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岐区(2003)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4 【成文日期】2003-12-02 【点击率】2122次


【基本情况】 石岐区位于市城区中心,总面积2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6.32万人,非户籍人口2.62万人,辖3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是中山城区最繁华的商业与文化中心。民权路电信街、民族路商业街、莲员路装饰材料街、悦来南路汽配街、拱辰路灯饰街、光明路海味街、沙岗墟、紫方环保商业广场、中天百货广场、永胜数码广场、大信新都汇、新时代广场、摩登汇、金都城、博物馆、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市第一中学、市华侨中学、市实验小学等基础设施以及中山公园、逸仙湖公园、石岐文化公园、岐头文化公园、孙中山纪念公园、西山寺、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张溪休闲农庄等旅游景点。2003年,石岐区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指导思想,全面实施“工业强区、三产旺区、科教兴区、依法治区”战略,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4亿元,比上年增长24.46%;工农业总产值80.17亿元,增长31.86%。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实施“工业强区”的发展战略和“立足工业求发展、立足外资民企扩总量、立足科技创新增后劲”的工作方针,加强资产与质量的管理,工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全年新增投资项目25个,投资总额6.2亿元,全区现有标准工业厂房80多万平方米,有“三资”、民营及混合型工业企业800多家,其中,中山民营科技园入驻企业120家,省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0家,市民营科技企业65家。巩固和发展中山民营科技园、海景工业区、富湾工业区、白沙湾工业区等(一园三区),形成以家电、电子、食品、化工、医药、机械、五金、制衣、塑料、生物技术、通讯、包装印刷、家具、卫生材料等为主体的工业产业体系。主要工业企业有威力集团公司、三才医药集团公司、凯达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完美日用品有限公司、劲力冷冻厨具有限公司、迪威玻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咀香园食品有限公司、伟来灯饰有限公司、华捷钢管实业有限公司、金叶衡器有限公司、憬旺电子元件有限公司、恒发染织厂有限公司、西博尔(中山)有限公司、今泰空调器制造有限公司、奇才玩具有限公司等名牌企业。主要产品有空调、洗衣机、VCD机、衡器、办公设备、冷冻厨具、电脑密码保险箱、电风扇、电子元件、无纺布一次性用品、玻璃机械、不锈钢制品、健康食品、药品、防静电乳胶手指套、发胶、洗发液、化妆品、蚊香、玩具、灯饰产品等。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9.94亿元(其中“一园三区”占23.5亿元),比上年增长31.98%。石岐区获市镇区工业纳税突出贡献奖和镇区扩大出口突出贡献奖。
  农业 全年投资130多万元,维修排灌站4座,改建排灌站1座,修建改造农路2.3千米,改造鱼塘360亩,加高加固堤围500米,修建混凝土防浪墙460米,疏河清淤2000米,土方达3300立方米、混凝土1500立方米。种植“四旁”树木2660株。实施“科技兴农”,举办11期农业技术培训班,发放900多份农业技术资料。新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团结祥兴花果园艺场。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342万元,比上年增长1.52%。
  城乡建设 完善民营科技园基础设施建设,新铺园区道路3315米,填土1094亩,完善创业园设施,兴建标准工业厂房40万平方米;建成科技创新中心,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在建项目34个,建筑面积达57万平方米。投入753万元市政建设资金,新建和改造街道路面9665平方米、中井360个、边井879个,下水道1910米,新装路灯50盏、新建围墙3000米,粉刷152栋大楼面积9.03万平方米,审批房屋报建55项,建筑面积达29万平方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14.98亿元,比上年增长25.93%,立项21个,增长75%。
  外经外贸 以市3·28招商经贸洽谈会为契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及代理招商、以商引商、网上招商等形式,开展对外招商工作。共引进招商项目14个,合同利用外资25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9.7%;实际利用外资1240万美元,增长10.91%;新增“三资”企业4家,投资总额50万美元。开展中外(港、澳、台)合资合作企业的转制工作,将真安印花定型有限公司、松喜缝制有限公司、堀井办公设备有限公司、麦斯科林净化设备有限公司、科林斯德无纺布制品公司等5家合资合作企业转为外(港、澳、台)方独资企业。组建石岐进出口行业商会,规范外贸出口管理。全年实现出口贸易成交额798.44万美元,增长30.52%,出口创汇7.98亿美元,增长35.77%。
  国内贸易 发挥中心城区的人缘和地理优势,完善民权路电信街、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等7条特色商业街。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投资7亿多元建设的大信新都汇和摩登汇开业,好又多连锁店、壹加壹连锁店、华润连锁店等超市供销两旺,光明市场、延龄市场、红楼市场、东门市场、张溪市场、厚兴市场、南下市场、安山市场、员峰市场等29个集贸市场成交活跃。全年社会商品零售额达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8%;集贸市场贸易成交额达14.94亿元,增长7.45%。
  民营经济 全区现有各类私营企业2803家,从业人员10.14万人,个体工商户9189家,从业人员33.91万人。区内主要民营企业有三才医药集团公司、劲力冷冻厨具制造有限公司、香山衡器集团有限公司、华捷钢管实业有限公司、金马游艺机有限公司、今泰空调器制造有限公司、迪威玻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万科电子有限公司、通用螺丝制造有限公司等。民营经济占区经济的45.42%。年产值达43.79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7.66%,税收4.64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52%。
  财政税收 加强财政监督,健全管理制度,推行和完善资金收缴、经费支出、会计核算、票据管理、档案保管的“五统一”管理模式,继续强化税收征管,多方培植税源,国税和地税稳步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93亿元,比上年增长58.02%;实现税收收入8.93亿元,增长26.69%,其中,国税收入5.77亿元,增长22.66%;地税收入2.76亿元,增长37.64%。
  人民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158元,比上年增长5.8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33元,增长4.88%。城区居民的消费中,食品支出的比重占40%,投资、购物、娱乐及消费性支出占60%。全区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820户,有线电视及电话普及率达95%以上。全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2774人,占18岁以上农村人口的17.12%。

