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区(2016)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7》 【成文日期】2016-12-31 【点击率】650次

 【南区概况】 南区位于中山市城区南部,东倚五桂山,南接板芙镇,西临岐江河,北连石岐区及东区,面积49.14平方公里,辖良都、城南、北溪、马岭4个社区,2016年末常住人口6.92万人,户籍人口2.82万人。区内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以电梯产业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汽车汽配、包装印刷、电子信息、食品加工为主导的工业产业体系。旅游资源丰富,有中国空军之父杨仙逸祖居、中国百货业先驱马应彪故居和永安公司郭氏家族祖居沛勋堂等人文历史古迹,有詹园、旭景农业科技园、北台山森林公园等新兴旅游景点。南区办事处驻城南二路1号,邮政编码528455。

 

【经济发展概况】 2016年,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44.83亿元,增长19.8%;三次产业比例为0.7:  44.5: 54.7。

 

    农业农村 2016年,南区有农业从业人员603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1亿元,比上年下降4.2%。粮食播种面积1820亩,粮食总产量1622吨。完成种粮补贴申报登记工作,登记水稻种植户79户,申报水稻播种补贴面积177.9亩;登记玉米种植户2户,申报玉米播种补贴面积12亩。完成93.1亩早稻和84.8亩晚稻投保工作,受益农户79户。推广冬种马铃薯生产,订购薯种5000斤,推广种植面积20亩。落实冬种马铃薯补贴金额5631.5元,受益农户13户。落实种粮直补资金3.96万元,受益农户109户;水稻种植补贴资金1.78万元,受益农户79户。抽检蔬菜样品8344个,检出农残超标样品4个,合格率99.9%。抽检水产样本160份,合格率100%。完成省市两级生态林补偿资金发放工作,发放损失性补偿资金200.43万元,受益农民1.7万人。完成马岭“牛肚环”(民爆仓库)213亩和分花水430亩山地森林景观改造工程第二次和第三次抚育施肥工作,补种苗木1000株。投入3.46万元完成寮后村“梅岭山”15亩、曹边村“龟地坑”5亩和马岭村水库植树点抚育施肥工作。完成北台村“湖洲山”火烧迹地5亩砍伐、挖穴和补种工作,种植木荷、相思、山杜英等树苗2000株。开展护林防火工作,投入4万元维修扑火通道11.65公里、林间道路2.9公里。集体“三资”平台立项交易292宗,其中自行交易223宗、公开交易69宗;鉴证42宗、备案261宗,生效合同标的额5730万元。9个经联社完成外业测绘工作,其中确权试点单位竹秀园经联社完成区办事处初审确认阶段,并将有关审核和申请资料报送市农业局审核待发证。另外8个经联社取得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公示图,完成测绘土地62块,面积4212.97亩。完成修建寮后经联社南便埔沿山路(寮后段)硬底化农路1334.8米,总投入50.85万元。

 

    工业 2016年,南区有工业从业人员3.23万人,工业总产值193.6亿元,其中南区电梯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116亿元。工业增加值39.34亿元,比上年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22亿元,增长7%。有工业企业883家,年内新增27个;“四上”企业164家,年内新增16个。工业技改投资完成5.64亿元。有广东烟草中山市有限责任公司卷烟物流配送中心1个市重点项目,项目配套工程完工;有蒂森电梯配件生产之电梯试验塔1个省重点项目,完成试验塔塔楼地面+209米及裙楼以上土建施工,209米以上塔体进行施工。引进中山市点石塑胶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制造及年产5万吨汽车专用塑胶原料生产项目、非标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中山市昊泰管业有限公司机械设备生产项目3个亿元工业项目。3月,广东省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专业镇(中山南区)项目通过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结题专家组验收。

 

