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东区位于市城区东部,面积71.4平方公里,辖9个居民委员会和17个村民委员会,户籍人口6.11万人,外来人口4.24万人。全区有旅居32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2.53万人,是中山侨乡之一。东区是中山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市党政机关所在地。区内有中山路、兴中道、孙文东路、起湾道、博爱路、长江路、长江水库、金钟水库、变电站、博爱医院、人民医院东区分院、实验中学、中山中专学校、市第一中学高中部、市中心小学、益华百货大厦、万佳百货商场、京华酒店、怡景假日酒店等基础设施和松苑、竹苑、雍景园、凯茵豪园优秀住宅小区以及兴中公园、长江旅游区、孙文纪念公园、紫马岭公园等旅游景点。区内交通主干道纵横交错,水电、医院、学校、金融、电信、商业、饮食、娱乐、旅业、住宅小区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2001年,东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工业强区、三产业旺区、农业稳区、科教兴区”的发展战略,经济稳步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6亿元,比上年增长53.38%;工农业总产值41.75亿元,增长35.97%。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实施由“工业立区”向“工业强区”迈进的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有效增长”的工作方针,择优扶持和稳定支柱企业,加强有效投入。引导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投资,依靠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加大对企业的改革力度,搞活区村企业,提高全区整体经济质量和效益。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降低厂房租金价格,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扶持企业科技创新,鼓励区内支柱企业吸收新技术、发展新产品、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档次和提高市场占有率。2001年,新增工业企业38家,全区全年工业总产值41.45亿元,比上年增长36.25%。
农业 实施“农业稳区”的发展战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坚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工作出发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扶持发展效益农业。建立耕作、品种、施肥、管理、插植“五统一”示范田730亩。减少水稻种植面积1400亩,扩大花卉、香蕉及水产品种养,面积分别为250亩、650亩和500亩,粮食、蔬菜、水产品总产量分别为2067吨、2712吨和760吨。落实土地延长承包政策,开展以水利、林业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市“一区三线”造林绿化工程。全年造林497亩,幼林抚育490亩,防火护林种植11公里,抚育防火林带20公里。修筑农路8公里,架设农桥3座,挖掘河涌土石方4.2万立方米,加固维修险段石堤784米。激活农产品流通加工市场,鼓励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引导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配合市政府举办第七届中国(中山)菊花品种展览暨中山市农业博览会,做好会展工作;出资60万元装饰菊展大型标志物——“世纪(菊花)金龙”,东区获市政府颁发荣誉奖。2001年,全区农业总产值2992万元,农村经济收入(可统计数)30.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6%和27.49%。
村镇建设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方针,建设城乡一体化。做好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城乡设施功能。全区有供电用户3.05万户,年售电量3.4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拆除违章建筑57间,修建村道水泥路6.34万平方米,增加绿化面积6.69万平方米。新建设厂房2.16万平方米,民房报建总面积9.88万平方米。
外经外贸 以市“3·28”招商经贸洽谈会为契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抢抓机遇,改进招商引资办法,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改善投资环境。采取以商引商、网络招商、委托招商等措施,强化服务功能,以情会商、以诚感商、以信稳商。全年引进外资项目(含增资项目)38个,项目履约率100%;实际利用外资36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9倍,资金到位率100%;全年出口创汇1.62亿美元,增长28.77%。
第三产业 实施“三产业旺区”的发展战略,培育第三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社会就业机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建立企业档案电子管理系统,加强监管执法。健全“一个窗口”服务制度,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引导第三产业向有序、特色、专业的方向发展,吸引“大、特、专、多”类型的商业项目落户东区。以房地产为龙头,大力扶持建设雍景园、凯茵豪园等名牌楼盘,建成库充建筑材料一条街和亨尾食街,完善万佳百货、孙文东路、库充、京华、柏苑、竹苑等地域性商业营销和饮食网点的规划建设,激活辖区内房地产、旅游、饮食、娱乐、信息等相关行业。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对企业和市场的检查监督力度,严厉查处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全年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520件,罚没上缴国库款项90.69万元。全区有个体、私营商业企业3138家,注册资金10.49亿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8亿元,增长76.52%;第三产业收入22.24亿元,比上年增长84.03%。