#p#副标题#e#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全区有直属中学6间、小学18间、幼儿园42所,其中,省一级学校2间、市一级学校12间,省绿色学校1间、市规范学校2间,等级学校占69.9%。在职中小学教师1079人,在校中小学学生22078人。2003年,继续实施校舍改造工程,投入校舍建设改造资金5300万元,新建教学大楼4座,整修改造校舍5所,修建学校运动场6个,增加中小学校舍用地面积8.03万平方米,新增校舍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全区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教学信息化体系。硬件方面,全年投入资金425万元,新建学校电脑室6间,新购电脑562台,全区共有教学电脑室42间,多媒体电教室26间,电脑单机进教室181间,学校全面实现宽带上网,其中,17所学校实现光纤专线上网,7所学校建有校园网站,5所学校被列为中山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软件方面,承担省级教育科研课题5个、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200多个。有918名中小学教师通过计算机初级水平考核,870名教师通过计算机水平考核。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在教师队伍中全面推行聘任上岗、竞争上岗、绩效评价和工作岗位、工作贡献、劳动报酬“三统一”的分配制度。1072名中小学教师与学校签订聘任合同;引入学生评价老师的教育新理念,推行上级、同事、学生多角度评价教师的绩效考评机制,将考评结果作为上岗、分配、奖惩的依据;按照“公布聘用岗位——申报竞聘岗位——竞聘演说——民主测评——领导组评议”的竞聘程序,对学校级科组长、班主任等主要岗位全面实行竞争上岗。改革分配制度后,全区中小学教师年人均收入4.08万元,人均增资2581元,增幅6.75%。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在职培训、教师学历进修、教师岗位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教科研培训、新课程培训等。全年共有250名教师参加系统的专业技术职务培训,1000多人次参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培训。构建以名师为领头羊、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的队伍结构体系,全区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南粤优秀校长2名、南粤优秀教师9名、南粤教坛新秀6名、南粤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名、中学特级教师1名、市教育名师16名、市学科带头人7名、市优秀教师49名、市教坛新秀30名、中学特级教师1名、中高级教师563名,占教师总数的52.2%。北区中学被列入全省禁毒教育、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中区中学被命名为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杨仙逸小学被定为全国学校德育实验学校,区教育办公室获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
  科技 全区有技术人员6913人,其中,高级职称210人、中级职称948人、初级职称5755人;有7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0家省民营科技企业、65家市民营科技企业,形成2个省名牌产品、5个市名牌产品。2003年共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市科技计划项目13项,有5个项目获科技补贴90万元;申报市技改贴息项目10个,获技改贴息255万元;晶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被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新成立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伟来灯饰有限公司、堀井办公设备有限公司)2家,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8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49家;申请专利95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38件、外观设计专利54件;获得专利授权88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实用型专利40件、外观设计专利45件;安装信息平台信息点200个、服务器3台、双网机40台。
  文化 全区有文化广场10个、有线电视娱乐互动频道2个、影院(室)12个、文化娱乐场所30个、网吧17家、书店67家、音像产品市场(店)69家、业余文艺团体20多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600多人。全年投入资金215万元,安装有线电视网络地下管道28千米,接线沙井380个,安装分线器1700个、放大器300个,铺设光缆线路3公里、电缆线路40公里,新装电视用户1600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20户。成立石岐区美术书法协会、石岐区摄影协会,装饰石岐图书馆和沙岗墟电影文化广场的舞台灯光。举办文化娱乐活动48场,观众逾8万人次。组织1286人参加市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14个项目的竞赛,获19个金奖、27个银奖、47个铜奖、9个优秀奖。贯彻落实《娱乐场所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网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35次文化场所巡查整治行动,查处无证影吧(室)2间,收缴翻版音像制品250张、盗版书刊450本、电子赌博机板5块。
