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 生(2015)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6》 【成文日期】2015-12-31 【点击率】1569次

【卫生事业概况】 2015年,中山医疗卫生机构总量688个,其中医院4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72个、门诊部(诊所)256个。全市医疗机构拥有病床1.33万张。卫生人员2.38万人,其中卫技人员2万人,执业(助理)医师6684人,注册护士9115人。全年总诊疗量3650.31万人次,其中公立医院诊疗量2354.17万人次,民营医院诊疗量70.56万人次。6月,中山市被确定为省级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市镇级以上公立医院纳入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范围。年内,黄圃镇、小榄镇和三乡镇通过“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镇复审。12月,中山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中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简称“市卫生计生局”)驻东区博爱七路6号。

 

【公共卫生】 2015年,中山市加强疾控和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制度。抽调专业人员,充实市卫生计生局应急指挥中心领导小组和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委员会。落实国家儿童免疫规划,全年全市一类疫苗报告接种率95%。防控登革热疫情,全市共报告本地登革热确诊病例14例。落实H7N9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对措施,全市发现H7N9禽流感病例4例,其中死亡1例,治愈出院3例。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建立电子档案14468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0.45%,管理率987%。落实结核病各项防控措施,完成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评估工作。提高性病疫情监测工作质量,性病疫情持续下降。依托市第二人民医院南区分院戒毒药物维持治疗门诊,提高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可及性。年内,小榄人民医院、黄圃人民医院2家医院通过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审核,获检查接触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的鉴定资格。划拨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每年40元。7月,中山市通过广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检查评价,获全省第四名。

 

【医政管理】 2015年,中山市健全应急保障制度,制定《关于建立中山市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中山市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实施细则》,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每次最高补助2万元。制定《中山市促进分级诊疗工作的意见》,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完善医疗服务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市中医院与西区医院,市人民医院与苏华赞医院、石岐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朗医院与南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古镇医院与坦洲镇医院跨镇区等形式的“医联体”试点工作,实现管理、信息、设备床位和人才技术的共享。制定《中山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方案》,考核全市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综合管理、可持续发展等,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和小榄人民医院综合成绩排名全市前三名。委托第三方对2015年度全市24个镇区的公共卫生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小榄镇、火炬开发区和东区综合绩效排名全市前三名。中山市出台《关于开发中山市医师多点机业实施方案(试点)的通知》,成为全省第二个探索实施医师区域注册的城市。出台《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社会办医的实施意见》,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加快发展。

 

【基层卫生】 2015年,中山市全面推进以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在小榄镇和古镇镇2个镇区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试点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延伸到火炬区开发区等10个镇区,共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217个,为13.06万名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超78%。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医疗机构,将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权限下放到镇区,全年设置审批医疗机构98间;将民营医疗机构也纳入120急救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和机制建设,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年总诊疗人次975.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10%,占全市诊疗量的26.73%。

 

【妇幼保健】 2015年,中山市制定《中山市创建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开展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创建活动,通过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评估。全市通过国家级、省级复审“爱婴医院”25家,市博爱医院、小榄人民医院跻身全省4家“全国百家优秀爱婴医院”行列。12月,市卫生计生局在市博爱医院举办首届“产后出血急救演练”竞赛,全市有27家助产机构组队参加,市博爱医院团队获一等奖;市中医院、小榄人民医院团队获二等奖;陈星海医院、坦背医院和坦洲人民医院团队获三等奖。开展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全年为8.64万名孕产妇提供免费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为1.62万名农村妇女和流动人口提供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完成宫颈癌、乳腺癌免费筛查超3万人,初筛阳性率分别为3.15%和12.7%。全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9.68/10万,婴儿死亡率2.61‰。

 

【卫生科研教育】 2015年,市卫生计生局下属卫生系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科技厅科研项目6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13项、省中医强省课9项、市医学科研重大专项11项、一般项目285项、卫生局立项384项;镇级医院新技术新项目推广应用市内领先10项,评为市内先进36项。获市级科技奖励项目25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4项。发表学术会议交流论文281篇,其中国家级会议交流43篇。学术论文发表1894篇,其中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29篇,国内核心期刊737篇,独立完成著作6本,参与编写专著14本。

  推进继续医学教育。至年底,中山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微信发布平台关注人数1.01万人,比上年增长27%。通过平台参与管理的各医疗机构人数457人,增长18%。年内获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6项,增长33%;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87项,增长21%;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33项,增长20%。全年全市有1.51万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参与率95%,达标率93%。

  2015年,市卫生计生局制定《中山市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方案》,按照国家卫计委等7个部委出台的《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在市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里实施“5+3”(指 5年的院校教育,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模式。建成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2家,协同基地市博爱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小榄人民医院和市陈星海医院4家。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2家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共招录培训学员123名,其中市人民医院基地招录西医培训学员66名、市中医院基地招录中医培训学员57名。组织医疗机构申报广东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东凤人民医院和三乡医院获批成为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落实德中交流项目,有10位医师获赴德国进修资格。举办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骨干)培训2期,开办省级以上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台湾交流班和市级重点(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上海交通大学研修班,举办由50名各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及部分民营医院骨干组成的护理管理培训班1期。

