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9》 【成文日期】2018-12-31 【点击率】699次 | |||
【南区概况】 南区位于中山市城区南部,东倚五桂山,南接板芙镇,西临岐江河,北连石岐区及东区,面积48平方千米,辖良都、城南、北溪、马岭4个社区,14个经联社,1个经济社。2018年末常住人口7.1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39万人。区内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以装备制造业(电梯产业为重点)、汽车汽配、包装印刷、电子信息、食品加工为主导的工业产业体系。旅游资源丰富,有中国空军之父杨仙逸祖居、中国百货业先驱马应彪故居和永安公司郭氏家族祖居沛勋堂等人文历史古迹,有詹园、旭景农业科技园、北台山森林公园等新兴旅游景点。2018年10月,“沙涌马家枪”被列入中山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南区办事处驻城南二路1号,邮政编码528455。
【经济发展概况】 2018年,南区实现生产总值116.12亿元,比上年下降1.2%。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四上”企业181家,其中年内新增21家。三次产业比例为0.4∶54.5∶45.1。 农业农村 2018年,南区从事第一产业人员1575人;粮食种植面积48.67公顷,总产量263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2亿元。年内为49户农户的4.97公顷早稻、6.85公顷晚稻购买农业保险。推广种植冬种马铃薯0.97公顷。落实冬种马铃薯、种粮直补、水稻种植等补贴5.92万元,受益农户149户。抽检蔬菜样品2400个、水产品样本110份,合格率100%。投入86万元完成森林提质增效工程,马岭“乌坑”完成林分改造20.67公顷,北台“湖洲山”完成中幼林抚育29.78公顷。至年底,全区拥有山林地面积2000公顷,森林覆盖率49.5%,其中省级生态公益林619公顷、市级生态公益林1066.67公顷,市级森林公园160公顷、风水林(原始森林)10公顷,100年以上在册古树82棵。投入1万元对竹秀园旗山一带56.67公顷山林区喷洒药物防治虫害。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平台立项交易293宗,其中自行交易204宗、公开交易89宗,年度生效合同金额6600万元。完成8个经联社的确权承包合同签订和确权颁证工作,颁证2732户,确权工作完成93.63%。 工业 2018年,南区有工业从业人员3.25万人,有工业企业1060家;工业总产值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电梯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118亿元。工业增加值60.37亿元,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7亿元,增长2.2%。完成工业技改投资6900万元。构建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和创新服务体系,世界最高电梯试验塔之一的蒂森电梯试验塔于3月投入使用,“国家火炬中山南区电梯特色产业基地”通过复核,“南方电梯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上线,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电梯安全风险评估基地项目进入供地阶段,电梯产业链更加完善。 第三产业 2018年,南区有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96万人,服务业企业1355家。第三产业增加值52.39亿元,比上年下降4.6%。其中,以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旅游业等重点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0亿元,下降4%,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45.1%。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38.9亿元,下降11.3%。商品房销售均价为1.31万元每平方米,年销售面积28.8万平方米,销售额3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亿元,下降2.6%。 外经外贸 2018年,南区进出口总值28.73亿元,比上年下降10.4%;其中,外贸出口总额21.89万元,下降10.9%。合同利用外资4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06万美元。完成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346万美元。全年引进投资项目12个,总投资6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4个,投资11亿元;服务业项目8个,投资53亿元。 财税金融 2018年,南区实现税收收入23.75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含上级补助)4.68亿元,比上年增长5.0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95亿元,下降18.71%。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92.52亿元,贷款余额80.6亿元。