  体育 全区有192个球场(馆)、9个游泳场馆、23个田径场、23家棋牌室,体育产业从业人员逾500人。2003年,全区贯彻落实《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举办了8场群众性的体育活动,5000多人参加。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市体育竞赛,共获单项奖100多个、团体奖3个(乒乓球团体第一、柔道团体第二、跆拳道团体第三)。投资60万元在石岐东河北体育公园、石岐文化公园、电信广场、华侨新村、华柏园等公共休闲场所添置1批体育设施。2003年石岐区获广东省体育贡献奖。
  卫生 全区有2间二级甲等医院(华侨医院、苏华赞医院)、18间卫生站(所)、66张医疗床位、360名医务人员。抗击“非典”期间,设立发热诊室和发热病人观察室,开设发热患者绿色通道,举办医务人员培训班,开展全民预防“非典”知识宣传活动,建立首诊负责制和疫情报告制,两间医院均无输出1例“非典”病人、无1名医务人员受到“非典”感染。坚持以“合理规划,完善功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稳步发展”为指导,注重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卫生站均配齐诊室、治疗室、药房、资料档案室、健康教育室和POS机,建立健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员工作制度》,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咨询活动30多次,健康讲座29场,义诊16次。医务人员发表学术论文26篇,其中,国家级9篇,省级3篇,获市科研立项2个、苏华赞医院与市中医院合作研究的耳声发射技术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项目获市科技进步奖。
  计划生育 切实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将计划生育工作与党建、经济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全年人口出生975人,计划生育率达94.05%。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墙报、宣传车等宣传工具,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和《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全年共进行广播电视宣传20多次,悬挂宣传横额18条次,印发宣传单张资料1万多份,举办宣传咨询及培训、测试活动超10次。狠抓常住和流动育龄人口的查环查孕和节育工作,全年落实常住人口“四术”98例,查环查孕率达98.48%。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的信息化建设,开展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举办生殖保健知识教育,育龄妇女常见病普查普治,妇女更年期学习班,避孕药具使用知识讲座,进行“7·11”世界人口日集会,独生子女、纯女户困难户及术后并发症患者慰问等服务活动。
  环境保护 开展以保护岐江河为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清拆搬迁沿江猪场23间、沙石场和砖场10多个、废旧物资堆放场28个、违章建筑54间。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三同时”制度,把好环保立项审批关。全年受理环保立项691份,批复618份,发出污染治理通知书98份,治理验收52项,新建项目“三同时”执行率100%,立项审批正确率100%。按照“老区抓改造,新区抓提高”的原则,整治了河泊一横巷、桑基巷、唐屋巷、兴宁里巷;接管顺景新一居、半山翠苑等5个住宅新区的环保工作。对100多条街道实行门前“三包”。种植各类花苗树木2.87万棵、草皮3.54万平方米,清理雨篷梯间杂物1.43万处、余泥瓦渣杂物916吨、“四害”孳生地45.4万平方米。
  民政 继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展救灾救济工作。一帮一结对帮扶特困家庭、身边的希望工程及济困助医活动,全年共资助困难家庭422户、残疾人1488名、失学儿童263人,实行对特困户就诊病人药费在50元以下全免,50元以上减免50%的医疗优惠政策。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就业工作的意见》,重点开展城中村洗脚上田农民的就业和城市居民、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工作,举办7次现场就业招聘会、12期城乡失业人员培训班。妥善解决原区属企业退休、离岗退养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为1864名退休、离岗退养工人购买社会养老保险,金额达2235万元;为559名下岗工人支付生活补偿费950万元。开展双拥模范城的创建活动,建立“双拥”共建单位6个,帮扶下岗伤残军人11名,安置退伍义务兵13名。倡导殡葬改革,组织12次骨灰植树活动,张贴禁止上山建造和拜祭坟墓等宣传标语1000多份,全年未发现再造新坟现象。
  统侨工作 继续开展非住宅侨房的退还工作,维护华侨、侨眷的合法权益。退还非住宅侨房58户71间,面积达1.08万平方米,其中,原屋存在的5170平方米,已被拆除的5604平方米,给予经济补偿869.72万元。按照“结侨缘,聚侨心”的宗旨,举办华侨联谊及商务活动10多次,拜会港澳、海外社团和乡亲123人次,接受侨胞团体及个人捐款70多万元。开展台胞台属的调查统计工作,全区现有在台同胞144户178人,台属143户159人。6月,推荐38名代表出席市第六届台胞台属代表大会。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方针和“谁受益,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开展创建安全小区活动。共建安全小区84个,其中,省级优秀小区1个,市级优秀小区61个,市级达标小区23个。继续加强对“法轮功”痴迷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全年转化受毒害较深的“法轮功”人员4名。重视人民内部矛盾的化解工作,及时处理岐头、张溪社区原村民的越级上访。加强对流动人口及出租屋的管理,出租屋备案率达92%,外来人口办证率达93%。认真实施“禁毒03工程”,开展“无毒社区”的创建活动。破获贩毒案件25宗,抓获贩毒犯罪嫌疑人39人,缴获毒品海洛因770克、摇头丸300粒,收戒吸毒人员435人,其中,送强制戒毒239人、劳教73人。大力整治治安问题突出部位、娱乐服务场所及校园周边治安环境,采取统一突击行动5次,清查出租屋579间、工地工棚18处,查处桑拿室5间、发廊80间、录像室2间、网吧2间、违规经营点12个,清理整顿游戏机室2间,拆除违章建筑物2处,解决学校交通问题3个,清除安全隐患30多处。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斗争,全年共立刑事案件3801宗,破案1091宗,破案率达28.7%。石岐区被评为省、市严打整治斗争先进单位。
