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1》 【成文日期】2010-12-03 【点击率】1897次 | |||
【概况】 东区是市委、市政府及政法、税务、财政、海关等部门所在地,毗邻京珠高速、广珠西线和广珠城际轻轨快线。面积73.2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居委会。年末常住人口15.35万人,户籍人口8.62万人。2010年,东区地区生产总值10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三次产业比重为0.2:16.7:83.1。 【农业】 2010年,东区建成区村两级经营管理网络监控系统,掌握各经联社账务运转情况。全年抽测蔬菜样品2.19万个,查出超标样品50个。抚育市政工程林8194亩,改造林相2250亩。开展红火蚁等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全年施药950公斤,防控面积1800亩。1月10日,成立中山市扶贫开发东区联合工作组,投入100万元,在陆丰市桥冲镇开展对口扶贫工作。2010年,东区农业总产值2988万元,比上年下降14%。 【工业】 2010年,东区抓住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三旧”改造政策契机,搬迁东区塑料包装厂,腾出厂房改造为中山市现代中介产业园二期。协助企业拓展内外销市场,广东省中山市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参展“珠中江”进出口名优商品展销会,美林木业(中山)有限公司和中山市万荣皮具企业有限公司参展第二届广东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内销)博览会。2010年,东区工业总产值57.4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83家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90%。每千瓦时耗电量贡献产值33.7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5.3元。 【第三产业】 东区中心商务区发展金融商务、会展服务、信息服务、研发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吸引汇丰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10家金融、保险企业进驻,聚集中山国际金融中心、盛景尚峰、中环广场、大东裕国际商务中心等市级项目。12月,东区中心商务区被省发改委认定为广东省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长江路一带引进10家汽车销售服务4S店(集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 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为一体的销售店),汽车销售的聚集效益初步显现。完善中山软件园东区园区的配套服务,优化博爱路、中山路、起湾道等路段的营商环境。协助企业申报并获得3000万元国家、省、市级政策性扶持资金。东区在年度经济表彰大会上,奖励134个企业、单位,13个奖项的奖金总额达630万元。2010年,东区第三产业总收入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房地产业总收入42.17亿元,增长3.8%;批发零售业收入76.45亿元,增长32.7%;金融保险业收入8.3亿元,增长18.9%;商务服务业收入15.05亿元,增长0.6%;邮电通信业收入26亿元,比上年下降1.6%。 【外经外贸】 2010年,东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7.9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区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4.91亿元,增长9%。外贸进口总值5.41亿美元,增长16.4%,外贸出口总值16.06亿美元,增长16.9%。全年新增“三资”企业6家,合同利用外资30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1%。实际利用外资5003万美元,下降14.1%。长江旅游风景区主题公园第一期水上乐园工程投入运营。 【区村建设】 2010年,东区邀请专家、学者共同研究中心商务区细化规划,白沙湾片区细化城市控制规划和“三旧”改造规划。社区消防编制规划通过市政府审批。完成库充、新安、老富头等旧道路及排水改造工程。投入340万元,整治长江牛头埔排洪渠工程。投入240万元,完善槎桥水库移民村基础设施。借鉴“广州猎德村”经验,改造沙岗、柏山等“城中村”。改造东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附楼、起湾社区及派出所办公楼、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巡警营房大队和各中小学校校舍。整治“两路一房”(“两路”是指长江路和城桂路沿线违法建设;“一房”是城区范围内擅自变更底层建筑物用途,将底层(单)车房、住宅改建用于出租或经营场所的违法行为),拆除一批影响城市形象的违法建筑。 【环境保护】 2010年,东区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配合中山市全国文明指数测评工作及生态文明城市的复查和考核验收工作。投入80万元,对社区及“城中村”进行绿化管养。推进社区保洁走向市场化,开展环境大清理、大整治活动。整治违法排污行为,整改11家环境违法企业。开展环境统计和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强环境安全监管,确保辖区饮用水源安全,全年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2010年,东区没有增加重污染项目。 【财税金融】 2010年,东区调整支出结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设监督体系,防范财政风险。2010年,东区税收总额2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国税收入5.93亿元,增长9.1%;地税收入16.92亿元,增长17.6%。在产业税方面,工业税收收入3亿元,增长21.9%;第三产业税收收入17.8亿元,增长14.6%;个人所得税收入3.23亿元,增长10.8%。全年可支配财力4.6亿元,增长17.9%。 【居民生活】 2010年,东区社会消费零售总额47.88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大鳌溪建成博鳌商业广场项目,齐东经联社在建商业楼项目,沙岗兴龙商业楼开始招商。全区18个经联社集体经济纯收入1.16亿元,增长6.17%;股民人均分配3600元,增长3%。区属资产物业出租率95%。 【教育】 2010年,东区有公办中小学校7所,在校生9124人,其中省一级学校3所、市一级学校4所。