【社会发展概况】 城区建设 2018年,南区完成新光天地花园一期污水整治、竹园路至竹秀园学校铺砌沥青路、竹秀园明华街绿化带硬底化、马岭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良都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迁建、沙涌经联社办公楼前的危房拆卸及改造、龙环2号路理丹厂前地质灾害整治、区内市政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完善等工程。完成河浦6号路设计图。社区篮球场升级改造工程、西环路沿线破碎板块维修工程、良都中学运动场改造工程、南区禁毒示范基地装修工程等项目进场施工。启动人居环境建设项目并开展前期工作。投入80万元建成西环一路路口街心公园和永安二路横门渔港侧街心公园;筹建全市首个社区儿童公园,创建公园城市示范区。 环境保护 2018年,南区检查污染源企业1127间次,对违法排污企业口头警告107间次,发出限期改正通知书29份,立案调查环境违法行为22宗,处罚22万元。审批企业废水转移768家次,转移工业废水3821.22吨。保障区域环境安全,整改完成中央、广东省交办的环保案件14件。投入450万元开展永安二路商住楼前绿化改造、岐江河流域南区段复绿、西环一路路口街心公园建设、横门渔港侧闲置地绿化、永安路等道路两侧闲置地绿化改造、良都中学绿化树木种植、马岭水库入口边坡绿化等工程。新增绿化面积4.8万平方米,绿地率61.95%。强化水体生态修复,完成马恒河、称钩湾、渡头涌和情景路北侧河4条河涌的水环境提升工程;加强5条区属管养河涌日常保洁,提升水质。清理卫生死角208处共6590平方米,清理垃圾336吨;清除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四害”孳生地237处,灭蚊、鼠面积265万平方米。 居民生活 2018年,南区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22万元,比上年增长11.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7.5亿元。居民生活用电量8716万千瓦时。区内有公交线路16路。 教育 2018年,南区有公办初中1所,公办小学3所,民办中小学校2所;公办中小学在校学生4165人,教师256人。有托儿所2所,幼儿园12所,其中幼儿园有公办1所、集体办6所、社会力量办5所;在园、在托幼儿2914人。区财政预算教育专项经费1.12亿元,比上年增长9.24%。年内有考入全日制大学本科院校户籍学生119人;获国家级奖励的师生10人次、省级奖励89人次、市级奖励1055人次。与华南师范大学签订教育事业发展提升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等研究和实践,探索学校特色化发展模式。5月,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在竹秀园中心小学设立乒乓球训练基地。开展竹秀园中心小学的整体迁建、马岭小学二期装修、良都中学运动场改造等工程。启动良都小学和北台小学扩建综合楼、体育馆设计优选方案竞赛,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科学技术 2018年,南区有外观设计专利申请158件,授权107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453件,授权316件;发明专利申请293件,授权33件;国家专利申请904项,授权456项。有省级工程研发中心8家、市级工程研发中心20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广东长征机械有限公司、广东领先陈列展示用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工程中心,蒂森电梯有限公司、广东奥菱电梯有限公司、广东逸华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市级工程中心,广东理丹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市秦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山聚诚机电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区内企业全年共获国家、省、市级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产学研等资助、扶持、奖励金1000万元。 宣传文化 2018年,南区4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并开放,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0%全覆盖。组织开展良都全民公益园周年庆晚会、第三届荔枝公益文化节活动、暑期公益文化活动、第九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广场舞大赛、少儿才艺大赛、青年歌手大赛及国庆文艺晚会等活动,承办广东省第十届美术书法摄影联展、中山市走进南区侨乡油画写生作品展,开展电影赏析、电影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150场次,超5万人次参与。7月,南区杨仙逸祖居、马公纪念馆和渡头抗英纪念馆3个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揭牌。南区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活动,新增办理借书证320个,每周开放时间超90小时,4万人次阅览文献;开设图书推介项目,推荐优秀图书12次共60册。南区智能图书馆通过市级验收并对外开放,为读者提供24小时自助借阅服务。 医疗卫生 2018年,南区有医疗机构19个,医院病床床位145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97人。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全年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2.11万人,其中重点人群5630人,重点人群签约率60.69%。