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 生(2017)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8》 【成文日期】2017-12-31 【点击率】772次

【卫生事业概况】 2017年,中山市医疗卫生机构806个,其中医院5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66个,门诊部(诊所)426个;其中民营医疗机构425家,总数占全市总量52.73%。全市医疗机构拥有病床15256张。卫生人员26505人,其中卫技人员22904人,执业(助理)医师8115人,注册护士10826人。全年总诊疗量3700.13万人次,其中公立医院诊疗量2388.02万人次,民营医院诊疗量82.95万人次。中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简称“市卫生计生局”)全年受理各类卫生计生审批事项4856件;总办结量4652件;按时办结率100%,办事群众好评率99%。其中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1707件,新、改、扩建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查294件,放射诊疗许可85件,母婴保健人员技术合格证170件,母婴保健机构审批20件,医疗机构审批60件,医师执业注册2240件,麻醉药品购用印鉴卡审批55件,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审查21件。12月,完成24个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计划生育家庭发展指导中心3个牌子。市卫生计生局驻东区博爱七路6号。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7年,中山市全面启动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制定《中山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确立“两步走”改革目标,计划在2018年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初步建立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在2020年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补短板任务,基本实现医药卫生服务体系现代化、运行科学化、监管法制化和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取消药品耗材加成改革成效,落实财政补偿和价格调整政策,落实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启动实施医保基金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按病种分值付费的病种数超4000种。推进分级诊疗,制定《中山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中山市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确定分级诊疗重点任务22项,全市各三级医院和镇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医联体建设,各镇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发展建立市中医院专科联盟、精神卫生专科联盟等多种医联体。小榄镇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推进分级诊疗经验,获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肯定,并在全省综合医改暨医联体建设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健康中国”节目、《人之初》杂志社等作专题报道。亚太医院土地抵押贷款难问题通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释法后解决。年内,新增中山积水潭骨科医院、中山爱达康康复医院等社会办医院。聘请北京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等研究团队开展医改重点领域研究,完成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等专题研究。

 

【公共卫生】 2017年,中山市加强传染病防控力度,不定期开展传染病风险评估,防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H7N9和登革热疫情。全年报告登革热确诊病例36例(输入病例11例、本地病例25例)。提升应急救援管理,培训应急队伍人员1500人次,举办2017年综合应急医疗救援演练暨中珠江医疗联合救援演练。强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重要信息报送机制,建立媒体沟通例会制度,加强重点传染病监测预警。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12月19日,位于石岐区湖滨路59号的中山市心理卫生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42人,建立严重精神障碍电子档案1.5万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和管理率分别为0.47%和95.77%。做好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和传染病患者救助与管理,提升慢性病防治、性病疫情监测、麻风病防治等公共卫生项目质量。开展全人群死因、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伤害监测。全市设预防接种门诊59间,其中民营医疗机构设预防接种门诊2间。

 

【医政管理】 2017年,中山市制定《中山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明确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发展布局。全部三级医院和90%以上二级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全年全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比上年增长8.55%,药物占比28.02%。开展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参评医院18家,其中二甲医院复评10家,申请创建二甲医院8家。举办医疗质量培训班,对全市28家公立医院进行医疗质量巡查,加强医院的医院感染和医疗废物管理,成立中山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中心、中山市脑卒中救治质量控制中心、中山市病历质量控制中心,全市共有医疗质量专业质控中心12个。继续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实现对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全覆盖,覆盖三级医院100%病房、二级医院80%以上病房以及一级医院60%以上病房。加强临床技能培训,在市人民医院挂牌成立中山市临床技能考核(培训)基地。开展医师资格考试,参加实践技能考试考生923名,通过技能考试并参加综合笔试考生723名。制定《中山市进一步深化平安医院建设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动实施方案》,全年共接待涉医政群众来访138次,接听涉医政群众来电近1000次。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全市有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86家,开展老年病诊治的医疗机构9家,在东凤人民医院开展市级医养结合试点工作。

 

