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2 【成文日期】2001-12-01 【点击率】2023次


【基本情况】 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市境东部,于1990年3月由国家科技部、广东省政府和中山市政府共同创办,并于1991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7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88万人,外来人口10.37万人,辖24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居民委员会。区内有中山港大桥、中山港口岸、中山港外运码头、京珠高速公路、环茂公路、康乐大道、科技大道、沿江公路、江陵大道、中山港大道、逸仙公路、番中公路、火炬大道、110千伏变电站、日供水万吨的自来水厂、城东客运车站、大兴围水利站、东河水利枢纽、国际会展中心等基础设施和张家边公园、得能湖公园等旅游景点,建成国家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包装印刷基地、健康产业基地和中国电子(中山)基地等。2001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5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9.76%;工农业总产值260.95亿元,增长37.37%。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按产业归类,实现产业聚集,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投资。全年新签投资项目64项,投资总额3.7亿美元,其中合同利用外资3.2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76%。全区立项107项,固定资产投资24.1亿元。全区有工业企业332家,其中“三资”企业240家,占72%,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44家。按《公司法》要求,通过“关、停、并、转”,公有企业从173家减少为49家,并实行股份制改造,提高企业运行质量。按大工业要求,整合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电子信息科技园、健康科技产业园、包装印刷产业园、民族工业园等五大工业园区,形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化学化工、包装印刷四大主题产业。采取停息固化债务、股权置换、以物抵债、招商低债、激活存量资产等办法,使区属襄大公司低债运行。张家边企业集团公司产值100.2亿元,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实业股份公司产值39.35亿元,工业开发总公司产102.18亿元,健康科技产业发展总公司产值2.49亿元,工业联合总公司(含村企)产值15.76亿元,分别增长15.8%、46.7%、57.18%、319.4%和56.8%。电子信息、现代包装印刷、化学化工、生物医药四大主题产业的产值分别为149.31亿元、26.65亿元、35.03亿元和2.9亿元,共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2.3%,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7.4%、电子信息类产品出口创汇占全区出口创汇的80%,为全区工业经济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产业。主要大型企业有台湾宏碁集团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国碁电子、联成化工、日本船井机电、住友光电、东茗影音、波诺威光纤、佳能电子、新加坡维用集团、神达、祥丰、德国默克药业、格兰泰制药集团、求索生物、三九制药、大富包装、广盛运动器材等。主要产品有电子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程控交换机、激光喷墨打印机、高能电池、激光电子元件、激光头、多层线路板、光纤、VCD、DVD及IC导线架、光驱及生物医药制品等。全区全年工业总产值260亿元,比上年增长37.43%。
  农业 水稻种植面积2.4万亩,年亩产782.99公斤,总产量9415.92吨。推广种植籼小占2号澳粳占、矮小占等特优高产品种占早稻种植面积95%,抛秧总面积2.2万亩,占种植面积的91.1%。建立6000亩创高产示范田。有鱼塘面积7300多亩,全年整治鱼塘面积2500亩。种植蔬菜5718亩,有水果面积8000亩,水果总产量1.7万吨。以同兴围村黄焯森香蕉种植地为示范点,推广种植台湾205、巴西、“63—1”等优质香蕉品种。全年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和讲座7期,培训250人次。全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79.7万元,完成土方2.5万立方米、石方0.9万立方米、混凝土方2706立方米,其中完成大兴围水利站建设重点工程和治理张家边涌。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水稻机收率为80.3%,机耕面积2.41万亩,机械化耕作率100%。继续落实市“一区三线”森林工程改造,完成造林325亩。全区全年农业总产值9485万元,比上年减少12.55%。
  村镇建设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4.1亿元,比上年增长63.5%。高起点、高规划建设五大工业园区及中心城区,五大园区修建道路15.46万平方米,铺设输水管网4.1万米,新增绿化面积11.6万平方米。建成联东商业街、香晖园、颐景苑,并投入使用。规划4000多亩中心城区,填土2000多亩,建成国际会展中心、外商活动中心、招商大厦、创业大厦、香晖园和3个广场、1个公园。修建工业大道、科技大道、同乐路、石牛路、湖中路、得能路等9条道路共13公里,铺设输水管网2.57万米,架设路灯590支。
  外经外贸 全年出口创汇1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12%。外向型企业出口创汇8.8亿美元,电子信息类产品出口创汇占全区出口创汇的80%。新增“三资”企业64家,投资总额3.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5亿美元,增长50.76%。举办“2001中国(中山)国际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展览会”(下简称“电展会”),会展期间投资与贸易成效额52亿元。
  国内贸易 全区有私营企业286户,从业人员5082人;个体工商户3924户,从业人员8297人。4个集贸市场年贸易成交额3.05亿元。全年社会商品零售额14.4亿元,收购储备粮2140万公斤,销售市肉联厂的屠宰猪8000头。整顿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受理消费者投诉9件,挽回消费者经济损失11.8万元;查获违章案件223件,罚没金额4.6万元。
