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区(2000)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1 【成文日期】2000-12-05 【点击率】1259次


【简况】南区位于中山市城区南部,面积35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2.1万人,外来人口3万人。全区有旅居34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3万人,是中山市重点侨乡之一。2000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68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工农业总产值22.64亿元,增长19.1%。


【工业】贯彻落实“工业立区”发展战略,加大工业发展力度,优化服务体系,扩大外资出口。在市“3.28”招商经贸洽谈暨产品展销会上,成功引进12个项目,投资总额1900万美元,后半年再引进8个项目,全年新办企业56家。继续做好挂靠企业的转机建制和工业小区的内部管理,加强公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致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厂房租赁工作。全年出租厂房1.03万平方米,出售厂房9767平方米,出售土地46.77亩。全区有工业企业280家,其中台商企业40家,主要有化纤、毛纺织、眼镜、家具、建材、电子、机械、制衣等行业,其中与台湾、香港上市公司合作的立峰纺织有限公司和香港马田眼镜制造厂在同行业中占有较重份额,南区已形成省内毛纺织生产基地之一。全区有16家企业顺利转制,民营工业园区已完成规划,并开始招商。全区工业总产值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的97.7%。


【农业】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中心工作,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全面实施农村电算化管理,完成农金会兑付自然人股金工作,完成农村土地延包工作,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区有外资或合资兴办的效益型农场10个,分别引种和开发绿宝石芭乐、台湾脆肉小瓜、台湾小圣女番茄、日本哈密瓜等品种,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南区是中山市荔枝和龙眼的主要产区,种植2300多亩荔枝和1000多亩龙眼,水果种植和畜牧养殖是南区农业的主产业。农产品除供应周边市场外,还销往华中、华北、香港、澳门等地。全年农业总产值5175万元,比上年增长9.6%。
  水利建设以防为主,全年完成土方3.5万立方米、石方1.2万立方米,新建窦闸4个、排涝泵站1座,维修电排站4座,加固和完善马岭水库堤围,完成围内水利工程,确保安全渡汛。做好“一区三线”森林改造工程和“四旁”植树规划以及25度以下缓坡山地种果规划。全年完成幼林施肥抚育1098亩,火烧迹地复种40亩。


【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扩建颐老院、西环二路市水泥厂路段整治、东环路路灯安装、兴福路自来水管安装等工程,配合市政府扩建通往五桂山的马石路。完成全区一、二期农村电网整治工作,完善道路两旁的高压线路,全区实现“路通电通”目标。全年供电量1.2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1%,住宅电话普及率122%。全年办理报建199件,办理房屋契证415件,新建非民房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在市第三届房展会上销售单位132个,销售金额1670万元。全年共出售房地产和铺位面积1.55万平方米,销售总额2141万元。


【外经贸易】积极扩大外资出口,提高利用外资的数量和质量,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大力吸引外资。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9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新办“三来一补”企业15家,来料加工和外资企业出口总产值6633万美元。


【财政·税务·金融】加强财政管理工作,落实财政“收支两条线”,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和审计管理职能作用。完成农业税收征收,开展财务检查、物价管理监督、财政预算结算等工作。全年财政收入7472万元,比上年增长1.6%。税务部门完善税务征管和强化稽查工作,加强宣传和征收力度,积极开展征管改革,发掘新的税收增长点,增加税收收入,全年完成税收9276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国税为6120万元,地税为2935万元,农业税、物产税等税收收入221万元。金融系统的各银行分支机构抓做好资金融通工作,提高资金流动效率,年末存款总额达7亿元,比上年增长20%。


【人民生活】农村人均年纯收入4797元,增长6.1%;居民新建住宅1.9万平方米。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年发放保障金11万元、优抚金11万元,发放临时困难救济3万元,划拔颐老院补贴金额5万元,全年发放各项福利救济款30万元。全区殡葬火化率100%,落实残疾人和精神病防治工作。


【教育】全区有职业高中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8所、幼儿园9所,在校中小学生3328人,有教师246名,其中具中级职称的教师63人。教育工作以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为重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经常举行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教学评优活动,多位教师的优秀课例获市奖励。参加省、市学科知识竞赛,获省、市奖励分别有10人次和50人次。北台小学刘兴权老师蹈火救人,获市政府记二等功奖励。南区职业中学56人参加成人高考,其中38人被录取。良都中学234人参加升高中考试,报考率达97%,有13人考入省、市重点中学,21人考入市直属和普通高级中学,升学率95%,小学升学率100%。


