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东区是中山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面积71.4平方公里,辖社区居民委员会12个,户籍人口6.8万人,非户籍人口6万人。生活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区内纵横交错的博爱路、中山路、孙文东路、兴中道、起湾道、长江北路等城区主干道,有市科学馆、图书馆、市一中高中部校区、市技工学校、中心小学、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市会展中心等设施和紫马岭、孙文、古香林等生态和旅游景点公园。2004年,全区经济运行整体平稳,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本地生产总值32.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39%;工农业总产值57.35亿元(现行价),增长14.82%。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加快产业战略调整,转移劳动密集、附加值低、排放量大、污染严重的生产车间,保留企业最核心部分,形成“公司总部+科研机构”的新型发展模式,嘉华电子公司、大桥化工公司、中山调节阀厂、新保泰科技公司等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和营销总部。加快企业创新步伐,全区现有企业技术中心4个,起湾混凝土公司、大桥化工、力响电子厂、塑料包装厂等4家企业获市技改贴息资金的支持;中化工程、骏德电子、力响电子等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大幅提升产值和效益。全年工业总产值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9.74亿元,增长17%;工业税收1.56亿元,增长6%。
农业 加强“两公开一监督”,促进集体经济管理规范化。全区17个经济联合社集体经济总投资4249万元,新建厂房、商铺5.3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倍;集体经济纯收入7600万元,增长5.6%,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121元,增长47.11%;股民分红平均达2100元,增长10.5%。全区植树造林183亩,幼林抚育166亩,林带抚育20公里;加强森林虫害防治,扑杀尺蠖虫害1200亩;全年完成换发林权证4万亩,清理占用河道违章建筑7处。全区耕地面积1216亩,粮食产量751吨,水产品产量1610吨,水果产量1110吨,“三鸟”上市量7.29万只,农业总产值3419万元。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从单纯的零售业和房地产业,逐步发展为以零售、房地产为龙头,餐饮、邮电通信、服务业并驾齐驱的多元化结构。众多地产商争相投资开发房地产项目,银行、保险、电信、进出口、商业、旅游、饮食、休闲娱乐、法律服务等行业迅猛发展。年内建成并投入营业的餐饮业有全市首家五星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盛景商务酒店、富临饭店、毛家饭店、威尼斯西餐厅等。全区第三产业企业和商户6000多家,年收入98.28亿元,比上年增长24.79%;第三产业税收6.42亿元,是工业税收的3倍,占税收总额比重达74.6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
城乡建设 城市建设和管理上新台阶,全年为私人办理住宅报建审批213宗,面积6.36万平方米;办理住宅小区综合验收6宗,面积19万平方米;投资300万元完成整治槎桥涌内河二期工程,配合市政府完成治理白沙湾中心河工程,开展大范围整治水浮莲行动3次,清理水浮莲800多吨;治理占道经营和流动摊档,全年处理各类违章行为8045宗,清理无牌、无证、占道经营摊点348个,清拆各类广告横幅552条。
外经外贸 年内引进奥美森工业科技、富欧特电子科技、星冠电子科技、金雅发展、波顿顾问、中原地产发展顾问6家电子电器工业有限公司及写字楼项目。全年新签外资项目(含增资)16个,合同利用外资24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2184万美元,增长80.2%;来料加工工缴费结汇超260万美元,增长20%;出口创汇11.84亿美元,增长10.9%。
财政税收 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年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2%;财政支出1.99亿元,增长17.28%。专项审计全区17个经联社的财务,加强对政府采购和集体经济管理和监督。全年政府采购12宗,采购预算2048万元,采购金额1747万元,节约资金301万元。加强房产租赁管理,代征房产租赁税450万元,增长46%。全年税收收入88418万元,增长18.19%,其中地税收入60850万元,增长21.06%;国税收入23384万元,增长17.12%。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科技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创建成为省教育强区。