    第三产业 2016年,南区有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83万人,服务业企业1022家。第三产业增加值5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7.8%;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54.8%。其中,以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旅游业等重点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7.6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38.04亿元,增长22.6%。房地产年销售面积48.5万平方米,销售额35.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2亿元。“悦盈新城·互联网+园”与35家互联网企业签署入园协议,年内,有“至拓数码”“二十六度空间”等21家企业进驻营业。唐盛国际商业综合体项目完成基建工程,进行机电安装、内部装修以及招商工作。詹园被认定为“广东省游学旅游示范基地”,年接待游客31.2万人次;旭景农业科技园年接待游客18.3万人次。3月,中山市旅游局、中山市农业局、南区办事处联合举办2016年中山市第二届桑果文化旅游节,推荐5个旅游商品参加由市旅游局主办的“2016中山市必购旅游商品评选活动”,其中,中山市元一沉香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获十大必购旅游纪念品奖3个,中山市和兴茶庄获十大必购旅游纪念品奖1个。9月28日,中山市茶文化促进会在南区成立,该会是以中山茶城为基础,在华通行茶叶市场、龙环茶叶商贸城、新光天地茶博城三大茶叶市场引领下,由市企事业单位、学术机构茶文化研究者,茶叶生产者、经营者、爱好者等茶文化相关领域人员,自愿成立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现有成员150人。

 

    外经外贸 2016年,南区进出口总值4.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出口总值3.76亿美元,增长2.5%;进口总值9600万美元,下降8.4%。合同利用外资372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17万美元。完成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248.86万美元。在“3·23”中山招商引资洽谈会上,成功签约项目5个,涉及金额13.04亿元。

 

    财税金融 2016年,南区国地两税收入20.77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国税收入13.29亿元,地税收入7.4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含上级补助)4.41亿元,下降1.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7亿元,下降4.1%。区内有银行分支机构6家,网点11个。银行各项存款余额81.06亿元,增长36.67%;银行各项贷款余额62.8亿元,增长26.92%。

 

【社会发展概况】 区村建设 2016年,南区完成中山市南区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南区公益图书馆)工程、南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二期)工程、中山南区电梯工程研究院办公场所工程、南区枢纽型社会组织办公场地工程规划设计;完成南区大信商业广场项目50亩商业用地规划报建业务;完成城南一路至西环路交通设施改造工程、日华路(含秤钩湾水循环)总体工程、永安二路整体工程及南区雨污分流工程;完成先施一路工程勘察设计招标工作。完成总投资超1000万元的2015-2016年度最后一公里项目建设,新建、改建村级公路21条,总长8.62公里。投资超6000万元的茶亭路道路改造工程(含文景路建设工程)竣工交付使用。良都小学校舍安全隐患整改工程的室外安全隐患整改部分竣工验收,室内隐患整改工程处于施工阶段。完成南区道路加装消防栓工程,龙环2号路理丹厂前地质灾害整治工程完成地质勘察,并进行方案设计。完成南区专职消防队营房消防车库建设工程、车棚顶安装及地面硬化。完成情景路侧河涌覆盖工程清淤工程和水闸工程,完成非中心区13条内河涌河面垃圾、水浮莲清理保洁工程。恒洋一街河边路面硬底化工程等9项开展前期勘察、设计和中介预算编制工作。

 

    环境保护 2016年,南区检查污染源企业1137家,口头警告违法排污企业102家,发出限期改正通知书42份,现场调查取证30家,立案30宗,作出处罚16宗,涉及金额44.5万元。淘汰黄标车142辆。对泥头车辆带泥上路、遗撒、散料无密闭加盖等进行查处,立案2宗,处罚1宗,罚款金额2万元。开展户外T型广告牌、非法小广告、违法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专项整治行动,清理“牛皮癣”5700处。整治无照流动经营,清理乱摆乱卖行为820宗,纠正占道经营560宗。拆除“两违”建筑7宗,清拆面积1423平方米;自行清拆2宗,面积2699.12平方米。清拆非法禽畜养殖场,拆除简易猪棚38间、鸭棚2间、鸡棚2间,面积1.2万平方米。进行废水转移企业697家,转移工业废水3180.6吨。排污费收缴入库20.14万元。开展城乡绿化美化建设,投入3.75万元完成恒美村古树名木保护工程,修缮花基5个、维护古芒果树1棵、古榕树4棵。完成分花水山地森林景观林带改造工程,改造林相40.7亩,投入7.04万元,新增种植树苗4500株。完成沙涌东桥路道路绿化带改造工程,福涌经联社利民大街道路维修工程等9项工程完成前期工作并进场施工。全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6平方米。

