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区(201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9》 【成文日期】2018-12-31 【点击率】580次

 西区概况】 西区位于中山市城区西部,东隔岐江河与石岐区相望,东北面与石岐区和港口镇接壤,南与沙溪镇和南区相邻,西与沙溪镇相连,北与东升镇坦背为界。西区辖长洲、后山、西苑、烟洲、彩虹、广丰、沙朗、隆平、隆昌9个社区,面积25.18平方千米。2018年末常住人口11.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46万人。区内有国道105线、广珠公路、江中公路、北外环路、新岐江公路、小榄快线公路、太澳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中山市汽车总站坐落区内。有烟洲书院、黄氏大宗祠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长洲醉龙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区办事处驻升华路8号,邮政编码528401。

 

经济发展概况】 2018年,西区实现生产总值144.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44.76亿元,增长19.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2∶35.2∶64.6。

   农业 2018年,西区有农业从业人员342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93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400万元,林业产值120万元,渔业产值1.28亿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3.97公顷,蔬菜种植85.33公顷,产量2084吨;淡水养殖量3566吨。年内完成隆昌六组中心农路建设、隆昌一组排灌河景观改造等工程。8月,投入759.9万元建成石特涌翠朗水闸并投入使用;投入49万元改造沙朗社区七组电排站;投入48.5万元开展沙朗和隆平社区涌外水闸(一期)改建工程,并完成50%工程量。全年举办养殖农业技术培训班4期,开展农业投入品及农药使用专项检查整治。完成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2776批次,合格率100%。病虫害防治和有害生物(薇金菊)防治执行率100%;强制免疫全区家犬2400只,免疫率100%;集中免疫全区家禽1000只,免疫率96%;有家禽散养户25户,鸡鸭免疫率100%。开展农业用电宣传和检查,整改处理问题3宗。举办各种动物防疫宣传3场次,派发宣传资料3000份。对全区28宗电排站的泵房、机电设备和辅助工程进行试运行和安全大检查。完成修编《西区三防应急预案》,完善防旱、防涝、防风“三防”指挥体系和工作程序;加强汛期三防24小时值班,成功防御5月9日、6月6—8日特大暴雨袭击和“艾云尼”“山竹”“百里嘉”等台风。

   工业 2018年,西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2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7.4亿元,增长14.6%。年内,中山市四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好来化工(中山)有限公司、中山瑞德卫生纸品有限公司、中山市铨欣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广东日丰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获得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用途(首台套专题)、省级智能制造、省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事后奖补(普惠性)、中山市工业发展等省市级专项奖补资金共1558.93万元。好来化工(中山)有限公司的生产数据上云(OPERA)项目获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支持大数据示范应用)资助128.8万元。广东世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游艺设备制造及运营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项目获2018年省级促进经济发展专项(企业技术改造用途)资金(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标杆示范项目资金资助109.7万元。中山深宝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获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第三产业 2018年,西区新增服务业上规上限企业30家,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93.09亿元,比上年增长2.1%。西区重点中小微企业培育库库内企业59家。举办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宣讲暨银企交流会,推动9家金融服务机构与40家中小微企业交流对接,协助库内中小微企业获各类新增贷款1.2亿元。向企业发放2017年“成长贷”贷款贴息59.8万元,协助企业申请获市“助保贷”贴息58.5万元。

   外经外贸 2018年,西区进出口总值54.9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在全市增速排名第1位;其中外贸出口总额39.35亿元,增长0.2%;进口总额15.5亿元,增长168.9%。实际利用外资4381万美元,增长4.09%。发放参展补贴扶持资金106.5万元,支持中山市琪朗灯饰厂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60场次;发放出口信用保险扶持资金26.1万元,鼓励企业购买出口信用保险。上报市商务局招商项目14个,其中在谈项目6个、签约项目1个、落地项目7个,项目累计投资22.2亿元。在中山“3·28”招商经贸洽谈会签约项目14个,累计投资12.89亿元。

   财税金融 2018年,西区税收收入实现4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6亿元,下降7.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15亿元,下降15.9%。区审计办全年完成审计项目33个,包括经济联合总社项目1个,区属企业3个,社区及经联社、经济社26个,专项3个。

