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中山市东部,面积70平方公里,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区户籍人口4.8万人,外来人口6.93万人,辖2个居民委员会和24个村民委员会。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工农业总产值190.63亿元,增长40.6%。
【工业】全面实施“工业立区,科技兴区,外向带动”战略,继续改善投资环境,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与国际间的交往合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国外企业到区内投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与先进管理经验,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该区已形成了外向型的工业格局。全区有工业企业292家,其中“三资”企业211家,占72.7%,有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36家。全年新签投资项目44项,投资总额3.4亿美元,其中合同利用外资3.26亿美元。至年底,已立项目65个(其中增资项目21个),投资总额2.26亿美元;已投产项目27个,筹建中的项目10个。 全年工业总产值189.18亿元,比上年增长41.4%,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118.2%。其中,张家边企业集团公司完成产值86.7亿元,增长21.6%;中山火炬高新技术实业股份公司产值26.8亿元,增长45%;工业开发总公司产值65亿元,增长60.5%;工业联合总公司(含村办企业)产值10.1亿元,增长39.9%;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发展总公司产值0.59亿元。全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技术、化学工业、现代包装印刷等七大产业群。七大产业全年总产值161.54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5.4%;其中电子信息、化学工业、包装印刷、新材料四大产业年产值分别为102.73亿元、20.05亿元、19.8亿元和12.23亿元,成为带动全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主要产品有电子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程控交换机、打印机、VCD、DVD及IC导线架、光驱等。
【农业】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生产丰收,搞好水利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办好农业示范基地,加强农村管理,促进农村繁荣与稳定。4月,区管委会成立经济管理办公室,制定《中山火炬开发区农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继续推行村委会“两公开一监督”智度,以清产核资和建立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为切入点,完善和规范村委会财务公开制度,全面清查各村的土地资源、农业人口、征地情况、干部工资奖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情况。 全区水稻种植面积2.84万亩,亩产730.2公斤,总产量1.04万吨,旱粮产量折合粮食计算420吨。全面推广种植籼小占2号、澳粳占、矮小占等特优高产品种,早造种植面积占90%,晚造占95%。抛秧总面积2.6万亩,占种植面积的91.1%。建立了6000亩创高产示范田。全区有鱼塘面积7300多亩,全年整治鱼塘面积1500亩,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因地制宜地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推动畜牧生产向专业化、优质化、商品化发展。全年生猪上市量9500头,“三鸟”上市量81万只,白鸽7000只。办好示范基地,促进蔬菜、水果发展。全区蔬菜种植面积2000亩、水果面积9000亩。以宫果鱼农场为示范点,建立4000亩木本水果早结果高产基地;以同兴围村黄焯森香蕉种植地为示范点,推广种植台湾205、巴西631等优质香蕉品种。全年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和讲座11期,受训386人次。举办水稻、水果、蔬菜种植3期绿色证书培训班,参加人数106人。 配合开展土地延长承包期工作,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加强水利职工的思想教育,落实岗位责任制,保证安全渡汛。