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区(2016)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7》 【成文日期】2016-12-31 【点击率】522次

 【东区概况】 东区于1988年建区,是中山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共中山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面积73.21平方公里,下辖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18个经济联合社。全区户籍人口10.76万人,常住人口16.69万人。有旅居50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3万人,是中山侨乡之一。东区背靠五桂雄峰,环境优美,区内路网四通八达,交通便利。京珠高速公路贯穿东部,距中山港6公里,南至澳门50公里。中山博览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全民健身广场、兴中体育场、博爱医院等城市生活配套均坐落于此。聚集利和希尔顿酒店、京华酒店、盛景商务酒店等一批国际级标准建设商旅配套项目。东区办事处驻中山五路63号,邮政编码528403。

 

【经济发展概况】 2016年,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9.61亿元,比上年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85.3亿元,增长20.2%;三次产业比例为0: 10.1: 89.9。

 

    农业农村 2016年,东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21万元。检测蔬菜样品1.81万个,超标样品2个,合格率99.99%。检测辖区水产养殖场24个,检测样品108份,合格率98%,主要为孔雀石绿、氯霉素呈超标情况(呈疑阳性)。开展森林虫害防控工作,投放防控药物4.5吨,防控覆盖面积2000亩。完成防火林带61.87公里,扑火通道82.97公里及上山小道4.96公里,薇甘菊防治200亩。加强经联社集体“三资”监管,实现会计代理覆盖全区。9月,成立会计代理中心,制定系列工作配套指引文件,在保持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和债权“五权不变”前提下,将经联社会计业务交由区会计代理中心统一管理。制定《经联社岗位职责考核细则》,将基层资产交易、财务人员纳入长期考核奖励机制。农村集体资产交易706宗,签订经济合同总金额2.05亿元。推进东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工作,完成界线核定宗地数3宗,合计面积1.08万亩;完成办证1宗,土地面积5600亩,长江经联社土地2宗报市国土局,待审批后进行公示。对口帮扶肇庆市怀集县洽水镇、凤岗镇7条村共349户贫困户1125人,年内有131户169人脱贫,户脱贫率38%。

 

    工业 2016年,东区工业增加值12.0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27亿元,增长14.7%;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2.76亿元,下降41.8%。有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后备上市企业9家。香山衡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佳维电子有限公司、金雅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稳中有升。

 

    第三产业 2016年,东区第三产业增加值188.37亿元,比上年增长9.4%;金融业成为新支柱产业,增加值51.12亿元,增长14.9%,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27.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31.4亿元,下降1.9%;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销售额9.34亿元,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83亿元,增长8.5%。9个商务楼宇被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认定为全市亿元楼宇。3月25日,由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东区党工委牵头,在中山市金融街路演中心举办“人才汇聚创见未来”——中山市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路演对接会,路演通过全球海外工作站、全国各大高校、各大人才网站收集到高端创新创业项目170个。经过前期全市各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初步筛选和调研对接,挑选出“食品安全、医学临床致病菌快速检测”“少年IT精英”“色觉异常矫正眼镜”“寝安”“用于遮阳领域的智能,节能蓄能等多功能性薄膜的应用”5个涉及医疗健康、教育、食品安全、互联网、新材料等领域项目参加现场路演,经专家点评、现场提问、单项洽谈等环节,项目均与18家(次)投资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智慧教育集聚区和众创金融街。新增零壹金服等4家众创空间,新增孵化器面积超4万平方米。全区孵化器在孵项目超200个,孵化成功102个。中山市软件园东区园区、全通星海孵化器获国家级、省级孵化器认定。中山全中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完成注资5000万元,并通过募资3000万元收购创客30%股权,5家具备A股或新三板上市潜力企业列入基金股权投资标。9月10日,中山零壹沃土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有限公司(简称“零壹金服”)和广东省创业投资协会中山分会正式进驻众创金融街并举办挂牌仪式。众创金融街签约进驻企业及机构29家,资金规模26亿元。推进第二孵化中心筹建,齐家网、广东中南跨境商贸服务中心、区块链研究院等多个项目确定进驻意向。以谷歌、百度、中航、海丝路等项目进驻为契机,促进跨境电商企业快速发展,培育东区乃至全市外向型经济新增长点。

