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199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1999 【成文日期】1998-12-05 【点击率】1999次


【简况】 东区位于中山市城区的东部,面积71.4平方公里,辖8个居民委员会和17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5.5万人,外来人口3.19万人,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约1.5万人,是中山市侨乡之一。以“稳中求进,有效增长”的经济工作思路,全区社会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两个文明建设又上了新的台阶。1998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工农业总产值2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工商企业销售总收入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5%;财利税收入2亿元,比上年增长1.3倍,区、村两级新增固定资产1.6亿元,出口创汇2.3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7.9%;个体工商户营业额达4.7亿元,全区存款余额达2.1亿元,比上年增长7.2%。


【工业】 1998年全区拥有区、村工企业182家,有个体工商户2347家,从业人员5758万人。企业普遍出现资金短缺、周转困难的情况,而国际市场又萧条,产品难以出口,区党委及区办事处针对这一状况,积极采取增资减债措施,减轻企业人员负担;并主动出击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1998年全区加强内部管理,挖潜增效,拓展内外“两个市场”,区内各村充分发挥自有优势求发展,亨尾、槎桥、长江、起湾等村以工业开发为主,以出租厂房和合作办厂的形式开发工业区,仅起湾村就建成完善工业区3个,建成20多家工厂。库充村以第三产业带动全村经济发展,继建成占地10亩的库充市场后,再开办霞光夜市场,吸引200多家商户进场经营,带旺了库充商业街。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1998年,全区有个体工商户3000多家,本区于5月8日召开了个体私营经济表彰大会,表彰区内安全生产、文明经营、自觉纳税的个体私营企业,有效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199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7.3亿元,比上年增长15.7%。


【农业】 重视“高效”农业的发展,积极推广优良粮食种植技术及品种,全区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400亩,单产331公斤,总产2817吨,比上年增长0.6%,蔬菜产量1116吨,水果总产量337.5吨,水产品总产量388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1998年农业总产值2584万元,比上年增长7%。同时普及高产养殖业,取得良好效益,老富头村发展高质罗氏虾越冬放养,亩产200公斤,年产优质虾11.8万公斤,年产值达433万元。生猪饲养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千头猪场已增至14户,全区生猪饲养量达2.65万头。上市量达2.04万头,比上年增长34%。为拓宽农民在土地统征后的致富路子,农业生产部门还特邀专家为农民讲授科学务农辅导课,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区农办积极配合区“三防”指挥部,抓好防台、防洪、防山火等各项工作,保证农业生产及各项建设的正常运作。林业方面,区林业站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绿化造林任务,1998年全区造林面积421亩,铲火界75公里,抚育幼林面积301亩,同时积极发展林果结合场。1998年全区共开发林果结合场面积达300亩,投入资金9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区内中山路、兴中道、孙文路、长江路等主要交通道路以及市图书馆、科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型体育场(馆)以及长江水库旅游区、古香林旅游区、紫马岭公园、孙文公园等市文化娱乐中心已规划建设完善。竹苑、松苑、柏苑、花园、亨达、新兴、财通、骏景、齐富、嘉惠苑等住宅小区已建设完善并交付使用。和景、桃苑、雍景园、凯茵豪园、顺景行政村等小区正在建设中。全区水电充足,通讯畅捷,环境幽雅,设施齐全。区内设有11万伏和22万伏变电站,区供电公司全年总售电量1.88亿千瓦,新增变电用户18户;程控电话装机容量4万门。


【外经贸易】 积极拓展外经贸易,各职能部门加强合作,落实执行土地使用从优、厂房建设从优、提供使用从优、企业管理放权及服务从快从优,内联和联营企业利润及分配从优等“五优”投资政策,不断更新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有效增强了全区招商引资力度。1998年,全区新办“三资”项目2个,投资270万美元;“三来一补”项目12个,投资340万美元。三资企业签定出口成交合同170宗,合同出口总产值2.6亿美元;签定来料加工合同125宗,合同出口总值900多万美元。三资企业出口创汇达2.3亿美元,“三来一补”企业出口加工费实收125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减少17.9%和3.9%。


【商业·物价】 积极发挥集体商业的渠道作用,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商业。有农贸市场13个,1998年市场贸易成交额7749.8万元。实现商业总购进4649.9万元,总销售7749.8万元。全年共办理企业登记4991户,办理企业年检1221户,吊销不规范营业执照169户,办理个体执照检验2000户,检验率为70%,查处无证经营个体82户。全区个体私营企业营业额4.7亿元。


