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岐区(2001)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2 【成文日期】2001-12-02 【点击率】1884次


【基本情况】 石岐区位于市城区中心,面积2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6.05万人,外来人口4.12万人;辖3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个村民委员会。主要基础设施有:东明大桥、中山大桥、岐江桥、员峰桥、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民权路电信街、民族路女人街、莲员路装饰材料街、悦来南路汽配街、沙岗墟、中恳商场、中山百货、新时代广场、金都城、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中山学院、市第一中学、市华侨中学等。主要旅游景点有:中山公园、逸仙湖公园、北区公园、岐头文化公园、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张溪休闲农庄、孙中山纪念堂、西山寺等。2001年,石岐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党群关系进一步融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两个文明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41亿元,比上年增长25.85%;工农业总产业42.26亿元,增长47.07%。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认真贯彻“工业强区”的发展战略和“立足工业求发展,立足外资民企扩总量,立足科技创新增后劲”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强资产与质量的有效管理。全区有标准工业厂房近100万平方米,拥有“三资”、“三来一补”、民营及混合型工业企业近400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2家。全年工业总产值42.03亿元,比上年增长47.39%;企业总收入44亿元,增长52.78%。
  农业 区、村两级共投资100多万元,新建员峰丁字河农桥1座,改造张溪、岐头、员峰农路6.5公里,整治维修张溪、岐头、员峰排灌站4座,改造鱼塘590亩,加高加固张溪梁家堤围200米、张溪高涌堤围500米,修建员峰南六头防浪墙148米,疏河清淤2000米,完成土方3500立方米、石方700立方米、混凝土206立方米。初步建成占地430亩的张溪休闲农庄和占地1000亩的员峰现代化农业小区。兴建和完善4个农业示范基地:员峰团结210亩水稻创高产中心示范基地,岐头、厚兴、员峰300亩脆肉鲩、罗氏虾高产示范基地,团结、员峰樱桃谷鸭种蛋种苗繁殖示范基地,张溪养殖一条街和再就业工程示范基地。全年农业总收入9366万元,比上年增长1.5%;农业纯收入430万元,增长1.5%;农业总产值2273万元,增长6.81%。
  第三产业 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人缘和地缘优势,在巩固和完善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民权路电信街的基础上,改建民族路女人街、悦来南汽配街和莲员路装饰材料街,建立石岐摩托车维修配件中心和石岐电信业商会。引进资金6亿元,建设莲塘北路大信商业广场。投资7.6亿元,新建商品房34.34万平方米,销售商品房20.6万平方米。全年第三产业(含商业、房地产)总收入10.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倍;第三产业税收收入1.1亿元,增长34.37%。
  村镇建设 投资2263万元新建道路6条,其中15米宽道路4条、全长1272米,18米宽道路1条、长400米,24米宽道路1条、长970米。整治东明大桥两岸东西两侧2300米沿江路面,民科园西面填土552亩。新建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新装路灯420盏,整治内街内巷23条。建设富湾工业区的水电、通讯、道路、绿化等配套工程。
  外经外贸 以市“3·28”招商贸易洽谈会为契机,加强四大公司同步招商机制,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以及代理招商、以商引商、网上招商等形式,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各类项目30个,合同利用外资209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3倍;出口创汇7311万美元,增长5.39%。
  财政税收 坚持适度从紧的地方财政政策,推行“收支两条线”和支出单据“领导双签”制度,年度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全年财政收入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9.73%;财政支出5684万元,下降46.5%。继续加强税收征管,多方培植税源,确保国家和地方税收的稳步增长。全年税收收入3.7亿元,增长33.57%;其中国税收入3.84亿元,增长2.46倍;地税收入1.62亿元,增长37.78%。
  人民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500元,比上年增长5.16%;企业职工人均年纯收入1.21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居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质量有较大改善,在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支出的比重下降,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的比重上升。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全区264户585人获最低生活保障金共99万元,86位孤寡老人享受定期定量救济,107户居民获临时救济,60人入住福利院或老人院。为广西河池地区募捐衣被813袋9000多件和现金6069元。启动“身边的希望工程”,筹集助学金28万元,资助101名特困学生入学。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全区有初级中学3所、小学17所、幼儿园24所,有中小学教师707人,中学在校学生3469人,小学在校学生为1.21万人。2001年,全面推行校务公开与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加快办学体制、投资体制、教学手段的改革,调整学校布局,改造校舍。整治旧城区“麻雀”学校,改造东门小学,扩建启发中学、岐江小学,合并西厂小学与逢源小学,按省一级学校标准新建一所初级中学,将烟墩中学整体并入新中学,烟墩小学迁入烟墩中学校址等。5所区属公办幼儿园全面改为公有民办,石岐第一小学改为国有民办。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融合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开展“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同学、爱老师、爱家长”的身边爱国主义教育,举办“讲石岐事、写石岐人”中小学生即席作文和“石岐历史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
  科技 实施“科技兴区”战略,集中力量规划筹建以民营科技企业为主体,以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产业为重点的现代化高科技工业园中山民营科技园。在工业企业中开展设备工艺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知识产权专利申报注册工作。全年上报省科技计划项目7个、市科技计划项目15个,获市科技三项经费100万元;申报市技改项目10项,其中4项获市技改贴息贷款共70万元;申请专利76个,获批准63个。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科技普及活动,举办计算机网络、外语、企业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开办优质水稻规范化栽培、科学养猪、蔬菜无公害和花卉种植、水产养殖等技术培训班。支持企业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创建3个产学研联合开发中心。
  文化体育 在文化建设方面,充分利用沙岗墟、步行街、中恳百货、岐头、员峰和东明花园等文化广场,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举办元旦灯谜游园、元旦文艺晚会、迎春花市文艺晚会、中秋国庆文化晚会、工业文艺汇演、幼儿模特大赛、中小学校合唱比赛和“今朝共灿烂”摄影展览等,全年举办文艺演出90多场,观众20多万人次。区业余合唱队参加市“颂歌献给党”合唱比赛获金奖,区文艺代表队参加市工业文艺汇演获2金、2银、1铜奖项。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取缔无证经营音像制品经营流动点和无证经营书报点,查封10间无牌无照的印刷企业10间,吊销音像经营许可证4个,收缴翻版音像制品5500张、色情音像制品13张、盗版书刊2.98万册。举办“助申奥万人跑”和首届龙舟邀请赛,参加市第四届运动会,获总分第六名,单项金奖25个、银奖13个、铜奖26个。
  环境卫生 全年投入环境卫生建设管理资金1129万元。以“绿色运动,健康人生”为主题,广泛开展环保理念和环保法规的宣传活动。落实环境监理制度,对全区511间企业进行建设项目现场监理,对56间污染企业进行污染源现场监理,为547间企业补办环境立项许可证,督促250间企业完善环保处理设施,并对7间重点污染企业限期整改。改造华柏新村和华陀新村的绿化环境,覆盖宏基涌。监管和治理城区内河沿岸工厂和饮食业污水排放,搬迁沿岸大小养猪场,控制内河污染。完善门前“三包”、内街保洁、垃圾屋管理及绿化管理机制,区内85条主要道路实行门前“三包”。种植各类花苗、树木9.47万棵,清理雨篷梯间杂物8834处和余泥瓦渣杂物791吨,处理乱搭乱挂100件、乱丢垃圾390件、工地乱堆乱放204件、占道经营1520件,接受处理各类环境卫生投诉236件。
  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广大干部职工和城乡居民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无毒村、无毒社区,开展科技、道德、法制、文化“四进家庭”活动。对青少年进行“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宣传教育,举行中学生“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组织“阳光花地世纪婚礼”活动。以“我们的事业,我们的风采”为主题,树立一批“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以及好母亲、好妻子等先进妇女典型。创建全国模范社区1个、省文明村1个和市优秀安全文明小区47个、无毒社区2个、文明村2个、文明单位60个。在广大党员干部队伍中开展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共举办培训班64期,1.23万人次参加学习教育,撰写学习心得共4217篇。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按照行业性和地域性相结合的原则,组建区机关事业单位党委、区集体资产经营公司党委、区公安分局党委以及街道党委等4个基层党委,并接管“公转非”企业党支部87个,新建基层党支部69个,发展建党对象128名,吸收新党员89名。
  计划生育 继续坚持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度,实现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建设基层计划生育设施,加强计划生育协会领导,建立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信息库,落实各项生育政策和节育措施,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全年查环查孕3.81万人次,落实“四术”措施1226人,避孕节育率达86.2%。人口出生984人,其中计划内出生929人,计划生育率94.41%。
  统侨工作 成立石岐区第一届华侨联合会,召开石岐区侨联第一次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石岐侨联永远荣誉主席、荣誉主席、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等侨联领导班子。按照“结侨缘、打侨牌、聚侨心”的宗旨,举办系列华侨联谊及商务活动,其中参加5个港澳社团的春茗活动,召开侨委及工商企业家联席座谈会,举办“WTO——我们的处境和策略”商务沙龙。全年接待海内外华侨社团338人次,接待侨胞、侨眷250人次,慰问困难归侨眷属42户,落实退还侨房58间、7697平方米。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全区各级组织和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齐抓共管。重点加强出租屋及流动人口的管理、安全文明小区建设和以“严打”、扫除“黄、赌、毒”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斗争。按照“严厉打击与教育转化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强化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成功转化“法轮功”痴迷人员15人。加强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开展“三项教育回头看”活动。全年立刑事案件3666件,破获大要案598件。
  民主与法制建设 围绕依法治区的总体目标,把常规性的法制宣传工作与普法教育有机地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全年举办普法培训班16期,培训2166人次;组织全区性的法律知识测验11次,编写法制宣传资料100篇,办法制宣传栏24期。给厂企员工、学校学生上法制课8次,听课人数1.03万人次。利用有线电视制作《法律知多些》专题节目50期,收到参加有奖活动的观众来信3750封。