财政税务 做好财政监督,健全管理制度,实行资金收缴、经费支出、会计核算、票据管理、档案保管的“五统一”。加大收入征管力度,规范收费管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深化预算约束,推进预算管理改革,规范支出管理,有效控制经费支出。全年财政收入4122万元,比上年增长13.62%;财政实际支出4050万元,增长11.63%。开展税源调查,加强税收管理。加大征收农业税的宣传力度,增强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全年税收收入3.53亿元,增长67.71%。
人民生活 农村人均年纯收入4817元,比上年增长5.13%;居民新建住宅9.88万平方米,增长14.8%;农村人均居住面积47.71平方米,增长32.53%。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筹集红十字基金92.16万元,救济资助98人次,助困助学145人次。落实优抚政策,做好退伍军人安置工作。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235户243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完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全区3.17万人参加社会保险,投保金额1.42亿元。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全区有中学2所、小学10所、幼儿园16所,在职中学教师173人、小学教师200人、幼儿教师115人,在校中学生2997人、小学生5537人、幼儿生2506人。学前三年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均为100%,高中教育普及率为95%;小学升学率100%,初中升学率95.18%,高中升学率86%。开展师德教育和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全年评选省优秀教师1人、市优秀教师12人、区优秀校长2人、区“十佳”教师10人、区优秀教师52人、区先进德育工作者77人。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培养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的实际工作能力。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强化教师责任制。加强评聘考核,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教育软件和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新建库充、亨尾2所幼儿园,为5所中小学校增添教学设备。2001年,小学毕业升中考入(或保送)市重点中学106人,初中升高中考入区外高中268人;110人参加高考,2人上本科线、46人上专科线,共109人考上大专以上学校。
文化体育 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打击非法经营。经常检查区内游戏机室、录像室、卡拉OK歌舞厅等文化经营场所,依法查处3间无牌无证游戏机室和5间销售出租盗版音像制品的店铺。取缔31家规模小、消防安全不合格、有严重违规经营的文化经营单位,为43家重新核发牌证,并签订《文明守法经营责任书》。利用区办事处文化活动中心、怡华广场、万佳百货广场以及各村灯光球场等阵地,以区戏曲团、教师业余艺术团、起湾曲艺社、起湾龙狮队等民间业余团体为主体开展文化活动,举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第十届“同是东区建设者”歌唱比赛等大型文化艺术活动11场次,庆祝建党80周年和国庆52周年送电影下乡43场次。贯彻落实《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年举行群众性体育活动6场次,参加人数超5000人次,其中东区首届运动会设8类26个比赛项目,33个单位1300人参赛。东区中学与柏苑小学、松苑中学与鳌溪小学、竹苑小学等分别被定为市篮球、田径、乒乓球等传统项目学校。
环境卫生 开展环境保护宣传,采取有效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全年受理各类环境污染投诉168件,监理重点污染源70次、非重点污染源200多次。切实改善全区环境卫生,迁坟工作从1999年4月至2001年9月,共清理坟头6万多个,遗体火化率保持100%,成为无坟区。全年喷洒各类药物380公斤,投放悬吊水松枳120公斤,除“四害”面积20万平方米。依法取缔流动烧烤档495个次、流动熟食档214个次,处理门前“三包”违章经营128件次,灭杀违章饲养狗只26只。全年有5个单位、109幢大楼和1562户家庭分别被评为市卫生清洁单位、清洁大楼和卫生清洁户。投入600多万元新创建3个省卫生村,至年底已有10个村被评为省卫生村,其余7个村为市卫生村。由于原东区医院并入市人民医院(2000年10月27日),各项业务大幅上升,全年就诊2.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2倍,业务收入179.89万元,增长2.24倍。