全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76万元,完成土方11万立方米、石方1.84万立方米、混凝土方1193立方米,其中完成了同安海堤除险加固、马安七顷围海堤加固、石岐河大堤加固、8座水闸维修加固、洋关气象站基建、马安七项围内整治、东利和珊洲冲疏浚等工程。 大力推广机械收割,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全区有水稻联合收割机22台,机割率为80.3%。全区有手扶拖拉机128台、配套驱动耙128台,全年机耕面积2.84万亩,完成稻杆回田1.27万亩,机械化耕作率100%。落实市“一区三线”森林工程改造,完成造林300亩。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43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一区五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营造文明向上的城市环境。全年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9亿元,规划城区分区和“一区五园”。完成中心城区的大部分重点工程项目招投标和各园区的道路、输水管网施工图设计和大部分填土工程,铺设工业大道、置业路、科技大道、火炬大道水泥路面和输水管,建设中心城区会展中心、市政广场、招商大厦、外商活动中心等区属重点工程;改造逸仙路、环茂路等园区主干道,完成信息产业园和民族工业园的绿化、照明工程,整治张家边市场周边环境,完成明珠路至市场段的挡土墙砌石工程,改建停车场和公厕。全年铺设水泥路面6.24万平方米,架设输水管网1万米,架设路灯518支,增加绿化面积7.9万平方米。 全年电信业务收入5738万元,比上年增长31.5%,完成年计划的112.5%。全年新增电话用户3000户,完成年计划的130.4%;销售电话卡(含200、300、IC卡)1230万元,增长114%,完成年计划的119.4%;新增数据基础业务25户,完成年计划的125%;新增数据增值业务3100户,完成年计划的117%。全年邮政业务收入664.14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4.41%,增长54.5%。“两改一同价”政策的落实开拓了农村用电市场,全年供电量4.18亿千瓦时,增长22.3%;总售电量4亿千瓦时,增长20%;售电收入3.14亿元,增长20.3%。全年供水总产值1766万元。
【外经贸易】区管委会划出土地79亩,拨款3000万元,在康乐大道侧兴建1.36万平方米的外商活动中心。2000年,开发区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加强与国际间交往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全年新签引资项目47项,合同利用外资3.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4%;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增长11.1%。全年工业产品出口产值125亿元,占全区总产值的66.1%。全年出口创汇6.5亿美元,增长70.9%。
【商业】继续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全区有私营企业196户,从业人员3738人;个体工商户3239户,从业人员7906人。张家边市场全年成交额超2亿元,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市场。全区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13.54亿元。全年收购储备粮1245万公斤,其中征购入库629.5万公斤,认购430万公斤。严禁病、死、私宰猪进入区内市场,确保全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全年销售市肉联厂的屠宰猪8500头。该区工商分局受理消费者投诉10件,挽回消费者经济损失5407元;查获违章案件364件,罚没金额27.41万元,比上年增长168%。督促个体工商户购买社会保险,个体工商户参保人数2950人,占应参保人数的91.1%。
【财政·税务·金融】成立区政府采购中心,全年为区内机关单位采购电脑45台、复印机5台、传真机3台、打印机11台、空调机32台、小车1辆、电视机32台,为区有线广播电视台购置设备总价值300万元。全年财政收入2.08亿元,比上年增长33.6%。税收收入3.63亿元,增长21.4%,其中国税收入2.3亿元,增长24.3%,地税收入1.1亿元,增长18.3%,农业“四税”2257万元。全区7家银行年存款余额为23.5亿元,增长25.7%;贷款余额19.5亿元,增长21%。全年各类保险费收入2970万元,增长10%。
【人民生活】农村人均年纯收入4659元,增长1.7%。全区有电话用户1.64万户,比上年增长12.3%。全年拨出福利经费15.4万元救济38户“五保”户和7户“三无”(缺衣、无住房、无经济收入)家庭。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补助金45.59万元给270户共596人,并为48名特困学生减免学杂费。6月10日,共筹集善款123万元动工兴建区敬老院。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救济工作,先后组织青年志愿者和中小学生1083人次慰问烈属、军属、“五保”户,组织825人次参加无偿献血。全年发放优抚对象、困难户、特困户、因工患病、车祸人员救济(补助)款38.5万元。在老人节期间,拨款6.8万元,慰问全区老人。各村老人会组织1400人次老人参加“中山一日游”活动。年均发放优待金1.2万元给每位进西藏服役的军人。全年共筹得善款378.8万元建立扶贫助困基金。全年办理结婚登记458对、离婚登记30对。全区殡葬火化率达100%。
