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古镇镇位于中山市西北部,距市区23公里,面积47.8平方公里,由古镇、海洲、曹步三大自然村组成,下辖20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和2个经济实体办事处。1998年总人口6.38万人,农业人口5.7万人,外来人口3.81万人。旅居市外及台湾省乡亲约1600人,旅居港澳及国外乡亲1.8万人。1998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4.5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5.2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5%和23.4%。
【工业】 1998年,有镇、村办企业134家,私营企业2945家,从业人员3.25万人。企业普遍出现资金短缺、周转困难、负债率高的情况,而国际市场又萧条,产品难以出口,党委及政府针对这一状况,积极采取增资减债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并主动出击,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1998年,全镇工业产值23.4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镇办企业产值6.35亿元,比上年下降21.6%;村办企业产值3.2亿元,比上年下降20.2%。为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非常重视工业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全年先后关停了商业集团、第二集团、华大集团、古镇制锁厂、无线电厂、香山玻璃厂6家企业;兼并了祥力化工有限公司;以4000多万元公开拍卖了银泉酒店和关、停企业的闲置设备和资产净值,这些举措有效防止了亏损企业继续亏损。全年共向市场抛出5512.25万元的物业,回收款项1.1亿元,增值5540.75万元。推广引导质量认证的申办,帮助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合格率达83.3%;拓展国内外灯饰市场。采取鼓励、支持、引导发展的措施培植私营企业,使私营企业工业产值达1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4%,约占全镇总产值的59.2%。
【农业】 坚持引导农民发展“三高”农业,继续优化农业布局及品种结构,扩大花卉苗木、水鱼、桂花鱼种养面积;推广反季节蔬菜栽培,以适应市场的竞争,形成花卉苗木、水产和蔬菜三项种养业齐发展的生产格局;成立了流通协会分会,帮助农民将水产品、花卉苗木销往外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1998年,全镇耕地面积3.37万亩,农业总产值1.89亿元,纯收入1.0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5%和18%。另外,该镇农民在镇外、异地经营的农业面积1.54万亩,总产值0.91亿元,纯收入0.38亿元,镇外、异地经营的农业面积和总产值、纯收入比上年分别增14.1%、28.1%和26.7%。全镇镇内、外合计共经营农业总面积4.91万亩,总产值2.775亿元,纯收入1.43亿元。农、林、渔、副业产值比为46.5:17.2:29:7.3。水产面积1.28万亩,总产值5723万元,纯收入2785.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和19.8%。花卉面积3800亩,总产值3500万元,纯收入256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4%和8.9%。蔬菜面积7500亩,总产值4528万元,纯收入279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和11%。生猪饲养量2.43万头,上市1.07万头;肉鸡饲养量160万只,上市130万只,乳鸽上市6.5万只,乳鸽总产值3950万元,纯收入50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古镇是全市8个老区镇之一,有14个老区村。1998年共投入20多万元帮助海洲片9个较穷的老区村进行建设。耗资63.86万元建成螺沙桥,解决了群众的交通困难;投入100万元建设古四村的机耕路,改善古四村的耕作条件;投资125.10万元修建红庙大道。另外,投入245.6万元修整中兴大道,投入1597.58万元完善东岸公路配套设施。已基本实现村村通车。1998年全镇标准级公路总长度为38.2公里,公路密度为79.92公里/百平方公里。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将原古镇医院重新设计改造为敬老院,于1998年9月1日正式交付使用。敬老院占地4856.8平方米,建筑面积3506.5平方米,布局合理,设施较齐全,能安排80位老人入住,每个房间装有与值班室联通的呼叫系统等。在能源方面,新建第二座110千伏安变电站。
【商业·物价】 1998年,全镇共有个体商业户2945家,年营业额13.85亿元,全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2亿元,比上年增长9.1%。与上年相比,物价明显回落,消费逐渐趋向稳定。
【财政·金融】 1998年,由于受到全球性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古镇财政运作经历了改革20年来非常艰难的一年,但通过努力调节,厉行节约,终于实现了全年财政收支平衡并略有盈余。财政收入为2787.6万元,比上年增长1.9%,财政支出为2704.16万元,盈余83.44万元。在财政收入中,有1834.5万元属于财政拨入,953.1万元属于企事业单位调入。而在财政支出中,基础建设投入占28%,教育方面投入占25.3%。在税收方面,国税完成了任务的100.5%,地税完成了任务的102%。在金融方面,由于企业实行了一系列改革,进行增资减债,全年银行存款余额为2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9.6%。
【外经贸易】 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广交朋友,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采取灵活的方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全年引进9个企业,其中“三来一补”企业4个,独自经营企业2个,合作企业1个,增资企业2个,总投资额1100万美元,其中的550万美元已经到位。1998年全镇总出口额2008万美元,结汇10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8%。“三来一补”企业签订合同42宗,合同工缴费598万港元,已结汇325万港元,比上年增长10.2%。
【人民生活】 1998年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其中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5100元,比上年增长6.3%,农村人均年分配757元,比上年增收65.9元。1998年底,全镇住宅建筑面积累计达196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超过41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为8平方米。对全镇贫困户和特困户进行扶持帮助,对劳动力弱、生活赤贫的家庭每月给予400~600元补助,扶持户数占总户数的1.5%。投入120万元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三高”农业。