 

社会发展概况】 区村建设 2018年,西区编制完成《中山市西区沙朗西区片210201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山市富华道南片区211002单元C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山市西区彩虹片区210703单元A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并获市政府批准实施;编制完成《中山市西区以岭项目交通规划》《中山市西区教育设施发展研究报告》《西区马山片区项目及核心区道路交通改善规划》,协助市规划局编制《中山市旧城区长洲与岐江公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完成隆昌五队和第三工业区大洋电机东面路排水改造工程、广学路和北大荒高压线地埋工程,启动翠湖路(富华道至翠宝路)、西区环境服务中心北面15米路、裕福南路和金沙路工程。升级改造沙朗金沙花园和沙朗六组旧村的旧供水管网,改造旧供水管4596米,增加消防栓20座,惠及住户235户。完成广丰内街路灯升级改造,共改造40瓦LED路灯118套,总长3525米。完成西区广丰社区南八涌段村道人行道改造工程、沙朗五组旧村村路二期工程、隆平一组鱼塘农路一期工程,解决600名群众出行问题。投入250万元建成沙朗一队健身公园、隆平政德社旧址公园以及沙朗三队篮球场3个社区公园设施。开展烟洲、广丰社区“西区绿化小区”创建活动,绿化面积分别新增8公顷、4公顷。烟洲社区御水湾、沁美家园、棕榈彩虹和广丰社区心悦湾、中泰上镜创建成为西区绿化小区。

   环境保护 2018年,西区受理有关环境保护信访投诉案件1200件,其中水环境类信访案22件、大气类信访243件、噪声类信访926件、其他类9件,立案26件,行政处罚金额46万元。办理建设项目登记表备案企业206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29家,核发广东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22家,审批工业废水转移30家,建设项目竣工验收9家。开展污染源监察,共检查企业322家次;开展环境执法“双随机”检查(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企业49家。落实河长制,完成安装14条主要河涌的31块河长公示牌、26个河界牌及370个大中小型河长宣传警示牌;全年区级河长巡河83次,社区河长(含党员、综管员护河先锋队)巡河3209次,共排查排水(排污)管口981个;对全区河堤、水闸、泵站等水利工程设施开展定期、全面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220宗;处理占河违章行为2宗,整改安全隐患点3宗。投入80万元建成西区小学、沙朗小学、聚星学校等7家节水型学校和2家节水型企业。安排6000人次清理区内主要河涌及排灌河的水浮莲和漂浮垃圾,联合社区出动90人次进行非法抽取地下水巡查执法。

   居民生活 2018年,西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54亿元,比上年下降3.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2亿元,下降7.1%。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万元,居民存款91.04亿元。居民生活用电量1.88亿千瓦时,居民生活用水量317.89万吨。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4.51平方米,区内有公交线路40路。

   教育 2018年,西区有普通中小学、幼儿园31所,其中公办中小学9所、民办中小学5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幼儿园17所。在校(园)学生2.67万人,其中中小学生2.10万人(公办学校9731人、民办学校1.13万人);有教师1195名,其中公办教师634人、民办教师561人。设有西区初级中学、铁城初级中学2个中山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西区考区考点,参加初三中考考生998人,被市属重点高中录取121人。

   科学技术 2018年,西区有高新技术企业50家,包括新培育的中山乐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伍玖伍安全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力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17家,重新认定4家。有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9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0家,市级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2家,规上工业研发机构31家;全年投入企业研发经费4亿元。有专利申请1075件,发明专利申请179件,发明专利授权59件,《专利合作条约》(PCT)专利申请39件。

