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2003)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4 【成文日期】2003-12-04 【点击率】1862次


【基本情况】 西区位于市城区西部,总面积26.7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43万人,非户籍人口3.15万人。辖3个村民委员会和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05国道、广珠公路、博爱路、岐江公路、中山一路、富华道纵贯西区,市汽车总站、市公共汽车公司、电信及邮政大厦坐落辖区,交通、通信发达,酒店、商场林立,旅游、商贸繁华。是外地进入中山市城区的要冲之一,又是中山对外辐射的一个重要区域。2003年,西区继续坚持“工业强区、商业富区、农业固区”的发展思路,努力增创城市经济发展新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53亿元,比上年增长23.35%;工农业总产值30.81亿元(1990年不变价),增长36.99%;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7745万元,增长29%。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2003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30.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15%;实现工业增加值6.55亿万元,增长34.1%。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增至39家,规模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47亿元,增长48.43%,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4.8%;实现工业增加值5.73亿元,增长41.48%,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87.46%。把广丰工业园定位为家用电器生产基地,吸引了家电生产企业聚集,促进区域特色经济蓬勃发展。2003年共投资3200多万元完善工业园配套设施,入园企业深宝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恒生药业有限公司、新洋海产品加工厂已经建成投产。实施名牌战略,用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洋电机有限公司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名人科技有限公司投入数千万元经过3年多的开发,推出全国领先的掌上电脑手机和牛津词典数码丽音王。7家科技企业获得市政府技改贴息贷款175万元,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获2003年中国名牌产品企业称号,市家用电器总厂、市新晨星玻璃厂有限公司分别获2003年广东省名牌产品企业称号。2003年新引进境外项目7个、境内项目6个,投资总额576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34万美元。
  农业 2003年投资482万元,修建、修整农路5条,疏浚河涌2800米,河堤砌石2200米,新建重建电排站4座,修理水闸8个,高标准整治鱼塘、虾塘1400多亩,改善了交通运输、排灌等农业生产条件,带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平均亩产1070斤,亩利润2550元,比上年增加了400多元,盈利户占87%。沙朗、广丰还涌现一批亩利润超4000元的高产户。发挥水产养殖示范区和蔬菜基地的示范作用,水稻生产机械化率达90%;蔬菜种植面积2110亩。抓好农产品流通,大力扶持龙头农业产品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走效益型农业道路。新洋水产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投产后年加工出口南美白对虾将达5000吨,相当于2万亩虾塘的产量。广丰文利水产批发市场年收购南美白对虾4500吨,旺季时每天收购37.5吨。全面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明晰集体经济产权关系,沙朗、隆平、隆昌村的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2003年,农村总收入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809万元,增长3.58%。
  城乡建设 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承载力和综合竞争力。2003年完成105国道、富华道、中山大桥改造工程,提高西区道路承载和通行能力。对建设市场加强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投资1000多万元,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清淤疏通沙朗片市政管网,重新铺设部分路段下水管道,加快路灯安装和检修。整治内河水环境,完成后山安居工程的建设,改善岐江河和狮滘口河一带的居住和投资环境。
  第三产业 依托区位优势和区内商业基础,引导特色行业集聚经营。沙朗汽车销售一条街规模不断壮大,在国庆节期间举办了汽车展览会,有23家经销商展销近60个品牌的汽车。2003年全区共销售汽车1.6万台,总销售额13亿元;引进了5个4S经营项目,投资总额1258万美元。发展现代物流业,货运市场全面投入使用。水牛城商业广场开业,建成“中山兰桂坊”酒吧街,形成了集聚效应。激活房地产市场,翠景湾、翠景花园翠逸居、蓝波湾、广浩华庭、金怡苑、怡星花园、缤城等楼盘销售状况良好。利用《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签署的机遇,计划通过完善服务、提供平台等措施,把西区打造成为港澳零关税产品的集散地,把富泓商场建成中山市香港产品特色市场,并以此辐射全国各地。
  外经外贸 全区工业产品内、外销比例为1.3∶1,威禾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莎丽卫浴有限公司已先后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出口额不断上升。2003年,全区出口创汇981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1.3%;外贸出口产值13821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产值3907万美元。
  民营经济 把培育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快速发展,电机、风扇、灯饰等行业成为西区工业的重要支柱。2003年,民营经济和外源型经济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两台“发动机”。全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已达到4387户。民营工业企业利用国内民间资金9500万元,新办工业企业共15家,增资扩产项目10家。重点扶持上规模、有实力、前景好的民营企业,促进民营企业规范管理、守法经营、做大做强,扶持民营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企业信用好,社会贡献大的先进民营企业,大洋电机有限公司、琪朗灯饰厂、永怡集团有限公司、威禾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广浩发展有限公司、创世纪汽车有限公司、西区彩虹天天渔村酒楼获评为市先进民营企业。威禾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获评为市民营企业纳税大户。
  财税税收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日常开支;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提高集体资产运营收益,增加财政收入。全年财政收入6839万元,比上年增长40.92%。税收收入4.15亿元,增长33.9%。
  人民生活 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82万元,比上年增长8%;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518元,增长7.99%。制定和落实促进城乡就业的优惠与扶持措施,实施就业工程,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择业观念,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长洲社区全年优先安排了本村800多名富余劳动力就业。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全区有中学2间,小学7间(含民办),幼儿园12所(含私幼);在校中学生2531人,小学生6085人,幼儿2406人;在职教师328人。2003年,做好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教师聘用合同制、校长竞争上岗、民主评议等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分配制度和竞争机制,全区中小学校教师322人签订了聘任合同。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推行双轨制办学,提供优惠政策,扶持民办学校发展。投资350万元的外来子弟学校初中部已投入使用。西区职业中学顺利通过了广东省合格职中的复评,西区小学、烟洲小学和后山小学通过了市一级学校的复评。西区职业中学27位学生参加高考全部上省线,录取率达到100%。小学语数英3科成绩平均达标率超过90%。全区中小学开设国家级课题研究4个,省级课题研究3个,市级课题研究4个,是建区以来课题研究最多、质量最好的一年。烟洲小学的省级课题研究被评为市教育科研三等奖。4名教师被评为市教坛新秀。后山小学女子学生篮球队参加市比赛获得第一名,烟洲小学合唱队获市二等奖,烟洲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课评比赛中获市三等奖,西区小学英语科组被评为市先进科组。