【文化·体育】举行赠写春联、捐赠图书、李君田书画展、书画雅集、国庆电影周、南区首届运动会、八乡篮球赛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在文艺创作方面,农民书画家李君田创作的国画《九鱼图》在北京首届华人艺术展中获铜奖,南区小品表演队被评为市十佳业余文艺社团,渡头曲艺社获市粤剧现代戏调演银奖,南区合唱队获得2000年中山合唱节金奖。南区文化站被评为省一级文化站,南区被评为市体育先进区。


【环境·卫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巩固省、市卫生村创建成果,卫生水平村村达标。全区14个村全部成为市级卫生村,其中沙涌等4个村还成为省级卫生村。南区电信大楼、良都中学等单位被评为市卫生清洁单位,全区有490户住户被评为市卫生清洁户。全年各村投入卫生管理及设施建设资金144万元,其中修筑村内主道17条,覆盖沟渠1000多米,整治卫生死角2万多平方米,清运垃圾4.32万吨。南区医院着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抓好医德医风建设,全年门诊病人9.86万人次。南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成绩显著,成为“初保”工作达标区。


【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开展“三讲”、“两思”教育活动,组织干部群众观看“两思”教育活动巡回公演和到深圳南岭村参观学习,各党支部利用学习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召开“三讲”教育“回头看”情况通报会,对区领导班子整改工作方案的九个方面进行民主测评,满意率97.9%。举办党员培训班,到课率99.3%。坚持开展纪律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学习《党风廉政教育学习资料汇编》,组织观看《浪淘碧海》、《生死抉择》等反腐保廉电教片。区党委制作的党员电教片《纪念馆前话今昔》,在全市“两思”教育党员电教片观摩评比中获得优秀奖。组织全区680名党员参加省纪检监察法规知识竞赛,参赛人数占全区党员人数的92%。抓好建党对象的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全年发展新党员31名,举办建党对象培训班1期有93人参加,组建非公有制企业支部7个。开展无偿献血、爱心献功臣、学雷锋集市服务等活动,促进全区精神文明建设。


【计划生育】落实省、市有关计划生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投入4万多元完善计划生育硬件建设,增设村宣传栏14个、B超床15套、药具柜15个,重新装修计划生育服务所。定期出版宣传图画,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优生优育知识。全年出生人口292人,出生率13.92‰,计划生育合理率95.89%,自然增长率7.39‰,比上年下降1.02‰。全年落实“四术”512例。


【统侨工作】配合全国侨联会在中山的召开,为大会做好参观点的布置工作。南区还作为全市侨情调查试点区,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侨情调查,顺利完成了试点任务。据统计,南区有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3125户,共33231人,分布在美国、澳洲、加拿大等34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共接待回乡侨胞1022人次,为侨服务82宗,接受旅外乡亲捐赠兴办福利事业款超182万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三项教育”为契机,整顿公安队伍,切实提高公安人员的思想、政治和业务水平。在不同时期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项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区内“黄赌毒”、暴力、团伙犯罪活动。全年立刑事案461宗,破106宗,其中大案165宗,破58宗,破案率分别为23%和35.2%。受理查处治安案件229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员676人。


【司法·武装】司法部门积极开展“三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坚持为区内单位、学校上法制课,组织全区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全年代理诉讼案件63宗,办理非诉讼案件112宗,担任常年法律顾问20家,办理见证书93件,协办各类公证1085件,为群众代写法律文书65件。完善各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做好村民纠纷的调解,调解率100%。
  武装部门坚持做好民兵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成功举办少年军校第二期培训班。2000年冬季征兵经严格挑选,选送10名优秀青年参军,其中2名为进藏兵。


【刘兴权老师舍己救人】7月25日,南区北台小学刘兴权老师因抢救轻生女教师被烧成二度重伤。事情发生后,南区党委、办事处要求医院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刘兴权老师的生命,市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往医院慰问,市各大媒体报道了刘兴权老师舍己救人的英勇事迹。9月,中山市人民政府授予刘兴权老师二等功。南区掀起学习刘兴权老师的英勇事迹、为刘兴权老师捐款的热潮,共收到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捐出的善款10多万元。11月14日,经过精心治疗,刘兴权老师痊愈出院,并接受多次整容手术治疗。南区办事处为挽救刘兴权老师支付医疗费用约50万元。(梁川 陈顺梅)


附:2000年南区主要领导名单:

书记:李北骥

主任:徐家发

上一篇: 南区(1999)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南区(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