全年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等级学校,松苑中学、东区小学成为市一级学校,雍景园小学成为省一级学校;各中小学以创建教育强区为契机,投入8000万元按省一级学校标准兴建北部小学和扩建库充小学;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师资队伍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巩固“普九”成果,学前三年、小学、初中教育普及率均达100%;全区师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数量多、档次高,其中获市级奖励976人次、省级151人次、国家级86人次;高考成绩上线率达99.25%,物理和体育科竞赛平均分位列全市第一。
文化体育 活跃社区群众文化,在12个社区举行群众自编自演的“庆国庆、迎中秋”文艺晚会;开展“曲艺下乡过新年”活动,组织东区戏曲团为群众演出传统粤剧6场,举办第十二届“同是东区建设者”歌唱比赛;开展电影下社区服务,放映各类教育、故事片20场;举办“诚信从我做起”中小学生征文比赛。全年向上级报送重大信息和新闻投稿285篇,悬挂宣传横额700多条、编辑宣传橱窗30多期。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取缔经营赌博的游戏机室1间,查处无牌无证游戏机室1间、无证录像室4间、无证网吧2间、书报刊与音像摊档15间,依法暂扣非法经营光碟5000多张,各类非法书籍1500多本,整改违规文化场所18间。完成全区体育场地普查,举办东区第二届运动会,掀起新一轮全民健身热潮。
医疗保健 全年门诊量2.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业务收入623万元,增长33%。区内设社区卫生服务站5间、农村医疗卫生所12间,起湾、柏山社区卫生站被定为市级社区示范站。全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家庭病床50张,家庭巡诊、诊视800多次,临终关怀和护理11人次,开展社区保键下乡活动,举办义诊、保健咨询活动12次,参与群众960人次,派发健康处方1460份;免费为居民体检5000人次。新建居民健康档案212份,派发卫生宣传单张5万份,张贴卫生海报1000份。
环境卫生 开展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出动110多人次,全年监察企业638家次,发出整改通知书15份;发放临时排污许可证563个,开征排污费企业1120家,征收排污费135万元;检查企业60家次,查处无牌违法企业13家。整治辖区环境,清理卫生死角30多处,清除淤泥垃圾12吨;开展除“四害”,全年喷洒消毒除害药水100平方公里,烟雾药杀下水道80万米,消毒处理地下水井1.1万个,施放灭鼠谷8500公斤,水松药枳250公斤,发放各类灭蚊药剂150箱和灭蝇灭蟑药剂70箱。
计划生育 全区户籍人口已婚育龄妇女14444人,全年出生人口694人,计划生育率95.82%,人口出生率10.32‰,人口自然增长率6.98‰;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1.77万人,出生人口1548人,计划生育率93.54%。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逐步推进流动人口一屋一档案,一屋一登记簿,一屋一份计生责任书,一屋一份计生合同书的“四个一”管理制度。开展流动人口清查验证,与企业、出租屋主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5000多份。为育龄群众提供免费生殖健康普查普治,全年派发避孕药套13314盒,药具2927盒,接受群众咨询3804人次,检查已婚育龄人口孕情3.16万人次。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和“春风送温暖”等宣传和慰问活动,慰问独生子女家庭、计划生育困难户和术后病对象4000户。组织1.4万多名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参加计划生育知识考试和抽奖。举办新婚夫妇学习班12期,培训980人。
民政 对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给143户390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3.62万多元;办理临时困难救济申请17宗,发放救济金3.39万元;开展节日送温暖活动,全年发放慰问金18.07万元。扎实开展老龄工作,为1825名老年人办理免费乘车证。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减免83名残疾人治疗费。全年登记富余劳动力651人,推荐就业544人;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全年接收退役士兵23人,发放安置补偿金22.56万元,安置率达100%。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在竹苑社区建立中山首个小区110报警平台,安装报警系统700多户。重新整合专职户管员队伍,科学制定巡逻路线,提高路面见警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治紫马岭、大柏山、库充等群众反映突出的治安薄弱地段;开展“侦破命案”、“百日行动”、打击盗抢机动车、打击“双抢”、“遏制毒源”、扫除黄赌毒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侦破省厅督办的“3.14”、“7.17”抢劫杀人案。全年立刑事案件1273件,破440件,其中立大案260件,破87件,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员1388人,捣毁犯罪团伙13个。
