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5》 【成文日期】2014-12-31 【点击率】1816次 | ||||||||||||||||||||||||||
【卫生事业概况】 2014年,中山市医疗卫生机构总量652个,其中医院4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60个、门诊部(诊所)253个。全市医疗机构拥有病床1.32万张,卫生人员2.28万人,其中卫技人员1.9万人,执业(助理)医师6376人,注册护士8558人。全年总诊疗量3642.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公立医院诊疗量2413.66万人次,民营医院诊疗量65.13万人次。中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简称“市卫生计生局”)驻东区长江路70号。
【公共卫生】 2014年,中山市加强疾控和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制定并实施《中山市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中山市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急预案(试行)》 《中山市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落实国家儿童免疫规划,全年全市一类疫苗报告接种率95%。防控登革热疫情,全市共报告现住址属中山市的登革热确诊病例679例。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全市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5例,其中死亡2例、治愈出院3例;落实“一天一清洁消毒、一周一大扫除、一月一休市”和活禽“零存栏”制度(即“1110”制度)。落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对措施,与市检验检疫局联合举行埃博拉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推进慢性病防治,古镇镇、小榄镇成功创建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加强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全市建立电子档案1.39万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0.42%,管理率97%,规范管理率89%,病情稳定率98%。提升结核病防治工作质量,新涂阳(指新发现的痰涂片检查呈阳性的肺结核病)患者治愈率93.3%,病人系统管理率96.5%。减低艾滋病危害,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南区分院和第三人民医院2个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基础上,增加石岐区、西区、三角镇3个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延伸点。
【医政管理】 2014年,市卫生计生局制定《中山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方案》 《中山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和《中山市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方案》等医改配套文件。推进医联体试点改革,选择市中医院和西区医院作为松散型医联体试点,小榄镇、南朗镇的医院和社区作为紧密型医联体试点。扩大基本药物覆盖面,推广使用基本药物,全市基本药物销售金额占全部药品销售金额比例中,三级医院全部超过25%,平均达到26.19%;二级以上医院全部超过40%,平均达到50.01%。完善区域卫生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落实《中山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3~2015年)》。继续实施平价医疗服务,全市25间医院均设立平价诊室,占门诊资源10%以上的医院总数18间,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平价门诊占门诊总数比例11.11%。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市医学专业委员会和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共同制定12大类的《中山市医疗质量考核量表》,通过第三方评估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建立长效医疗质量管理和考评体系。搭建市镇村三级中医预防保健网络,全市24个镇区建成“治未病”(指未病防治和有病防传)中心。实施1型糖尿病干预项目,本市户籍1型糖尿病患者可免费获得降血糖药物和测血糖服务。推进预防“伤医”、建设平安医院,制定《中山市医患突发事件防范及处理意见》和《中山市涉医暴力事件防范及处理工作方案》,与市公安局联合下发《中山市公安机关与医疗机构警医联动机制和处置涉医警情工作规范》。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建立以镇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体的调解体系,全年共接收医疗纠纷投诉105起,其中重大纠纷4起。加强院内感染和医疗废物管理。深化护理文化内涵,举办“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做好大型活动医疗保障,为大型活动提供医疗保障49场次,协调安排医疗救护人员167人次,救护车45车次。 2014年中山市省级以上医学重点专科名录
【基层卫生】 2014年,中山市通过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检查评价,检查评价的组织管理、资金管理、项目执行、项目效果、居民知晓度和满意度5类工作执行效果良好,其中资金管理、项目执行工作得分居全省第一名。通过招标方式,委托第三方对24个镇区2014年度的公共卫生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全市24个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取得独立法人资格,建立专职队伍,完成独立服务场所建设。落实基层核编定岗工作。巩固加强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机制,扩大基本药物使用范围,以镇区为单位统一招标采购和配送;开展平价医疗服务,平价诊室占全市门诊资源11.28%,推广平价药包;在小榄、古镇开展家庭医生服务试点,享受签约式服务4.1万人。全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诊疗人次937.2万人次,占全市诊疗量25.73%,比全省社区诊疗比重高12个百分点(全省社区诊疗比重为14.6%);出院0.19万人次。
【妇幼保健】 2014年,市卫生计生局开展“共圆妇幼健康梦”妇幼健康服务年活动,联合市总工会共同举办妇幼健康技能竞赛,选出8名选手参加省举办的妇幼健康技能选拔赛,获全国妇幼健康技能竞赛广东省选拔赛团体一等奖。2名选手代表省参加全国妇幼健康技能竞赛,其中,小榄镇人民医院医师王冬纳获全国妇幼健康技能竞赛围产保健专业一等奖(个人总成绩第一名)、全国妇幼健康技能竞赛围产保健专业单项奖,被列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候选人;市博爱医院严学勤获全国妇幼健康技能竞赛儿童保健专业三等奖、“省五一劳动奖章”。举办第三届中山市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大赛,25家助产机构组成产儿科合作队伍参赛,市博爱医院获全市第一名。巩固“爱婴医院”创建成果,全市25家“爱婴医院”全部通过市级复核。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全年为8.34万名孕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梅毒及乙肝母婴检测。推进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项目,全市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共发放叶酸2.04万人次。与市妇联联合推动实现妇女“两癌”(指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长效化、常态化,在南头镇、东凤镇、阜沙镇、南朗镇推行“两癌”筛查常态化试点,完成宫颈癌筛查4995人,乳腺癌筛查8524人。全年全市婴儿死亡率2.38‰,孕产妇死亡率13.39/10万,上述2个死亡率控制指标保持在全省较优水平。