 

    外经外贸 2016年,东区外贸进出口总值11.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出口总值9.24亿美元,进口总值2.1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2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233万美元。引进广东嘉霖置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综合投资项目,签约总额460亿元。签订外贸出口合同3宗,总额7750万美元;签订国内贸易合同1宗,总额6500万元。

 

    财税金融 2016年,东区加强组织收入工作,保障财税增收。依法理财,科学征管,优化财政支出机构,为开展各项民生工程、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提供财力保障。国地两税收入50.32亿元,比上年下降11.8%。其中,国税收入24.81亿元,增长11.4%;地税收入25.51亿元,下降2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8亿元,增长3.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77亿元,增长42.2%。基金预算收入1277万元,下降83.6%。财政总支出10.07亿元,增长40.7%。全镇有银行分支机构17家,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227.62亿元,银行各项贷款余额947.61亿元。

 

【社会发展概况】 区村建设 2016年,东区着力城市建设管理,区域品位不断提升。盘活区属闲置土地,推动岐江新城控规编制。协助大鳌溪、紫马岭开展国有建设用地收储工作。开展属地20个市政道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推进长江路7.5公里沿线147宗用地征拆,涉及用地面积338亩。完成交地74宗147亩,确保长江路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完成城桂路、康华路、轩朗路二期等项目征地拆迁,配合市改造贯通道路5条共20公里。落实民生实事,改造完善辖区垃圾屋。改造垃圾屋289间,其中环保垃圾屋173间,遮光棚式114座。开展施工报建工作,受理1000平方米以下民房《施工许可证》办理115宗,办理竣工备案登记116宗。

 

    环境保护 2016年,东区通过环保验收项目65宗,其中工业类47宗、餐饮娱乐服务类18宗。办理工业转移废水申请52宗,废水转移联单申报280宗,办理排污证64份,征收排污费50.42万元。现场监督监察企业1174间,其中,污染源企业324间、饮用水源保护区12间,立案调查17宗,发出处罚决定书3份,处罚金额3.4万元。受理环境污染投诉案件1180宗,其中噪声815宗、废气311宗、废水24宗,信访回复率100%。协同公安交警部门在辖区范围内开展黄标车查处联合行动,检查车辆160辆,查出黄色标志(含绿色标志过期未续)车辆4辆。开展建设项目清理整治工作,查处建设项目“未批先建”及“未验先投”类环境违法行为。上报违法违规建设项目41家,其中报省政府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22家,上报市政府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19家。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加强与区文体教育局沟通协调,针对区内未办理环评手续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专项环评整治行动,指导相关学校进行环评立项、项目验收等工作。开展污染源执法检查,对辖区内挥发性有机物(VOCs)相关物质使用和产生企业及内河涌周边工业企业进行拖网式排查。开展各项环保专项行动,检查车辆400辆,监察企业300家。加强环境法制宣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日常监管、专项整治行动,向企业宣传环境环保法律法规、环保相关政策及省市文件精神,推行清洁生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开展“6·5”世界环境日系列活动。

 

    居民生活 2016年,东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6万元。全区16个经联社(不含柏山、洋角口)税前总收入1.78亿元,比上年增长6.59%,各经联社股民分配收入1200-12000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7.88亿元,居民生活用电总量3.52亿千瓦时。

 