【科技·教育】 1998年,健全了科技办公室,充实了科技人员,引导私营企业利用科技网络,提高生产力。有1家企业申报省级新技术企业,有3家民营企业申报5个专利产品。全镇专业技术人员总人数为436人,其中,初级职称者343人,1998年企业大专院校毕业生有10人获初次职称认可,中级职称以上人数为93人。全镇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1998年,投入资金1065.5万元新建3所校舍,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全镇共有中小学19所,其中包括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4所,小学14所。有教师760人,其中,高级教师24人,中级教师113人。在校学生1.32万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小学升学率和中学升学率分别为100%和86.8%。此外,全年举办各类成人教育培训班179期,参加培训人数达5024人次。
【文化·体育】 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掀起了全民健身活动热潮,全年先后举办了元旦外来员工三人篮球赛、“五四邮电杯”青年三人篮球赛、庆国庆“华裕杯”男子篮球公开赛、春节“建设杯”男子篮球邀请赛。又一度承办了市小学生篮球赛,先后3次承办了全国篮球甲A精英赛。并投入20多万元举办国庆龙舟赛,吸引了镇内、外70多只龙舟参赛。此外,镇体委还组织和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举行家庭体育活动会、外来员工运动会、“三·八”妇女体育运动会、乒乓球公开赛、迎春千人环镇长跑、武术醒狮赛、中国象棋公开赛等,丰富了人民的生活,将全民健身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1998年9月,精心组织和策划了有本镇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民间艺术——粤剧折子戏的巡回汇演。利用古镇有线电视台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唱好主旋律,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1998年,共摄制35个专题,新闻1280条,分别比上年增加了6个专题和180条新闻。播放上级各类通知150条,公益宣传230条,转录上级台新闻节目98条。先后有3条新闻被省电视台采用,有16条新闻被市电视台采用,有54条新闻被《中山日报》录用。其中,镇有线电视台新闻部采制的《古四村将旧礼堂改建成文化中心》,分别被广东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采用。
【环境·卫生】 1998年,以创建省卫生镇为契机,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使全镇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通过了省的验收,成为了广东省卫生镇;全镇20个村中有12个村通过了省的验收,5个村通过了市的验收,分别成为省、市卫生镇。年内还建设和改造了道路6条,桥梁7座;完成十里灯饰街第一期工程的改造;建成了海洲新市场和垃圾焚化场等。继续扩大绿化面积,1998年末,绿化面积已达50.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5%以上。不断完善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全镇有2所医院,1所卫生院,各村均有卫生保健站。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确立“2000年人人享受初级医疗保健”的目标,1998年底,有5.66万人享受合作医疗待遇。加强卫生宣传教育。为广东省慢性非传染病示范区的社区防治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全面实施了《妇女幼儿发展纲要》(简称“NPA”)目标计划。
【精神文明建设】 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建文明城市”的号召,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积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按照市“九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要求,以创建文明镇为龙头,以创建文明村、文明单位(户)、文明企业为基础,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1998年底,全镇共评出文明户(家庭)为1.43万户,占全镇家庭户90%,文明单位(企业)1061个。镇委、镇政府还坚持实施书记、镇长和委员接待日制度,每月15日由正副书记、正副镇长和党委委员轮流接待群众来访,为群众排忧解难,同时接受群众的监督,发扬民主。
【计划生育】 加强思想教育,贯彻执行新的《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即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幸福家庭相结合)。1998年,全镇有7个村被评为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5个村被评为合格村。1998年完成了市下达的人口指数的86.2%,全年出生870人,其中一孩出生442人(计划内出生434人),二孩出生404人(计划内出生的367人)。多孩率为2.52%,出生率为13.7‰,比上年增长5.6%。计划生育率为92.3%,比上年增长2%,自然增长率为7.75‰,全镇避孕节育率达到了93.3%,节育措施及时率达到99.7%。计划外怀孕率下降到1.9%。对流动人口进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证明的查验工作,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侨务】 开展对外联谊工作,树立家乡的良好形象,激发侨胞爱国爱乡热情。侨务部门积极协助香港乡亲筹备成立香港中山古镇镇同乡会。该会由4月开始筹备,于9月12日成立。据统计,全年共接待旅外、港澳台乡亲43批,共129人次,共接待中外籍华人3批共5人。镇、村领导及有关部门赴港澳联系乡亲16批62人次,处理来信来访3宗。
【社会治安】 1998年,加大“严打”力度,共出动警力1.61万人次,开展各项专项斗争,沉重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扫除“七害”社会丑恶现象。1998年全镇共发生刑事案件158宗,比上年上升13.67%;其中重大案件112宗,与上年持平,破107宗,破案率67.7%。全年共查处治安案件425宗,比上年下降了1.4%,在校学生犯罪率为零。
【民主与法制建设】 1998年,实施农村“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每个村都基本能做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财务和政务工作逐步规范化。民主选举了村民委员会,撤消了管理区,在全镇范围内,强化了依法治镇、依法治村的意识,进一步提高了镇、村两级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了全民的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结合“严打”工作,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大力消除和缓和社会矛盾,保证社会安定繁荣。(袁素萍)
附:1998年主要领导名单
书 记:吴润富
镇 长:吴润富(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