  司法武装 继续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举办普法培训班12期,5200人次受培训,开办中小学法制课18节次,培训师生1.24万人次。完善“石岐普法网”和“法律知多些”电视专栏,全年播出专栏节目53期,收到群众来信1万余封。强化基层司法队伍建设,成立区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社区法律服务室38个,调聘专职法律工作者6人、调解委员175人。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建立区级政务公开栏,部门事务公开栏26个、村级政务公开栏9个。调解处理民间纠纷479宗,成功调解479宗,调解率达100%;办理诉讼代理案件26宗,争议标的1497万元,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1022万元;办理法律意见书和见证书1565件,标的9947万元;为57家企业担任常年法律顾问,协办各类公证75件,代写法律文书446份,解答法律咨询645人次,处理群众来信230件次。加强民兵队伍建设,调整充实民兵应急分队成员79人,组织民兵技术分队1个45人。重视征兵工作,设置兵役登记站38个,登记适龄青年2307人,确定预征对象140人,选送15名优秀青年入伍。2003年,石岐区被评为省依法治省先进单位、市征兵全优单位,区武装部被评为市标兵武装部。
  社区管理 全区有社区居委会38个,120名民选正副主任、57名脱产委员、82名非脱产委员、14名社工。补选社区治保主任(委员)8名,接收市属转制企业党员444人、转制企业干部300人;组建湖滨、仙湖、桂园、大维、悦来南、莲新、南园等社区党总支部7个。举办社区管理人员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班3期,组织各类学习教育活动10多次。全面推进党团组织、科教、就业指导、卫生、警务、社区服务、文体、法律等“八进社区”工作,组建社区法律服务室38个、社区警务室38个、社区党组织115个、社区团组织44个、社区服务中心2个、社区“星光老人之家”24个,举办社区文化、体育、爱国卫生及科教活动50多场次。东明社区被评为省级优秀社区、11个社区被评为市级文明社区。
  精神文明建设 抓好区党委学习中心组的理论学习,组织全区党员干部开展1个月的党员教育活动,重点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到中山考察时的讲话及谷文昌、郑培民、卫生系统抗“非典”先进事迹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注重示范教育、警示教育,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建立和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定、领导班子成员谈心制度、领导干部分片联系群众制度、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度,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5宗。开展全区性的“十佳公务员、十佳公安民警、十佳社区工作者、十佳教育工作者”评选、行风评议、“文明窗口”的创建等活动,全年共创建文明单位51个、优秀安全文明小区61个,无毒社区2个。
  工青妇工作 按照“新投产1家企业即组建1个工会,签订1份劳动合同就发展1名会员”的要求,新组建企业工会组织15家,发展新会员5000多人。组织开展学习十六大精神答题竞赛、“姊妹舒”杯劳动保护知识竞赛、迎春长跑活动、全民健身以及慈善万人行义演筹款。组织退休职工参加市第十五届老人运动会获团体部分第一名。投入资金4万多元,扩建退休职工活动场所350平方米。推选省级劳动模范2名、市级劳动模范1名、市先进集体6个、市先进生产(工作)者42名。区工会获全国先进奖、省先进工会奖。纪念“五四”运动84周年,以“高举团旗跟党走”为主题,组织全区团员青年开展防治“非典”,无偿献血的宣传咨询、青少年法制教育、“阳光青年文化沙龙”、“千人共植同心树”等活动,创建“五四红旗团委”2个、“青年文明号”3个,接管4个市属转制企业团组织,区团委被评为市学校团工作先进集体。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小公民在行动”、“三八”维权咨询活动,举办下岗女工、失业妇女、农村妇女家政培训班10期,培训逾千人次,创建“五好文明家庭”2000户,评选文明户标兵20个,推选市级家庭教育先进集体1个、优秀家长学校2个、优秀之家3个、先进工作者3个。理顺91个市属转制企业的妇女组织,组建46个基层妇女小组。
  组织(人事)外事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接管市属转制企业党委(华南路桥公司党委)1个、党支部7个、党员697人,新建党总支部7个、党支部8个,新增建党对象175人,吸收预备党员105人,转正党员137人,举办党员政治理论培训班1期,培训780人、建党对象学习班有304人参加培训,建立社区“两机一室”(电视机、DVD机、党员教育活动室)38个。自制党教专题片《非常抉择》,获市评比一等奖。强化干部管理和人事工作,考核行政编制人员120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7人、社区居委会人员197人,新招录公务员1名,新调入工作人员10名,办理退休和提前退休人员14人,签订区机关合同干部、合同职工及社区居委会合同职工的劳动合同103份,举办2期公务员电脑培训班,培训98人,接收市属转制企业在册退休老干部2673人。协助市外事部门办理出国签证21人次、往港澳签证203人次。