 

    居民生活 2016年,南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3万元。居民生活用电量7191万千瓦时。安装固定电话8562户。全年供水量968万吨。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1.4平方米,区内有公交线路33路。

 

    教育 2016年,南区有公办初中1所,公办小学3所,民办学校2所,公办中小学在校学生3357人,教师192人。幼儿园11所,托儿所3所,在园、在托幼儿3063人。其中,竹秀园、沙涌、沙田、福涌、恒美、中心、渡头7所幼儿园成为普惠性幼儿园。年内投入教育经费8992.85万元,比上年增长49.18%。组织教研、德育等专项外出培训30次,参与培训200人次。考入全日制大学本科院校户籍学生156人,其中考取重点本科50人、普通本科106人。良都中学348人参加中考,第一批普通高中上线率57.5%,录取率59.8%;侨中英才学校第一批普通高中上线率77%,录取率81.2%,总分合格率100%。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学校)全部建成广东省标准化学校。北台小学冯思佩主持的市重点立项课题《基于言语实践的小学图文诗教学案例研究》、良都中学陈灿斌主持的市立项课题《初中思想品德体验式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竹秀园中心小学莫秋萍主持的市立项课题《通过班级社团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合作担当素养的行动研究》、良都小学罗德华主持的市立项课题《直拼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北台小学彭艳云主持的市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个市级课题举行开题报告会并铺开研究,68项区级中、小学微课题成功结题。完成北台小学内墙修缮工程和铝窗改装及围墙加高工程,良都中学扩建工程4栋单体建筑全部封顶,并开展水电安装工程。竹秀园小学迁建工程重新立项获市发改局批复,并开展勘察设计工作。全年获省级奖励师生235人次、市级奖励672人次。

 

    科学技术 2016年,南区有外观设计专利申请180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46件,发明专利申请188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142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20件,发明专利授权42件。申请国家专利614项,国家专利授权量304项。有省级工程研发中心5家、市级工程研发中心15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美怡乐食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工程中心,阿米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东日电梯有限公司和美之藤家具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市级工程中心;大一涂料有限公司、奥菱电梯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奥美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获中山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邦达实业有限公司获中山市专利金奖,奥美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山市点石塑胶有限公司获专利优秀奖,共获国家、省、市级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产学研等资助、扶持、奖励1083.06万元。投入6万元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大赛,收到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科技小论文等作品576项。其中,科技小发明、科技小制作237件,科技小论文115篇、科技实践活动46项,科幻绘画作品178份,评出一等奖15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37项,推荐26项优秀作品,5名科技辅导员参加中山市第十二届青少年创新科技大赛评比。

 

    宣传文化 2016年,南区拍摄制作侨房宣传片、《味道南区》《文化南区》和《新南区宣传片》;制作核心价值观、人大换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宣传栏并悬挂在城南路、永安路等区内主干道。“中山南区”政务微信发布区内政务动态、活动信息、惠民资讯等信息1153条,关注粉丝数1.33万人;“中山南区”政务微博有关注粉丝986人,“新媒体指数”位列全市政务微博前15名。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慈善嘉年华暨新春文体活动、绿色暑假公益培训系列活动、社区文化节系列活动、首届社区公益文化创投活动等文化活动。南区首届社区文化公益创投活动收到社会、民间团体、社会组织项目申报书52份,选出社会组织类入围项目7个,其中优胜项目2个、社会组织类鼓励项目5个,民间团体鼓励项目16个,资助金额20万元,惠及社区群众超1万人次。统筹开展“美在良都”大型公益项目,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美化绿化行动,并被市委宣传部评为2016年全市特色修身项目。开展志愿者培训活动2期,带动全区居民以回馈社会形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南区志愿服务系统有注册志愿者超3000人,志愿服务队伍32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35次。南区文化站获评为广东省特级文化站称号。3月30日,南区首个、中山市首批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城南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并获第二批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资格,获每年20万元创建资金支持。北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评估定级为A级,获建设资金9万元。南区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工作,每周开放时间56小时以上,年接待读者咨询123人次,多媒体阅览5003人次。组织播放“全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36次,新增办理借书证277个;开设图书推介项目,每月向读者提供热门书籍简要介绍并定期更新;注重本土地方文献收集、整理,设地方文献专柜和“尚德养廉”图书专柜。在市图书馆支持下,每月对南区图书馆图书进行更新、交换共计3000册。