【基层卫生】 2017年,中山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制定《中山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确立加强镇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薪酬制度等10项任务。2017年度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投入1.75亿元,人均54.14元。全年全市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75.11%;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96.56%,孕产妇健康管理率和产后访视率分别为84.42%、96.85%,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61.83%,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71.17%,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72.84%,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90.01%,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99.9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100%,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58.11%,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49.1%,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率99.35%。提升家庭医生式服务质量,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第一批)收付费方案,全面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建立服务团队400个,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人数分别为74.6万人和26万人,签约率分别为24.04%和65.92%。开展基层公共卫生绩效评价,修订《中山市各镇区公共卫生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绩效评价标准(2017版)》,对全市24个镇区公共卫生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情况进行绩效评价,火炬开发区、古镇镇、东区依次位居全市前3位。

 

【妇幼健康服务】 2017年,中山市孕产妇HIV检测、梅毒检测和乙肝检测均达99%以上;妇女增补叶酸1.3万人次;宫颈癌和乳腺癌免费筛查3.01万人,初筛阳性率分别为2.46%、10.63%。将孕期保健首次建册压实到基层网点,对建册孕妇进行生育全程动态服务。设市人民医院、市博爱医院、小榄人民医院为全市出生缺陷干预中心,为1.37万对夫妇免费提供婚前孕前检查服务,地中海贫血初筛率98%,为2.28万名孕妇提供免费产前筛查服务,为6.85万名新生儿提供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听力筛查服务,筛查率96.27%。市博爱医院参加国家级、省级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均获评“优秀”等次,所有项目检测合格率达100%。市人民医院、小榄人民医院、陈星海医院、南头广济医院4所孕妇学校被评为市级示范孕妇学校,市博爱医院居国家示范孕妇学校行列。推动公共场所母婴室试点建设,建成母婴室27间。做好妇幼健康促进“六个一”工作,举办一期师资培训、培养一批讲师、组建一支队伍、提供一批教材、制作一批宣教光碟、录播一则30秒公益广告,推进妇幼健康知识宣教进社区、进家庭,全年举办市级讲座24场,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62.62%。新增省级青春健康教育项目点2个,举办青春健康教育活动281场,超5万人次参加。启动关爱儿童健康活动,为3万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和视力筛查。2月28日,市卫生计生局获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医疗科研教育】 2017年,中山市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被评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市博爱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小榄人民医院、陈星海医院等建成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基地,规范化培训中西医专业门类。全年招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206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学员35人。举办2017年中山市重点专科带头人培训班,培训125名重点专科带头人及骨干。举办中山市护理管理培训班1期,培训60名护理人员。举办德中临床医学交流项目,11位医师赴德国进修学习3个月。提升继续教育项目质量,全年获准举办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分别为36项和126项,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数量比上一年增长12%;举办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410项,增长16%;承办外市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2项,增长57%。全市参与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66万名,参与率95.02%。医疗卫生科研能力提升,全年获省医学科研基金9项,省中医强省课题5项,获科技立项94项,其中重大专项13项,一般项目81项;评定市卫生计生局立项402项,新技术新项目58项;获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5项。提交学术会议交流论文274篇,其中国际会议交流论文6篇、国家级会议交流论文60篇。学术论文发表1725篇,其中SCI论文32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57篇。

 

2017年中山市各级医学重点专科名录

类别 医院名称 专科名称
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 市中医院 康复科、肾病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 市中医院 康复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市中医院 肾病科、耳鼻喉科、骨伤科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市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急诊科、检验科、胸外科、肿瘤科、口腔科、眼科
市博爱医院 产科、儿科、检验科
市第二人民医院 感染科
小榄人民医院 临床护理、泌尿外科、眼科
陈星海医院 呼吸内科
省中医药局重点专科 市中医院 急诊科、骨伤科、泌尿外科、肛肠科、康复科、心血管科
市“十三五”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 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科、血液内科、器官移植中心、肿瘤科、急诊科、眼科、口腔科
市中医院 肾病科、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康复科
市博爱医院 妇产科、儿科
市“十三五”临床重点专科 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呼吸内科、妇科、儿科、放射影像中心、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
市中医院 耳鼻喉科、眼科、肝病专科、儿科、中药药理实验室
市博爱医院 生殖健康与不孕症专科、普通外科(含微创外科)、新生儿科、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
市第二人民医院 皮肤科(含实验室)
市第三人民医院 精神病学专科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行病学、中山市卫生检验中心(含职业病防治)
小榄人民医院 产科、神经内科、手外科、微创外科
陈星海医院 肿瘤科(肿瘤MDT诊疗中心)、内分泌代谢疾病诊疗中心
市“十三五”临床特色专科 小榄人民医院 疼痛科、消化内科、儿科、新生儿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内分泌代谢外科
陈星海医院 脑科、中医科(治未病中心)
黄圃人民医院 烧伤创疡皮肤科、中西医结合小儿内科
三乡医院 中西医结合脊柱关节病专科、重症医学科
火炬开发区医院 眼科
古镇人民医院 产科、泌尿外科
东凤人民医院 微创普通外科