    教育 2016年,东区有公办中小学校8所,民办中小学校4所,幼儿园31所,托儿所12所,培训中心73个;托管中心2个;社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0个。在校中小学生1.71万人,在幼、在托幼儿7520人。公办中小学在编教师571人,临聘教师111人;民办中小学教师293人;幼儿园教师489人,托儿所教师65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特色发展,年内投入1.68亿元用于教育事业。12月,东区高分通过中山市义务教育发展均衡镇区评估。教育质量持续提升,中考再创佳绩,有学籍学生503人参加初三学业水平考试,考上纪中、一中、侨中和实验高中4所重点学校160人,东区连续11年获市“教学质量评价先进镇区”一等奖。朗晴小学被评为全国少先队“红领巾阅读推广计划”示范学校,水云轩小学被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合作中心命名为“健康促进单位”,雍景园小学被评为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年内,区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省、市级奖励454人次;区教师在学科竞赛和教学活动比赛中获省、市以上奖励278人次 ,其中朗晴小学教师蔡杨凝获全国主题班会说课比赛一等奖,雍景园小学教师梁敏红获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主题班会课大赛一等奖、教师黄妍婷的《神奇的图片》获数学录像课国家级二等奖。

 

    科学技术 2016年,东区协助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工作;引导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科技发展、工业技改等专项资金,协助企业组建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专利申请量1035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65件。东区农商银行、中山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益华百货和香山衡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中山市技改专项资金(经营贡献奖和企业人才奖)291.63万元;香山衡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中山市技术改造事后奖补(普惠性)专题项目补助金185.44万元;全通教育集团(广东)股份有限公司获技改专项资金(兼并重组专题)240万元;博爱医院、科发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凯中有限公司获中山市技改专项资金(节能和循环经济专题)92.67万元;精柏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银力五金电器有限公司获中山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工作母机专题)24.1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总投资1.68亿元。万科电子有限公司、诚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通过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佳维电子有限公司、凯中有限公司等24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电长城网际系统应用(中山)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通过广东省高企培育入库认定。中山市信息产业协会、中山市创业孵化基地服务中心和中山市星海创客企业服务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服务中心认定,为企业提供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全区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4家、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中心6家、市级工程中心15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11个科技项目通过市科技局验收。

 

    宣传文化 2016年,东区承办“践行雷锋精神 汇聚榜样力量”志愿服务集市,举办“弘扬传统文化、共创和美东区”第二十五届“同是东区建设者”歌舞大赛、第十三届社区戏曲展演、第十三届社区文艺展演等文体活动。在春节、元宵节期间,组织发动社区、企业、社会团体举办春联下乡、趣味运动会、艺术展览等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200场次,参与志愿活动社团30个,工作人员1000人,参与活动群众5.5万人。举办我们的节日重阳——“2016送粤剧下乡活动”;开展送电影进社区活动,放映电影20场次。组织东区文学、美术、书法篆刻、摄影、粤剧等协会开展系列文艺创作和文艺下乡活动;组织中山市书法家开展东区春联下乡活动;组织摄影协会开展首届“同是东区建设者”摄影比赛,收到作品3521幅。开展东区全民修身文艺晚会以及举办舞蹈、粤剧、摄影培训班等。在东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书法篆刻精品展、图片展览、少儿合唱团培训班、艺术沙龙讲座等144场次,参与群众3万人。年内,办结文化场所申办、变更、注销与演出审批等业务180宗;完成出版物经营场所年检42家、印刷厂年检118家、营业性演出审批68宗。在春节前夕,对区内娱乐场所进行为期5天的联合执法检查,检查歌舞娱乐场所11间、游艺娱乐场所13间、网吧11间,无违规现象出现。

 

    医疗卫生 2016年,东区有医疗机构68家,其中,市管医疗机构4家(博爱医院、中山百佳妇产医院、中山爱尔眼科医院、起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管医疗机构62家。在区管医疗机构中,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家,卫生站6家,综合门诊部4家,专科门诊部7家(医疗美容门诊部2家、口腔门诊部2家、眼科门诊部1家、康复门诊部1家、中医门诊部1家),诊所26家(全科诊所3家、内科诊所2家、中西医结合诊所1家、中医诊所3家、医疗美容诊所1家、口腔诊所16家),医务室12家,有卫生技术人员1516人,年诊疗量60万人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2.61万份,建档率78.1%,电子化率100%。开展儿童体检2999人,预防接种新建立卡5805人,接种疫苗7.12万人次。对辖区6615名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率82.64%,并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全年全区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1.48万人。

