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图书馆】 市图书馆优化藏书结构,扩大服务区域,促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全年到馆读者近49.66万人次,比上年增加近7万人次,新增藏书7.15万册。在全市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及军营设立34个图书馆服务点,定期开展送图书、送信息、送讲座、送活动的“四送”服务,逐步形成以市图书馆为龙头,以各镇区、各社区(农村)的图书馆(室)为网络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提升图书馆免费公益讲座“香山讲坛”文化品牌,年内邀请国内众多专家学者举办30期免费公益讲座。
【图书馆长洲分馆建成】 由市图书馆与长洲社区签订共建合同,以总馆分馆制模式共同管理。长洲分馆共3层,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设计藏书5万册,资金总投入超过100万元。2007年底建成,于2008年2月1日开放,供长洲社区和周边地区居民使用,是市内首家图书馆分馆、首家社区分馆。按照总馆的办馆方针和工作目标,统一执行图书馆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各项规章制度,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由总馆统购、统编、统一调配图书,分馆专事各种读者服务工作。
【流动图书馆】 2007年底,购置、改造大巴成为流动图书车,把图书文献装载在汽车上,将图书馆的文化资源和服务传送城乡,2008年2月1日正式开馆。该馆主要针对远离图书馆或不便于利用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实行定点、定时、定位、定路线巡回服务,进一步扩大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实现图书馆由封闭型向开放型、内向型向辐射型的转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市博物馆】 市博物馆打造中山特色博物馆品牌,利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纪念日,举办文物鉴定、咨询、有奖知识问答等活动。孙中山纪念馆年内接待游客47万人,为普通游客提供免费讲解服务2945批。在5月18日的免费开放日,市博物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共接待观众近5000人次。市博物馆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孙中山故居、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被省侨务局、省文化厅、省旅游局选定为全省首批“中华文化传承基地”。
发挥展览功能,全年在市博物馆、美术馆、商业馆举办或协办《存在的标记——欧阳歌作品展》、《青铜亚洲——俄罗斯艺术家达西作品展》、《中国岭南油画、雕塑2007回展》、《第四届广东省水彩画展》等各级展览33个,其中国家级展览3个,省级展览6个。接待观众达30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10万多人次。
【历史文化保护】 依托孙中山故居进一步加强孙中山研究和资源利用,举办首次“孙中山纪念周”系列活动,开展图书资料整理、孙中山数据库建设、业务研究、陈列展览等工作,编辑出版《孙中山著作丛书》、《翠亨历史文化丛书》,打造全国孙中山研究信息中心。翠亨村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国家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镇)。加快孙中山故居周边区域的保护开发步伐,开展旧民居收购和保护工作,拓展民居展示区,建设和改造农业展示区。开展翠亨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和旅游规划项目的协调工作。对郑观应故居、陆皓东故居、陈氏宗祠建筑群开展各类保护工作。按国家文物局和省文化厅的部署,启动全市第三次文物普查。推广中山特色文化品牌,收音机展览走出广东赴邯郸巡展。继续开展中山历史文化资料整理,组织编写《中山市古建筑艺术图册》。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 深入挖掘白口莲山歌、崖口飘色、黄圃麒麟舞等20多个极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完成醉龙和崖口飘色两个项目的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申报工作;完成小榄菊花会、中山咸水歌、醉龙、白口莲山歌、鹤舞、黄圃麒麟舞、黄圃飘色、崖口飘色等项目的省级、国家级传承人申报工作。白口莲山歌、鹤舞、黄圃麒麟舞、黄圃飘色、崖口飘色五个项目成功申报为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