【教育科技】全区有中学3所(完全中学、职业中学、初级中学各1所)、小学6所、独立幼儿园24所,在校学生1.2万人,教师72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幼儿入园率、初中入学率均达到100%。全区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率为50%,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88.3%,高中和职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全年投入正常的教学经费2400万元,还投入专项经费200多万元建设校园电脑网络,投入80多万元改善教师的教学条件,投入20万元完善宫果鱼农场德育教育基地和军事训练基地。在教师节期间,拨出专项经费60万元奖励教书育人的先进单位、先进教师和“金牌教师”。继区一幼等15所幼儿园被评为市合格幼儿园后,2000年又有珊洲、东利、大岭、江尾头等4所幼儿园被评为市合格幼儿园。开展国防意识教育,全年组织军训12期,训练学生700多人。全区24个村都创办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81期,接受培训4955人次。继续实施“教者有其居”工程,切实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全年师生获得各级奖励618项,其中国家级奖130项、省级奖36项、市级奖452项,有12名小学生分别被中山纪念中学、市一中、市侨中录取。 继续实施“科技兴区”战略,贯彻落实区委、区管委会制定的《关于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我区工业发展的决定》。全年投入科技创新经费达3866.4万元,比上年增长83%,全区立29项技术创新项目,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5项、市级6项。立项项目获得国家、省、市科技三项经费共1498万元,其中国家790万元、省375万元、市333万元,区投入科技创新基金420万元。全区有13家科研机构,其中国家级2家(即国家高新技术新型储能材料工程开发中心、中国包装印刷材料技术研究所)、市级的5家(即中山火炬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市生物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市智能电器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市电力电子(电源)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和市有机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及其科研开发机构。筹建科技创业园,为科技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与创业环境。在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建成株洲包装学院中山校区。8月,在香港组织召开了共有160多家企业300多人参加的中港医疗产业发展研讨会,开展了招商引资工作。
【文化·体育】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宣传工作方针。建设宣传队伍,区委宣传办、区有线广播电视台加强培训骨干通讯员。区有线广播电视台全年制作新闻1120条、专题48辑,上送中山电视台、中山电台的稿件数分别为216、192篇,其中被中央电视台采用1篇,广东电视台采用2篇。党员教育专题片《走近刑警》获市党教片评比二等奖,协助中央电视台拍摄有关开发区的专题片。办好《东镇侨刊》、《东镇乡情》、《中山火炬》、《中山包装印刷信息》等刊物。“五一”节期间,举行全区首届民间艺术巡演活动,近2000名农民演员参加演出;举办全区“两思”教育展览、外来员工运动会和卡拉OK大赛、“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组建80多人的合唱团参加全市合唱比赛获金奖。开展“掌握先进文化,站在时代前列”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给200户困难户订购《中山日报》。抓好文化市场管理和文化队伍及场地建设,营造健康、积极、科学、向上的文化氛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净化文化市场,责令停业整顿或取缔证照不全、有严重违反规定的娱乐场所。加强文艺创作尤其是少儿文艺创作与表演。8月,由开发区张家边中心幼儿园刘正祺、刘闻笛两位小朋友表演的话剧小品《比比谁的本领大》参加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的全国首届“蒲公英”奖暨全国新苗奖第四届少儿京剧邀请赛,获得金奖。