 
2015年中山市省级以上医学重点专科名录

 

类别 医院名称 专科名称
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 市中医院 康复科、肾病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 市中医院 康复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市中医院 肾病科、耳鼻喉科、骨伤科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市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急诊科、检验科、胸外科、肿瘤科、口腔科、眼科
市博爱医院 产科、儿科、检验科
市第二人民医院 感染科
市小榄人民医院 临床护理、泌尿外科、眼科
陈星海医院 呼吸内科
省中医药局重点专科 市中医院 急诊科、骨伤科、泌尿外科、肛肠科、康复科、心血管科

 

 

【中医药建设】 2015年, 市卫生计生局落实中医事业费、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经费、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示范单位建设项目经费、省名中医一次性工作津贴共533万元。制定《中山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等2015年中医药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并组织市中医药学会及市中医院专家,对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3—2015年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行专项督查。建立中山市中医预防保健管理平台,完善中山市中医预防保健体系网络,各镇区配备中医体质辨识软件进行体质辨识工作。扩大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为各镇区65岁以上老人及0—36个月儿童进行体质辨识、小儿按摩和捏脊治疗。5月25日,陈星海医院代表中山市在全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现场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爱国卫生与健康教育】 2015年,市卫生计生局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提高城乡环境卫生水平,进行冬春季清理孳生地及灭蚊,“清死角、除四害、保健康”春季爱国卫生活动和第27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借助电视台字幕、中山网、出租车、路灯柱宣传牌等发布疫情防控公益广告,全年播放公益广告20条,共播出300天960次;制作新闻消息、广播小专栏20期等。通过全国病媒生物防制达标复查,全市鼠、蚊、蝇、蟑密度控制水平分别为B级、A级、B级、A级。9—12月,联合市教育和体育局举办“校园洗手行动”系列健康教育活动,在全市各中小学校、托幼机构中开展洗手小卫士、洗手先进班级的评选,评选出洗手小卫士100名、洗手先进班级100个。运用官方微博、微信、手机短信、宣传小册子等载体,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编辑登革热疫情防控知识短信,通过手机和健康短信通平台发送至全市移动手机客户,每条发送2000人次。印制下发“登革热防控”健康干预用品3万份、宣传折页5万份、海报5000张;派发“四害”(指苍蝇、蚊子、老鼠、蟑螂)防制知识小册子4万份,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基本知识5万份。监测东区、西区和石岐区3个监测点的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和烟草流行;举办“健康大讲堂” 60场次,受惠群众1万名;发送“健康短信通”35条,覆盖人群5万人;与中山广播电视台“城市论坛”栏目合作,录制播放健康教育电视节目6期。

 

【行风建设】 2015年,市卫生计生局开展创先争优、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建立完善“一岗双责”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开展阳光计生、阳光用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单位医院创建活动,市中医院和陈星海医院创建为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单位。执行《中山市医疗卫生计生单位风险防控敏感岗位实行交流制度》,督促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财务、设备、人事等岗位的交流工作。落实《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在行业内开展医德考评、签署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等医风建设重点项目。

 

【登革热疫情防控】 2015年,中山市登革热防控形成新的防控策略,“早”期介入处置,消灭登革热蚊虫孳生环境;“准”确识别风险,利用专业技术和仪器准确识别病情;“严”格采取措施,按照防控落实措施;落“实”到位,明确各项具体措施和责任。省级主管部门对中山市防控工作充分肯定,并将中山的防控策略总结为“中山模式”在全省推广。全市疫情以小范围的局部暴发疫情为主,存在零星散发病例;以Ⅰ型登革病毒流行为主,伴有散发Ⅱ型登革病毒病例。疫情涉及的3个社区和输入性疫情涉及的6个社区均未出现下一代病例。全年全市共报告登革热确诊病例14例,累计发病率0.3/10万,比上年的本地病例679例下降97.9%,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无重症及死亡病例。

 

【国家卫生城市复检】 按照《国家卫生城市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2011)》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14)版》要求,国家卫生城市每3年复审一次。2015年是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年,中山市委、市政府制订中山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方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推进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各项工作。4月,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派出专家组对中山市进行暗访并打分,中山市获785.8分。5月13—15日,省爱卫办组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组全面复审中山市卫生城市巩固工作情况,中山市通过复审。10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派专家组对中山市进行暗访并现场打分,中山市获884.7分,通过全国爱卫会的暗访。12月7日,国家爱卫办网站发布“2015年拟命名国家卫生城市(区)名单的公示”, 2周公示期后,中山市通过2015年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

 

(叶富天)

上一篇: 卫生(2014)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卫 生(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