  科技 坚持科技创新,推进科技进步,以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2003年全区共有高新科技企业3家,其中新增1家;市民营科技企业12家。新成立的科技研究开发中心,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市科技计划项目5项,大洋电机有限公司“4/6极电容起动异步电动机”获市科技二等奖,西区医院“射频消融子宫肌瘤及供血临床技术”获市科技三等奖。
  文化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科学精神。西区参加市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获得金奖5个,银奖11个,铜奖10个,优秀奖2个。长洲社区举办首届兼具高雅艺术性、群众娱乐性、社会公益性的翠景社区文化艺术节,展示出长洲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体育 开展体育进社区活动,丰富社区居民文体生活。取得市体育局支持,资助4个村(社区)建造群众篮球场。开展全民健身群众性体育活动,举办全区学生运动会,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卫生 2003年,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预案,提高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的能力,防治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夏秋季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推进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加大投入完善社区卫生保健服务体系,构筑区村疾病防控网络,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和健康教育,做好狂犬病防治和清查毒鼠强专项工作。
  计划生育 采取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等措施,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人口计划指标任务。2002年10月到2003年9月底,全区出生人口347人,合理率91.35%,超生15人,比上年减少5人。
  环境保护 配合中山“国家园林城市”的复查工作,保持城市环境卫生,加大城市执法力度,管治各种乱摆乱卖、占道经营等违章行为;全年受理建筑报建面积31.2万平方米,办理规划报建竣工验收70宗,查处违章建筑工程68宗,受理环保立项312项。
  民政 安排好各种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2003年全区用于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医疗救助金、实施临时困难救济、“五保”户供养、落实优抚政策、助残扶危共支付304.6万元。继续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扩大社保医保覆盖率,全区6个村(居)委会参加合作医疗保险人数达1.42万人,覆盖率为92%。
  统侨工作 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广东省归侨侨眷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开展“侨联群众工作年”活动,热情为侨服务,维护侨胞合法权益。2003年,区、村两级侨联共接待华侨、海外同胞300人次,处理侨胞来访4人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社会稳定。排查各种突出矛盾和重大隐患,建立热点问题排查预警机制,提高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水平,落实领导定期公开接待群众来访日制度,2003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62宗575人次,立案处理62宗,结案60宗,共调处劳动争议355宗,为工人追回拖欠工资金额223.7万多元。全区有9个调解会,82名调解员,调解民事纠纷53宗,成功调解52宗。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治安防范工作和基层基础建设,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强化出租屋、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全面加强社会面动态防控。派出所办公用房建设取得进展。全区有安全小区35个,其中有2个小区获得全国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称号,1个小区获得广东省优秀安全小区称号。全区社会治安继续好转,社会稳定。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破案率有所提高,2003年立刑事案989宗,比上年下降69宗,降幅6.52%;破案364宗,侦破率为36.8%,其中重大案件640宗。发生治安案件1468宗,下降30.7%,查处1211宗,查处率82.5%。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员3244人,其中刑事作案嫌疑人员442人;启动“禁毒03工程”,查处涉毒案164宗,抓获涉毒人员305人,缴获冰毒228克、海洛因111.3克、摇头丸102粒、大麻132支、K粉67包。
  司法武装 扎实开展普法教育,密切配合全区中心工作进行普法教育,通过考试、编印小册子等形式,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咨询活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公民道德素质得到提升,干部学法用法蔚然成风,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有针对性地开展外来员工普法工作,提高外来员工法制观念。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应急分队的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完成2003年征兵任务,选送5名优秀青年应征入伍。
  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公民教育。抓好依法治区工作,规范行政行为。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加强干部绩效考评工作。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开展2003年度基层评议机关作风活动,各部门、单位得分均在85分以上,群众满意和较满意率为100%。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开通党政信息平台公众网和计算机加密网,实行便民服务,公开现行文件。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促进妇女儿童事业整体、快速、健康发展。
  安全生产 消除消防安全隐患,严防重大事故发生。全年全区共发生安全事故6宗,死亡3人,受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13.5万元。整治道路交通及运输秩序,完善道路安全设施,强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聘请12名交通协管员对危险化学品和制造业、民爆器材储存、销售环节、人员密集场所、水上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和城市燃气、沙石泥运输车、特种设备等执行专项安全整治,检查单位1241个次,发出整改通知书88份,查处整改隐患235处。
  党建工作 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民主集中制,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决定。发挥党委中心学习组作用,加强党委班子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全市率先建立健全村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追究制。开展纪律教育,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和党性教育。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有关程序选拔任用干部,提高农村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水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组织村(社区)书记、主任参加了全市培训班,教育和引导农村干部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开展农村(社区)党员联系村(事)务工作责任制活动,实行包片联系点责任制,区党政领导干部包点驻村(居)委会。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动党员帮助有困难的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带动群众落实和完成各项村(居)委会工作。长洲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做法得到市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并作为全市唯一的社区在全市镇村领导培训班上作经验介绍,接受全市各镇区党委书记及村书参观学习。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处理”的方针,发展党员,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和改善党员队伍结构,2003年共发展党员62名,其中经过“推优”入党的有39人,35岁以下的有45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50人,女性23人。