先后举办了摄影、书法、艺术、舞蹈、文学创作、武术等培训班,组织区文联会员、协会会长以及部分协会会员到广州、南海和市内民众镇采风。 加快体育强区建设,巩固体育强区地位,加大投入建设体育设施。围绕“活跃群众体育生活,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农村体育工作中心,开展各项群众性体育活动,协助市体委完成本区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全年投入资金6.8万元完善区内体育设施,扶持各村、各单位及学校建设体育场地。小隐村投入25万元为小隐幼儿园建设幼儿游泳池,该村成功承办了中山市第四届“荣安杯”幼儿游泳赛。举办元旦外来员工运动会、春节篮球赛、“三八”妇女运动会、“五一”职工运动会、开发区“新世纪杯”篮球赛,共有参赛单位154个,参加人数2148人。多次组队参加省际和市有关比赛均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等好成绩。3月,开发区被评为广东省全民健身活动月先进单位。
#p#副标题#e# 【环境·卫生】加强绿化管理,提高绿化人员在修剪、除草、造型等方面的技能。规范城市管理,全力整治环境“脏、乱、差”现象,增加配置各路段的环卫设施,保持道路洁净。采取有效措施,治理环境污染,重点整治了张家边涌、八公里河等内河。全区绿化面积70万平方米,全年新增绿化面积7.89万平方米。 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搞好农村医疗卫生一体化建设,全区合作医疗参加率为90%。投资50万元在小隐村设立一个门诊部。成立社区卫生服务科,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制作电视专题节目、举办学习班、印发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妇幼保健和各类卫生保健常识。加强监督检查辖区内的食品卫生和公共卫生,组织了5次全区性的联合大检查。全年发放卫生许可证1095户;抽检食具2258份,合格率85%;抽检食品35份,合格率91%。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开展病人问卷调查,全年调查满意率98%。张家边医院改名为火炬开发区医院,实施“科技兴医”方针,加强预防保健,全年基础免疫四苗接种率均为99.7%。该医院全年业务总收入2207万元,比上年增长17.5%;门诊22.3万人次,增长9.3%;人均产值15万元,增长6.3%。该医院被评为市医疗质量管理全优单位、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先进单位和区文明单位。
【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党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提高党委班子的理论水平与决策能力。全年举办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讨论12期次,举办基层干部理论学习班20期次,参加人数1万多人次。深入开展“两思”教育,开展创建文明单位与先进个人活动。全年评选出文明单位(村)35个、文明户标兵36户、文明经营户标兵10户。区公安分局广泛开展“创建人民满意警队,争当人民满意警察”和“三项教育”活动,深入查摆问题,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区供电分局增设了“便民服务队”,实行24小时供电抢修服务。区建委、区劳动所继续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服务。区党委、管委会机关继续开展创“四好”办公室活动,评选出党政办、组织人事办、纪检监察办、财政分局、工交办为区“四好”办公室。
【计划生育】继续宣传贯彻《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实施“三为主”的方针,落实查环查孕制度,加强征收计划外生育费。建设计划生育宣传网络和生殖服务网络。开展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先进村活动,全年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8个、计划生育先进村10个,占全区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总数的72%。加强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激励机制,落实计划生育对象的保障机制。全区加入纯女户福利基金会734人,加入一孩基金会128人,领取独生子女证880人。全年出生人口578人,出生率12.31‰,比上年下降5.42%;计划内出生535人,计划生育率92.56%,下降4.76%;二孩计划内出生98人,占二孩出生人数的74.24%;多孩出生率为0.17%,下降了0.56%;完成“四术”797例,达到了市政府下达的三大指标的要求。
