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区(2015)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6》 【成文日期】2015-12-31 【点击率】1448次

【东区概况】 东区于1988年建区,是中山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下辖10个社区居委会和18个经联社,面积73.21平方公里。全区户籍人口约10.36万人,常住人口约16.39万人。有旅居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3万多人,是中山侨乡之一。东区背靠五桂雄峰,环境优美,区内路网四通八达,交通便利。京珠高速公路贯穿东部,距中山港仅6公里,南至澳门50公里。中山博览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全民健身广场、兴中体育场、博爱医院等城市生活配套均坐落于此。集聚利和希尔顿酒店、京华酒店、盛景商务酒店等国际级标准建设商旅配套项目。东区办事处驻中山五路63号,邮政编码528403。

 

【经济发展概况】 2015年,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5亿元,比上年增长8.6%,总量保持全市第三。固定资产投资70.96亿元,增长18%,其中全年区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1.91亿元,增长27.5%。三次产业比例为0∶10.2∶89.8。

 

  农业 2015年,东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04万元。全年检测蔬菜样品2.4万个,超标样品8个,合格率99.97%;检测水产养殖场8个,检测样品68份,合格率97%。检测15个市场的样品405份,合格率93.8%,其中孔雀石绿、氯霉素呈超标情况居多,并反馈到市农业局及食品药品监督所。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狂犬病等动物疫病监测165份,各项任务指标均合格。出动森林虫害防控150人次投放防控药物4.5吨,覆盖面积约2000亩。完成维修区内防火林带61.87公里、扑火通道82.97公里及上山小道4.96公里,薇甘菊防治210亩。9月,成立东区会计代理中心,将经联社的会计业务交由区会计代理中心统一管理。制定《经联社岗位职责考核细则》,将基层资产交易、财务人员纳入长期考核奖励机制。全年全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共563宗,涉及3.6亿元(其中土地出租、出让335.7亩,物业出租22万平方米),集体资产交易项目竞拍记录涨幅最高366%。16个经联社集体经济总收入1.51亿元,增长6.6%,股民人均分红5555元,增长9.1%。至年底,累计投入专项帮扶资金786.43万元,带动社会帮扶资金1800.67万元,建立河源市紫金县村级帮扶项目81个,帮扶对象实现年人均纯收入1.11万元,贫困村集体收入14万元,帮扶277户贫困家庭稳定脱贫。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满分成绩通过省市级验收。

 

  工业 2015年,东区有工业从业人员1.23万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26亿元,比上年下降1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其中有14家外商投资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2亿元,下降15.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4.7亿元,增长3.52%。其中中山市华通包装实业有限公司、中山鑫和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安姆科软包装(中山)有限公司等企业经营状况稳中有升。中山德高勾带纺织有限公司、怡邦实业(中山)有限公司等对出口依存度较高的企业,由于欧美市场不景气,订单减少,产值出现下滑。5月,中山嘉域集团有限公司和主要客户韩国三星电子转变合作模式,三星电子的产品订单从进料加工转变为来料加工,导致集团产值大幅下滑。9月,中山市骏德(电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由于产业转型不再从事生产活动。至年底,区内有广东省驰名商标2个,著名商标8个。

 

  第三产业 2015年,东区第三产业增加值168.35亿元,比上年增长9.9%,占全区生产总值的90%。金融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增加值44.08亿元,增长8.8%,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23.5%。限额以上批零业实现销售额131.02亿元,增长3.1%;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销售额为8.25亿元,下降1.8%。3月,启动中山紫马·智慧教育集聚区,至年底,有入驻企业7家;中山创客·众创空间有在孵项目27个,进驻项目10个,7家孵化成型并成立公司。9月,中山市创新创业金融街正式挂牌,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中山营运中心和广东中山科技金融路演中心等24家优质创新金融机构签约进驻。12月,谷歌中国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中山)体验中心与市政府签订合约落户东区,成为培育大数据产业集群发展动力。盛景尚峰金融商务中心一期、中山中环广场等6个商务楼宇获认定为全市首批亿元楼宇,推动服务业集聚。

 

