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岐区(2000)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1 【成文日期】2000-12-02 【点击率】1716次


【简况】2000年6月8日,原中区和原北区合并组成石岐区。石岐区位于中山市城区中心,总面积26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委员会和38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15.88万人,外来人口3.73万人。2000年,石岐区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党群关系融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两个文明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24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工农业总产值28.73亿元,增长12.8%。


【工业】贯彻“工业立区”的发展战略和“改革、堵塞、挖潜、培植、提高”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资产与质量的有效管理,工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新建和完善了中山民营科技园、海景工业区、东河北传统项目工业区、富湾工业区、白沙湾工业区等五大区办工业园区和10多个村级工业小区,基本形成了以高新科技为“龙头”,以家电、电子、食品、化工、医药、机械、五金、制衣、塑料、生物技术、通讯、包装印刷、家具、卫生材料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全区现有标准工业厂房80多万平方米,拥有“三资”、“三来一补”、民营及混合型工业企业384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2家。200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2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企业总收入28.8亿元,增长15%。


【农业】全区三级投资70多万元修建改造张溪、员峰农耕路3公里,架设基边花卉基地农用电线250米,加高加固堤围2.5公里,疏浚河道3公里,修建防浪墙250米,完成土方1.25万立方米、石方4450立方米、混凝土585立方米。兴建和完善农业示范基地4个,主要包括:员峰团结村210亩水稻创高产中心示范基地,岐头、厚兴、员峰村300亩脆肉鲩、罗氏虾高产示范基地,团结、员峰樱桃谷鸭种蛋种苗繁殖示范基地,张溪养殖一条街和再就业工程示范基地等。全年农业总产值2128万元,比上年增长1.6%,农业总收入9213万元,增长3%。


【第三产业】发挥旧城区的人缘和地理优势,以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为中心,以民族路服装销售为示范,以传统特色商业为基础,规划形成了太平路、安栏路、悦来中路、悦来南路、民权路、拱辰路、莲园西路等7条特色商业街。在保留沙岗墟传统墟日的基础上,增加了沙岗墟全日制市场、啤酒城、烧烤场,加建了墟市中心文化广场,将沙岗墟建成商品交易市场。以旧城改造为重点,充分利用旧厂房土地发展房地产,全年开发房地产项目15个。全年第三产业(含商业、房地产)总收入4.3亿元,比上年增长29.8%;第三产业税收收入8197万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29.6%。


【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新建扩建路面5870平方米,新建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新建和改建垃圾屋10间、下水道1519米,新装路灯211盏,种植各类花苗11.72万棵、树木333棵、草皮1.49万平方米,修建花坛2092米。


【外经贸易】以市政府举办“3·28”招商贸易洽谈会为契机,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全年引进外资项目51个,包括中山假日酒店、威震实业、夏威夷游泳馆、兴绮鞋业、欧莱数据电子、麦斯科林净化设备、哈迪森皮具、发思特电源、迪威玻璃机械、海基机械、洲华包装、赢亮塑料等。全年出口创汇55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8%。


【财政·税务】继续坚持适度从紧的地方财政政策,推行“收支两条线”和支出单据“领导双签”制度,年度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全年财政收入9234万元,比上年增长17.3%,财政支出10625万元,增长7%。继续加强税收征管,多方培植税源,确保国家和地方税收的稳步增长。全年上缴税收2.77亿元,增长24.1%,其中国税1.11亿元,地税1.18亿元,农业“四税”2109万元,其他税收2699万元。


【人民生活】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230元,增长5%;企业职工人均年纯收入1.2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居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质素也有较大改善,在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支出的比重下降,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的比重上升。以关注社会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为宗旨,大力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全年对104户314人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发放保障金61万元;对全区291位6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实行了电费补助,并对其中的82位孤寡老人实行了定期定量救济;全年发放紧急救灾金5万多元。区内企业职工参保率达83%,区下属单位参保率达100%。


【教育】继续优先发展普通教育,重点改革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调整学校布局,更新改造教学手段。创办了民办公助的博爱小学和公有民办的石岐实验小学,有效地解决了地段学生就近入学问题。将规模较小的逢源小学并入了岐江小学,启动了东门小学第二期改造工程,出让华侨中学校园用地,扩大初中生入学渠道,全区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达97.7%。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投入资金937万元新建标准化电脑室l3间,改造升级电脑室l间,全区标准电脑室普及率达94.7%,标准语音室普及率达73.7%,多媒体电教室普及率达47.4%。在社区教育方面,成立了石岐区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社会育人环境管理组、社区校外教育工作组、青少年维权工作组和学校教育督导组。创建了石岐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进一步完善了学军基地、法制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高”农业劳动实践基地、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基地以及家庭教育基地,并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广泛开展社区教育系列活动。石岐区被评为2000年度市教育工作先进镇区和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镇区。


