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2014)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5》 【成文日期】2014-12-31 【点击率】2675次

综述

【教育事业概况】 2014年,中共中山市委、市政府实施《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深化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招生考试改革等,实现中山市由省教育强市向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跨越。2014年,全年全市教育总投入97.16亿元,其中高等教育投入7.44亿元,中等职业教育投入6.16亿元,普通教育投入41亿元,其他教育投入42.56亿元。市财政核拨教育经费70.65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例为25.6%。8月29日,中山市教育局、中山市体育局合并为中山市教育与体育局(简称“市教体局”),市教体局第一办公区驻东区博爱六路12号、第二办公区驻东区兴中道30号。

 

【教育督导】 2014年,中山市成立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完成第四届中山市督学聘任。建立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和督学工作长效机制,制定《中山市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实施细则(试行)》《关于督导责任区及责任督学考核办法》,合理划分督导责任区和配备责任区督学,实现中小学校、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制定全市义务教育段学校标准化督导评估规划和《中山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督导评估方案》《中山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督导评估细则》,开展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督导评估。全市227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开展中山市义务教育发展均衡镇(区)督导评估工作,制订《中山市镇(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方案》和《申报“中山市义务教育发展均衡镇(区)”督导评估操作细则》,以古镇镇和阜沙镇为试点,启动中山市义务教育发展均衡镇区创建和督导评估。推进省规范化幼儿园建设,全年新创建省规范化幼儿园21所,省规范化幼儿园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86.9%。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规范办学行为专项督查,促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科学发展。

 

【德育教育】 2014年2月25日,市教体局在石岐区杨仙逸小学举办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型研讨会,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建设10个类别德育主题教育示范点,推进“三爱”(指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教育、诚信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制定《中山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常规》,推进德育精细管理,启动第三轮德育绩效评估,评出第三批市德育示范学校15所。4月,搭建德育示范学校“结对共进”平台、德育干部交流协作平台、班主任专业成长平台3个德育工作平台。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刘月、中山市第一中学胡韦琳、中山纪念中学马健、小榄镇联丰小学刘姗姗4位班主任参加第五届全省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均获综合成绩一等奖,4人共获9个单项一等奖。中山纪念中学王家文和韩宜奋、中山市实验小学张丽娟3个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通过期满考核并成为第二周期工作室主持人,小榄镇升平小学老师孙川申报第二批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获通过。9月,市教体局和市文明办公室联合举行优秀童谣传唱和征集活动,共收到文字类原创童谣400首,确定优秀童谣推荐作品40首。开展中国梦主题演讲、书信、作文、绘画等校园文化活动,在广东省2014年“我的中国梦”中小学主题教育展示评奖活动中,共获一等奖7个、二等奖14个、三等奖32个。加强德育科研,督导完成省立项德育课题2011年结题15个、2013年立项中期总结31个及2014年市立项德育课题开题15个。参加省“百系列”学校德育优秀成果展示活动,有班主任8人、德育课老师15人、校领导10人、德育教职员7人获表彰;5名学生获评为百名优秀学子;8个优秀案例、14篇德育论文、4节德育课、3个校外教育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6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10个。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与市卫计局开展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和干预项目试点。建立教育系统禁毒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制定《中山市中小学志愿禁毒大宣传行动方案》,动员全体教育工作者、家长及学生参加禁毒志愿宣传行动。12月,与中山市中级法院联合启动“法律进校园”活动,通过法律讲座、以案说法、案例展览、旁听庭审、模拟法庭等形式,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加强国防教育,开展“海洋梦·青春行”主题国防知识教育活动,举办人防知识师资培训班,在国防教育基地军训高中新生14524人。创新家庭教育,启动全市“好家风伴我成长”主题班会活动,征集家庭教育创新项目38个,落实农村家长网络护卫项目,举办市家庭教育工作骨干研修班,启动性别平等教育试点工作。

 