民办中小学校4所,在校生6361人。幼儿园28所,在园幼儿6100人,其中市一级幼儿园6所。托儿所12间,培训中心38个。10个社区成立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年培训2万人次。公办中小学专任教师555人,其中本科以上498人,中高级职称351人。落实教师工资待遇“两相当”政策,即在同一县域内实现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大体相当,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与城镇老师大体相当。投入132万元,强化校园安全。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采取互动参与的方式培训新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十佳班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69名教师通过竞争上岗担任学校行政职务。普通高中上线率为81.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本科上线人数为68人。东区中学通过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 【科学技术】 2010年,东区鼓励区内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协助企业申报市科技项目立项及组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促进技术成果向先进生产力转化。2010年,卓梅尼控制技术等10家公司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香山衡器集团有限公司申报市重点技改项目贴息补助,坚信科技、大桥化工、香山衡器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申报各类科技奖励资金或补助资金,华升电子有限公司、中港家具厂、三叶展示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组建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区有1家省级工程研发中心,1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61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工程研发中心。 【宣传文化】 2010年,东区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举办“同是东区建设者”歌舞大赛等文化汇演10场。开展走进东区教育、金秋十月、东区读书月等摄影、展览活动40场次。赖元葵东区少儿合唱团参加中国国际合唱比赛,获得童声组金奖第一名。区财政为每个社区拨款3000元,扶持传统艺术发展,全年举办社区曲艺晚会10场。举办广场歌曲大家唱活动,送电影下乡30场次。启用雍景园小学书法培训基地,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墨香校园”活动。11月13日,举办“盛景尚峰杯”首届东区师生文化艺术节。监督文化市场,依法查处非法网吧和电子游戏机室20间。 【医疗卫生】 2010年,东区完善社区卫生站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服务功能,开通东区城乡居民医保系统。提升医疗业务培训水平。2010年,东区医院门诊总人次2.64万人,门诊业务收入1120万元。东区医院为60岁以上居民体检4313人次,建立健康档案2.33万份,建立慢病管理专案2073份,建立家庭病床41张,累计出诊929次,为32人提供临终关怀,提供义诊咨询4258人次。完成“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1.8万人次。全区产后访视率、儿童入保率均达100%。7岁以下幼儿管理覆盖率95%,母乳喂养率85%。做好辖区餐饮单位和公共食堂的卫生许可证管理和日常监管,发放从业人员健康证1.2万个,体检4783人次。 【体育活动】 2010年,东区各社区和中小学校共有13个运动场、5个足球场、35个篮球场。经联社建成17个星光老年活动中心。11月7日,举办东区第四届运动会,设置10个大项、33个小项的竞赛项目,历时2个月,51支代表队、3000名运动员决出78个集体名次和200个单项名次。承办中山市第14届“光彩杯”青少年(丙组)篮球锦标赛。举办东区篮球邀请赛、乒乓球邀请赛、首届中小学生游泳比赛、中小学生“三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比赛、中小学广播体操比赛、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等赛事。40名中小学生参加中山市第四届体育节,朗晴小学获得广播体操比赛特等奖和定向越野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民政服务】 2010年,东区加强对宗教场所和民间庙宇的管理,制止4起非法宗教活动。区红十字会共募集善款206.57万元,支出369.42万元,其中向西南旱情、玉树地震灾区捐款75万元。做好优抚安置和双拥工作,将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由每年每户9600元提高至每年每户1.44万元,全年接收退伍士兵17人,按政策发放安置补偿金64.19万元,全部实现自谋职业。 【社会治安】 2010年,投入424万元,建设社会治安视频监控二期工程。完善应急处突工作机制,开展4起处置群体性事件演练。开展“6·26”禁毒宣传活动,全区户籍人口没有新增吸毒人员。开展“粤安10”,“创平安、迎亚运”,打击黄赌毒和非法传销等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打击“两抢一盗”(抢劫、抢夺、盗窃)专项斗争,共破获盗窃机动车案204宗、入室盗窃案100宗、“两抢”案件30宗,抓获盗窃犯罪嫌疑人400人,摧毁盗窃犯罪团伙11个,涉案人员41人。全年立刑事案件940宗,破689宗。刑事拘留176宗、276人,呈送逮捕143宗、213人,起诉138宗、213人。4月12日,破获一起特大贩毒案件,抓获涉嫌贩毒嫌疑人4名,缴获手枪1把、子弹2发、毒品、毒资及制毒工具一批。 【司法武装】 2010年,东区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举办5场社区法制文艺晚会和1场居民家庭法律知识竞赛,派发《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法律案例精选》、《中山普法》等法制宣传资料5000份,悬挂法制宣传挂图190张。依法办理4宗法律援助诉讼案件,安置帮教15名社区矫正对象。14名青年参军入伍,其中1名为女性。158人次民兵参加集训。 