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古镇镇位于中山市境西北边缘,是中山、江门、佛山三市的交汇处。总面积52.29平方公里,由古镇、曹步、海洲三大自然村组成,辖12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年末常住人口14.96万人,户籍人口6.99万人,流动人口8.63万人。是“中山旅游特色镇”之一,主要旅游景点有古镇人民广场、古镇灯饰广场、灯饰一条街、南方绿博园和古镇文化活动中心等。2008年,古镇镇做好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及灯博会、绿博会、镇运动会等“一创三会”中心工作,建设和谐中国灯饰之都。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9.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工农业总产值221.99亿元,增长20.37%。2008年,三大产业比例为2.23∶61.05∶36.72。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2008年,升级灯饰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以“紧凑型荧光灯(节能灯)”为主的高效节能照明产业基地和以“普通照明用LED模块”、“装饰照明用LED灯”为主的户外装饰类灯具生产基地。全年灯饰工业产值16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1%。通过“中国灯饰之都”6周年复评验收。全镇共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广东省名牌产品6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1个。10月18~23日,举办第七届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建立古镇世界灯具照明专利数据库,收录40多个国家和地区60多万条相关专利信息,提升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能力。鼓励企业参与制订国家行业产品标准,全镇有7个企业参与制订国家16项产品标准。规范市场经营环境,做好产品质量工作。2008年,全镇工商登记总户数1.35万户。全年工业产值219.35亿元,增长20.3%。
农业 12月,举办2008中国(中山)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暨第七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发展高附加值的大树假植和观赏植物种植,种植面积5000多亩。鼓励外出承包经营土地,至2008年全镇异地经营农业的农户有570户,经营面积近3万亩。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鼓励各村兴建标准化厂房,发展出租物业。2008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65亿元,比上年增长26.84%。全镇村级集体物业建筑面积214.94万平方米,村集体总收入4.25亿元,增长12.14%。农村股民分配年人均3693元,增长18.86%。
镇村建设 2008年,全镇固定资产投资2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87%,其中民间投资16.35亿元,增长10.6%。做好各项主要工程建设,建成古神公路古镇段,做好十水线、新岐江公路等征地、清苗工作。完善中心区配套功能,完成“世纪灯王”工程建设的各项规划和审查,建设灯都时代广场及华廷路等。营造生态绿化环境,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通过省级考核。基本完成日处理5万吨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首期建设。扩大绿化,实行村村种大树,全年共种植大树3800棵。
第三产业 2008年,全镇第三产业增加值25.47亿元,比上年增长19.05%。发展零售、酒店、饮食、娱乐、物流、会展、金融、中介服务等行业,形成以国贸酒店、灯都时代广场、新都酒店为中心的商贸圈以及以壹加壹超市为中心的旧区商业圈,东方大酒店、冈东物流中心、胜球酒店、古二汇盈大厦惠而美百货商场、怡庭豪园大型灯饰商场等第三产业项目兴建和招商。
外经外贸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参加中山市“3·28”招商洽谈会,大力扶持出口,协助企业申请国家以及省市有关的资金补贴,完成各项招商及贸易任务。2008年,全镇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4宗,其中新签“三资”项目2宗,增资项目2宗,合同利用外资21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75万美元。全年外贸出口总额2.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7%,产品出口到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财政税收 认真组织收入,规范财政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严格预算执行,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积极筹措资金,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实现全镇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财政预算目标。2008年,全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6亿元,比上年减少40.29%。全年实现税收总额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2%,其中国税收入5.48亿元,地税收入3.56亿元,分别增长10.23%和24.16%。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人民生活 2008年,全镇农村人均年纯收入11863元,比上年增长7.1%。银行存款余额105.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78.85亿元,分别增长17.72%和23.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9亿元,按户籍人口计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9万元,分别增长25.07%和24.14%。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85辆,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5平方米。
教育 巩固省教育强镇成果,加大教育投入,优先发展教育。以创等级、创特色为动力,不断深化学校内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2008年,全镇有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13所、幼儿园18所,其中省一级学校3所、市一级学校10所、省一级幼儿园1所、市一级幼儿园3所。在校中小学生1.61万人,幼儿学生4519人,在岗中小学教师1050人。2008年,初中教育质量评价位居全市第一,高中阶段普及率97.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0%。古镇户籍初中毕业生参加普通高考705人,被高等院校录取633人,录取率89.79%,其中考上本科287人。完善和巩固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15年免费教育,加大对困难家庭子女就读中专、大学发放教育补贴,保障教育机会公平。