【财政·金融】 区财政实行各职能部门的财务人员集中办公、统一收支、统一建帐的财务工作制度。1998年全区财政收入1620万元,比上年增长20%,财政支出1730万元。各金融部门积极完成存款任务,1998年,完成存款总额达2.1亿元,比上年增长7.2%。


【人民生活】 1998年,职工人均年纯收入2.5万元,农村人均年纯收入3832元,比上年增长5%。全区人均居住面积32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32平方米,就业规模不断扩大。1998年全区从业人员数达1.23万人,比上年增长3.4%。


【教育】 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998年代表市参加全国学生英语能力竞赛的学生中,松苑中学有2名学生获三等奖。全区有92名学生考入市一中和侨中。全区有中、小学13所,在校学生9153人,小学升初中入学率92%。全区现有教师465人,其中高级职称有7人,中级职称有85人。1998年全区投入教育经费达1400万元。全区在树师德活动评选中,表彰了56名先进教师,进一步促进师德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在全区教师中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及验收工作,对教师毛笔字、简笔画、计算机、总结论文、优秀课等基本功进行严格验收,促进了全区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在教学硬件上,加紧东区高级中学的建设及设备购置,该校将于次年9月1日开学。


【文化·体育·卫生】 为加快全区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积极组织各类型文化娱乐活动。1998年,举办了第七届外来员工元旦歌唱比赛、“五·一”粤曲歌唱比赛。为配合万人行筹款活动,本区还在益华广场举办了一场大型文艺晚会,市有关领导和近2000人观看了演出。同时,积极抓好文化市场的管理,全年查处违法经营场所7家,收缴淫秽VCD碟10张,查获翻版VCD碟近500张,1998年,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区体委积极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成立群众性体育组织,健全体育设施网络。1997年已成立了中山市乒乓球协会东区分会,鼓励辖区内的乒乓球爱好者加入协会。至1998年发展协会会员已达80多人。发挥区篮球体育运动设施较齐全的优势,在市篮球协会的支持下,于1998年成立了中山市篮球协会东区分会。全年共举办了5次篮球比赛,2次乒乓球比赛,1次外来劳工拔河比赛等体育活动。区卫生部门抓好医德建设,规范制定了12条医疗制度,同时在妇联、计生、教育等部门的协助下,积极抓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和合作医疗建设。区妇幼保健网覆盖率及妇幼保健人员配备率均达100%,婴儿死亡率5.75‰。全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医院(卫生所)有14间,全区设卫生院(站)16个,共有医务人员43人,中级以上职称者4人。


【环境卫生】 1998年,区城管、环保、监察等部门围绕巩固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成果,开展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等大型活动,高标准整治城市环境卫生,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的考核验收。加强城管城监队伍建设。4月,监察中队为加强城市监察执法力度,经培训考试合格择优录用了19名监察队员,充实了监察队伍。强化健全各项城市管理改革制度,使城市管理日臻完善。为调动城区各居委会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区根据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建立了居委会评级制度,并经市爱国卫生委员会的综合考评,评定柏苑、松苑、竹苑3个居委会为市一级居委会。此外,城管部门积极完善健全“门前三包”队伍、内街保洁队伍、垃圾管理队伍、治安员管理队伍(四支队伍)的巡视制度、“门前三包”制度和卫生清洁户、楼、单位评比制度,全面提高全区城市管理水平。统一认识,努力创建市卫生村,制定一系列的创建措施,实行责任到人,指定每个党委成员负责一个村的工作,并要求城管部门配合各村规划具体实施。各村也增加投入,改善村容,全年各村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共铺筑水泥路面7000米,建垃圾转运站3个,垃圾屋50多间,建设花基约5000米,植树280多棵,绿化花坛500平方米。柏山、起湾、齐东、白沙湾、新村等5个村经上级部门验收合格成为市卫生村,其中齐东和白沙湾准备报评省卫生村。