 

    医疗卫生 2016年,南区有医疗机构16个,病床床位145张,卫生技术人员197人。积水潭骨科医院项目主体结构完成,与基建相关的区域安装工程均完成至95%,室外工程完成83%。南区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年内建立健康档案5451份。为全区812名6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体检;接种儿童疫苗5.04万剂次。开展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年内签约6731人,其中重点人群签约2595人。重点人群签约率30.69%,结合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孕产妇、0-6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等签约重点人群进行免费体检及其他签约服务。查处涉嫌无证行医场所18处,行政处罚无证行医场所3家。依法取缔非法行医场所11家。收缴销毁违法医疗广告15幅,牙椅2张,药品和医疗器械一批。对3宗非法行医案件、1宗个体诊所超范围经营案件进行立案查处。在辖区20所学校、托幼机构开展专项卫生监督工作,内容涵盖学校传染病防控、饮用水和教学卫生等方面,监督覆盖率100%。建立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协管站,并确保每站配备2名以上协管员。打造南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群体,创建餐饮服务“明厨亮灶”示范单位3家,118家餐饮服务单位实现“明厨亮灶”,占全区餐饮单位的36%。稳步推广食品追溯系统应用,区内16家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幼儿配方食品、食用油、酒类经营企业单位全部加入该系统。举办“南区2016年食品安全事故(Ⅳ级)应急演练”活动,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12场次。检查保健食品经营企业57家,快筛完成5批次,抽检完成4批次。检查化妆品经营企业61家,快筛完成4批次,抽检完成10批次。为规范零售药店经营秩序,4月起对辖区零售单体药店进行信用分级工作,至9月,全区100%完成首次分级。

 

    体育活动 2016年,南区举办新年慈善嘉年华暨文体活动、荧光夜跑活动、“我爱我家”新锐96.7南区公益行活动、第八届社区男子篮球赛、南区校园三人足球赛、南区欢乐邻里趣味运动会、第六届体育节系列活动,第七届南区社区文化节系列活动等体育活动。参加中山市第五届广场健身舞展示大赛获特等奖;参加中山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优秀健身项目展示获一等奖;参加中山市第三届镇区篮球赛获乙组第七名;参加2016年中山市第五届广场健身舞展示大赛获特等奖。南区文体教育局获中山市第十六届“体育节”活动优秀组织奖,南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获中山市第十六届“体育节”活动先进单位,南区宣传办获中山市第十六届“体育节”活动优秀报道奖。10月20-21日,在全民健身广场举行国民体质监测活动,设3-5岁幼儿、18-59岁成年人和60-65岁老人组别,测试项目包含身高、体重、安静脉搏、肺活量、台阶测试、握力、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人体分析仪等,吸引400名群众现场参与。

 