【统侨工作】全区有民主党派人士9人,其中高级职称的5人、中级职称的4人。区党委、区管委会召开民主党派人士座谈会,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筹建区商会,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全年出版4期《东镇侨刊》,发行1.8万册,其中海外发行9000多册,向海外侨胞宣传开发区的发展新貌。邀请海外侨胞180人参加《东镇侨刊》复刊15周年志庆暨侨胞之家奠基活动,会上聘请5位侨胞为侨刊荣誉社长、50位侨胞为顾问。开展侨情调查,全区有侨胞34523人,其中香港9469人、美国7582人、澳门5273人、澳洲2846人。全年接待回乡探亲、访友、寻根问祖、省视家园、清明扫墓的侨胞300多人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贯彻“打防并举,以打促防,以防促打”的治安方针,提高辖区内整体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能力,减少不安定因素,有效扼制案件的发生。强化出租屋、特种行业、敏感行业的管理。全年查处存在治安问题的电子游戏机室14间、卡拉OK厅7间、发廊25间、录像室16间,查封了1间非法加工、修理电子游戏机的地下工场,收缴带赌博、色情性质的游戏机43台和线路板43块。对辖区内容易滋生黄、赌、毒的出租屋场所实行严格的等级挂牌制度。成立流动人口出租屋管理办公室,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全年清理“三无”人员800多人次。大力整顿保安服务业,规范保安服务行为,培训在职保安员,合格者发给《资格证》和《上岗证》,要求保安员持证上岗。落实技防措施,提高防范水平。全年新装防盗报警装置用户80户,全区装防盗报警装置的用户达238户。加大警力上路巡查,加强社会治安监控,提高“110”快速接警处警效率。全年立刑事案件371宗,破案98宗,其中破大案60宗;受理治安案件331宗,查处277宗。跟踪帮教“法轮功”练功人员。4月18日,茂生村52名村民到省政府上访引发聚众围观,堵塞广州市东风路交通。案发后,区公安分局对组织煽动者依法进行了惩处,对群众进行耐心的解释和思想教育,最后妥善地解决此次上访事件。
【司法·武装】深入开展“三五”普法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和宣传活动30期次,参加人数达8546人次,发放资料1650份,出版法制宣传栏384期次。举行普法考试3次,参加人数1620人,举办法律知识竞赛1次,参加人员1100人。订阅法制杂志2472本、法制画册2532份、法制宣传资料1200份、《普法教育读本》1200本。组织企业员工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员工守法、用法意识;组织村民学习《村民自治制度与章程》,提高村民的法制观念;组织财经、教育线干部员工揭批“法轮功”。区司法所全年调解处理民间纠纷30宗,担任常年法律顾问31家,办理诉讼代理案件89件(其中经济案件86件,争议标的1571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566万元)。办理非诉讼代理案件41件,争议标的139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39万元。办理法律见证书265件(标的271万元),协办公证350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21件,接待来访法律咨询81人次,代写法律公文57件。举办调解干部培训班4期,受训人员146人次,为农村审查、鉴证承包合同1305份。 贯彻落实广州军区“打基础、抓改革、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和省军区“一个确保、两个明显、一个突破”的工作目标,继续实施征兵优抚安置“一条龙”制度。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坚持以“政治合格、军事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保障有力”标准培养合格的后备兵员。全年有适龄青年936人,经过体检和政审,最后选出23人应征入伍。抓好民兵应急分队和预备役部队的专业技术和抢险救灾技能训练。7月6日,省军区罗来胜副司令员在中山军分区政委易小阳的陪同下,观看了这两支队伍的训练表演,中山电视台将有关训练拍录成专题片于“八一”节期间播放。根据军事形势发展,做好国防潜力动员调查和专业对口登记工作。区武装部被评为市标兵武装部、市征兵全优单位和省预备役基层达标单位。
