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石岐区位于市城区中心,总面积2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6.54万人,非户籍人口3万人,辖1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实施产业富区、三产强区、科教兴区战略,改革产业结构、社区机构、教育布局及基层党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全年实现本地生产总值31.09亿元,比上年增长27.44%;工农业总产值66.68亿元,增长2.21%。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充分利用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实施通过招商把大企业、大财团的公司总部设在石岐区的“总部经济”发展战略。巩固中山民营科技园、海景工业区、富湾工业区、白沙湾工业区等工业园区,基本形成以高新科技为龙头,以家电、电子、食品、化工、医药、机械、五金、制衣、塑料、生物技术、通讯、包装印刷、家具、卫生材料生产行业等为主体的工业产业体系。全区共有工业企业79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主要产品有空调、VCD机、衡器、办公设备、冷冻厨具、电脑密码保险箱、电风扇、电子元件、无纺布一次性用品、玻璃机械、不锈钢制品、健康食品、药品、防静电乳胶手指套、发胶、洗发液、化妆品、蚊香、玩具、灯饰产品等。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6.16亿元,比上年增长2.23%。2004年获市镇区工业纳税突出贡献奖和镇区扩大出口突出贡献奖。
农业 加强水利排灌基础设施建设,维修张溪横涌排灌站和员峰排灌站,改建张溪农庄排灌站,修建员峰农路1200米,加高加固堤围300米,疏河清淤2000米,改造鱼塘360亩。种植“四旁”树木1860株。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7期,培训450多人次,发放各种农业技术资料500多份。加强市场、饲养场动物的检疫防疫。建立优质水稻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引进推广种植水稻新品种,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192万元,比上年增长0.23%。
城乡建设 建成岐江河岸休闲文化长廊2500米,建设江滨路、兴利路、兴创路、兴旺路、民富路、民营西路等道路。全年新建路4245平方米、维修路4048平方米、改建路5117平方米,建花基花坛1336米,安装路灯64盏,种植花苗3.15万棵、树木1267棵、草皮15089平方米,接收绿化面积2.88万平方米。施工报建35宗,建筑面积10360平方米;受监工程25宗,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0.68亿万元,比上年下降28.71%。
外经外贸 全年签订利用外资协议15宗,合同利用外资186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7.67%。重点引进第三产业项目,其中有星粤餐饮娱乐有限公司、维多利亚自选扒房有限公司、百胜餐饮(广东)有限公司中山必胜客中百餐厅、盈翠轩海鲜火锅餐厅、清溪花园房地产有限公司、大谷电子有限公司、建华物流配送中心等。转制中外(境外)合资合作企业,其中有晶华油墨有限公司、佳宝炉具有限公司、赛迪美乳胶制品有限公司等。全区出口创汇超1亿美元的公司有5家,分别是中山丝绸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新达进出口有限公司、中粮外贸发展进出口有限公司、粤粮经贸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山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等。全年实现出口总额9.84亿美元,增长23.27%。
商贸与服务业 巩固和完善7条特色商业街,建设大信新都汇新商业中心和步行街商业购物圈。发展连锁商业和集贸市场,促进发展物流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42%;集市贸易成交总额16.58亿元,增长10.99%;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7亿元,增长82.24%。
财政税收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59%;实现税收总额(全社会口径)13.32亿元,增长18.16%;其中国税收入5.46亿元,增长29.84%,地税收入5.85亿元,增长14.22%。
人民生活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614元,比上年增长7.4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42元,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562元,分别增长11.88%和13.65%。居民储蓄存款226.51亿元,增长7.65%。参加社会养老保险25.31万人次,增长7.66%,其中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分别达6.33万人。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全区有普通中学5间、职业中学1间、小学17间、幼儿园42所,在校中学生8082人,小学生13337人。全区公办学校、幼儿园中的省市等级学校数占公办学校(园)总数的83.92%,该区被评为省教育强镇(区)。2004年,区财政预算投入教育经费11840万元,预算外拨款2400万元,教育经费支出占区财政收入的66.38%。坚持科研促教,提高教学质量,其中获省级科研成果奖28项、省级以上论文奖182篇。北区中学列入全省禁毒教育、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中区中学命名为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杨仙逸小学被定为全国学校德育实验学校。按省级标准新建一间初级中学,扩建启发中学,改造北区中学,3间初中铺设塑胶运动场,全区新建校舍5.8万平方米。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全区学校学生使用计算机人机比例为6.67∶1,建有多媒体电教室26个,6所学校建有计算机校园网,计算机单机进教室195个,全区学校实现光纤宽带上网,杨仙逸中学、杨仙逸小学等5所学校成为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63人考取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中级程序员,考取人数连续12年居全省首位。杨仙逸中学普通高考本科上线人数69人,创历史新高,上线率90.8%,名列普通中学之首。