    民政服务 2016年,南区有低保低收入家庭80户194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9.36万元。慰问困难家庭724户,发放慰问金47.85万元。投入47.58万元开展临时救助、城乡基本医疗救助、优抚对象临时困难救助、扶贫救助和残疾人救助,受助群众206人。向2080名低收入群体及优抚对象发放慈善超市物品合计金额4.16万元。红十字会救助疾病困难家庭228户51.93万元。全年审理住房保障申请209宗,其中本市户籍165宗、非本市户籍44宗。向2名烈属及1名三级残疾军人每月发放优待金4581元。全区有80周岁以上老人611人,为4389名8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共计28.82万元。发放居家养老补贴费4.74万元。6月7日,南区在城南社区举行智慧养老示范应用启动暨五心智能环派发仪式,活动主要面向城南社区居住的长者,通过免费试用五心智能手环,从生活护理、健康预防、精神关爱和安全守护服务4个方面探索运用数据化管理,并结合南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利用数据平台为长者提供针对性帮助。在寒潮期间,开展民政对象御寒保暖工作,开放庇护场所9个,组成9个工作小组,走访居民130户,发放棉被13张、棉衣90件。开展“一元爱心”捐助行动,收到捐款1.77万元。举办南区“三社联动”公益创投推介会,召开南区“博爱100”公益创投动员会并进行资金拨付和项目实施。举办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组织机关各部门、经联社、学校、社工中心以及企业等87人参加培训并考试;在社区、学校、企业举办应急救护知识讲座4期,参加培训400人次。

 

    综治信访 2016年,南区受理治安案件1176起,查处131起;接到涉“黄、赌、毒”举报类警情180起,比上年下降12.6%。开展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整治涉毒、涉黑恶、涉盗抢、涉食药假、涉诈骗等犯罪,抓获违法人员92人。立刑事案件633宗,破案236起;大案立案26起,破案2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2人(其中批捕107人),抓获本区网上在逃犯27人,协外抓获2人。开展“飓风2016”专项行动,破获毒品案件24起,查处吸毒人员81人,强戒吸毒人员23人;破获盗抢案件143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8起,金融领域犯罪案件6起。

 

    建立禁毒社矫社工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聘请6名社工(其中4名社工负责社区戒毒,2名社工负责社区矫正工作。年内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18人,解除社区矫正人员86人,未出现一例脱管、漏管现象,在册列管社区矫正人员32人,全部实现再就业。开展反邪教宣传活动,投入1.5万元在南区全民健身广场建成南区反邪教育基地。落实“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建立覆盖全区4个社区的法律服务顾问双向联系机制;实现政府法律顾问聘请率100%和村居法律顾问聘请率100%。

 

    信访受理调解案件23宗,解答法律咨询300人次;受理诉讼法律援助7宗。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17宗,结案率100%;网络接受信访1343宗,办结率100%。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2016年,南区社会保险参保15.62万人。其中,养老保险参保3.5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2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3.4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3.4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683人,城镇登记失业13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28人。开展失业动态监测,重点监测企业66家,参与技能储备培训1.03万人,技能晋升培训611人,促进创业163人。向3个大嫂工作坊(社区服务基地)发放就业补贴10.95万元,发放自主创业扶持金补贴1万元,发放自主创业租金补贴5000元;发放中央和省级就业创业专项资金124.8万元,发放技能晋升培训补贴183.61万元。开展招聘会18场次,进场招聘企业190家,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达成就业意向3200人。检查用人单位776家,涉及劳动者2.8万人次,查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45宗,其中涉及拖欠、克扣工资群体性案件31宗,追发拖欠工资840万元。受理工伤申请460宗、作出工伤认定424宗。申请办理劳动能力鉴定82宗,  停工留薪期确认39宗。新开设建筑行业缴纳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用项目35个,工伤申请8宗,作出工伤认定6宗。

 

    计划生育 2016年,南区户籍人口出生385人,人口出生率1.4%,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02.63,政策生育率97.92%。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出生420人,人口出生率1.08%,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25.81,政策生育率96.19%。举办关注“生命早期1000天”健康公益活动2场,参与人数超500人。为全区67名户籍、流动孕妇提供免费产检,为346对夫妇提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338对夫妇提供免费产前检查。举办关爱女性呵护健康——南区适龄妇女免费宫颈癌、乳腺癌和妇女病普查普治活动。年内受理计生来信、来访、来电137宗并全部办结。慰问计生特殊家庭16户,发放慰问金及慰问品共计3.28万元,为21名本区户籍49岁以上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成员购买综合保险。