  财税金融 全年政府采购总金额358.3万元,为区机关单位采购电脑50台、复印机3台、传真机1台、打印机40台、小汽车6辆、软件管理系统30件、洒水车2台、直译音响系统2套等。年预算内财政收入3.22亿元,比上年增长54.75%。税收收入6.49亿元,其中国税收入4.2亿元、地税收入1.6亿元、农业“四税”收入595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8.78%、82.61%、45.45%和164.5%。银行年末存款余额24.74亿元,同比增长5.28%;贷款余额19.04亿元,同比减少2.36%。各类保险费收入3034万元,增长2.15%,累计理赔款1325万元。
  人民生活 有1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048元,比上年增长8.35%,居民存款15.1亿元。全区有电话用户2.2万户,电话普及率70%;有线电视用户1.2万户,普及率96%。全年发放福利保障金146.36万元、最低生活保障补助金55万元、临时困难救济金23.65万元;发放优抚对象、困难户、患病人员补助金77.68万元,发给每位进西藏服役的军人优待金1.4万元。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救济,组织青年志愿者和中小学生966人次慰问烈属、军属、“五保”户,780人次参加无偿献血。全区有4.6万人参加社会保险。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全区有完全中学、职业中学、初级中学各1所,小学6所、幼儿园9所;中小学在校生1万人,教师69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幼儿园入园率、初中入学率均为100%,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率为63%,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4%,高中和职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全区中小学校全部配备了计算机教室,共有计算机609台、彩色电视202台,其中7所学校建成多媒体校园网络。全区9所中小学学校全部被评为市一级达标学校,7所中小学学校被评为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区第一幼儿园和濠头幼儿院被评为市一级幼儿园。每村建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全区有教学科研课题人员234人,承担市以上科研课题9项,师生获得国家、省、市各级奖项共978项,其中区一小的《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获广东省第三届普教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有38人考入省、市重点中学,120多名学生升入省内外大专院校,其中升入本科院校8人。
  科技 全区有技术人员2265人,其中高级职称132人、中级职称728人、初级职称1405人。全年投入科技创新经费1.72亿元,其中国家、省、市科技立项经费956万元;设立技术创新项目54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18项、市级26项。全区有高新技术企业46家、科研机构16家,有综合性科技创业孵化器3家,专业技术孵化器5家;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软件版权7项。成立了广东省电力电子及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中山火炬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中山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艾滋病毒感染快速及确认系列诊断试剂”和“梅毒螺旋体TP47抗原的基因克隆表达”及“ELISA检测试剂”的研究获国家二类新药证书,该企业通过GMP认证。
  文化 区有线电视台全年制作新闻1230条、专题节目48辑,被中山电视台、中山电台采用的稿件分别为270篇、90篇。中央电视台、南方电视台拍摄有关开发区专题片3部。举行建党80周年“百歌颂党恩”歌唱比赛,在国家、省、市电视台全方位宣传报道“电展会”。整顿文化市场,净化文化市场,取缔5家无牌经营单位,停业整顿8家,缴获盗版光碟4892张,盗版书3563册。
  体育 全年举办体育运动会8次,共有3000多人次参加。区体育代表团参加全市第四届体育运动会,获得总分1944.67分、金牌75枚,共获奖牌178枚,总分、金牌、奖牌数3项均居全市第一位,并获市第四届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举办元旦外来员工运动会、春节文体活动、“三八”妇女运动会、“五一”职工运动会、农村篮球联赛、开发区足球赛。区被评为2001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环境 以举办“电展会”为契机,大力整治区内环境,强化城市管理,根治“脏、乱、差”,美化、净化、绿化、亮化环境,新增绿化面积46.7万平方米。全年建设项目环保投资746.4万元,对43家污染企业实行监控管理。加大超标排污费的征收,促使金海酒楼、海港酒楼、中港城酒楼安装油水分离器。整治张家边涌、濠头涌。
  卫生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行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全区合作医疗参加率为91%。投资60万元兴建1个卫生站。开发区医院有病床床位160张,有职工200名。该院制定《医疗缺陷处理办法》,全年无任何重大医疗事故发生。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制定19条便民利民具体措施。加快重点专门科室建设,并实施了1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加强对食品卫生和公共卫生的监督检查,组织2次全区性的联合大检查,发放卫生许可证1146户,抽检食具3544份,合格率96%,抽检食品79份,合格率95%。基础免疫四次接种率均为99.9%。开发区医院获市医疗卫生管理工作一等奖,并被评为市医疗质量管理全优单位和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先进单位,钟丘等5位同志被评为市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精神文明建设 3月至9月,全区开展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全区561名党员分两批参加学习教育,学教活动分学习讨论、巩固提高、落实整改三个阶段。在活动中,党员干部联系农户691户,为农民办实事好事148件。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评选出文明单位(村)36个、文明户标兵8户、文明经营户标兵11户。开展机关基层作风评议活动,参加评议的44个单位全部被评为满意或较满意。开展“十个好一百”优秀农民评选活动(参照下文【评选优秀农民】)。公安系统继续开展“创建人民满意警队,争当人民满意警察”和“三项教育,回头看”活动。供电分局增设便民服务队,实行全日24小时值班抢修制度。建委、劳动所等单位建立“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机制。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网络、理论宣传教育网络、青少年德育素质教育网络、基层文化体育活动网络、安全文明建设网络、扶贫济困奔小康致富网络,开展送医、送戏、送报、送法律下乡活动,解决农民的就医难、读书难、就业难、法律援助难问题。