  外经外贸 2015年,东区实现进出口总值11.0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9%。计划完成外资18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24万美元。年内引进李绍珍院士纪念医院、敏捷紫岭国际项目二期2个境内外招商项目,投资总额7.45亿元,其中外资1.45亿元,境内市外投资6亿元,占81%;共签订外贸出口合同2宗,共7000万美元;签订国内贸易合同1宗,共6000万元。“3·28”中山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上签约项目2个,投资总额3.6亿元。

 

  财税金融 2015年,东区国地两税收入57.02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国税收入22.28亿元,增长12.9%;地税收入34.74亿元,减少0.9%。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亿元,增长6.1%。区内有银行分支机构16家,网点67个;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949.41亿元,银行各项贷款842.36亿元。

 

【社会发展概况】 区村建设 2015年,东区投入200万元打造东区全民公益园,促进辖区公益资源共享。启动紫马岭南片区等多个片区的控规调整工作。推进东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工作,完成界线核定9宗共596.01亩并完善办证手续。完成树木园三期征地拆迁项目并交付土地至市土地储备中心,完成东文路延长段征地工作并建成投入使用,城桂路改造及轩朗路征地工作完成,施工单位均进场施工,推进南外环景观路跨线桥C匝道建设、统一征收长江村用地长江路改造征地拆迁工作。年内上报“落地难”及“马上办”项目9宗,均为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涉及用地420亩共70亿元。完成“三旧”项目4宗共126.5亩,新增“三旧”改造项目2宗共150亩,投资总额超60亿元。完成新安村、三溪村、新村村等城中村消防改造工程并交付使用。推进“数字化城管”工作,集中整治沙岗墟、库充市场等多个重点区域。依法拆除洋角口废品站等违章建筑,维护城乡建设秩序。

 

  环境保护 2015年,东区开展环境现场监督,监察企业1273间次,开具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书及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共120份;办理工业转移废水申请58宗,废水转移联单申报248宗,办理排污证47份,征收排污费55.75万元。至年底,共检查车辆1064辆,其中黄色标志(含绿色标志过期未续)车辆74辆。淘汰黄标车2366辆。开展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专项检查,共上报违法企业共113间;开展污染源执法检查,收集使用和产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单位的情况136间,将内河涌周边17间有工业污水产生的企业列入城区污染源名单,并进行每月不少于1次的例行检查;开展酒吧夜间整治行动和夜间建筑工地、餐饮噪声专项行动,高、中考期间对噪声敏感集中区域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全年全区新建项目177个,其中娱乐服务场所85个,工业企业92个;有通过环保验收项目71家,其中餐饮41家,企业30家。全年受理环境污染投诉案件651宗,回复率100%。全区绿化覆盖率50.84%,人均公共绿化面积18.05平方米。

 

  居民生活 2015年,东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04亿元,比上年增长4.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万元,全区 16个经联社(不含柏山、洋角口)税前总收入1.67 亿元,增长7.05%,各经联社股民分配收入1000元至1.15万元。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5.14亿元,居民生活用电总量3.17亿千瓦时。

 

  教育 2015年,东区有公办中小学校8所,民办中小学4所,幼儿园28所,托儿所12间,培训中心65个,托管中心5间,社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0间。有在校学生1.61万人,小学1.3万人,初中3185人;幼儿园、托儿所儿童7589人。有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教师 1559人,其中公办中小学在编教师748人,临聘教师60人;民办中小学教师200人;幼儿园教师510人;托儿所教师41人。有学籍学生599人参加初三学业水平考试,考取国家级示范性高中359人,占61.78%,初中升学率100%。年内东区连续10年荣获中山市“教学质量评价先进镇区”一等奖;9月,高分通过中山市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区评估。年内投入1.48亿元用于教育事业,其中投入1500万元装修远洋小学并投入使用。年内有区教师在学科竞赛和教学活动比赛中,获市级以上奖励165人次;区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省级奖励131人次,市级奖励481人次。

 