 

    流动人口管理 2016年,南区有流动人口3.1万人,办理居住证1.32万个,有效持证数3.05万个;办理儿童随行卡1994个,有效儿童随行卡4321个。受理流动人口积分入户入学和公租房申请982宗,其中,成功入户193人,入学410人(含小学230人、初中180人),公租房申请47宗。在全市范围率先完成出租屋信息化门禁视频系统机械式手动紧急开关整改工作,107户规模以上出租屋(15间房以上)完成安装信息化门禁视频系统,覆盖率100%。规模以上适合安装简易喷淋装置的出租屋41户,规模以下适合安装的出租屋有47户,安装完成率100%。12月,南区被授予“2016年度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先进镇区”称号;普天真、曾玲琼、李龙和蓝太山4人获“百佳异地务工人员”称号。

 

    安全生产 2016年,南区有香港同胞2000人,澳门同胞6000人。区政府与各村(居)、部门、重点厂企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688份。组织区内职业卫生高风险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参加职业卫生管理培训班和召开专门工作会议,参与培训企业93家、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147人次。完成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企业51家,完成现状评价检测企业4家,完成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与备案企业142家,职业健康体检人数1566人。监管职业卫生,检查企业99家,发出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55份,发现隐患143项,全部落实整改,现场教育改正29项。开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各项消防专项行动15次,检查企业4818家,发现火灾隐患4029处,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1846份。

 

    侨务工作 2016年,南区有香港同胞2000人,澳门同胞6000人。率团参加香港中山侨商会联欢活动、出席香港沙涌马氏同乡会年会暨敬老活动、澳门中山良都同乡会联欢春茗、敬老及奖学金颁发活动,拜会澳门中山良都同乡会、恒美侨港乡亲会、永安公司高层、先施公司马氏家族。接待新西兰屋仑中山同乡会、香港沙涌马氏同乡会、澳门中山良都同乡会、美国檀香山良都会馆、美国寻根之友、塞浦路斯代表团等10多个社团及美国侨领雷汉辉、加拿大铁城崇义会卡加利支会主席雷焕仪一行、澳洲中山同乡会荣誉会长马斌伉俪和梁德仁、马应彪孙子马健隆伉俪、马健启伉俪、孙女马佩娴等侨胞564人次。马应彪孙女、香港妇产科专家马佩娴获南区办事处授予“感动良都人物”称号。马彦昭、郭浩亭、郑倩容、雷根成等14位从事侨联工作20年以上的工作者被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表彰并颁发荣誉证书。

 

【中山市首个既有建筑增设电梯项目落户南区】 2016年1月20日,在广东易佳梯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的“中国既有建筑增设电梯一站式服务平台”新闻发布会上,南区办事处与广东易佳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易佳梯——既有建筑加建电梯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南区党工委书记向广东易佳梯科技有限公司授予“一站式既有建筑增设电梯合作示范单位”牌匾,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陈淑梅与广东易佳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魏根传与南区电梯学院、广东易佳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订政校企三方战略共建协议。广东易佳梯科技有限公司总部将正式迁址南区,并在南区建设中山市首个易佳梯服务中心。易佳梯平台可为既有建筑住户提供与加建电梯相关的协调住户、方案设计、报建审批、安装施工、竣工验收、维修保养等一站式服务。该项目的落地将填补区内电梯产业链空白,推动电梯产业集群发展。

 

【第二届中山市桑果文化旅游节】   2016年3月27日—4月30日,中山市旅游局、中山市农业局、南区办事处联合举办的“2016年中山市第二届桑果文化旅游节”在南区旭景农业科技园开幕,设有桑果文化体验、亲子同乐、农业科普、摄影大赛等系列活动,园区除了为游客提供桑果采摘外,还有桑果鸡、桑果鹅、桑果鱼、桑果蛋、桑果酒等特色美食供游客品尝,吸引6万名游客进场参与。