【沙朗汽车销售一条街】 从西区彩虹桥到原沙朗收费站近3公里路段两侧,有30多家规模以上的汽车贸易企业,经营的汽车品牌有60多个,品种从小轿车到大客车一应俱全。经营方式有4S专卖店、特约销售店、特约服务店等。有汽车维修企业10多家,包括上规模的“集德创建”、“港南汽修厂”、“市交通汽修厂”、“市道路运输第一检测站”等。有为汽车配套的各种配件、用品店铺20多家及汽车美容店等,形成了汽车销售、配件、维修、美容一条链的服务体系,已成为中山市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2003年,汽车整车销售量1.6万多辆,销售额达13亿多元。


【“中山兰桂坊”酒吧街】 2003年5月18日开业,位于西区西堤路岐江河畔,是中山市第一条综合性酒吧街,称为“中山兰桂坊”。街长200米,经营面积3000多平方米。已有8家各具特色的酒吧落户。


【名人牛津双解电脑词典】 创建于1993年初的中山名人电脑科技有限公司,是中港合资的高新技术企业,专业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中英文掌上电脑,是中国最大的掌上电脑专业生产企业之一,已获ISO9001质量认证。名人公司经过一年的研发,推出牛津双解系列产品,是一种集学习、记事、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包含当今最权威的《牛津详解英汉双解词典》、《牛津英汉双解商务英语词典》、《牛津英语同义词词典》、《新简明汉英词典》、《新华字典》、《新华词典》、《新华成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8部词典;有人机交互的外语学习;有名片、理财、日程提醒、备忘记事;有庞大的知识资料库;有休闲益智的小游戏;更可通过网络无限下载分类词库、学习资料以及游戏。


【名人掌上电脑手机】 中山名人电脑科技有限公司耗资数千万元历时3年,与托普集团研制开发出TP-A828名人系列掌上电脑手机,是一款高配置、多功能的商务手机。采用名人公司根据中国人使用特点而独创的、全国第一个以汉语言平台为基础的“汉风”掌上电脑手机操作系统,融合名人掌上电脑的草书连笔手写、百家姓查询技术,具备手写、百家姓查询、短信群发、来电VIP、黑名单、彩信、无线上网、带附件EMALL、记事本、牛津英汉辞典等功能,可存储1万组电话,2000张电子名片。能与PC、PDA互传资料,可轻松转录PDA中庞大的电话本。26万色触摸式彩屏、40和弦立体声,是目前市场上一款功能强大,性价比极高的商务手机。该手机产品2003年11月17日在西区举办了新闻发布会。


【实施名牌战略】 紧扣质量兴区,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技术质量水平、品牌知名度为重点,集中力量扶持、保护和发展了一批名牌产品。制定了《关于鼓励西区企业争创名牌名标产品的办法》,对获国家、省、市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分别给予奖励,起到了有效的激励作用。区内已形成了黑人牙膏、大洋电机、名人电脑、恒生药业、千叶风扇、琪朗灯饰、洁柔纸巾、桑芭丝服装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其中,推出全国领先的掌上电脑手机和牛津词典数码丽音王,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获2003年中国名牌产品企业称号,拥有国家免检产品企业1家,省名牌产品企业2家。(陈恒)

上一篇: 西区(2002) 【关闭窗口】 下一篇: 西区(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