信访工作 建立区领导每季下访接待群众、信访工作会议、基层信访信息报告制度,坚持每年召开全区性维持稳定工作会议1~2次,每季召开全区稳定形势分析会1次,基层每月定期向区上报1份以上稳定情况信息。群众信访中反映的征地、干部作风、建房、计生及用电、水、电视、道路等问题约占信访总数的90%以上。妥善处理劳资纠纷,成功调处开平二建公司、中标建材厂、南京大地公司嘉华纸品厂等企业拖欠职工工资问题。全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71件(次),比上年下降33%,共调处案件69件,调解率达97.2%;协助劳动部门妥善调解劳动争议130宗,为4245名工人追回拖欠工资780多万元。为便于人大代表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制定市人大代表接待群众工作制度。一是收集群众意见制度。在社区设立“市人大代表收集群众意见箱”13个,采取“一人联系一箱,一箱联系一片”的方式,为群众提供便利的信访渠道。二是逢双月15日代表接待群众制度。人大代表分片到各社区接待群众。
司法武装 举办《宪法》及《行政许可法》专题法制辅导讲座2次;清理区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及实施主体,规范职能部门的行政许可行为;加强对私营企业主、个体户、妇女、流动人口进行普法教育。全年担任法律顾问20家,办理协议见证70件,办理诉讼代理案件6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件,发出法律意见书15份,处理群众来信来访21件,解答法律咨询50人次,代写法律文书29份。加强民兵组织建设,在编民兵1570人;组织参加市专武干部集训2次,出动应急分队90人次;全区适龄青年报名应征1530名,报名登记率100%,经体检和政审择优选送14名青年到部队,完成年度征兵任务。
社区管理 推进社区服务业发展,全区星光计划场所由2个增至17个;花苑、夏洋、起湾、柏山、库充等社区开展创建全市示范社区活动;解决社区办公用房不足问题,制定社区办公用房设置方案,投资80万元建成东区社区服务中心,推动社区资源共享;全面开展标牌设置情况普查,完成首批城区内4个社区及主要路口的标牌更新设置,重新设置105座路牌和6块街巷牌。从5月~8月,由东区宣传办组织牵头,联合区文化站、司法所、计生办等6个单位,利用每周休息日时间,在12个社区开展了以“走进社区,关注民生,服务社会”为主题的社区服务活动。共出动工作人员250多人次,播放法制电影14场,提供服务、咨询12场,现场为560名群众进行健康检查或义诊。活动传播了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观念,受到辖区群众的普遍欢迎。
【香格里拉大酒店】 位于东区起湾道,按五星级标准建造的酒店,由香港嘉里兴中有限公司和中山华厦体育俱乐部有限公司投资4890万美元于2002年5月动工兴建,2004年1月9日建成正式开业。占地面积89440平方米,建筑面积76534平方米。酒店呈双塔式建筑,设豪华客房及各式套房463间,拥有完善的宴会、会议设施及10多间风格迥异的多功能厅。位于酒店南翼大堂的“上海餐馆”和高级娱乐中心,计划2006年投入使用。该酒店的兴建带动了周边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中山酒店服务业的亮丽品牌。
【东区富余劳动力现场招聘会】 4月25日,在市兴中体育馆举办。参加招聘会的84家企业共提供职位2000余个,求职者5000名,其中本地新生、富余劳动力300人。由于大多数职位对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要求不高,应聘成功者较多,现场共录用542人。
【兴建水云轩小学】 11月20日,动工兴建创建省教育强区重点工程之一的东区水云轩小学,缓解区内北部居民子女入学难问题。计划投资4200万元,占地40亩,按省一级小学标准建设,设置36个教学班,首期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计划于2005年9月1日投入使用。
【创建省教育强区通过验收】 11月24日,省教育强区督导组经过听、访、查、看、议以及严格细致考核分析,评价东区教育“重投入、速度快、抓重点、有特色”,在办学条件、队伍建设、普及程度和质量效益等方面达到省教育强区的标准,同意东区通过督导验收。1996年开始加大教育投入,教育经费年平均增长11.4%。投入1.8亿元新建、扩建、改建了9间规范化学校。全区中小学校配置计算机2407台,人机比为5.3:1,建成电脑室24间,多媒体室294间,7间学校运动场铺设了塑胶跑道。全区有省一级学校2间,省一级幼儿园1所,市一级学校5间,市一级幼儿园3所。(何明锋 檀俊斌)
附:2004年东区党委、办事处领导名单
书 记:徐小路
副书记:郑汝安 杜绮玲(5月止) 李嘉颖(5月起) 范桂方 黄顺欢
主 任:郑汝安
副主任:李玉佳 梁战文 郑凯旋 李磊坚(5月止) 梁钟华(5月起) 梁颖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