   宣传文化 2018年,西区“掌上西区”政务微信公众号粉丝量突破7万人,阅读量居全市前三名,在镇区一级南方号阅读量排名常居全省第一位,获“广东十大基层新锐政务新媒体奖”“中山十大最具影响力政务微信”“中山市十大镇区新媒体先锋”等奖项。全年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发稿数超500篇。加强思想宣传和引领,打造富华道、翠景道核心价值观示范路,创建铁城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试点,制作以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栏,开展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等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举办“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26场;组织举办元宵文艺晚会、醉龙文化宣传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基层党组织文艺汇演、庆祝建国69周年文艺晚会、戏曲小品比赛、器乐比赛、文化惠民演出等文化活动26场,开展送电影进社区活动108场。举办首届“改革开放40周年——我家这40年”征文比赛。常态化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举办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交流团建活动。西区志愿者“志愿中山”手机软件注册人数达8600人,有志愿服务组织43个(辖属志愿服务队247支),组织开展义务培训、敬老助残、文明引导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超6200个,累计服务52万小时。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建成广丰、烟洲、后山3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区9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数字农家书屋覆盖率100%。开展为期5个月的“全民阅读 ·书香西区”读书月系列活动;区图书馆新增图书5000册,完成图书流转1万册,全年进馆数超12万人次。持续开展文化公益培训,举办书画、歌唱、舞蹈、小醉龙等各类培训27场,编印文化刊物5本。完成黄健故居修缮,开设“黄健故居——烟洲书院——黄氏大宗祠”红色旅游线路,接待党员群众1000人次。持续开展“小醉龙暑期培训班”和“醉龙舞进校园”传承活动,组织醉龙队参加慈善万人行、中央电视台拍摄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展演、惠民演出等醉龙展演活动30场。

   医疗卫生 2018年,西区医院被中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评定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39家,其中医院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下设翠景、后山、广丰、广浩、隆昌、隆平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全科、预防接种、妇幼门诊等)、门诊部8家,诊所25家;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604人,医院病床2210张。全年诊疗70.8万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居民健康电子档案6万份,为3万名重点人群(孕产妇、0—6岁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肺结核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家庭医生式服务重点人群签约率75%;老年人体检免费范围由65岁以上扩展至60岁以上,增加血尿酸、腹部B超、胸透检查等体检项目,超过6000人参加体检;实行中医药惠民举措,推出中药代煎免费配送上门服务;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提供8项以上规范化中医药适宜技术;新增“健康小屋”体检服务,体质干预工程惠及普通人群。10月25日,西区办事处被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确认为“广东省健康促进县(区)”。

   体育活动 2018年,西区有田径场13个、篮球场47个、足球场15个、乒乓球场42个、游泳场10个、体育健身路径2条、各项训练馆6个。12月,完成全区9所学校1.2万名中小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监测工作。投资55万元为全区9个社区添置体育健身器材。8月8日,在隆昌社区举办2018年“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暨第三届悦生田园健身径徒步活动。全年组织学生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四棋、游泳、足球、田径,成人篮球、徒步、健身舞展示等活动。组织全区学生、社区居民参加市体育比赛14场。

   民政服务 2018年,西区有低保户75户132人,低收入家庭18户49人,复退军人(优抚对象)988人(其中重点优抚对象98人),残疾人759人(其中困难残疾人67人、重度残疾人262人、居家托养12人),散居孤儿2人,散居特困人员4人,困境儿童35人。全年发放低保金127万元,为低保低收入“双低”家庭成员、特困人员购买基本医疗保险支出13.12万元,向散居特困人员发放供养救济金9.41万元,救助特困人员6人次共1.17万元,临时困难救助171人次共115.09万元,重特大疾病救助30人次共7.91万元,向88名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19.5万元。全区60岁以上户籍老人7299人,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923人,空巢独居、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特困老人200人。全年发放高龄津贴112万元,为60周岁以上老人办理免费乘坐公交卡463张,为13名老人进行居家安全改造,安装爱心铃呼叫系统1890户,上门家政服务1.05万小时。建立“1中心+9站点”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解决居家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为7299名老年人购买“银龄安康”意外险;向16名重点兜底老人提供送餐服务2438餐次。发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等费用共278.5万元。依托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有机康复园残疾人就业康复基地、西区公益园和公益超市,开展残疾人个案跟进、康娱训练、农场康复、就业推荐等综合服务。推动残疾人庇护就业43人,社会就业6人。开展生日、节日活动、外出交流、培训活动等30场。实现民政对象社工服务全覆盖,推进公益一条街建设工程,进驻有西区全民公益园、西区公益超市、公益饭堂、公益体检中心、残疾人服务中心和西区博爱商城(社会捐助接收工作站)6个公益惠民便民利民项目。全区有备案城乡生活类社会组织68个,辖区内市级登记注册民办非企业68家,社会团体23个。