科学技术 建设国家火炬计划中山古镇照明器材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和广东省创新示范专业镇,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执行《古镇镇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拨出500多万元,扶持奖励企业进行创设品牌、引进设备、改造技术及创新科技等。2008年,全镇专利申请量1049件,授权578件,增加150件,位居全市第二。全镇共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共10个,镇级企业技术中心45个。完成科技项目验收和成果鉴定4项,其中广东百佳百特实业有限公司自行研制的“纸币图文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通过省级鉴定。古镇照明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与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合作的“古镇灯饰制造企业区域信息化平台”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广东百佳百特实业有限公司的“BJ—XF038纸币清分机”、中山市远东电动工具有限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的“便携式电动工具微型串激电机”等2个项目分别获中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中山市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的“朗月吸顶灯”获中山市专利金奖。
宣传文化 宣传、培养新一代古镇人“勤俭、拼搏、包容、创新”的人文精神。弘扬古镇曲艺、武术、书画、舞狮、舞龙等传统文化,全镇共有9个文化活动广场,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活动场所。推进全镇12个村“农家书屋”建设,并成功通过市验收。11月,六坊云龙成功申报成为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月,成立古镇镇文学艺术团体联合会。举办第六届粤韵风采比赛,全镇有13支业余曲艺团体参赛,七坊业余粤剧团、古一业余粤剧团、教昌曲艺社获金奖。
体育活动 2008年,全镇参加国家、省、市各类体育竞赛,获全国比赛冠军1个、省级比赛冠军6个、市级比赛冠军21个,其中苏炳添在2008年全国田径少年赛100米比赛、2008年全国田径锦标赛4×100米比赛荣获第一名。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年共举办篮球公开赛、乒乓球赛、中国象棋赛、中国狮王争霸赛、迎奥运健身跑、羽毛球公开赛、全镇中小学生田径赛等各项体育竞赛活动20多次。10月31日至11月25日,在古镇体育馆举行镇第三届运动会,设有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幼儿体操、象棋、环镇长跑、太极、拔河、投篮、武术、高尔夫球、网球等15个大项、146个单项,分为农村和企事业单位2个组别,设幼儿、小学、初中、成人、壮年、老年等6个年龄组。参赛运动员3196人,参赛单位35个。有89人次打破33项镇运会纪录,1人打破市运会纪录。海洲村、教育系统分别获农村、单位组总分第一名。10月31日,在古镇第三届运动会开幕式上,古镇镇被授予“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牌子。
医疗卫生 巩固国家卫生镇成果,全面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落实市镇村医疗一体化管理,以社区为中心,推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全程卫生服务,建设良好的医疗环境,提升生活质量。2008年,全镇共有医院1间,社区卫生站12个。12月起,全镇实行户籍人口基本门诊医疗保险,减轻群众的医疗负担。检查和监督食品单位,取缔无证照流动摊贩。
计划生育 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稳定低生育水平。2008年,全镇户籍人口出生804人,出生率11.58‰,自然增长人数45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6‰,计划生育率95.27%,多孩率0.62%,完成“四术”958例,综合节育率84.97%;非户籍人口出生1662人,其中计划内出生1432人,计生率86.16%。
民政服务 2008年,全镇低保对象217户、675人,其中城镇22户、73人,农村195户、602人。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7.7万元,为临时生活困难8户、8人共发放临时救济金1.35万元,为20户低保户、20人共发放低保医疗救助金1.95万元,红十字救助43人次共24.56万元。为年初南方低温冰冻灾区开展“春暖行动”,共捐款41.58万元。为“5·12”汶川大地震灾区开展“我为灾区献爱心”捐助活动,共捐款2520万元。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全镇有优抚对象203人,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适当优待重点优抚对象。全年办理结婚登记581对,离婚登记85对。
劳动社保 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城乡培训与就业,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和就业率。全年新成长劳动力登记、培训、就业数分别为138、138、12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登记、培训、就业数分别为367、367、330人。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处理违法违纪企业。全年检查用人单位3581家,涉及人数13.97万人,补签劳动合同4万多份。全年失业率在1.4%以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15年免费教育,保障全镇人民基本生活、保障门诊统筹等“一免两保”工作水平。全镇实现全员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养老金调高至每人每月622元,住院基本医保年度累计报销限额提高到每年10.5万元。实施重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和基本门诊医疗保险福利政策,户籍居民可享受每人每年上限额最高8万元的重大疾病住院补充报销和基本门诊医疗保障。