【工会·共青团·妇联】全年表彰了18个先进工会,授予22人为优秀工会主席,表彰了60名优秀员工,评选“十佳员工”。以小隐村为试点,组建工会联合会。全区村村有工会组织,其中有14个村成立工会联合会,覆盖村办企业79家。抓好签订区域性集体合同工作。全区有11家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有31家企业续签了集体合同。开展各项职工文娱体育活动,推荐市先进劳模,推荐评选出1个省先进集体、1个省劳动模范、3个市先进集体、2个市劳动模范、29个市先进个人。 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和国防意识教育,开展青年文明岗位评选活动。3月12日,区团委组织属下54个团支部170人在张家边墟镇等地举办青年志愿者服务集市,服务对象2000人次。11月7日,组织500多名团员青年参与无偿献血。组织250人参加18周岁成年人宣誓仪式。推荐40名优秀青年团员作为建党对象,其中20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三八”妇女节期间,宣传新的《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妇女生殖保健知识》、《婚姻法》等,派发了1300多册新修订的《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举行法律知识竞赛,全区38队1300多名妇女参加了竞赛,在“六一”儿童节前夕,组织全区530名3岁以下幼儿参加亲子健身大赛。邀请市妇幼保健院专家举办科学育儿讲座,派发530多册《0~3岁家长必读》育儿书籍。制定《开发区维护农村妇女合法权益的若干规定》,特别保护出嫁女的合法权益。制订《开发区托儿所保育、教育、申办程序及收费等管理手册》,提高全区托儿所的保育质量,规范托儿所的管理。开展评选好丈夫、好媳妇、好婆婆“三好”活动,共评出“三好”人员327人,树立典型,宣传、倡导夫妻平等、尊老爱幼、家庭民主、互敬互爱的婚姻家庭美德,建设文明家庭。
【组织·人事·外事】区党委会、管委会调整充实党政办、工交办、安委会、经管办、社会事务办5个内设机构及张家边企业集团公司、建委、农机站等12个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改选或调整张家边村党(总)支等16个党(总)支部班子。从区机关抽调6名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任村政治指导员,选派12名回乡大学生和10名优秀退伍军人到村委会任职。建立人才储备库,通过考察、推荐,在教育线选拔了16位教师进入人才储备库。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在宏碁电脑、明阳电器、大富公司等11家非公有制企业中成立党支部。全年吸收新党员83名,为62名预备党员办理转正手续。举办建党对象学习班和业余党校学习班各1期,共280人参加培训。举办以“党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有44个支部86名选手参加。全区参加市人事局组织的3次人才集市,招聘各类急需人才248名。全年引进各类人才308名(不含聘用人员),其中调入的83名,接收大中专毕业分配生225名,为32名干部办理了调出手续。加强调研,掌握全区人才基本情况。全区有已取得专业资格人员1988人,其中高级职称142人、中级职称510人、初级职称1336人。全年办理出境1457人次,为343人办理政审,为93名外国人办理申请入境手续。
【五大工业园区】1999年以来,火炬开发区通过整合形成了可承载大规模的工业发展项目五大工业园区,初步产生“聚集效应”,实现规模发展。其中高科技工业园向西扩展1500亩,建成中山火炬创业示范园;包装印刷产业园已基本完成1700亩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园内有纸包装、塑料包装、印刷、容器包装、环保包装、包装机械等30多家企业;电子信息科技园规划面积2600亩,完成1560亩基础设施建设,园内宏碁电脑、国碁电子、波若威光电等一批电子信息产品业已成为火炬开发区内的支柱行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健康科技产业园全年新征地800亩,已完成其中600亩“三通一平”工程,东方药业、治德实业等一批企业在园内建成试产,已启动辉凌公司、香港医药园等8个项目;民族工业园有联合鞋业、凯声电子、元盛电子科技等公司,整个园区向东扩展至茂生村。
【首届民间艺术巡演】5月1日,火炬开发区举行庆“五一”首届民间艺术巡演,近2000名农民演员参加表演,观众人数超过1万人。演出队伍中有濠头村的舞龙醒狮队、小隐村的健美操队、退休教师的腰鼓队、窈窕村的舞蹈队、海傍村的咸水歌花车、五星村的曲艺花车、东镇曲艺社的花车、区一幼小朋友的体操队。此外,还有小榄镇永宁村醒狮队。通过活动,弘扬民间传统文化,展现全区人民“两思”教育后的精神面貌,营造了两个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农村工作“3×3”工程】2000年,火炬开发区抽调机关干部,组成26个工作组分赴全区各村开展农村工作,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3×3”工程内容包括:(一)农村干部工作作风实施“3个100”,即每个干部蹲点调研100天,每个干部结交农民朋友100个,每个干部为农村、农民办实事、办好事100件;(二)开展农村思想教育实行“3个1”,即留下1支固定的工作队,每个村委会建立1本公开的财务账,每个村委会建立1个活跃的教育活动阵地;(三)农村福利待遇实行“3个1”,即每个村委会建立1个助困基金,每年筹集50~100万元;每个村委会每年至少引进或开办1家集体工厂,有条件的村开办小型工业园;工作组干部为每个村委会提供1粒“定心丸”,对区内各村已征作兴办工业的土地,从征地单位的主管公司上缴区财政的利润中抽出专项资金进行定额补偿,鼓励村兴办工业。该工程共为群众办实事和好事500多件,谈心交友8000多人次。(欧锦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