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1》 【成文日期】2010-12-10 【点击率】2261次 | ||||||||||||||||||||||||||||||||||||||||||||||||||||||||||||||||||||||||||||||||||||||||||||||||||||||||||||||||||||||||||||||||||||||||||||||||||||||||||||||||||||||||||||||||||||||||||||||||||||||||||||||||||||||||||||||||||||||||||||||
【概况】 2010年,中山市有医疗卫生机构564间,其中政府办349间,非政府办138间,其他77间。全市住院床位9869张,比“十五”期末增加4338张。全市卫生人员1.8万人,其中卫技人员1.48万人,执业(助理)医师5256人,注册护士6077人。全市万元以上医疗设备1.42万台(套),总价值13.87亿元。全年总诊疗3090万人次,其中公立医院诊疗1957.6万人次,民营医院诊疗79.7万人次。全市医疗机构业务量比上年增长5.1%,29家市属及镇区医院全年业务收入45.21亿元,全市药品费占总医疗费比例为37.05%。 【公共卫生】 完成编制《中山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落实国家艾滋病“四免一关怀”(“四免”指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一关怀”指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人。避免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政策,实施艾滋病防控特色示范镇区项目,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中山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中山市在广东省艾滋病防控工作综合考评中位列全省第一。实施第一类疫苗查漏补种专项活动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8.4%。全年麻疹发病率为1.4/10万。全市建立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服务站22个。拟定和实施《中山市卫生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量化标准(试行)》,对全市医疗机构实行卫生监督专项检查,派出卫生监督员1862人次,检查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67个,查处涉嫌违法案件10宗。打击无证诊所、超范围执业、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药店坐堂行医等违法行为。开展被三聚氰胺污染的乳及乳制品清查、地沟油和一次性筷子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监控、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检查、学校卫生整治、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检查、工地食堂食品安全检查、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管等专项行动。开展游泳场所和美容美发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将足浴行业纳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10月1日,市卫生局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完成职能交接,在市卫生局设置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部门。全年完成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33项,受理卫生案件333宗,行政处罚89户次,罚款金额76.27万元。成立市、镇、村三级卫生应急网络,完善各种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设立重大事件专项预案,如《亚运会、亚残运会中山卫生安保应急预案》、《中山市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等。健全应急物资贮备库管理和快速调运保障机制,全年用于应急物质储备、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防护用品和处置等应急储备金100万元。3月,举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应急能力培训。5月和7月,举行全市疾控工作会议,开设卫生应急处理培训并进行现场演练。9月,选派市属医院急救人员参加中山市首次军警民联合实兵演习。 【医政管理】 2010年,市医疗部门完善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生素处方权限,制定《处方管理和处方点评制度》、《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保证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报告工作规范化运行。印发《中山市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建立药物下临床制度,成立中山市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统一门诊通用病历,扩大实名预约挂号范围,将预约门诊服务扩大到二甲医院和部分镇区医院。全年无偿献血5.8万人次,献血量11.76吨,提供临床用血10.8吨,供血量比上年增长8%。 【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 2010年,全市有社区卫生服务站256间、卫生站79间,其中成为中医药示范点建设单位的社区卫生服务站31个。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2275人,比上年增长23.77%。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2名医生实行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建立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居民健康档案73万份,对14万60岁以上老人和7万名慢性病病人进行健康管理,其中对9万名老人进行体检。全市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9.77/10万,婴儿死亡率2.5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87‰。孕产妇保健管理率96.93%,住院分娩率99.9%,产后访视率96.74%。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6.35%,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89.85%。妇女病普查率68.08%。1月1日起,实施《中山市开展免费出生缺陷产前筛查服务实施方案》。 【医疗科研教育】 坚持“科教兴医”战略,加强学术交流,注重科技人才培养。2010年,申报科研项目500项,其中获省卫生厅立项12项,省中医药局立项6项,市科技局立项145项,市卫生局立项160项。