   综治信访 2018年,西区立刑事案件1446件,破案759件,破案率37.62%。其中抢劫、抢夺、盗窃“两抢一盗”案件854件,破案491件。受理行政案件2303件,减少6.99%,结案278件,查结率12.07%。查处各类违法人员550人。全年现场纠查交通违法行为3.46万宗(其中违停2.02万宗),暂扣机动车4127辆;监控技术抓拍9.18万宗。西区综治维稳办公室受理各类信访案件418批次、涉及1615人次,受理信访复查案件12件,及时办结率100%。依法引导涉法涉诉类的民事纠纷、维稳信访案件211件,涉及400人次;开展法律援助案件23件、惠及300人次;村居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30份,法律咨询153宗(服务居民169人次),举办法治讲座、治宣传活动52场。

   2018年,西区依托网格化管理促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通过构建“区—片区—网格”组织体系,每个网格组建网格管理服务队1支,形成机关社区相互联动、党员群众参与推动的创建机制。实施月度测评,每月对9个片区开展文明程度指数暗访测评。针对黑点整治难题,制定《2018年西区严管路严管区域整治方案》,明确重点路段、重点区域的整治时间和整治内容,针对流动摊贩乱摆卖、车辆乱停放、楼宇间杂物乱堆放、小广告乱张贴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2018年,西区有离退休人员8537人,其中城镇职工退休6052人,平均养老待遇2906.48元,比上年增长3.36%;由农村户口转为城市居民户口的退休人员2485人,平均养老待遇1490.91元,增长6.63%。参加养老保险5.8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8.6万人(其中城乡居民2.9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5.4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5.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5.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450人,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28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1人。向628人次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91.3万元,向18人次发放创业扶持、租金补贴金5.9万元,向73人次发放应届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补贴14.6万元,向33人次发放创业启动、持续经营奖励(区创业扶持资金)13.8万元。向452名劳动者发放技能晋升培训补贴86.75万元;向526人次发放人才政策补贴66.55万元。全年劳动就业立案仲裁215宗,涉及劳动者660人、金额535.2万元,办结189宗。

   计划生育 2018年,西区户籍人口出生1290人,计划生育率96.2%,人口出生率20.72‰;流动人口出生1407人,计划生育率87.99%,出生率17.47‰。向3235名35—64岁户籍已婚妇女提供常见病和“两癌”(指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向484对夫妇(含流动人口94对)提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举办青春健康教育讲座43场,惠及3460人。举办为期4天的西区第一届“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之小候鸟冬令营,30名流动人员及在校优秀学生参加。

   流动人口管理 2018年,西区有流动人员4.36万人,比上年增长7.0%;有出租屋5112户,增长3.9%。办理居住证2.49万个,有效证数3.72万个;办理随行卡2989个,有效证数9343个;代征缴出租屋租赁税133.86万元。受理积分制申请1032人,获得入读公办小学资格360人,入读初中461人。

   安全生产 2018年,西区发生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16起,死亡3人,受伤8人,分别比上年下降43%、25%、27%。查处安全生产类案件23件,其中一般程序14件、简易程序9件,共处罚21.9万元。出动检查人员2690人次检查单位905家次,发现事故隐患756宗,整改756宗。

 