  计划生育 贯彻《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实施“计划生育工作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方针,落实查环查孕制度。各个村配备专职妇女干部和计划生育专职干部。完善区、村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完善计划生育工作的激励机制,落实计划生育对象的保障机制。全区156户加入一孩基金会,880人领取独生子女证。全年出生人口586人,计划内出生542人,计划生育率92.66%,出生率12.23‰;完成“四术”588例,达到市政府下达的三大指标的要求。办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件1.56万件。
  统侨工作 全区有侨胞4万人,其中美国7582人、香港9469人、澳门5273人,澳洲2846人;有民主党派人士9人,其中高职6人、中职3人。全年出版《东镇侨刊》4期,发行2万册,其中海外发行1.2万册。各村组建了侨联会,加强与侨胞的联系,切实维护华侨的合法权益。全年接待侨胞1400多人次,处理来电、来信、来访160多件。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开展严打斗争,提高整体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能力。出动警力1000多人次、治安员500多人次,打击小额成品油走私,查获走私铁壳船9艘、渔船1艘。强化出租屋、特种行业、敏感行业的管理,查处存在治安问题的电子游戏机室14间、卡拉OK厅7间、发廊25间、录像室16间,查封非法加工、修理电子游戏机的地下工场1间、游戏机20台和线路板20块。清理无身份证、无务工证和无暂住证的“三无”流动人口1500多人次。全年立刑事案件532件,破案182件;受理治安案件802起,查处556起;抓获处理违法犯罪人员1163人。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和无毒、无案件村活动,安全文明小区覆盖率95%,安全事故率比上年下降25%。成功转化21名法轮功人员。火炬开发区被评为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区。
  司法 全面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教育,开设普法宣传专栏13期,举办普法学习班2期。自办调解干部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178人次;外出培训4次,培训人员339人次。全区订阅法制杂志2340本、法制画册1452份、法制宣传资料1300份。组织企业员工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员工守法、用法意识。组织村民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增强村民法制观念。全年调解处理民间纠纷51起,办理诉讼代理案件96件,挽回经济损失502.1万元。办理非诉讼代理案件81件,挽回经济损失557.5万元。出具法律见证书232件,标的6191万元,协办公证252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28件,接待法律咨询114人次,代写法律公文102件。火炬开发区司法所被评为市“三五”普法先进单位。
  武装 投资40多万元购置警用物资和民兵预备役装备。加强武装队伍建设,区武装部设3名专职人员,各村配备民兵营长。继续实施征兵优抚安置“一条龙”服务政策,选送25名合格青年应征入伍。火炬开发区预备役分队在中山军分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知识竞赛中获第二名,区武装部被中山军分区评为党管武装工作先进单位和基层武装正规化建设标兵单位。
  工青妇工作 全年表彰13个先进工会,授予12人为优秀工会主席,表彰360名优秀员工,评选出“十佳员工”。村村建有工会组织,各工会协助劳动部门做好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工作,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全区1.25万名职工加入工会,12个村的职工签订了区域集体劳动合同,34家企业续签了职工集体劳动合同。全区有4.67万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火炬开发区工会获市2001年度工会工作优秀奖。团区委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服务青年两大主题,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的知识教育。3月,团区委组织230名团员在张家边墟镇举办青年志愿者服务集市活动和95名青年志愿者为“电览会”提供义务服务。推荐30多名优秀团员为建党对象,其中20多名团员成为预备党员。举办外来员工卡拉OK比赛、国庆综艺晚会、“五一”青工运动会,参加人员1万多人次。举办各种培训共61期,6000多人次参加培训。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改选11个团支部,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6个团支部,300多名中学生加入共青团。区妇联大力宣传《婚姻法》、《妇女生殖保健知识》及《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等。开展劳动保障法监督活动,查处了10间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厂企。接待妇女来访、来信、来电60件,邀请市妇幼保健院为儿童检查身体。全面使用《开发区托儿所保育、教育、申办程序及收费等管理手册》,提高幼儿的保育质量。建设文明家庭,评选出好丈夫、好媳妇、好婆婆327人。
  组织人事外事 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区机关16个内设机构正副主任职位全面实施竞争上岗。16个村党支部进行调整换届,选派2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委会任职。组建21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吸收新党员84名,73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中共党员。举办建党对象培训班,为352人上党课。区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省、市先进党委。全年接收应届毕业生264名,引进93名科技工作者,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6人、本科以上52人。全年办理出境1057人次,为153人办理政治审查,为91名外国人办理申请入境手续。