【卫生科研教育】 2014年,市卫生计生局推进重点专科建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等。全市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个,国家中医药局重点专科1个,国家中医药局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个,省临床重点专科19个,省中医药局重点专科6个,省中医药局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7个。科研管理取得成效,建立全省首个地级市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年全市获省卫生计生委医学科研基金课题立项13项,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7项;市科技局重大专项7项,一般项目193项;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331项,新技术新项目推广49项。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3项。全市获批准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国家级27项、省级72项、市级288项。全市参加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统考368人,6家二甲以上医院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154人。落实德国—中国临床交流、市重点(特色)专科骨干培训等项目。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被认定为国家及省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陈星海医院西区和新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认定为省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
【中医药建设】 2014年,市卫生计生局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全市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镇区医院比例85%,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90%;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比例80%。市中医院林棉、缪灿铭和市人民医院廖琳3位医生获评为“广东省名中医”。
【爱国卫生与健康教育】 2014年,市卫生计生局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城乡环境卫生水平,开展“清死角、除四害(四害指老鼠、蟑螂、苍蝇和蚊子)、保健康”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爱国卫生月”和“爱国卫生突击周”活动,加强“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新增板芙镇、港口镇、三角镇、阜沙镇4个国家卫生镇,全市18个镇有15个创建为国家卫生镇。全市所有行政村均创建为广东省卫生村,是全省唯一一个所有行政村均创建为省卫生村的地级市。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启动全民建设健康城市试点工作,开展健康医院、健康学校、健康社区等“细胞工程”试点。
【行风建设】 2014年,中山市卫生系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班子领导带头承诺“不出入私人会所”;调整超标配置的领导办公室;减少系统性会议;严格控制“三公” 经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治理医疗乱收费行为;落实加强班子建设机制、干部选拔任用和考评机制、人事财务纪检等32项制度。减轻群众就医费用负担,全年全市各公立医院每门诊人均费用101.06元,比上年增加3.74元,增幅3.84%;每出院者人均费用4816.72元,增加265.25元,增幅5.83%。推进药品阳光采购,加强医用耗材、设备招标管理,全市各医疗机构完成省第三方药品交易平台账号注册,并实施网上竞价采购。全年全市医疗卫生领域无违规违法案件。
【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 2014年,市卫生计生局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试点工作,选定小榄镇、古镇镇为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试点镇,以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要内容,采取“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形式,为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不同类型的健康管理服务,使居民足不出户可享受综合、连续、个性化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全市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97个,签约并接受服务居民6.37万人;实施健康咨询指导7万人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5万份;通过“绿色通道”转诊2073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6.74万人次,老年人健康管理2.06万人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78.0%。
【登革热疫情防控】 2014年,中山市共报告现住址属中山的登革热确诊病例679例。登革热病例(按现住址统计)主要集中在沙溪镇、石岐区、古镇镇等镇区,阜沙镇、神湾镇无登革热病例,其余镇区出现零散病例。市卫生计生局检查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登革热防控措施,赶赴各疫点开展督导调研,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做好防控,开展以“防控登革热”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以“清积水、灭成蚊”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做好以“防蚊灭蚊”为重点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指导和支持各镇区开展以“防蚊灭蚊”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治理。开展疫情研判与风险评估,对登革热防控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分析全市疫情动态和蚊媒密度监测等数据。全市所有登革热病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 2014年,中山市共发现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死亡2例,治愈出院3例。市卫生计生局组织专家全力救治病患,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监测和评估;组织实施活禽休市措施,督促落实“一天一清洁消毒、一周一大扫除、一月一休市”和活禽“零存栏”制度(即1110制度);开展教育宣传活动,有效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蔓延的趋势。疫情结束后,协调相关部门完成休市期间家禽养殖经营行业补贴,配合省、市有关部门制定《广东省活禽经营管理办法》,推动家禽业发展和建立预防、控制禽流感防控长效机制;处理H7N9禽流感医疗救治费用问题。
【医联体试点改革】 2014年,市卫生计生局制定《中山市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方案》,选择市中医院与西区医院作为松散型医联体试点、小榄镇和南朗镇的医院与社区作为紧密型医联体为试点进行改革,通过医疗联合体的形式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11月18日,中山市中医院与西区医院协作的医疗联合体成立,两院签署《中山市中医院西区医院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合作协议》和《中山市中医院西区医院医疗联合体理事会章程》,选举产生医联体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执行理事。
【与国内知名医学院校合作】 3月28日,2014年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暨首届“中山人才节”在中山博览中心开幕,副市长吴月霞代表市政府,分别与南方医科大学签订“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合作框架协议”,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签订“优秀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协议”。南方医科大学利用其在医院管理、学科建设、科研平台、科研团队和系统课题等方面的优势,对中山市在科学合理办医、重点学科建设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对中山市卫生系统20名培养对象进行为期3年的中医古籍和中医临床实践培训,加强中山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