【经济管理制度改革】 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继续强化挂靠企业、集体企业的脱钩转制和参股改组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治经济管理和运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理顺以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统揽工业、房地产、第三产业和加工装配四大公司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制定《石岐区经济部门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石岐区内部审计实施办法》、《石岐区建筑工程招标投标暂行规定》等系列经济管理制度。


【“城中村”改造和社区综合改革】 在全市率先开展“城中村”改造和城市社区综合改革工作。至2001年底,全区共改造南下、老安山、基边和天门等4个“城中村”,组建地缘性和单元性社区居民委员会33个,包括东明、麻洲、迎阳、民生、仁和、桂园、河泊、狮子街、富豪、莲新、仁厚、太平、后岗、莲塘、湖滨、建华、老安山、悦来南、南园、梅基、汇源、安栏、联安、蒌园、凤鸣、大维、仙湖、东盛、基边、南下、民族、白水井、天门等。依法民主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主任33个、副主任68名、脱产和非脱产委员143名。(熊云峰)


附:2001年石岐区党委、办事处领导班子成员名单

书 记:罗焯添

副书记:郑均源 杜绮玲 甘建仁

党委委员:李加活 李敬新 廖焕荣 高凤庭 陈志维

     马玉莲 陈国平 肖必超 陈耀和 黄惠嘉 徐绮联

主 任:郑均源

副主任:李加活 李敬新 廖焕荣 高凤庭 陈志维

上一篇: 石岐区(2000)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石岐区(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