#p#副标题#e#


【五大工业园区】 高新技术产业园已开发面积5396亩,有佳能、花王等11个项目投产;包装印刷产业园规划占地2.4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3000亩,并开辟了占地1500亩的逸仙科技工业园,已引进10个项目;健康科技产业园占地面积13.5平方公里,已有“默克—雅柏”制药公司、治德公司建成投产,已引进脂痛经贴片、医药商务软件、紫苏油软胶囊等5个科研创新项目,同时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与中山医科大学合作创办中试基地,与广东医学院合作兴办基地医药校区,已有维健生物、求索生物、立得药业等12个项目落户;电子信息科技园开发土地430亩,建筑厂房面积20万平方米,有8个项目竣工,6家企业在建,建成中国电子(中山)基地,软件园已初具规模;民族工业园开发土地700亩,开辟的联合科技工业园已竣工面积10.8万平方米,在建项目25个。


【中山国际会展中心】 位于中山火炬开发区中心城区,会展中心工程按国际标准建设,可承接举办各种大型展览会及各类会议。会展中心占地66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其中主楼展馆展览面积1万多平方米,一号馆面积5000平方米,二号馆4600平方米;外商写字楼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内设大型多功能厅、新闻发布中心、商务中心和商务套房;服务楼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内设洽谈室、办公室、产品展示厅;展示区内设开发区高新技术产品展示厅、欧洲电子产品国家展示厅;会展广场占地4万平方米,建有大型音乐喷泉。2001年12月1日至4日,在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了2001中国(中山)国际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展览会。


【“三个五”工程】 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开发区党委实施“3个5”工程,即从2001年起“5”年内帮助农民每年新建人均“5”平方米的工业厂房或商铺,每年每人增加“500”元收入。区党政领导、区属六大总公司负责人和机关各大办公室主任每人联系一个村,帮助村发展经济。至年底,全区24个村已有21个村规划建设工业小区,其中有13个工业小区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农民人均纯收入5048元;有11个村集体收入达100万元以上,9个村达50万元以上。此项活动第一年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火炬开发区中心城区】 靠近中山港,占地4000亩,康乐大道贯穿南北,道路、绿化、路灯、音乐喷泉等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2001年,在中心城区兴建了国际会展中心、外商活动中心、招商大厦、大型商厦、食府、得能湖公园和3个广场。中心城区建筑宏伟,环境美丽,已成为火炬开发区的一个旅游景点。


【评选优秀农民】 开展首届评选好家翁、好婆婆、好丈夫、好妻子、好儿子、好女儿、好媳妇、好女婿、劳动专业户、好家庭活动,每个单项评选100名,共评选出优秀农民1000名,并从中评选出10名“十佳农民”。


【2001中国(中山)国际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展览会】 2001年12月1日至4日,在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电展会”由国家科技部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中国电子科技交流中心、中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山市经济贸易局共同承办。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一个国际性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展览会。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和国家、省有关部委、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市领导以及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波兰、泰国、马来西亚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出席盛会。共有310家电子信息技术企业参展,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15家,国内企业占59%,境外企业占41%。“电展会”展示了现代通信、视频、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专用设备与仪器以及网络系统等电子信息产品和技术。会展中共签约36个项目,投资与贸易总额52亿元。期间举办新世纪风险投资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论坛、两岸四地“IT”研讨会、新世纪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论坛和新世纪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谋略等四场专题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等专家主讲。会展期间参观人数超过22万人次。(邹 鑫 赵云清 张海夫) 



上一篇: 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2000)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