【科技】实施“科技兴区”战略,集中力量规划筹建以民营科技企业为主体,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产业为重点的现代化高科技工业园——中山民营科技园。在工业企业中重点抓好设备、工艺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全年完成技改项目54项,其中香山衡器有限公司15项,南下制漆厂10项。开展科技普及活动,举办了电脑网络、外语、企业行业培训、继续教育以及优质稻规范化栽培技术、科学养猪技术、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水产养殖技术、人类结核病防治控制技术等10多个培训班,参加了2000年华南计算机世界与网络展览会、深圳中国高新科技博览会、专利技术交流会、CAD/CAPP产品暨企业信息化研讨会等。全年投入资金680万元支持科技发展,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6.4%。


【文化·体育】在文化建设方面,投资近100万元建立了藏书3万多册的文化图书室、省特级文化站和全市第一间电影文化广场。充分利用沙岗墟电影文化广场、步行街文化广场、中恳文化广场、岐头文化公园、员峰文化广场和东明花园文化广场,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其中举行了元旦灯谜游园活动、元旦文艺晚会、迎春花市文艺晚会、“两思”教育文艺晚会、中秋国庆文化晚会、幼儿模特大赛、中小学校合唱比赛等,并承办了中国合唱节。全年举办文艺演出48场,吸引观众超10万人次。一批优秀文化作品先后获奖,其中,区业余合唱队创作演出的合唱节目获得中山合唱节金奖,区联声和百花曲艺社编排演出的两个戏曲节目分别获得市现代戏调演金奖和铜奖。举办了石岐区首届运动会和第五届龙舟邀请赛,首届运动会有72个单位近4000人参加。石岐区被评为2000年度市体育先进镇区。


【环境·卫生】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建设”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大了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彻底整治了噪音污染、卫生死角等脏乱差现象。新创建省级优秀住宅小区3个,市级文明卫生街3条、单位6个、大楼61幢、小区7个。重点抓好85条主要道路的“门前三包”工作和26间排污单位的“双达标”整治工作,使24家饮食店改用天燃气。启动了“绿色学校与绿色农村”工程,将高家基小学和岐头新村定为绿色示范点。在内河整治方面,制定了全区受污染的8条内河和6条农田排灌河的整治和保护方案。


【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广大干部职工和城乡居民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将“三德”教育同“爱石岐,建石岐,创文明,争先进”为主题的“六个十佳”评选活动相结合,评选了十佳文明窗口、十佳教师、十佳外来员工、十佳公务员、十佳公民和十佳村(居)委会主任。开展“两思”教育和“警示”教育,全年举办政治思想教育培训班8期,培训干部群众8858人次。


【计划生育】继续坚持和完善人口与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度,落实生育政策和节育措施。全年查环、查孕3.81万人次,查环、查孕率达99.07%,落实“四术”措施1238人。计划生育综合节育率86.9%,出生人口1002人,出生率6.31‰,比市下达的指标少生83人;计划生育率94.41%,比市下达的指标提高了二点九个百分点。


【外事·侨务】石岐区是市的重点侨乡,呈现出海外乡亲多、著名侨领多和外商投资企业多等特点。全区有旅居港澳台及国外的侨胞近10万人,有中山荣誉市民11名,占中山市荣誉市民总数的1/3,其中包括蔡继有、黎桂添、郑家安等著名侨领。2000年,石岐区在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优势,做好港澳台、海外的统战工作,着力联络侨情,争取侨心,凝聚侨力。全年接受侨胞捐资900万港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区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齐抓共管。重点加强管理出租屋和流动人口、建设安全文明小区,开展“严打”、扫除“黄、赌、毒”专项斗争。全年立刑事案件3297宗,破刑事案件1036宗;立治安案件1057宗,查处969宗。


【民主与法制建设】围绕依法治区的总体目标,把常规性的法制宣传工作与“三五”普法教育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法制教育。全年举办普法培训班15期,培训2028人次。组织全区性的法律知识测验8次,编写法制宣传资料60篇,出版法制宣传栏12期,给厂企员工、学校学生上法制课5次,听课人数达6423人次。利用有线电视制作《法律知多些》专题节目52期,收到参加有奖活动的问答3900份。


【经济体制改革】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继续强化挂靠企业、集体企业的脱钩转制和参股改组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治了经济管理和运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理顺了以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统揽工业、房地产、第三产业三大公司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和择优的原则,在区机关及下属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竞争上岗机制。经过公开职位、公开报名、资格审查、文化考试、演讲答辩、民主测评、考察考核、任前公示和决定任用等环节,有41名区机关中层干部和下属单位领导干部及103个干部职工竞争到了相应的岗位。其中竞争上岗的41名领导干部平均年龄40.6岁,比竞争前下降了7.4岁,具大专以上学历者23人、中高级职称者10人。


【党建工作】重点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党员和党支部骨干的培训教育,举办党员培训班2期、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1期、党支部骨干学习班2期,培训人数2000多人。探索非公有制及街道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在居委会组建党支部39个,建立党员活动中心10个,在非公有制企业设立党支部71个。全年发展建党对象64名,吸收新党员60名。(熊云峰)


附:2000石岐区主要领导名单

原中区书记:罗焯添(2000.6止)

   主任:秦植禧(2000.6止)

原北区书记:张锦宏(2000.6止)

   主任:陈秀贤(2000.6止)

石岐区书记:罗焯添(2000.6起)

   主任:郑均源(2000.6起)

上一篇: 无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石岐区(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