【精神文明建设】 全面开展“创建文明区”活动,掀起创建文明区、文明村、文明单位新高潮,各战线亦广泛开展“树行业新风”、“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等活动,使全区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工青妇、文化、体育、民政、武装、福利等各项建设都得到有效落实,全面提高了东区人民整体素质。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积极坚持“三为主”方针、以计生“三结合”为目标,严抓全区人口计划。1998年全区一孩出生314人,二孩出生279人,多孩3人,计划生育率达94.8%,完成“四术”838例。同时在区宣传部门的协助下,计生部门还积极地开展对《广东省计划生育新条例》的宣传教育、落实工作,全年共发放“新条例”1.05万份,取得较好的效果。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计生工作力度,定期查环验证,减少外来人口违反计划生育条例的现象。


【侨务】 区统侨部门积极为侨服务,争取侨心,凝聚侨力,全年接待侨胞、港澳乡亲和台商共320人次,印寄《东区侨刊》8000份,同时积极办好'98年春茗大会等大型活动,加强与侨胞联谊,为发动侨胞支持家乡建设,取得了良好推动作用。区侨联被省侨联评为侨联系统先进集体。此外,区统侨办还注重侨联机构建设,在1998年相继成立了松苑、花苑、柏苑3个侨联会,加强了东区侨联统战力量。


【社会治安】 1998年,东区抓住“严打”统一行动良好时机,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全年共破刑事案149宗,破案率57.8%;破治安案件1387宗,抓获违法嫌疑人3396人。为确保各级治安队伍建设,今年在省警校招收10名警察,充实警力。区公安分局还积极开展全体干警的教育整顿工作,并制定了《东区分局严格执法、创建人民满意警队教育整顿工作方案》,通过思想发动、自查自纠、建章立制等形式对分局干警队伍进行了一次深刻的严格执法和反腐败教育。开展治安员的培训工作,全年共举办治安员治安业务及法律常识培训班10期,受训治安员达900多人,有效加大社会治安管理力度。


【民主与法制建设】 1998年,全区经司法调解民间纠纷共145宗,调解率为100%,调解成功率90.3%。区司法所担任常年法律顾问16家,办理合同见证73件,办理诉讼案件39件,办理非诉讼案件59件,协办公证182件,解答法律咨询394人次。经过选前宣传、选民登记、划分选区及分配代表名额等筹备工作,于11月23日统一投票选举产生了中山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东区代表5名。


【武装】 区武装部坚持以军事质量建设为核心,围绕服务经济建设大局,开展新时期武装工作。抓好冬季征兵工作,积极落实人员组织宣传,严格把好兵检、政审关,顺利完成上级交付的征兵任务,为部队输送了6名身体素质好、政治觉悟高、文化水平高的新兵。积极抓好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服从区党委及上级的统一调配,积极组织预备役、民兵队伍参加两个文明建设,完成抗洪抢险、防火警戒、计划生育及社会治安大检查等“急、难、险、重”任务。


【民政】 积极开展助残济困扶贫送温暖活动。1998年共组织帮助军烈属、“五保”户、残疾人和孤寡老人做好事232件,上门慰问579人次,对区内“五保”户发放供养金6.44万元,发放残疾解困金7.3万元,开展各种咨询活动13次、学雷锋活动6次,使“五保”户、残疾人和孤寡老人的衣、食、住、行、医都得到妥善解决。1998年因暴雨和洪水影响,全区有5条村受灾,经济损失534万元;灾情发生后,民政部门积极发动群众捐款,帮助受灾户迅速恢复生产和整治水利设施。9月初,我国长江等地连续遭受历史罕见的特大洪灾,再一次组织全区人民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献爱心活动,共收到捐款31.8万元,捐物折价17.25万元,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和恢复生产作出贡献。积极宣传移风易俗,执行殡葬改革,1998年全区火化率达100%以上,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任务。


【红十字会】 区红十字会积级履行“扶危助困、敬老助残、救死扶伤”的职责,积极抓好各项工作,在年初万人行活动中,积极宣传发动广大干群自愿捐款,并成功举办了一台筹款晚会,共筹得善款216.9万元;为支援长江流域水灾,区红十字会9月初,为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洪水灾区筹集救灾款,举办了“食在长江美食城,心系长江灾区,与您共同参加抗洪赈灾行动”等赈灾筹款活动,共筹得善款31.8万元及价值17.25万元的物资一批,此外,区红十字会还积极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献血法》等法规的宣传工作,认真组织好无偿献血等大型活动,真正体现出“人道、慈善、博爱”精神。(黄卫军)


附:1998年主要领导名单

书 记:郑锦源

区 长:徐小路

上一篇: 东区(1991-1997)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东区(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