 

【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 2017年,中山市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子项目建设与数据质量建设,使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六大业务管理系统,所有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数据和检查检验结果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开展数据集改造,提升数据质量;开展线上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推广统一支付平台。完成市、镇、村三级人口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升级改造,提升中山市人口信息库统计质量。完成中山市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任务。在“2017年全省卫生计生系统网站与新媒体建设测评”中获优秀单位称号。建成广东中山—西藏工布江达县远程诊疗平台,通过线上专家指导、线下援藏医生配合,为工布江达县群众提供医疗专家远程诊疗服务。

 

【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2017年,中山市建立完善基层中医药发展机制,通过试点建设带动基层中医馆发展,确立12个镇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建设试点单位,陈星海医院、黄圃人民医院获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示范单位。全市100%镇区医院、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中医药服务,其中镇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分别有20项、18项和8项以上。加强基层中医药发展环境建设,成立市中医院“治未病”联盟。6月27日,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现场会在横栏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召开。10月31日,2017年全市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现场会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启动会在陈星海医院召开。市卫生计生局4个部门联合下发《中山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在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举办1期非中医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学习班,培训105人。

 

【爱国卫生建设】 2017年,中山市推进和巩固卫生城市和卫生村镇创建成效。常态化检查城区垃圾中转站、车站、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重点整治各类卫生黑点,南朗镇和大涌镇通过国家卫生镇复查。6月,神湾镇、横栏镇、民众镇被命名为国家卫生镇,中山成为广东省率先实现(100%镇均为国家卫生镇、100%行政村均为省卫生村)“双百”目标的地级市。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包括全市统一灭蚊灭鼠行动、春季爱国卫生活动、爱国卫生月活动、春夏季爱国卫生运动督导等,中山、珠海联合开展统一灭蚊行动2期,与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珠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珠海市香洲区前山街道与中山市坦洲镇十四村交界处联合主办以“为了人民的健康——65年的历史和展望”为主题的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卫生先进单位”“卫生先进小区”“卫生先进户”创建活动,全市命名为“中山市卫生先进单位”单位33个,命名为“中山市卫生先进小区”物业小区32个。

 

【健康教育机制创新】 2017年,中山市创新健康教育机制,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社工+义工+专业”的健康教育模式,组建市、镇、村、义工、素养监测等覆盖三级、辐射全市的5支健康教育服务工作队伍。实施居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制定《中山市居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三年服务计划(2017—2019年)》,用3年时间分步分阶段到24个镇区277个社区(村)开展居民健康素养提升服务活动;实施“全民‘义’起来,健康一百分”项目,通过“社工引领、义工参与、专业队伍协作”方式,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在港口镇和西区2个镇的所有社区(村)进行居民健康素养知识传播;开展“健康中山大讲堂”健康科普知识传播项目,举办集听、看、猜、答于一体的各类特色健康科普讲堂67场。拓宽健康素养宣传网络,在中山广播电台黄金时段设立《健康新知》栏目,播放7次健康素养相关知识66条,在中山广播电视台《中山故事》栏目插播健康“四大基石”宣传短片4期,与中山画报社合作提升《中山卫生》杂志编辑发行整体质量。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6年的8.7%提升至15.2%,全市共17家单位被授予“广东省健康促进示范单位”称号,火炬开发区、东区、石岐区和小榄镇4个镇区入选广东省2017年“省级健康促进示范镇(区)”试点。

 