中山市第一个镇区大数据管理平台试运行】 2018年1月31日,中山市第一个镇区大数据管理平台——西区大数据管理平台试运行。2016年底,西区提出数字政府构想,同年成立西区信息中心,围绕政府信息资源统一集中、数据应用科学精准、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等目标规划建设该平台。平台历时1年打造完成,首期建设工程包括民生、经济、社会管理、行政服务四大板块,以42个部门的业务系统数据和市级信息资源数据为基础,内容涵盖基础人口、经济、卫生医疗、行政服务、社会管理等14个领域。平台以数据的处理、分析为主线,以数据获取、多维分析、指标模型、统计图表为主体功能,应用分布式计算(Hadoop)核心技术,建成把零散数据转为有价值的管理信息,实现数据抽取、聚集、转换、推送、展现的信息处理体系,精准反映全区实际情况,让党委政府及时掌握了解区情,提升服务管理能力。平台将推进数据采集多元化、架构优化智能化、功能完善自动化、应用场景立体化,打造西区数字政府。并通过拓展建设工商贸大数据和公众大数据,引导企业洞察商机布局,开发各类便民应用,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2018年第四届中山西区公益文化节暨第二届中山西区妇儿百合文化节】  2018年3月12日,由西区党工委、西区办事处主办的第四届中山西区公益文化节启动仪式暨第二届中山西区妇儿百合文化节开幕式在西区天悦城举行,公益文化节持续2个月,以“传承·创新·超越”为主题,举行“公益最强音”公益口号征集活动、“西区印象”公益摄影大赛、“唱响十九大,共筑新时代”全民歌唱“家”歌唱大赛、2018第四届中山西区公益文化节颁奖典礼暨“五四”青年节志愿者表彰等8项主题活动。妇儿百合文化节以“百合绽放·西区最美”为主题,以“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公益嘉年华为载体,通过开展“六一”国际儿童节系列活动、学龄前儿童早期教育服务、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汇爱父母”家庭教育剧场等形式,从“政策宣传、便民服务、养生保健、二孩咨询、家风家教”等方面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全方位服务。

 

醉龙文化周】 2018年5月19日,西区在天悦城广场启动2018中山西区醉龙文化宣传周活动,旨在传承民俗精粹,推动醉龙文化品牌建设。活动持续至22日,期间举办舞蹈大赛、朗诵大赛、醉龙巡游、惠民文艺演出、醉龙图片展等8项活动。其中,西区通过编排醉龙历史剧,宣传醉龙起源、发展与传承等历史,并将“积极进取、生生不息”的醉龙精神与“尚德、自强、创新、至善”的西区精神相结合,升华活动精神高度。文化周组织和吸引区内文艺团体、民间艺人和普通群众共1400人次参与。


西区两个教育基地在黄健故居揭牌】 2018年6月29日,西区党员教育基地和西区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在位于西区后山大街74号的黄健故居举行揭牌仪式。黄健故居内设图片展,以图片形式记录长洲人民从辛亥革命到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史。一楼正堂部分主要介绍黄健及其夫人杜岚生前爱国爱乡、致力教育的事迹;左侧偏厅部分介绍黄健家族成员革命事迹,包括黄健父亲黄佩秋等人追随革命先驱孙中山发起民主革命,胞弟黄鞅为革命事业献身等事迹;右侧偏厅部分侧重介绍西区长洲、后山民族英雄的革命战斗史。黄健故居始建于1920年,由时任烟洲高等小学校长的黄佩秋与其弟瀚蔚、瀚屏共同兴建。2008年6月,黄健故居被中共中山市委核定为中山市第三批革命遗址。2012年,西区以“修旧如旧,恢复故居原貌”为原则启动黄健故居修缮工程;同年6月10日,黄健故居对外开放,成为西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七届中山(西区)汽车消费节】 2018年8月5日至9月10日,西区举办第七届中山(西区)汽车消费节线上促销活动。活动借鉴社交电商“拼多多”的推广手段,联合整条汽车街的商家,开展线上“拼团购车”活动,让购车消费者拉动更多潜在消费者到西区购车,带动西区汽车销售,成为汽车街史上优惠力度最大的汽车促销活动。促销活动直接拉动汽车整车销售1353辆,成交额1.77亿元,分别比上一届促销活动增长25.9%、16.5%。

 

中山中联创示范园嘉华互联网中心开业】 2018年8月18日,西区三大产业平台之一的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中山)示范园(简称“中联创示范园”)嘉华核心区B区——嘉华互联网中心项目开业,并同步举行大湾区(中山)产业出海联盟大会。

