6100元,比上年增长13%;职工人均年收入9265元,增长4.7%;人均银行存款4.79万元,增长11.4%;农村人均年分配946元,增长3.3%。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年提高,人均居住面积48.56平方米。全镇有摩托车16170辆、汽车4059辆。全镇有“五保”户43户共48人,其中35户39人入住敬老院,未入住的8户9人由各村供养。给入住敬老院的“五保”老人每人每月发放菜金300元,人均月供养金1000元。全年发放救济金44.2万元,帮助困难户135户;其中发放救济金3.6万元,救济35户临时困难户,为34户特困家庭办理减免税100万元。镇政府领导每年中秋、春节亲自到困难户家中进行慰问,并发放节日慰问金和慰问品。继续办好2间福利企业,安排55名残疾人就业。


【教育·科技】全镇有小学13所、初级中学4所、高级中学1所、幼儿园17所,在校学生1.37万人,教师895人,其中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163人,具大专以上学历的523人。制定了《古镇镇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管理方案》,重点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9.1%,小学升学率100%,初中升学率92%、高中升大学率54.59%。全年投入教育资金1078万元,其中投资400多万元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培养科技人才,筹建中山市古镇照明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与复旦大学技术光学研究所合作研制节能灯光源及其控制芯片。加强科技人才资源管理,将全镇专业技术人员个人资料分类归档。完善广东国际灯饰城网站,筹建古镇信息平台,向省科技厅申请省专业镇命名。


【文化·体育】文化工作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原则,组织群众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主动抢占文化阵地。密切配合镇的两个文明建设,完善图书馆的各项配套设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5月,古镇青年艺术团表演的歌曲《走进新时代》在中山市合唱节中获得金奖;9月,古镇七坊业余曲艺社粤剧小品《一家人》、古一业余粤剧团节子戏《沙家浜——智斗》参加中山市“中恳杯”粤剧大赛分别获金奖和银奖。全年举办6次大型晚会,其中有“两思”暨“七一”文艺晚会、古镇镇第二届粤剧折子戏邀请赛、国庆“粤剧之夜”大型汇演等。古镇文化站被评为广东省一级文化站。镇有线电视台全年拍摄播出新闻1300多条,比上年增长10.5%;拍摄专题片40多辑,被电视台录用率达98%开辟了《周六学法》、《道德格言》、《古城故事》、《观众专栏》等节目。专题片《古镇成为旅游新热点》获中山市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古镇掀起认证热潮》获中山市电视专题奖一等奖,《让世界亮起来》获中山市广播奖一等奖,《路,正越走越宽》获中山市第八次党员电化教育片观摩评比二等奖。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深化改革学校体育工作,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加强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和运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加大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全镇有休闲广场1个(占地4万平方米)、休闲公园4个、400米运动场2个、200米运动场11个、标准篮球场75个(其中灯光球场25个)、羽毛球场30个、公共乒乓球室30个(乒乓球台102张)、室内溜冰场2个、(举重、柔道、跆拳道和体操)训练室6个。先后举办了春节男子篮球公开赛、“五一”杯男子篮球邀请赛、镇运动会篮球赛,并承办了市小学生篮球分区赛,举行每年一次的五人龙舟公开赛(该镇及外市共60多条龙舟参赛)。2000年,古镇镇被评为广东省和市体育先进镇,并获当年广东省全民健身活动月优秀组织奖;古一村和曹一村被评为市体育先进村。


【环境·卫生】在巩固国家卫生镇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净化、美化水平,改善城镇的生态环境,提高城镇的文化品位。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完善镇主干道的路灯建设及其两旁的美化、绿化。治理整顿辖区内污染源,治理或迁移西江河古镇河段沿江的污染厂企,保证水厂吸水口的水源不受污染。制定了《古镇围内河涌整治方案》,逐步整治镇内河涌,实施“碧水工程”,营造古镇碧水蓝天的好环境。全镇20个村有8个省卫生村、12个市卫生村,人均绿化面积9.4平方米。
  古镇人民医院以创建广东省百佳文明医院为契机,加强卫生医疗设施建设和卫生医疗的管理。完善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制定村级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改革村级卫生服务站,稳步发展合作医疗。全面推进《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即NPA),制定并实行古镇医院科技兴医规划、实施措施及有关奖励机制。全年在国外、国家及省级杂志与学术研讨会发表交流医学论文26篇,申报科技成果鉴定2项,申报科研立项2项;引进技术成果项目4项(含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产科手术中的应用、麦角新碱对产后泌乳的影响、新法人工流产术的应用、吸入疗法治疗儿童哮喘)。该医院全年门诊、急诊22.9万人次,增长8.1%;住院4745人次,增长14.5%;门诊、住院病人问卷调查综合满意率为92.2%。古镇医院被评为一等甲级医院和国家爱婴医院。


【精神文明建设】贯彻省、市部门制定的精神文明建设基本路线,结合镇的实际情况,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弘扬新世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风尚。坚持和完善党支部学习制度,组织文明村、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古一、古二、冈南村成为创建文明的示范村。开展以“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全镇12个村张贴反迷信宣传画13套共1000多张。加强干部队伍的培训,其中培训了财务人员、村委和村党支委成员、老中青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共380多人。坚持在农村党支部中开展“五个好”活动,加强农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完成了全镇71农村党支部和单位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组建、改选了7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镇政府公开招聘了20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锻炼。全年吸收新党员72名,为85名预备党员依期转为正式党员。全镇献血人数700多人,殡葬火化率100%。