【卫生行业综合监督】 2017年,中山市优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依照三级、二级(一级)公立医院两大类别,从社会效益、医疗服务提供、综合管理、可持续发展4个维度,调整完善全市公立医院考核指标体系。东凤人民医院、横栏医院、黄圃人民医院在年度考核中分居二级(一级)类别前3名。在全省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抽查中,中山市人民医院获90分以上,在全省三级医院排名第7名,获评为2017年度全省公立医院绩效评价A级单位。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管,全市全年应监督户数8465户,监督覆盖率100%。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审评出A级单位25间、B级617间、C级29间。全市案件卫生计生行政处罚166宗(无证行医类65宗、医疗机构类18宗、公共卫生类73宗、“两非”类3宗、消毒产品类2宗、放射卫生类2宗、饮用水卫生类1宗、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1宗),罚没金额113.69万元;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20家/24户次,共记136分;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刑案件3宗;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3宗。

 

【卫生强市创建】 2017年,中山市制定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创强工作检查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启动卫生强镇考核。着力开拓人才资源,制定《中山市卫生计生系统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评定实施细则(试行)》《中山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引进紧缺岗位人才试行办法》,开展全市卫生计生系统紧缺岗位人才公开招聘1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期,招聘医卫人才372人。年内,启动《中山市专家挂职帮扶行动项目》,从市属医院派出第一批53名中级以上的专家骨干对口挂职帮扶镇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初步完成选址和概念性设计,市第三人民医院扩建工程移交市代建办推进,市儿童医院和市博爱医院妇产科大楼、市第二人民医院南区分院等医疗卫生基建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促进新增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医优先向基层下沉,全年新增执业登记的社会办医疗机构158家,比上年增长68%。

 

【健康城市建设】 2017年,中山市提出建设健康城市作为全市两条工作主线之一。7月14日,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印发《中共中山市委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健康城市的意见》《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山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的通知》等健康中山建设框架性文件,形成市委市政府高位组织推动、各部门协同参与、和社会各界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和良好社会氛围。开展健康城市基线调查,研究制定健康城市指标体系。推进健康单位和健康城市细胞工程试点建设。6月,石岐中心小学、杨仙逸小学体育路学校、西区中心小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小)学、中山纪念中学、坦洲实验中学、小榄镇第一中学和小榄镇华侨中学8个单位被世界卫生组织上海合作中心评为2016年度健康单位(场所),全市获世界卫生组织上海合作中心命名为健康单位(场所)的单位增加至11个。7月,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将中山纳入全省7个健康城市试点城市之一,小榄、古镇和坦洲3个镇纳入省级健康镇试点,小榄镇东区社区、古镇镇古二村等10个村(社区)纳入省级健康村试点。10月,市爱国卫生委员会办公室确定市人民医院等14个单位(社区)作为健康城市细胞工程试点,全市市级健康城市细胞工程试点增至32个。

 

【小榄镇综合医改经验】 2017年,中山市制定《中山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小榄镇探索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镇属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基本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局面。小榄镇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推进分级诊疗的经验,获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健康中国”节目、《人之初》杂志社等专题报道。全镇15个社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个,有医务人员379人,门诊量173.07万人次。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制度、统一信息平台和统一调配医疗资源的“三个统一”管理。小榄镇每年投入推进全民合作医疗近8000万元,全镇99%居民至少拥有住院医疗保障2份,90%以上居民拥有门诊医疗保险。建立医联体上下联动机制,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推进小榄人民医院、陈星海医院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制定双向转诊实施方案,确保病患者获得无缝式持续治疗。年内,2个医联体共上转患者17581例,下转患者2092例。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至年底,全镇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54支,签约家庭2.43万户,重点人群签约率62.84%,服务30.14万人次,建立家庭病床6498张次,逐步实现病患首诊在社区。全镇建立健康档案27.31万份,建档率85.58%。为孤寡老人、留守老人及其他需要帮助的长者安装紧急呼援装置——“健康通”呼援服务,覆盖全镇15个社区,2017年用户3213名,解决紧急医疗类个案1163次。实施差异化医疗保障政策,将家庭病床服务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纳入镇合作医疗门诊报销范围,引导群众小病在基层就诊。

(叶富天)

上一篇: 卫 生(2016)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卫 生(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