中联创示范园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与西区办事处合作共建,其中嘉华核心区B区按甲级写字楼标准建设,建筑面积超3万平方米,按照政府参与、市场主导、社会合作的园区建设模式,采用商家到客户到设计到制造(B2C2D2M)运营模式,以网络综合服务平台+垂直产业链平台为基础,为中小企业提供互联网应用创新服务。至年底,中联创示范园已发展嘉华核心区、中南服饰产业园、沙朗汽配产业园、金嘉数字媒体产业园及汇通大数据产业园5个子园区。其中,嘉华核心区有签约进驻企业70家,包括Google出海体验中心、华强G90孵化基地、广东名门锁业有限公司、中凯智慧政务软件公司、广东尊一互动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大湾区(中山)产业出海联盟大会于嘉华核心区B区举行,珠三角地区互联网、跨境电商、传统制造、进出口贸易、金融、新能源等相关行业的300名企业代表参会,探讨行业运用互联网+技术发展跨境电商新方向。会议旨在帮助企业对接海外互联网、将中国品牌推向全球、搭建海内外商家双向展示、交易和交流平台。

 

2018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应用创新大会】 2018年11月21日,由广东省互联网协会、中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中山)示范园指导,中山市互联网应用创新协会主办,以“互联共享·数创未来”为主题的2018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应用创新大会在中山市西区喜来登酒店举行。大会为期2天,共安排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应用创新大会开幕式暨独角兽论坛、大湾区互联网应用优秀项目路演暨第二届中山互联网金创奖颁奖典礼、工业互联网专家企业行、深中双城电子商务创新发展论坛、2018中山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等活动6场。大会通过组织大湾区互联网应用领域的产学研用资等要素资源,传播前瞻领先的互联网思维,开展产业交流,带动粤港澳科技创新、互联网产业横向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互联网行业组织、知名互联网企业以及中山市互联网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共2000人次参加大会。

 

第四届中山(西区)中医健康养生文化节】 2018年12月29日,由中山市西区中医健康养生投资有限公司、中山市中医院、广东声屏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以“中医传承·西区养生”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山(西区)中医健康养生文化节在中山中医药文化馆开幕。开幕式同期举行中山中医药文化馆开幕仪式、中医养生产业集聚区授牌仪式和西区大健康产业投资签约仪式。文化节持续至2019年1月1日,主会场设于新中山市中医院,分会场设在天悦城,通过举办大型中医博览、专家义诊活动、开设《中山美食游》邀你“药膳争锋”电台节目、“舞动西区”广场舞大赛、瑜伽主题公益演讲、儿童保健亲子学堂六大主题活动,集养生、美食、旅游、购物、娱乐于一体。其中大型中医养生、健康、美食博览设置展位128个,展示衣、食、住、行等健康养生理念。活动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平台合作推广,拉动20万人次进场参观和消费。

 

西区改革开放40周年】 西区传统经济以农业种养为主,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以养殖罗氏沼虾为龙头、以种植水稻与蔬菜为两翼的高产、高质、高经济效益“三高”农业生产布局,形成“沙朗一只虾”的农业品牌。2018年,主要养殖罗氏沼虾,种植水稻及蔬菜;在沙朗片区种植花木和草皮,并形成基地。

改革开放后,西区工业经过招商引资,兴办“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工企业、区属工业、外资企业、村或区镇工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至2018年,全区拥有工业企业300家,规模以上企业45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6家,有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日丰电缆股份有限公司2家上市企业,中山市总部经济企业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

随改革开放发展,西区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发展个体、私营、民营商业服务,经营范围从饮食、日用杂活服务扩展到生产资料销售、文化娱乐服务和房地产等行业。通过推进改造和完善市场体系、改进专业市场配套服务、招商引资,培育以商业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新优势,至2011年,西区第三产业产值4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0.6%,成为西区支柱产业。2018年,区内拥有汽车销售、小商品贸易、电子数码产品、果菜食品、服装百货、客货运输和二手市场交易七大类15个专业市场。2018年,西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5.8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44.1亿元。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8年6月,西区醉龙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烟洲书院、黄氏宗祠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长洲扒仙艇习俗”录入中山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改革开放40年,西区先后获评为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省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区等。

(李 现 郑婉琪)

上一篇: 西 区(2017) 【关闭窗口】 下一篇: 西 区(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