  科学技术 2015年,东区有高新技术企业22家,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中心3家、市级工程中心8家;“新三百”企业10家,上市企业3家,后备上市企业11家。有在建市重点项目5个,合共完成投资19.58亿元。广东香山衡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获市技改专项资金1685.81万元。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总投资1.05亿元,促进企业主动进行技术改造。推荐中山佳维电子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通过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全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协助峰杰科技等11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协助中商港等13家企业通过广东省高企培育入库认定。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区申请专利729件,发明专利申请量250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25件。协助中山市信息产业协会等3家企业通过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服务中心认定。组织中山市华源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企业科协,全区有企业科协4家。投入科普科协工作专项经费25万元开展学校、社区、团工委等科协科普月活动。

 

  宣传文化 2015年,东区通过建立“红心桥”联盟,打造公益服务集市、“微心愿”等6大党建服务品牌,开展领导干部普遍直接联系群众活动,解决问题1060个,推进落实民生实事295项。向上级部门及网站报送舆情信息、学习信息、工作动态等320多篇,向市传媒单位投稿230多篇。举办“弘扬传统文化、共创和美东区”第二十四届“同是东区建设者”歌舞大赛、第十二届社区戏曲展演、第十二届社区文艺展演,以及多场修身晚会。春节、元宵期间,组织发动社区、企业、社会团体开展举办春联下乡、趣味运动会、各类艺术展览等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180多场次,参与志愿活动的社团20多个,工作人员1000多人次,参与群众5.5万人次。举办“我们的节日”重阳——“2015送粤剧下乡活动”摄影比赛。开展送电影进社区活动,共放映电影20场次,平均每个社区2场。东区摄影协会开展首届“同是东区建设者”摄影比赛;东区美术篆刻协会、东区书法协会举办美术、书法篆刻精品展,繁荣美术、书法创作。在东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少儿合唱团培训班、艺术沙龙讲座、电影欣赏、舞蹈排练及其他培训班等40多场次,参与群众2.5万多人次。全年办结文化场所申办、变更、注销及演出审批等业务180宗;完成出版物经营场所年检39家、印刷厂年检103家、营业性演出审批63宗;春节前夕,对东区娱乐场所进行为期5天的联合执法检查,无违规现象。1月20日,中央电视台2015年全国农民春晚节目组到沙岗墟取景拍摄。8月26日,“东区发布”政务微信平台正式上线仪式,发布东区动态资讯和政策信息,并有办理人口计生、民政事务、社会保障、住房管理、公交查询、预约挂号、违章查询、天气查询、通行证签订等功能。

 

  医疗卫生 2015年,东区有医疗机构49家,其中,市管医疗机构3家(博爱医院、现代妇科医院、起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管医疗机构46家。有卫生技术人员1445人,年诊疗量60多万人次。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教、计生“六大功能”服务。至年底,全区建成居民健康档案12.28万份,建档率76.03%,电子化率100%。全年儿童体检共计3529人次,新建立卡998人,入托体检533人,通过宣传横幅、短信告知、幼儿园查验证等方式共计接种2.81万人次。为5700名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给免费体检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率81.38%,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全年查处取缔非法行医窝点5个。

 

  体育活动 2015年,东区有各项目训练馆5个、田径场11个、篮球场58个、灯光球场29个、乒乓球场29个、排球场7个、足球场8个、游泳场12个、溜冰场1个;各经联社建成星光老年人活动中心17个、各社区体育健身路径43个(含2个社区体育公园)。投入全民健身驿站建设专项经费60万元将白沙湾文化广场、起湾文化广场、亨尾康体文化活动中心翻新升级为全民健身驿站。创建文明城市期间堪察维护各健身苑点,更新维护东区辖区内各社区健身路径43个,维修健身设施235处。4月28日—5月26日,在各经联社灯光篮球场举行2015年东区男子篮球邀请赛,24支代表队受邀参加48场比赛。6月中旬,举办为期5天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有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0多名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30多名员参加培训。10月,举办2015年中山市东区乒乓球邀请赛;12月举办2015年中山市东区小学生乒乓球公开赛。组成有20人的检测队伍对区内3—60岁的400多人进行国民体质监测并作健身指导。组队参加市体育节的各项比赛和活动,参加2015年中山市第二届镇区男子联赛、广东省第二届万村居篮球联赛等,其中参加全国百城千村气功交流展示活动暨健身气功站点联赛活动并获一等奖。