开展居民健康档案信息采集,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33万份,建档率76.92%。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义诊活动、家长课堂等活动66场;进行老年人健康体检1179人,接种疫苗6.35万人次。南区医院和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紧密医联体合作框架协议,组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对辖区21所学校、托幼机构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控、饮用水和教学卫生等专项卫生监督,监督覆盖率99.5%。开展医疗卫生督查,立案8件,其中公共场所卫生类4件,涉及非法行医、医疗卫生传染病防治、放射卫生、学校卫生类;依法取缔非法行医场所4家。 体育活动 2018年,南区举办第28届公益环区跑,第24届拔河比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2018年体育节(机关、社区)男子篮球赛,第14届企业男子篮球公开赛、国民体质监测等全区性体育活动,3.5万人次参与。组队参加中山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优秀健身项目展示大赛获特等奖,参加中山市第六届广场健身舞展示大赛获一等奖,参加中山市第六届镇区男子篮球赛获乙组第一名,参加中山市第三届镇区足球锦标赛获第二名,参加“广电网络杯”2018中山市广场舞汇演获铜奖。参加中山市第七届少儿艺术花会,选送的原创节目《小花鸡与小伙伴》获音乐类金奖,原创舞蹈《志在冲天》获舞蹈类银奖。 民政服务 2018年,南区向最低生活保障和低收入家庭91户共220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32.37万元;慰问困难家庭597户次,发放慰问金57.86万元;投入51.17万元,对182人开展临时救助、城乡基本医疗救助、优抚对象临时困难救助;向低保、低收入群体216人发放价值7.28万元的慈善超市物品;向55名重点优抚对象、义务兵家属发放优待金74.55万元;向10名2017年退役士兵发放一次性就业经济补助金58.29万元。向662名8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共90.4万元;发放居家养老补贴5.36万元。全年审理户籍人口住房保障申请118宗,流动人口180宗。超强台风“山竹”吹袭期间,开放避护场所12个,组成50个工作小组走访380人,安置避灾人员976人,发放价值11.6万元的生活类救灾物资。组织到学校、企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6场次,培训1094人。 综合治理信访 2018年,南区受理治安案件897件,查处179件、违法人员328人,其中警告17人、罚款103人、拘留176人、强制隔离戒毒18人、社区戒毒14人。立刑事案件499件,比上年减少12.15%,破案239件。放火、爆炸、劫持、杀人、伤害、强奸、绑架、抢劫等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16件,破案率62.6%,抓获犯罪嫌疑人172人。破获外国人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三非”案件7件,涉案25人。2018年,南区建立“执法人员+社工+义工”的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机制,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81人、解除矫正154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实行规范管理。开展律师顾问法律咨询、举办法治讲座、放映法制电影等法治宣传活动,受教育群众10.3万人次。年内接到群众来信来访89宗,比上年下降38.2%,受理34宗并全部调处结案;网络信件受理1971宗,增长33.3%,办结1971宗。中山市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南区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室等共调解民间纠纷105件,并全部调解成功。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2018年,南区参加养老保险4.2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5.84万人,门诊医疗保险2.31万人,失业保险3.79万人,工商保险3.9万人,生育保险3.89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148人,登记失业21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90人。开展失业动态监测,重点监测企业66家。发放中央和省级就业创业专项补贴资金113万元、技能晋升培训补贴65万元;参与技能储备培训1.66万人,技能晋升培训381人,促进创业181人。举办招聘会18场次,进场招聘企业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达成用工意向850人。检查用人单位557家,涉及3.5万人次,查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21件,其中涉及拖欠、克扣工资案件17件,追发拖欠工资238万元。协调处理5人以上突发性群体性劳动案件23件,为1213人追回工资及待遇等共2574万元。作出工伤认定532宗,申请办理劳动能力鉴定119宗,停工留薪期确认50宗。