社会治安 落实领导责任制,以保奥运平安为重点,做好基层平安创建工作,实施“群防群治”方针,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改善治安环境,打造“平安古镇”。2008年,全镇立刑事案件917宗,破535宗,其中大案立642宗,破307宗,破案率分别为58.3%和50.9%,立案总数比上年下降0.4%,大案下降2.3%,破案绝对数提高8.5%,大案破案绝对数提高8.3%。全年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523名,其中刑事拘留377人,呈请逮捕304人,移送起诉296人,劳动教养41人,行政拘留598人,强制戒毒232人,追捕负案在逃人员69人,追缴各类赃款、赃物总值480多万元。查获各类犯罪团伙28个,抓获成员112名,涉案89起。建设全镇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全镇共有165个治安视频监控点投入使用。
流动人口管理 2008年,全镇有流动人口8.63万人,已办理《暂住证》人数8.2万人,比上年增长4%。出租屋登记备案4914间,代征税收2324.52万元。实施外地牌摩托车在镇内禁行,维护社会稳定。
信访工作 引导群众以合法、理性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下移信访窗口,落实每月15日为党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开展重信重访专项治理,及时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的登记、转办、督办与排查,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当地。2008年,全镇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68宗,全部办结回复。
【第七届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 10月18~23日,在古镇镇举行。展会以“引领潮流,照亮全球”为主题,参展企业489家,128个国家和地区的6.53名买家参观博览会,其中国外买家5389人,欧司朗、美国通用、家得宝、华特迪士尼、中电华东、德国柏曼等买家到会采购。展会期间,古镇通过“中国灯饰之都”6周年复评验收。
【2008中国(中山)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暨第七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 2008年12月26日至2009年1月3日,在古镇镇南方绿博园举行。展会以“生态文明、合作发展”为主题,种植基地和交易市场展示面积4380亩,室内展览面积6800平方米,有278个标准展位和40个特装展位,展示绿化苗木品种3650个;参展商366家,入园买家人数3000多人,参观人数超30万人次,签约项目8个,投资金额7000万元。展会上有来自广东各市及港、澳、台地区50多个团体的800多盆盆景精品参展。
【古镇镇改革开放30年】 1980年起,古镇经历起步、快速发展、初具规模和成熟腾飞等过程,形成区域性特色经济和较具竞争力的灯饰产业集群。至2008年,古镇灯饰业年产值163.63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到港澳台地区、东南亚、日本、美国及欧洲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性四大灯饰专业市场(法国、意大利和中国的台湾、中山古镇)之一,成为国内最大的灯饰专业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1999年,古镇镇举办第一届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让世界认识古镇,让古镇走向世界,提高古镇灯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各行业的发展。至2008年,成功举办7届灯博会,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2年,古镇镇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照明电器协会联合授予“中国灯饰之都”称号,形成区域性特色经济和较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2005年、2008年分别通过“中国灯饰之都”3周年和6周年的复评验收。
1999年,古镇镇被广东省委确定为广东省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之一。至2008年,全镇花木经营面积超3万亩,是华南地区最大的苗木交易市场和产销基地。12月26日,2008中国(中山)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暨第七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在古镇镇南方绿博园开幕,参观人数超30万人次,签约项目8个,投资金额7000万元。改革开放30年来,古镇农业形成以花卉苗木为龙头的特色农业结构。
实施“小城镇、大战略”的工作方针,深化“城市经济”理念,以欧陆风格、岭南特色作为城镇建设的总体定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其大,但求其精”等城镇建设思路,主动接受中等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吸引、聚集半径50公里范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先后完成国贸大酒店、灯饰广场、政府办公楼、各村房地产及“世纪灯王”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的规划建设,提升城镇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
关注民生,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和福利,让全镇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至2006年,实现人人有一份工作、人人有一份社保、人人有一份医保的“三个一”工程。2007年,全力推进15年免费教育,保障全镇人民基本生活、门诊统筹等“一免两保”工作,古镇镇全面实施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15年免费教育,成为全省第一个实施15年免费教育的镇区。增强社会救济力度,实施《古镇镇村(居)民困难群众救助制度实施办法》,困难群众每人每年补助5000元。制定《古镇镇重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实施办法》,2008年市、镇两级住院年度累计报销限额每年18万元,避免因重大疾病致贫。2008年12月起,实行户籍人口基本门诊医疗保险,切实解决群众常见病的基本门诊医疗费用。
1978~2008年,古镇镇先后被评为中国灯饰之都、国家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国家火炬计划照明器材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首届全国投资环境百强乡镇、全国造林绿化百佳镇、广东省首批工业卫星镇、省教育强镇、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潘永达)
附:2008年中共古镇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名单
书 记:吴润富
副书记:苏恩明 陈作旺
主 席:吴润富
副主席:陈作旺
镇 长:苏恩明
副镇长:苏玉山 杨荣建 魏宏锐 林少杰 蔡锡元 王超刚(2月起,挂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