 

    体育活动 2016年,东区有各项目训练馆5个、田径场11个、篮球场58个、灯光球场29个、乒乓球场29个、排球场7个、足球场8个、游泳场12个、溜冰场1个。各经联社建成星光老年人活动中心17个、各社区体育健身路径44个(含2个社区体育公园)。投入户外全民健身器材维护专项经费18万元,对辖区全民户外健身器材进行常态化维护,更新12个全民健身路径点器材。举办东区首届体育服务集市,为东区体育商企、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提供交流发展平台。举办东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二级、三级培训班与体育指导员技能培训班,200名上岗社会体育指导员和30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参加培训。举办2016年东区男子篮球联赛,吸引24支企事业单位代表队参赛。举办中山市东区小学生乒乓球公开赛和东区首届男子足球联赛。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区内400人参与体质监测。组队参加中山市广东省气功站点联赛活动获三等奖。

 

    民政服务 2016年,东区纳入低保救济困难户46户72人,“三无”人员1人。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42.72万元;为131名困难居民发放临时困难救济金21.31万元。通过慈善超市,为46户困难居民家庭每月每人发放50元日常生活必需品。在春节前与中秋节期间走访慰问重点优抚对象、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慰问品等共计17.1万元。受理基本医疗救助301人次,发放基本医疗救助金2.38万元;资助403名困难户参加医疗保险,发放补助费2.82万元;给予各类重点优抚对象每人每月发放优待金200元,年发放优待金43.34万元;向38户义务兵家属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59.28万元;发放冬季退役士兵就业安置费79.13万元;发放临时困难救助金9.85万元。发动机关、社区工作人员报考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并给予取得社工资格证书的113人发放奖励金9.8万元。为2.31万名老人发放高龄老人津贴89.93万元;为6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免费乘车IC卡959张;签约爱心铃设备3774套,安装“慈善爱心铃”居民3770户;对22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投入资金4.61万元;组织52人参加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推荐19名残疾人参加盲人按摩、中式烹饪、美甲等岗前培训班;为12名重度贫困残疾人申请居家托养服务,为335名重度残疾人申请重度护理补贴,为39名贫困残疾人申请生活津贴,发放金额67.2万元。12月29日,中山市东区行政服务中心在东区起湾北道12号华鸿水云轩5期7幢1层揭牌运行,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进驻工作人员62人,进驻包括公安(流管)分局、住建局、卫计局、人社分局、综合执法局(交通、环保)等部门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共302项。

 

    综治信访 2016年,东区接报有效警情6356起,刑事立案1845宗,破案937宗;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580人,摧毁各类犯罪团伙32个158人,抓获上网在逃犯74人,查处治安案件452起,行政处罚771人,其中拘留504人、罚款124人、警告1人、强戒142人。2016年,东区刑侦大队成为全市唯一上报“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的先进集体。

 

    由机关工作人员、法治副校长、志愿者、律师、社区矫正人员等组成东区普法宣传队伍,重点推进青少年普法工作,开展“小手拉大手”法制宣传进校园系列活动。举办法治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文艺汇演等校园普法活动38场次,派发宣传资料4万份,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3000人次。办理调解案件45宗,涉及当事人137人,全部成功调解。东区办事处法律顾问室为东区各部门、社区、经联社出具法律意见书150份,代理诉讼案件50宗,答复口头咨询55次。充实社区法律援助点,打造“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开展法律援助专项宣传活动4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9宗,代写法律文书10宗。东区在册社区矫正人员65人,社矫和刑满释放人员中无重新犯罪,无脱管和漏管事件发生。

 