新开设建筑行业缴纳工伤保险项目,全年全区有18个建筑项目缴纳工伤保险费用,有工伤申请29宗,认定27宗。 计划生育 2018年,南区户籍人口出生626人,人口出生率18.95‰,人口出生性别比115.12,政策生育率97.6%。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出生540人,人口出生率11.64‰,人口出生性别比103.77,政策生育率93.89%。701对准夫妇参加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产前检查,468人参加孕期免费检查。完成适龄妇女免费宫颈癌、乳腺癌筛查1521例,妇女病普查普治1254例。慰问计划生育特殊家庭19户,为28名户籍49岁以上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成员购买综合保险,为2590户计划生育家庭购买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受理计划生育来信、来访、来电43宗并全部办结。 流动人口管理 2018年,南区登记流动人口3.45万人,办理居住证2.15万个,有效持证数2.6万个;办理儿童随行卡2084个,有效儿童随行卡4603个,共签订《未成年人消防安全监护告知书》2076份。受理积分申请743宗,其中250人获小学入学指标,230人获初中入学指标。全区127户规模以上出租屋全部设立楼长、片长,407户出租屋安装简易喷淋系统。 安全生产 2018年,南区办事处与各村(居)、部门、重点厂企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788份。组织开展政企联动应急演练3次,参演单位10个、群众300人,观演800人。全年检查各类企业647家次,共查处违法案件37件,发出安全生产限期整改指令254条、现场处理措施决定书9份、责令限期整改指定书52份,有效消除各类安全隐患254宗。监督检查113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情况,对29家企业发出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并进行整改复查。 侨务工作 2018年,南区接待加拿大华侨回乡省亲团、澳洲西悉尼大学“中澳承传长廊”研究团队等组织8批次。接待夏威夷北台同乡会会长杨庆辉、“TNT炸药之父”林炳光孙媳颜萍等热心家乡公益活动的乡亲共453人次。8月29日,南区侨联在第十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被评为全国侨联系统先进组织。
【首部《中山市南区志》出版发行】 2018年3月7日,首部《中山市南区志》首发仪式在南区办事处举行,区党政领导、编纂人员及部门代表参会。《中山市南区志》于2017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是南区第一部地方综合志书,全书设建置人口篇、地理篇、城乡建设与基础设施篇、经济篇、政治篇、文化篇、社会篇、人物篇等篇目,共82万字,系统记述南区的自然地理、风土民情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历史,总结和概括南区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为南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及决策依据。
【中山市第四届桑果旅游文化节】 2018年3月16日,南区旭景农业科技园举办主题为“振兴乡村旅游,传承农耕文化”的2018年中山市第四届桑果文化旅游节,旨在振兴乡村旅游,推进中山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打造休闲农业文化旅游品牌,传承桑果农耕文化。首届文化节于2015年举办,后每年举行。旭景农业科技园占地面积约500亩,于2012年开放,园内设置有机水果区、七彩花田区、农业科普观光区、休闲娱乐区、农家美食区、亲子活动区、团队拓展区等区域;种植中山最大片的桑果林,另种有圣女果、杨桃、番石榴以及各种有机青菜,是中山市及周边城市市民的休闲水果采摘地之一。文化节期间,吸引来自珠三角地区的8万名游客前来园区游玩。
【全球最高电梯试验塔之一——蒂森克虏伯电梯试验塔落户南区】 2018年3月23日,蒂森克虏伯中山新工厂暨试验塔建成开幕,标志248米高的蒂森克虏伯电梯试验塔成为全球最高的电梯试验塔之一。试验塔高248米,共有13个井道,具有高速梯试验、低速梯试验、双子电梯试验、双轿厢梯试验及坠落试验等功能,可为该工厂研发的每秒18米的高速电梯提供测试环境,并将测试全球首部无缆电梯系统。
【南区“党群汇爱微基金”成立】 2018年3月30日,南区“党群汇爱微基金”成立仪式在良都全民公益园“党建引领·公益良都”建园二周年晚会上举行。“党群汇爱微基金”通过“区财政支持、党员群众捐赠、社会资助”等多渠道筹集方式,依托中山市慈善总会微平台,组织党员群众、社会机构以二维码微信支付的方式捐资,搭建起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关爱帮扶困难弱势群体的平台。至年底,该平台共募集捐资5.79万元,帮扶困难弱势群体66人次。
【“书香良都,悦读悦美”南区2018年读书月系列活动】 2018年4—12月,以“书香良都,悦读悦美”为主题的南区2018年读书月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城南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举行,启动仪式上举办“阅读最美”儿童经典诵读分享会、“绘声绘色”亲子绘本分享会以及“读your best”图书漂流活动,相关部门领导及社区群众代表100人参加。活动倡导大家放下手机,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读书月系列活动包括“倾听 思考 表达 分享”《读者》分享会、“小书签,大世界”亲子悦读会活动、爱书更要护书”亲子悦读会、“书香社区”2018年中山市行政村(社区)阅读推广活动等活动,参与群众超1000人次。