精神文明建设 抓好全区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建设。辖区全体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各村、居委会“两委”成员482人参加“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以及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组织及作风建设,达到“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的。区办事处党委中心组成员带头学习理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党委班子的理论水平与决策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财务收支两条线制度》、《领导干部请假外出若干规定》、《反腐保廉若干规定》等各项制度。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选出各村、居委会党(总)支部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通过换届选举,提高村级党(总)支部班子成员的整体文化水平,平均年龄比换届前降低了7.3岁。继续开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经济建设和让群众满意的“三服务一满意”评议活动,规范区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户活动,32个住宅小区被评为市安全小区,其中23个为市优秀安全小区。评选出区文明单位6个、文明居委会2个、文明村5个、各项工作先进单位112个、先进个人259人。
计划生育 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不变、既定人口控制指标不变、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变的“三不变”工作方针。制定《东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补充规定》、《东区干部计划生育岗位责任制》、《东区计划生育专职人员岗位责任制量化考核》等制度。继续落实“一票否决”制度,抓好计划生育工作。规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严格控制计划生育各项指标。清查常住人口计划生育情况1.55万人次、流动人口8126人次,查环查孕率98.8%。落实“四术”594例,综合节育率85.44%。全年出生人口460人,人口出生率7.48‰,计划生育率为94.78%。
统侨工作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为侨服务宗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广泛深入宣传统侨政策及东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发行《东区侨刊》2期共7000份。以香港中山东区同乡会、香港社团联合会、香港元朗狮子会、澳门中山同乡联谊会、澳门黑鹰文娱体育会等社团为网络,加强与海外华侨的联谊工作。澳门黑鹰文娱体育会到东区举行敬老大会,为家乡的老人表演戏曲,香港旺角区童军会也来东区举办文艺汇演。全年接待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350多人次,协助引进外商投资项目28个,处理侨务来信、来电、来访12件,成功调解11件。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大力整顿治安队伍,及时解决治安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治保队伍培训,推行竞争上岗,提高全区治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取缔白沙湾村个别人利用封建迷信聚众闹事的非法活动。加强监管外来人口和出租屋,打击“法轮功”组织的活动,帮教原“法轮功”痴迷人员。全年立刑事案件1198件,侦破437件;其中重大案件立800件,侦破210件;受理查处治安案件1127件,协助外单位侦破刑事案25件;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456人,其中刑事犯罪嫌疑人487人,违法人员1969人;捣毁违法犯罪团伙137个,抓获犯罪嫌疑人609人,从中破获大小案件132件,缴获赃款、赃物折人民币280万元,缴获毒品海洛因204克、淫秽物品3168件、凶器27件。稳妥处理劳资纠纷和群众上访,全年受理劳动纠纷261件,结案258件;接待上访45件,调解43件。
司法武装 围绕依法行政和“四五”普法中心工作开展法制宣传。采取开办普法学习班、印发各类宣传资料、撰写法制广播稿件、举行法制知识竞赛和法律义务咨询活动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作用,受理调解婚姻、财产继承、抚养、赡养、邻里纠纷、宅基地、赔偿等各类纠纷33件,协助基层调解调处8件,防止民事转刑事案2件。办理法律见证44件,代理诉讼7件、非诉讼法律事务10件,为群众代书法律文书35件,解答法律咨询486人次,办理法律援助14件。区人大代表小组关注民情,反映民情,向上级人大及有关部门提交议案、建议10条,其中《要求把大小鳌溪排水渠与长江水库灌溉水渠接通》、《关于整治孙文东路东段的门牌号码的建议》等4条议案或建议,经市人大转有关部门得到落实,其余6条得到答复。抓好武装部自身的正规化建设以及民兵组织建设、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加强对转制企业基层民兵建设的调研,做好学生军训、对口登记以及高炮分队的组建编成工作,发挥民兵组织、应急分队在“急、难、险”任务中的骨干力量。选送14名优秀青年应征入伍。
【区办事处机构改革】 将东区办事处党政群机构由原来的21个调整为16个,设置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室),党委、政府、人大工作室、统侨、统计合署办公室,组织人事办公室,宣传文化办公室,武装部,经济贸易、外经合署办公室,城市管理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教科文卫办公室,农业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财政所,工会,共青团及妇联等党政群机构。在机构改革中,区办事处机关23名干部经过笔试、演讲答辩、领导评鉴、考核评议、公示任免等程序,13人进入编制办公室正副职岗位。
【亨尾纪念幼儿园落成】 8月18日,亨尾永全堂林允枢纪念幼儿园落成,该幼儿园由亨尾村旅居加拿大华侨林芬捐赠价值100万元物业和亨尾村民委员会投资150万元而兴建,园占地2000平方米,内设教室、活动室、音乐室、图书室、计算机室等。(何明锋)
附:2001年东区党委、办事处领导班子成员名单
书 记:郑锦源
副书记:徐小路 郑汝安 范桂方
党委委员:李玉佳 杨惠文 张兆颜 黄顺欢 郑凯旋
李磊坚 李灿波 黄巩平 林植濠 梁颖骧 刘伟良
主 任:徐小路
副主任:李玉佳 杨惠文 张兆颜 黄顺欢
郑凯旋(2001年9月起) 李磊坚(2001年12月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