【计划生育】坚决执行《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以“三为主”和“三结合”方针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使计划生育工作经常化、计划化、制度化、规范化。公开招聘一批文化素质高、政治思想过硬的青年加入计划生育队伍,组织全镇计划生育专业队员和妇女主任参加市计生委的岗位培训。做好婚育学校工作,全年举办各类学习班152期,参加人数超1.2万人次。全年出生人口780人,出生率12.03‰、自然增长率为6.94‰、计划生育率80.9%、多孩率1.28%、节育率88.44%。全年查环查孕1.34万人次,其中流动人口查环查孕8444人次,施行“四术”606例,婚检312人。


【统侨工作】围绕全镇工作中心做好侨务工作,热情为侨胞服务,维护侨胞合法权益。5月,进行了侨情调查,全镇有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3208户共22051人,分布在香港、澳门、台湾、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等2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香港1771户、13211人,澳门899户、4621人,台湾30户、151人,美国134户、1103人,新加坡107户、1048人,加拿大87户、621人,澳大利亚66户、329人,马来西亚38户、356人,泰国15户、186人。协助旅港同乡会开展会务活动,组织会员返乡参观,增进乡谊,全年组织100多名旅外乡亲参观家乡建设。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强社会治安防范与管理,保持农村稳定。全年立刑事案件834宗、重大刑事立案704宗,抓获吸毒人员186人,立案失车231宗,破获盗窃机动车案件57宗,摧毁盗车团伙2个成员15人,缴获被盗机动车51辆,其中汽车5辆。妥善解决3月3日发生的“曹一村事件”,侦破了“3·29”特大绑架勒索案,保持了人质的生命安全。


【民主与法制建设】做好农村的人民调解、法制宣传、追收拖欠集体款项工作。全年开办法制课47次,听课人数达2799人;举办普法学习班69期,学员6078人;举办普法考试2次,参加者911人;举办大型普法知识竞赛活动1次,参加者6000多人。镇普法办与镇有线电视台共同制作了《周六学法》法制宣传电视节目,向群众进行法制教育,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全年发生民间纠纷155宗,调解155宗,调解成功151宗。通过调解纠纷,有效防止民事转刑事案件2件16人,制止群众性械斗1件。


【妇联·共青团·工会】镇妇女联合会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提高妇女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办好妇女学校,开办法律知识讲座、科学种养知识和“五期”教育培训班。开展“种养女能手”竞赛活动,评出女能手12人。在企业事业单位女工中开展“巾帼建功”劳动竞赛活动,创立8个巾帼文明示范岗。
  镇共青团以“深入了解青年,正确认识青年,更好地带领青年,服务青年”为工作宗旨,响应团市委的号召,组织50人参加全市18岁成人宣誓仪式。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组织全镇中小学生为孤寡老人开展送温暖活动,在镇建委广场开展“青年为您服务集市”活动。2月5日,发动60多名学生青年志愿者在古镇人民广场举办庆新春游园活动。与市委党校合作,开办有学员40人的经济管理专业大专班。
  镇工会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协调劳资关系,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全镇20个村成立了工会联合会,新组建了非公有制企业工会726家,表彰了10名优秀外来员工。


【新千年集体婚礼】2000年1月1日,古镇镇人民政府主办新千年世纪集体婚礼,庆祝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倡导树立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引导青年移风易俗,婚事新办,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创造稳定、繁荣、文明、祥和的社会环境,促进全镇的精神文明建设。来自古镇、小榄、东凤、石岐等地的16对新人参加了活动。婚礼既简洁而又庄重,全程分为巡游、主礼仪式和晚宴三部分,吸引了近万名群众观看。


【第一届全镇运动会】10月,举办古镇镇第一届运动会,运动会设有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中国象棋、幼儿体操、拔河、老人太极拳、五人龙舟、跳绳、环镇长跑等12个大项目、108个小项目,参赛运动员2900多人,分农村组和企事业单位组进行比赛。


【曹一村事件】2000年3月3日,古镇镇曹一村部分不明真相的村民在极少数人的煽动下,借该村土地开发、土地承包和财务帐目问题,聚众围堵村委会,设置路障,阻碍交通。闹事者还鼓动村民游行,至使该镇外海桥古镇地段道路交通严重瘫痪。事件发生后,市、镇党政领导和公安机关赴现场,劝告、疏导非法集结人群。下午5时45分,在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市公安机关依法强行驱散滋事者,并把不听劝告的首要人员带离现场,平息了这起妨害交通的事件。


【“3·29”特大绑架案】2000年3月29日晚7时许,5名犯罪分子流窜到古镇古一村苏某家,以暴力相威胁,对苏某一家7口实施绑架勒索。几分钟后,接到报警的公安人员赶到现场,并将苏家包围。经过相方的相持,当晚10时左右,犯罪分子在抢得人民币200万元后又抢得苏家的小轿车,挟持苏某夫妇及其3个幼儿,驱车往顺德逃窜,逃至顺德杏坛镇被公安干警截住。通过省、市、镇公安机关强大的思想攻势,第二天早上9时50分,救出最后一名人质,全部犯罪分子弃械投降。(袁新强)


附:2000年古镇镇主要领导名单

书记:吴润富

镇长:吴礼煊

上一篇: 古镇镇(1999)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古镇镇(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