【久兴家电科技工业园】 7月10日,久兴家电科技工业园落户中山民营科技园,总投资3000万美元,占地总面积200亩,其中,生产区8万平方米、生活区2.5万平方米(包括职工宿舍、球场、网球场、泳池、投影室及视训教育中心等设施),绿化占地率40%。该科技园主要生产经营电风扇、灯饰以及烤肉炉等厨用家电,电风扇年产量800万台,产值近10亿元。


【第二届城乡劳动力供需见面会】 8月30日,由区办事处主办,区就业办公室、区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市职业介绍中心在北区中学联合举办石岐区第二届劳动力供需见面会。组织了105家单位(市内企业单位82家、职业介绍所23家)进场招聘,2700人入场求职,现场共登记求职人员575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04人),发放《中山市城乡优惠证》52本,接受就业咨询约500人次。


【清查非法传销窝点】 7月29日,石岐工商分局、公安分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对辖区内的非法传销窝点展开突击清查行动。出动执法人员266人,清查传销窝点20个,抓获传销人员143人(其中140人留置24小时后教育遣散,3人刑事拘留),年龄最大的36岁,最小的16岁,均来自湖北、安徽、河南、河北、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


【成立石岐区户政办理中心】 3月7日,石岐区户政办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隶属石岐公安分局管辖。主要办理辖区内的户口迁移、户口变更、户口注销以及居民身份证、边境通行证、门(楼)牌的申领业务,加具公证申请意见及单程出境申请意见,负责有关户政事项的审核、审批工作。(熊云峰)


附:2003年石岐区党委、办事处领导名单

书 记:罗焯添(12月止) 谢克球(12月起)

副书记:徐新潮 郭惠冰 甘建仁 李嘉活

主 任:徐新潮

副主任:廖焕荣 高凤庭 马玉莲 黄惠嘉 邓炳南

上一篇: 石岐区(2002)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石岐区(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