【信访工作】 2010年,东区健全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工作制度,建立“四个一”(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解到底、一个机制考核落实)运作机制和“六联”(社区治安联合防控、矛盾纠纷联合调解、重点工作联勤联动、突出问题联合治理、基层平安联合创建、流动人口或重点工作对象联合管理服务)工作机制。10个社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挂牌成立,建立起大综治、大调解工作体系。发挥基层信访联络员作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协调解决各类股份权益纠纷,协调亨尾经联社的出嫁女恢复股权利益、医保、社保等福利待遇。全年接待群众来信、来访87宗、342人次,调解办结78宗。协助劳动部门调解362宗劳资纠纷,为756名工人追回拖欠工资及经济补偿金232.36万元。 【劳动社保】 2010年,区财政投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专项资金155万元,对经联社新增医保缴费给予全额补贴。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举办3场招聘会,102人实现就业。10家企业到广西等地招工,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发挥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和“大嫂工作坊”作用,完善社区就业平台,优先安置一批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单亲家庭、残疾人员、退伍军人。探索“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试点工作,把新型社工服务推向市场。实现低保户“应保尽保”,落实低保配套措施,包括低保基本医疗制度、临时补助、食品价格补贴等,通过东区慈善爱心超市给予低保户物质救济。全年为低保户75户、183人发放保障金29.66万元。 【计划生育】 2010年,东区落实独生子女保健费、节育奖、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特别家庭扶助等政策,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70万元。开展“春风送温暖”活动,投入20万元,慰问独生子女户、计生困难户4000户,为1126个计划生育家庭购买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开展妇科普查1.25万人次,乳腺“B超”检查6000人次。全区户籍人口出生820人,计划生育率96.83%,出生率9.76‰,自然增长率6.7‰。流动人口出生1414人,计划生育率91.51%。9月16日,东区新计生服务所大楼投入使用。2010年,东区被评为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镇区和无政策外多孩镇区。 【流动人口管理】 2010年,东区建设社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站,开展流动人员管理业务现场咨询活动3场,召开出租屋主会议36场次,悬挂宣传横额25条,派发宣传资料3万份,张贴出租屋管理海报6500份。全年办理《居住证》2.13万份,比上年增长12.4%。出租屋租赁税费征收总额310万元,增长9.5%。全年受理积分制申请581人,其中108人取得入户资格。 【安全生产】 2010年,东区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全年与责任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800份。检查危险化学品生产销售企业58家次。检查公共密集场所441家,排除消防安全隐患1宗。检查在建工地38个次,责令3个建筑工地停工整顿。全年出动检查人员1280人次,检查单位3161家次,发出安全生产监督执法文书973份,发现安全隐患74处,跟踪督查整改63处。年内辖区发生2起建筑装修类安全生产事故,事故共造成2名工人死亡。 【侨务工作】 2010年3月16日,香港中山东区同乡会第八届理监事就职典礼在香港举行。4月29日,在花苑社区设立东区“侨法宣传角”和宣传栏。加强与海外华侨沟通交流,接待香港金融中心扶伦社、温哥华中山同乡会、美国俊英工商总会等10个海外、港澳社团,帮助美国、加拿大、澳洲、秘鲁、哥斯达尼加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乡亲500人次。处理涉侨案件20宗。改版《东区侨刊》,增加英文翻译。 【东区现代服务业十大项目】 东区以紫马岭公园为依靠,以中山路、博爱路两条平行的主干道为核心构建东区中心商务区,总面积140公顷。2010年,商务区内聚集中山国际金融中心、盛景尚峰、中环广场、大东裕国际商业中心、顺景商业大厦、宏宇大厦、远洋城商业中心、骏贤居、现代中介服务产业园、中商港企业及第三方信用支付平台(BAB)等十大现代服务业项目,投资总额80亿元,投入使用或即将建成的商业、写字楼面积100万平方米。12月,东区中心商务区被省发改委认定为广东省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处置东道物流公司倒闭事件】 2010年1月22日,深圳市东道物流快递有限公司突然倒闭,中山分公司负责人连夜潜逃,全市多家分点员工及部分客户共90人集体到市政府上访。事发之后,东区成立应急处置领导组,派出警力侦查案件,追回各类货物421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向136名员工发放临时生活补助12.26万元,成功处置东道物流公司倒闭事件。 【心苑社工服务中心花苑分站成立】 2010年3月8日,中山市心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花苑分站开业。花苑分站位于东区花苑新村75幢101室,设有个案工作室、小组工作室,有一线社工6人,办公场所面积150平方米。花苑分站是一所向社会提供专业志愿服务的机构,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实行上门服务、机构服务、心灵辅导、身体康复、就业指导等服务,满足老年人、残疾人、低保户、问题青少年等弱势群体的养生保健、身体康复、精神慰藉、社交活动、社会服务、康乐休闲等层次需求。花苑分站成立后,共开展个案辅导80例,服务居民410次、2025人,社区活动24项,家访928人次,电话访谈2270次。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2010年,东区通过“腾”、“改”、“迁”三步骤,达到优化空间、整合资源、调整结构的目的,初步建立起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框架。第一步“腾”,利用腾出来的100亩土地,打造盛景尚峰金融商务中心、中山软件园东区园区一期、中山市现代中介产业园二期等项目。第二步“改”,改造区内旧写字楼、旧厂房、旧市场,一些经联社改建市场、商业楼,发展以商贸、餐饮等为主的服务业。第三步“迁”,搬迁新特安电器厂、盈溢包装厂、安姆科软包装公司等一批占地资源大、劳动密集型的企业。 (檀俊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