【南区3个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揭牌】 2018年7月8日,南区杨仙逸祖居、马公纪念馆和渡头抗英纪念馆3个区级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揭牌,标志着南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新进展,拓展青少年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内容。有关市、区领导以及南区各中小学校的150名师生参加活动。 杨仙逸祖居位于南区北台村共和街39—41号,建于清末,2004年由市政府出资重建。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砖木结构建筑,青砖墙,硬山顶。现由北台经联社代为管理,设展展示杨仙逸及其父亲杨著昆的奋斗史以及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每年参观人数300—500人。 马公纪念馆位于南区良都社区沙涌村,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933年,由三栋建筑构成,是香港先施公司创办人马应彪为纪念父亲马在明以及自己“老来安居家乡”而建。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约7620平方米,包括仿罗马穹顶式的两层建筑“一元堂”。现由南区文体服务中心和沙涌经联社共同管理,作为沙涌村中心的休闲公园免费对外开放,每年接待参观人员5000人次。 渡头抗英纪念馆位于南区渡头村,建于1999年,占地面积400平方米;馆内设展向群众展示渡头村开村以来的历史以及渡头村民在抗英、抗葡及抗日等重要历史时期可歌可泣的故事,并保存有20世纪初村民抗击英兵、葡兵等外来侵略者的史料记录与有关物品。现由村民雷金祥代为管理,年参观人数为500人。
【南区第三届荔枝公益文化节】 2018年7月7日,以“乡村振兴 美荔良都”为主题的南区第三届荔枝公益文化节在曹边村举行。活动设置“荔枝文化游览”和“美荔有约”环节及“博爱100”公益项目体验,通过交流荔枝品种辨识方法,品鉴荔枝酒、荔枝蜜和荔枝茶,现场体验制作荔枝甜品,创作荔枝简笔画和荔枝盆栽种植等,展示南区侨乡饮食文化魅力。文化节活动筹到善款1.2万元,将全数用于曹边村“美丽乡村公益项目”环境美化建设。中山市沙涌马氏同乡会、香港中山恒美侨港乡亲会、澳门中山良都同乡会以及市内亲子家庭共1000人参加活动。
【中山首个“侨之家”落户南区】 2018年12月15日,南区良都侨苑通过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简称“省侨办”)审评,挂牌“侨之家”,标志南区成为中山市首个挂牌省侨办“侨之家”的镇区。中山南区是著名的侨乡,有侨胞4万人遍布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年底,南区建立完善的区、社区、村三级联络机制,组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为侨服务。区内设置全民公益园、良都社区、北溪社区3个“侨胞之家”,由各村文化室、老人活动室联合打造的“侨之家”为侨服务阵地10个和侨胞活动场所25处。
【南区改革开放40周年】 1979年,南区三级经济总收入为1361万元。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16.12亿元,位居全市第15位;有工商注册登记户7300户。南区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以后农业占比逐年下降,向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主产蔬菜、水果、塘鱼。2018年,全区40%的农地以种植龙眼、荔枝、香蕉等岭南佳果为主,其中,特色产品“三月红”荔枝享誉中山。改革开放后,南区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引进外资及先进技术,走外向型工业发展道路。2002年实施工业强区及组团发展战略,全区加工制造业从以轻加工为主向高端制造转型。至2018年,南区拥有国家级产业集群——国家火炬中山南区电梯特色产业基地,形成电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轻加工为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格局,拥有中山市总部经济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国家火炬中山南区电梯特色产业基地集聚以蒂森电梯和三菱电梯两大世界500强企业为龙头的电梯整梯及配套企业60家,产业链覆盖电梯设计研发、生产组装、物流营销、安装维保和教育培训等环节,形成电梯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南区是中山侨胞最多的镇区之一,2018年有华侨及港澳台同胞4万多人,1979—2018年间全区接受侨胞捐赠款物1437.22万元、186.64万港元,用于学校、幼儿园、医院及敬老院等建设。改革开放后,南区利用地理及侨乡的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南区教育系统通过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先后获“省教育强区”、市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管理先进镇区等荣誉。2012年2月24日,全国首家由政府和高校合作开办的电梯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南区电梯学院在南区揭牌,南区电梯学院从事与电梯行业相关的学历教育、成人教育、社会培训、企业内训、技能鉴定等教育培训工作。 (李凤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