    2016年,东区启动全民创无“10+N”系列行动,无邪教、无传销、无毒品、无医闹等事件发生。创建全国“三个五”无邪教示范工程,区办事处和新鳌岭、竹苑、齐富湾社区成功申报为全国“三个五”无邪教示范单位。建立中山市首个反邪教教育警示基地、东区反邪教协会和中山市东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教育基地,并承办中山市国家安全教育展览,接待市级机关、省直单位及各镇区共1万人参观学习。以“全民创无”“全民禁毒”“防范电话网络诈骗”等中心工作为宣传重点,开展各类平安宣传活动50场次。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受理信访案件81宗,主要涉及历史土地问题、社务问题、股份分红、社保、违章建筑、环境污染、占道经营、物业管理、劳资纠纷等,办结76宗。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2016年,东区参加社会保险54.42万人。其中,养老保险参保12.0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8.03万人、补充医疗保险参保6.22万人、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参保1.63万人、基本门诊医疗保险参保4.1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2.1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2.1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953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95人,就业援助对象再就业52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532人,技能储备培训1.25万人。日常办理企业残疾人就业年审158家,登记残疾人就业513人和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申请759人,申请金额110.3万元;自主参训申请532人,申请补贴总金额117.51万元。举办2016年青年创业集市活动,设摊位64个,分为大学生创业、创意青年、创客青年以及公益创业四大区域。组织招聘会5场次,进场求职人数5100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100人。检查957家用工企业,涉及人数7.92万人,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40宗1865人,涉及金额3299.12万元。接待来访案件328宗633人,调解结案率85%,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235宗,涉及人数701人。办理工伤认定案件547宗,受理劳动能力鉴定申请170宗。

 

    计划生育 2016年,东区户籍人口出生1659人,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96.75%,出生人口性别比109.21。流动人口(居住半年以上)出生1114人,计划生育率90.48%,出生人口性别比110.59。1月1日,全省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生育服务网上办事系统上线,实现一孩、二孩登记网上办理,全区全年办结一孩、二孩生育登记2800宗。投入220万元,落实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出生缺陷等综合防控及妇女健康服务。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049人、生殖健康普查3631人、“两癌”筛查2000人。推进“新家庭计划——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开展青春健康进校园、老年人健康、科学育儿等服务活动,服务3000人次。重点推进科学育儿1+10项目,打造以区为主阵地,社区为载体的科学育儿平台。投入23万元,建设区科学育儿指导中心。全年审核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等计划生育各项奖励金5.6万人次,发放720万元。落实计生特殊困难家庭“一对一”帮扶模式,开展计生节日慰问、生日慰问,安排免费体检、联谊交流、购买综合保险,投入35万元用于计生特殊困难家庭帮扶及综合保障服务。组织28对流动人口夫妇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筛查。

 

    流动人口管理 2016年,东区有流动人口7.54万人,出租屋8334间,出租屋备案回执办理有效持证总数8334张,安全文明出租屋1850间,出租屋视频门禁系统安装519户,完成率75.94%。办理居住证1.7万个,居住证办理总计有效持证数5.09万张,儿童随行卡有效持证数5993张。受理流动人口积分入户入学申请1339人,其中,成功入户276人,入学620人(含小学260人、初中360人)。建设派出所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站,召开社区(村)出租屋主会议45场次,悬挂宣传横额400条,派发宣传资料2.5万份,张贴出租屋管理海报4000份,开展流管业务现场咨询活动29场次,举办文艺晚会6场次。

 

    安全生产 2016年,东区开展安全生产法律责任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全区物业管理公司、高危行业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法》及安全生产法律责任警示教育专项活动培训,参与培训67人次;在东区利和广场上举办“安全生产月咨询日”活动,区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就安全生产、职业病危害防治、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问题接受群众咨询;在各社区开展安全专项整治专题培训班10期,培训600人次。开展2016年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对全区内建筑工程、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消防安全、人员密集场所、重大危险源等存在安全隐患场所开展全面安全检查,检查企业、工地、学校、人员密集场所等单位320家,发现安全隐患68个,全部落实整改。

 