全市有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6个,特色专科2个,市级重点专科11个,特色专科5个。 【爱国卫生与健康教育】 2010年,南朗镇成为国家卫生镇,大涌镇创建国家卫生镇通过复审。火炬区、坦洲镇等镇区、16个村成为广东省卫生村。加强全市卫生系统创建无烟医院工作,推动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及评估工作,举办“城市化与健康”世界卫生日和“全球洗手日”活动,参与城市量化考核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 【医疗行风建设】 开展“阳光用药”监督管理,成立全市各医疗机构“阳光用药监控小组”。规范“阳光采购”,全市医疗机构和设备集中招标采购105台,采购金额6177万元,节约资金574万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13.83亿元,减轻群众负担3.19亿元。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3.49亿元。建立医德考评档案,实行一人一档,实现电子化管理。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加强对违规“统方”(医院对医生用药信息量的统计)排查,加强医院信息管理力度,部分医疗机构安装防“统方”软件。 【中医药工作】 推进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的“三名三进”工程和中医药“治未病”预防保健体系建设。开展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推广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山市新中医院搬迁,软硬件全面扩容升级。启动中医坐堂医诊所试点,规范设置坐堂医资质。形成以市中医院为龙头、以镇区医院中医科为重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市、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 【国际口腔种植论坛】 5月23日,由国际口腔种植学会(ITI)中国分会主办、中山市人民医院协办的“ITI Study Club论坛”(国际口腔种植学会口腔种植论坛)在中山市长江怡景酒店举行。200多名来自广东口腔界的医师及高校研究生参加论坛。论坛以《骨增量技术》和《上颌无牙颌种植修复的设计方案》为议题。中山市人民医院口腔医疗中心副主任医师胡文在论坛中作《获得骨量》专题发言,介绍有关三维CT在种植手术中的应用。 【免费出生缺陷产前筛查服务】 1月1日起,由市人口计生部门牵头,卫生局和妇儿工委等部门管理联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免费出生缺陷产前筛查服务工作。市财政每年投入700万元,为中山户籍或配偶为中山户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孕妇提供先天性心脏病、地中海贫血和唐氏综合征等3个项目的产前筛查服务。 【中山市人民医院】 中山市人民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市人民医院编制床位1500张,临床医疗科室45个,医技科室13个,专科门诊78个,员工2190人,其中高级职称311人。医院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5.16万平方米。附设有中山市急救中心、中山市肿瘤研究所、中山市临床医学研究所、中山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山市老年医学研究所,有东区分院、莲峰门诊、竹苑门诊、口腔第三门诊等分部。2010年,与台湾慈济骨髓库达成合作协议,成功配型并完成供者来自台湾的骨髓移植1例。与澳门镜湖医院签约成为友好医院,为其提供肝胆专科等方面的技术指导。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中心通过卫生部评审,与法国国际盆底康复学校签约成立国内第一家中法共同培训的盆底康复中心,与法国尼玛大学医学院附属卡瑞摩医院签约成为友好医院。实现病历无纸化归档存储,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电子病历无纸化归档存储的大型医院。2010年,获各类科研基金97项,资助金92万元,其中中国博士后基金课题2项,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课题5项。开展心胸外科手术技术等新项目科研立项,填补中山市该技术的空白;心胸外科和血液内科与北京安贞医院联合完成研究课题,填补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2010年,总诊疗人数207.69万人次,出院病人6.84万人次,手术3.78万台次,获评“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中山市中医院】 中山市中医院创建于1957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和国家示范中医院。2004年,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非直属)。2010年7月26日,位于中山市西区康欣路的中山市新中医院落成启用。医院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18.9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200张。医院分为医疗区和行政后勤服务区,其中病房大楼19层,门急诊大楼5层,医技楼、药学楼和行政楼3层,设有香山药用植物园、院史馆、中医文化园地等中医药文化特色建筑,作为中医药科普基地为市民免费开放。医院有工作人员1800多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15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98人。有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副教授67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3人。承担多项国家和省级重点科研项目,获省、市科技进步奖70多项,课题通过成果鉴定70多项。设有急诊、内、外、妇、儿、骨伤、康复等一级临床科室20多个,专科专病门诊30多个,门诊部2个,病区29个,内、外、骨伤等临床科室实现二级分科。2010年,门急诊量182万人次,收治病人3.4万人次。 【中山市博爱医院】 原中山市博爱医院始建于1994年,由市民、海外华侨及港澳同胞捐资兴建,原中山市妇幼保健院始建于1952年。2000年,经市政府决定,市妇幼保健院与博爱医院合并。医院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核定床位800张,建有门诊大楼、住院大楼、儿科大楼、生殖大楼、医技大楼、综合服务楼和教学大楼。设有职能科室18个,一级临床科室21个,二级临床科室18个,医技科室15个,其他科室3个。有职工1400多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占80%以上,博士10人,硕士80人,高级职称179人。2010年,门诊量182.1万人次,出院病人数4.8万人次。妇产科和儿科是中山市“十一五”规划重点专科,生殖遗传医学、产前诊断、妇幼保健等专科特色和优势显著。 (游松茂) 2010年中山市市属三大医院接诊病人与医疗费用公布表 金额单位:元
金额单位:元
2010年镇区医院接诊病人与医疗费用公布表 金额单位: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