 

【南区良都全民公益园对外开放】   2016年3月30日,由市社工委与南区办事处共同建设的中山市南区良都全民公益园(简称“公益园”)正式对外开放。公益园选址南区西环一路3号(南区办事处旧址),由政府让出空间,并出资800万元改造旧有建筑而成,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首批进驻社会组织有35个,其中党群组织16个,社会组织14个,社会企业5个。首批签约公益园有广州市中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会工作研究”服务项目、中山市联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三社联动”服务项目、中山市清风自游人公益服务中心“青少年及特殊人群”服务项目、中山市志远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项目、中山市德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0-6岁儿童健康成长管理家庭教育服务”、中山市正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益杯咖啡”六大服务项目。公益项目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之间跨界合作形式,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和资源整合。园区汇聚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社会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社工学院、公益图书馆、居家养老服务体验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南区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公益咖啡厅、慈善超市、良都侨苑、公益手工坊、公益展厅以及公益文化广场等15个服务平台,为辖区居民提供全面的公共、公益服务。公益园开园1年间,开展乐在公益园、公益集市、公益路演、公益电影、公益创投等活动511场次,参加人数7.44万人,参观接待132场次,其中国家级4次、省级9次、市级81次、友好单位38次,参观总人数3.15万人。

 

【中山市高级茶艺师技能竞赛】   2016年9月9日,由中山市人社局、南区办事处联合主办的2016年“中国移动杯”中山市高级茶艺师技能竞赛在华通行茶叶市场举行。大赛设奖项23个,吸引珠海、江门等地102名选手参赛,来自广东省揭阳市王露娜获大赛一等奖。本次茶艺竞赛是南区举办的第四期茶文化竞赛,也是南区品牌项目文化亮点之一。茶艺竞赛有助于增强茶道茶艺文化宣传,并为广大茶艺工作者及其爱好者搭建交流学习平台。

 

【广东烟草中山物流配送中心奠基】   2016年9月14日,广东烟草中山物流配送中心项目举行动工奠基仪式。项目位于南区中环路旁,占地10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亿元,项目计划于2017年建成,建成投产后,预计销售卷烟可达11万标箱,税收超4亿元,将成为珠中江地区烟草物流区域中心。至年底,广东烟草中山市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总投资额9399万元。其中辅助用房、设备用房、门卫室完成封顶工作,联合工房完成结构地面施工。

 

【中山市茶文化促进会在南区成立】   2016年9月28日,中山市茶文化促进会(简称“茶促会”)在南区成立。茶促会是以中山茶城为基础,在华通行茶叶市场、龙环茶叶商贸城、新光天地茶博城三大茶叶市场引领下,由中山市企事业单位、学术机构的茶文化研究者,茶叶生产者、经营者、爱好者等茶文化相关领域人员,自愿成立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中山茶城已成为珠江西岸最大的茶叶批发集散地,总规划面积1000亩,经营面积25万平方米,吸引500家商家进驻经营,产品覆盖全国所有茶种。茶促会为会员企业拓宽茶叶流通渠道,传播茶文化,以茶文化产业为基础,结合电子商务,推出线上线下同步交易体系,打造一个集文化旅游、培训、购物、休闲、居住于一体的中山茶文化商城。

 

【南区首届社区文化公益创投活动】   2016年6月,“传承孙中山精神,共筑良都侨乡梦”南区首届社区文化公益创投活动启动。通过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推送,吸引社会、民间团体、社会组织参与,收到项目申报书52份。选出社会组织类入围项目7个。其中优胜项目2个,获资助金额3万元;社会组织类鼓励项目5个,提供项目种子资金1万元;民间团体鼓励项目16个,每个民间团体获发展资金2000元,资助金额近20万元。举办文化活动近100场次,惠及社区群众超1万人次。

 

(吴张弛)

上一篇: 南 区(2015)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南 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