 

  民政服务 2015年,东区有纳入低保救济的困难户46户共87人,“三无”人员有1人。年内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30.19万元,向困难居民123人次发放临时困难救济金16.92万元。1月起,东区最低保障金由533元调整为579元。全年通过慈善超市,向50户困难居民家庭每月每人发放价值50元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向288人次发放基本医疗救助金、困难户医疗保险补助费、临时困难救助金共247.86万元;向重点优抚对象、义务兵家属及退役士兵发放优待金、就业安置费、节假日慰问金共228.84万元。发动机关、社区工作人员报考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向取得社工资格证书的97人发放奖励金8万元。12月,投入700多万元建成综合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至年底,共向超过1.93万人次发放老人津贴费超75.98万元,为6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免费乘车IC卡超过640张,为23位老年人办理自来水水费减免手续;签约安装爱心铃设备3770套。年内有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88人,投入3.52万元对14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区内有申请居家托养服务的重度贫困残疾人15名、重度护理补贴的重度残疾人309名、生活津贴的贫困残疾人40名,共发放62.64万元。

 

  综治信访 2015年,东区接到有效警情4134起,比上年减少13.77%,立刑事案件2059宗,减少11.29%;共破获刑事案件921宗(含积案),增长0.77%,破案率44.73%;打击处理各类犯罪嫌疑人619人,摧毁各类犯罪团伙42个抓获140人,抓获网上逃犯59人;共查处治安案件454宗,其中查处涉黄案件8宗14人、涉赌案件42宗217人、涉毒案件285宗370人。其中行政拘留244人、罚款83人、强戒126人。全年东区司法所受理调解案件62宗,并全部成功调解,涉及当事人350人。新成立中山市江西赣州商会调解委员会、江西商会调解委员会、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东区办事处法律顾问室为区党工委、办事处和各部门出具法律意见书55份,代理诉讼案件25宗,解答各部门法律咨询210多次,审查修改各类合同60多份;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8宗。东区司法所办理出嫁女案件353宗,出具法律文书493份,为亨尾、起湾、沙岗、槎桥、长江、大鳌溪等经联社257名符合配股条件的出嫁女配置全额股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出嫁女应得股份分红款742万元。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成立信访维稳专责调解小组8个,全年受理涉及历史土地、社务问题及民生问题的信访案件57宗,办结55宗,办结率96%。全区在册社区矫正人员75人,新办理接收社区矫正人员62 人,解除社区矫正人员54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55场,发放法律资料4.2万份,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820人次,受教育人数2.6万人。举办2015年“弘扬宪法精神 建设法治东区”系列普法活动,通过文艺汇演形式到28个经联社及厂企、学校开展宣传。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2015年,东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771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援助对象再就业791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850人,技能储备培训1.51万人,有企业退休人员约8461人;日常办理企业残疾人就业年审90家,登记残疾人就业349人,发放各项社保、参训补贴1179人共186.54万元。协助1名残疾人获中山市创业扶持资金3万元和东区创业扶持资金5000元。年内东区有实现就业高校毕业生786名,就业率98.27%。组织126家企业在参加招聘会,共提供4518个岗位,求职人数2450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25人。全年全区有参保单位数有8468个,其中机关、事业单位127个。参加养老保险15.3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17.37万人、补充医疗保险5.95万人、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1.59万人、基本门诊医疗保险3.98万人、工伤保险12.32万人、失业保险11.79万人。办理社会保障卡1.45万张。对1118家企业进行劳动保障检查,涉及9.38万人,处罚12宗,涉及839人次、金额286万元。处理突发性劳资纠纷群体事件42宗,涉及1985人、金额4199.42万元。受理劳动争议来访案件403宗,涉及720人,调解结案率85%,办结市人社局信访科转办案件158宗,办结率100%。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220宗,涉及人数为629人。办理工伤认定案件613宗,受理劳动能力鉴定申请146宗。

 

  计划生育 2015年,东区有已婚育龄妇女3.82万人,户籍人口出生1371人,计划生育率93.22,人口出生率13.5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1;流动人口(居住半年以上)出生617人,计划生育率86.55%,人口出生率13.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0.32。年内向1.51万人次发放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农村计生家庭奖、计生节育奖共582.46万元。638对夫妇(户籍618对,流动人口20对)参与孕前优生健康抽血筛查,对检出异常情况185人建立高危人群卡册。