    侨务工作 2016年,东区有香港同胞4236人,澳门同胞1561人。东区邀请港澳台及海外社团、乡亲回乡参观考察,接待港澳台海内外乡亲超500人。引导东区港澳社团支持和参与家乡建设发展,回乡开展敬老助残、捐资助学等公益慈善活动;组织200名乡亲回乡参加慈善万人行捐款及巡游。妥善处理涉侨法律问题咨询、房地产纠纷、子女读书等来信来访30宗,解决华侨华人港澳台乡亲子女就读问题200人次。东区知识界人士联谊会与台南市南区里长联谊会、花苑社区与台南市南区文南里、东裕社区与台南市南区大恩里分别签订《交流交往协议》。年内编印《东区侨刊》2期,每期发行量超6000本,发行至5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第47期作品《梁杰康——用剪纸谱写人生》获第四届广东省期刊优秀作品侨刊类二等奖。全年办理因公出国(境)48人,办理因私出国(境)701人。

 

【东区“无毒空间”禁毒教育基地揭牌成立】 2016年6月25日,东区禁毒委员会在沙岗墟广场开展主题为“无毒青春 健康生活”——中山市东区“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暨东区“无毒空间”禁毒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市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及禁毒社会组织、禁毒志愿者共1000人参加活动。活动通过播放禁毒宣传教育片,现实经典案例讲解等方式加深群众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活动上,东区党工委副书记蓝海斌为支持东区禁毒公益事业单位颁发牌匾,团市委副书记李晓鸣为东区青少年禁毒社会公益组织联盟单位颁发证书。活动旨在激发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知毒害、拒毒防毒和参与禁毒斗争的热情。东区投入资金,重点打造和完善“无毒空间”东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程及建立就业过渡帮扶点等项目。

 

【东区行政服务中心正式运行】  2016年12月29日,中山市东区行政服务中心正式揭牌运行,选址东区起湾北道12号华鸿水云轩5期7幢1层(紫茵庭园正门对面),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进驻工作人员62人,进驻部门包括公安(流管)分局、住建局、卫计局、人社分局、综合执法局(交通、环保)、党政办公室等,除以上部门业务外,进驻事项还涵盖发改、工商、经信、民政、农业、文教、组办等部门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共302项。该中心在8月15日试运行,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和便民利民事项超5.73万宗,日均受理业务量超500宗。

 

【中山市首届公园音乐节在孙文纪念公园举办】 2016年11月4-6日,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共同主办的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2016中山·公园音乐节在孙文纪念公园举行,邀请爵士钢琴家罗宁、作家歌手钟立风、北京箭丽打击乐团、新生代华人女歌唱家蓝岚以及Maple Jazz Band、维度爵士乐团、The Colour情迷爵士乐团等现场演出。音乐节演出5场,每场演出设置固定座位2000个,门票均免费向市民派发,吸引超1000人次进场。音乐节期间,主办方还邀请本土及珠三角区域的文化、手作、创意艺术达人参与音乐节,开设创意集市,设置音乐书吧、街头艺术表演、自由弹唱演出区、亲子游戏体验区等项目。

 

【中山市首个公益网上交易平台上线】  2016年5月28日,第四届“博爱100”公益创投活动启动仪式和“全民公益周末”在东区大信·新都汇远洋广场举行,中山市首个公益网上交易平台——公益交易所正式上线。该项目通过网络平台,让市民更加便捷地支持公益项目开展,只要关注“善治中山”微信公众号,点击“公益众筹”按钮即可对列出的项目进行投资,首批上线的有7个A 级项目。2013年,中山市第一届公益创投正式启动,至2016年,“博爱100”征集公益项目和公益创意3400个,投入种子资金928万元,撬动部门配套和社会捐助总资金2836万元,直接服务市民群众超50万人。第四届“博爱100”种子资金由2015年的400万元增至600万元,镇区板块由12个增至14个,市级给予每个镇区种子资金支持由15万元增至20万元。本届“博爱100”继续深化“互联网+公益”联动,通过“善治中山”微信平台、全民公益园网站、家里公益中心微信平台和“慈善中山”微信平台,广泛推介项目,动员市民积极参与公益。

 

(徐 萍)

上一篇: 东 区(2015)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东 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