文化 全区有文化广场9个,影院2间,文化娱乐场所30个,网吧17家,书店55家,音像产品市场(店)62家,业余文艺团体20多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600多人。2004年投资80万元建设有线电视工程,安装有线电视网络地下管道13公里,架设或更换线路50公里,增加电视用户1900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00户。举办文化广场文化娱乐活动48场,观众超8万人次。举办石岐区美术、书法和摄影协会会员作品展,观展人数5000人次,其中有10人次作品获国家级奖、7人次获省级奖、30人次获市级奖。巡查整治文化场所35次,查处无证影吧(室)2间,收缴翻盗版音像制品4000多张,盗版书刊2000本,电子赌博机板20块。
体育 全区有各类球场(馆)213个,游泳场馆11个,田径场23个,棋牌室40家,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超600人。2004年,举办全区综合性运动会,超3000人参加竞赛。投资50万元添置公共休闲场所体育设施。2004年该区获省体育贡献奖。
卫生医疗 全区有华侨医院、苏华赞医院2间二级甲等医院,卫生站(所)18间,医疗床位75张,各类医务人员285人。全区所有社区服务站建有诊室、治疗室、药房、资料档案室、健康教育室,配备插卡机(POS)。建立健全社区卫生十大管理制度,建立健康档案7722份,举办社区卫生服务讲座咨询,派送卫生服务宣传资料。举行食品从业人员学习班,查处非法食品加工场2处,无证熟食档31间,非法行医点2个,药店13间。全年医务人员发表医学论文8篇,其中国家级2篇、省级6篇,获市科研立项2个,开展新技术研究3项。
计划生育 全区常住人口出生1159人,计划生育率95.34%,人口自然增长率2.33‰;流动人口出生459人,计划生育率92.16%。全年落实常住人口“四术”845例,查环查孕率达98.65%。流动人口查验证14894人次,办证7993人,完成“四术”147例。接收录入99个单位4775名育龄妇女计生档案和年终出生、“四术”情况变更信息。发放《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2.9万个,发证率96.88%。举办新婚期、青春期、孕产期、育儿期、更年期等学习班,教育8551人次。
环境保护 筹建城区建设印刷废水集中治理站,治理辖区小印刷和喷漆行业生产废水。严格审批环保立项,全年受理环保立项750份,批复立项679份,发出污染治理通知227份,通过治理设施建设验收158份,治理设施建设率达70%,比上年提高17%。新建项目立项监理890次,污染源现场监理183次,日常巡查达652次,没收过期排污许可证200份。整治街巷破烂路面,实行“门前三包”、内街保洁和除“四害”制度。全年投入鼠药6071斤、蚊蝇药4415斤、蟑螂药15000包,喷杀“四害”孳生地46.3万平方米,签订“四害”管理责任书2648份。
民政 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特困家庭、身边的希望工程及济困助医活动,全年资助困难家庭114户,失学儿童400人次,残疾人1537名,培训安排残疾人就业18名,推荐残疾人就业9名。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月审制,全年发放“低保”救济金180万元。200多户人家参加“骨灰植树”活动,年内未发现再造新坟现象。举办劳动力供需见面会2次,推荐就业人员561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89人,培训新成长劳动力750人。
统侨工作 全年退还非住宅侨房45户53间,其中原屋存在的退还面积1790.26平方米,补偿已被拆除的6890.33平方米1033.58万元。4月20日接待到访的美国新中国教育基金会等多个海外社团。组织祝贺团参加在澳洲举办的第五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拜会香港中山侨商会、香港社团联合会、香港九龙总商会及澳门中山同乡会等社团。苏计成、苏继滔兄弟捐资370万元人民币建成近4000平方米的苏华赞陈大女士楼。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全区建设安全小区84个,其中省级优秀小区1个(东明社区),市级优秀小区61个,市级达标小区23个。侦破“法轮功”案件3件,转化“法轮功”顽固分子。实施“禁毒03工程”,创建“无毒社区”,制作播放《怒刃毒魔》禁毒工作录像专辑。全年破获贩毒案件36件,抓获贩毒犯罪嫌疑人55人,缴获毒品海洛因442.11克。整治问题突出地域、娱乐服务场所及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查处涉嫌传销窝点102个675人,查处组织、容留妇女卖淫及卖淫嫖娼23件62人,查处赌博15宗117人,取缔和清理校园周边非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机室、歌舞厅、音像书刊摊点。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斗争,全年立刑事案件3721件,破1213件。2004年被评为省和市严打整治斗争先进单位。
信访工作 全年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含电话)77宗,上访宗数比上年减少7宗,立案68宗,结案66宗。到市有关部门集体上访9宗198人次,其中佳俊建筑公司75名员工因劳资纠纷集体上访。群众信访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原行政村的遗留问题,其中账务、征地款问题占信访总数的20%。
司法武装 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司法人员到中小学上法制课30次,教育师生1.6万人次。办好“石岐普法网”和“法律知多些”电视专栏,全年播出普法节目53期,收到群众来信超1万封。全年成功调处民间纠纷335件,办理诉讼代理案件27件,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254万元;办理法律意见书和见证书358件,标的金额6548万元。加强民兵队伍建设,调整充实民兵应急分队成员67人,选送优秀青年15人应征入伍。2004年区被评为市武装工作先进单位。
【黎嘉驰设计的省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会徽】 由石岐职中老师黎嘉驰设计的省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会徽被省中运会采用。会徽整体造型是一个站在起跑线上全神贯注,等待号令,随时飞跑的运动员,寓意中学生是祖国的生力军,随时准备为国家作贡献。整个图形极具运动感,笔触刚劲有力,体现了中学生运动会“团结、拼搏、文明、育人”的宗旨。会徽的主体是一个数字“8”,表明是广东省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又是一只欢歌载舞的飞燕,象征学子们奔赴盛会;“S”是体育运动的英文“Sport”;红太阳比喻中学生血气方刚,自强不息的形象;绿色象征中学生青春焕发的气质。6月17日,在石岐职中举行会徽宣传颁奖暨揭幕仪式。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团市委领导出席仪式。(张 惠)
附:2004年石岐区党委、办事处领导名单
书 记:谢克球
副书记:徐新潮 郭惠冰 甘建仁 李嘉活
主 任:徐新潮
副主任:廖焕荣 高凤庭 马玉莲 黄惠嘉 邓炳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