 

  流动人口管理 2015年,东区有流动人口4.36万人,持有效居住证5.22万人,有效儿童随行卡1.61万人。全年共受理流动人口积分入户入学申请1012人次,其中入户292人,入读公办小学210人、公办中学242人。全区有出租屋7786间,比上年增加3.12%,收取6785户出租屋租赁税收382.9万元;有安全文明出租屋2534间。有规模以上出租屋(15间房以上)530户,安装视频门禁系统430户,安装率81.13%。全年建成派出所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站,召开社区(村)出租屋主会议55场次,悬挂宣传横额490条,派发宣传资料2.5万份,张贴出租屋管理海报3000份,开展流动人口管理业务现场咨询活动30场,举办文艺晚会7场。出动检查人员1.4万人次开展统一行动171次,协助检查出租屋11万户次。

 

  安全生产 2015年,东区召开安全生产法律责任警示教育宣讲会3期,培训各行业安全负责人、相关人员共732人。6月16日,在远洋大信广场举办2015年“安全生产月咨询日”活动,东区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摆设咨询台接受群众咨询。8—12月,共出动49个检查组对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粉尘涉爆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共检查企业677家次,发现隐患54处并全部整改完毕。全年区内发生交通事故8981宗,死亡12人,受伤195人,直接经济损失42.16万元。发证工矿商贸安全生产事故1宗,死亡1人。

 

  侨务工作 2015年,东区处理涉侨来信来访20宗,解决华侨港澳同胞子女入读问题172人次。全年共接待港澳台及海内外乡亲、社团超过500人次。参加港澳台社团活动,发掘和利用有关资源促进投资,通过《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政策成功引进香港著名医生、导演林培钧在东区开设牙科诊所,协助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李德志牵头的团队与东区相关企业对接。协助香港中山东区同乡会举办“庆祝成立20周年暨第十届理监事就职典礼”。协调澳门中山东区同乡联谊会回乡举办省亲慰问及敬老助学活动。支持全国归侨先进个人、中山市十杰市民梁杰康出版《剪·爱》剪纸作品集,联合市文联、市精神文明办等单位举办剪纸艺术展。1月和7月,分别出版《东区侨刊》48、49期两期,发行至5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期发行6000多本。

 

【首届“万谷广场杯”慈善篮球邀请赛】 2015年1月5日,由东区办事处主办、中山市教体局和市红十字会支持、南方都市报承办的慈善万人行——首届“万谷广场杯”慈善篮球邀请赛在东区全民健身广场启动。比赛持续至1月28日,采取“小组循环赛+淘汰赛”的方式决出前8名,共设置奖金2万多元,其中冠军奖为5000元现金;包括远洋地产、敏捷地产、恒大地产、益华百货等知名企业代表队在内的24支代表队参赛。邀请赛为慈善万人行筹得善款46万元,成为中山市慈善篮球赛捐款金额最多的一次赛事,也是持续时间最长、参与最广泛的慈善篮球比赛。

 

【东区青年社区学院(修身学院)入围全国基层团建创新典型案例百强】 2015年1月,东区团工委选送的“广东中山东区青年社区学院:打造没有围墙的学院”入围由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央团校、中国青年网主办的“全国基层团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展示活动”创新典型案例百强,成为中山市3个入围项目之一。东区青年社区学院(修身学院)于2012年底创办,以“青年主体、扎根社区、培育人才、社会创新”为宗旨,建成服务青年、不限户籍、费用全免的教育平台、青年活动阵地。学院通过“固定课堂+流动讲座”的形式免费开设各类修身课程和讲座,累计服务辖区青年超过4000人次。以“全民修身+现代公益”为着力点,探索出“通过学院课程和班级活动传播公益理念,并从班级里挖掘领军青年,再通过学院专职社工引领组建公益社团,最终带领公益团队投身社区服务”的东区志愿服务团队培育孵化四部曲。学院“长青邻里守望”关爱社区长者志愿服务行动、“筑巢成长计划”促进新老中山青年共融行动等项目获评全市第二届博爱100公益创投活动镇区子版块优胜项目;“‘1+2+N’构建‘邻里互助’志愿服务新格局”经验做法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杂志收录。至年底,学院共接待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国志愿者联合会会长,北京市委常委、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省、内外考察团68个,参观指导近1000人次。

 

【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启动仪式】 2015年6月3日上午,由中山市防范办和东区党工委、办事处,东区防范办联合打造的“中山市东区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在东区青年社区学院(修身学院)举行启动仪式,成为全市首个成立的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基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设有反邪教知识展、实物展、书法作品展、剪纸、“向阳花”志愿者放映计划等展区;通过大量事例和资料,从邪教的本质特征、骗人手法、恶行危害及如何应对处理邪教等方面内容,揭露邪教的本质和危害,宣传党和政府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的方针政策。年内,中山市获推荐为全国“三个五”反邪教创建示范单位,齐富湾、竹苑、新鳌岭等3个社区获推荐成为反邪教创建示范社区。

 

【中山市创新创业金融街挂牌】 2015年9月29日,中山市创新创业金融街(简称创业金融街)在东区紫马奔腾商务区正式挂牌运作,成为广东省首批创新创业金融街4个试点城市中首条开业的众创金融街。众创金融街采取市区共建模式,建设“众创金融服务区”“创新创业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区”三大功能区,致力打造完善的创业创新金融生态体系,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新型专业镇的发展提供创新金融服务,促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至年底,已签约进驻金融街的金融企业及机构共27家。其中基金类公司11家、经营P2P平台企业4家、众筹类公司3家、其他互联网金融企业4家,网络小额贷款企业、众创咖啡、中山金控、股权交易中心、商业保理各1家。年内,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众创金融街扶持政策,对落户金融机构和企业给予进驻奖励、租金补贴、营运补助等方面扶持,其中,注册地设在众创金融街的新设法人金融机构最高可获一次性奖励500万元,注册地设在众创金融街并帮助注册地设在众创金融街的孵化期、初创期创新企业或创新项目实现股权众筹的互联网众筹平台,给予众筹融资额5%、最高500万元的营运补助。东区办事处计划5年内投入6700万元用于落户众创金融街的企业和机构扶持,推动金融街发展。

 

【中山市服务业新兴业态高峰论坛】 2015年12月18日,由中山市政府主办,市发展和改革局、东区办事处、中山日报社共同承办的2015中山市服务业新兴业态高峰论坛在东区盛景尚峰金融商务中心举行。国内现代服务业、深中通道建设、自贸区发展、智慧教育、互联网+、大数据业务、众创金融、共享经济、区域经济相关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山市服务业新兴业态可持续创新发展的路径。高峰论坛当日举行中山市服务业新兴业态发展研究院揭牌仪式,谷歌中国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服务中心“Google Adwords(中山)体验中心”签约仪式,全市服务业新兴业态企业和亿元楼宇重点培育项目授牌仪式。首批认定的亿元楼宇重点培育项目包括中山国际金融中心、盛景尚峰金融商务中心等13座形成规模的楼宇项目,总面积约113.2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556家,企业入驻率超过50%。

 

【全国首个智慧教育集聚区】 2015年,中山东区携手广东全通教育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全通教育”)推出全国首个智慧教育集聚区——“中山紫马·智慧教育集聚区”,3月25日,该聚集区与中山首个众创空间——“中山创客·众创空间”孵化器同时挂牌。“中山紫马·智慧教育集聚区”项目一期启动区落户东区盛景尚峰紫马奔腾大厦,占地2.2万平方米,以云概念为基础,以物联网、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的应用为支撑,立足智能环境、智慧教育,通过强化基础环境体系和应用体系建设,加快信息技术的物化提升和各云平台之间的融通整合。“中山创客·众创空间”孵化器运营方全通教育与东区签订战略框架协议达成合作,使孵化器成为东区创业人才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为创业者提供资金和免费场地。至年底,孵化器有来自北京等地的近10个团队入驻。

(徐 萍)

上一篇: 东区(2013)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东 区(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