【体育艺术教育】 2014年,市教体局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319所学校3120名学生的体质与健康。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全市共举办青少年体育赛事28个,参与中小学生9835人。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完成全市专职体育教师轮训,举办第一期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共65人参加。举办中山市中小学自编操创新作品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72份,评出小学组特等奖10个、一等奖16个、二等奖30个;中学组特等奖3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8个。在广东省首届中小学师生摄影作品比赛中,中山市获教师组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杨仙逸小学体育路学校的舞蹈《流动娃》入选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总决赛。市实验小学学生冯煜旻、卢诺妍合奏的原创器乐作品《少年志》,市实验小学蓝波湾学校学生刘诗琪、柳语嫣、林森远、孙嘉铭演唱的原创声乐作品《候鸟南飞》代表中山参加第四届中国少儿小金钟奖音乐大赛,分别获儿童组器乐类金奖、儿童组声乐类金奖。中山市学生参加第九届“艺术之星”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获特等奖30人、一等奖56人、二等奖11人。市一中合唱团参加由国家文化部和中国合唱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城市合唱艺术节获金奖。市实验中学合唱团获文化部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合唱节银奖第一名。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林炽宏在第七届上海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中山赛区中获非专业院校组少年B组一等奖,并在全国总决赛中获非专业院校组少年B组金奖。沙溪溪角中学节目《梦归》获2014年第二届“荷花少年”全国(中学)校园舞蹈展演银奖,老师王诗琦被评为该节目优秀编导。中山纪念中学雅居乐凯茵学校学生陈乐怡在莲花杯澳门国际艺术节亚洲(曼谷)国际音乐节广东省中山赛区比赛中,以古筝独奏94.5分获金奖,代表中山到澳门参加国际音乐节总决赛。市石岐中心小学老师黄治勇指导学生冯櫶绘画的作品《中国梦,我的梦》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主办的“我的梦·中国梦”2013年青少年书信文化活动中获画信组三等奖。市石岐中心小学老师陈思在全国首届微视频比赛中获二等奖。

 

【校园安全工作】 2014年12月29日,市教体局与中国教育学会在市第一中学举行中山市安全教育实验区启动仪式,共同签署建设中山市安全教育实验区合作协议书。7月,市教体局成立安全保卫科,全面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并逐级组织平台操作培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在市教师进修学院举办市校园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并组织赴惠州市实地参观学习先进安全管理经验。加强应急管理,印发《中山市教体系统突发暴力侵害事件应急预案等7项应急预案》对学校的安全管理、应急响应明确作出规定和指引,组织开展中山市校园安全教育及应急疏散演练。加强专项治理,开展教育系统“六打六治”打非治违、“找火灾隐患,保家庭平安”、校车途经线路安全隐患整治、预防学生溺水、校舍安全、消防安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活动,加强排查不稳定因素,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治理,协调相关单位先后在市实验中学、市杨仙逸中学开展安全整治。加强校车及驾驶人安全管理,组织校车安全检查。

 

【学校卫生保健】 2014年,市教体局邀请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高校和单位在学校公共卫生领域的教授、专家14位,举办镇区文体教育局(教育事务指导中心)和市直属学校卫生专干培训班和中山市首期学校健康教育骨干师资培训班,培训人员168人次。组织学校卫生救护员培训班2期,培训学校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室负责人115人。分片区举办学校食堂员工、学校疫情报告人全员实务培训12场,培训4000人次。组织“吃好早餐,健康加分”主题公共营养师巡回讲座活动50场,教育学生1万人次,并通过活动建立公共营养师工作机制;通过举办师生家长健康知识网上竞赛、开设校园常见疾病防控专题网页、举办高一新生预防艾滋病视频讲座和青春期教育名家讲座,印发《人人齐动手,防控登革热》《新生家长卫生防疫必读》和《学生营养健康手册》等宣传资料近40万份,面向全体师生、家长开展不同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活动覆盖人群和覆盖人次为历年之最。完成137所中小学校学生体检21万人次和13所学校2000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全市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60间,通过中山市健康促进学校铜奖验收11所和学校银奖1所。开展卫生监测和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监测和评估民办学校37所、中高考考场学校71所及托幼机构30间,内容包括饮用水卫生、空气环境卫生、餐具卫生状况等。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开展“微笑服务年,服务到基层”活动,到学校开展卫生工作指导、检查500间次。

 

【语言文字工作】 2014年,市教体局、中山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完成镇区中学、中心小学(幼儿园)教师和社会申报教师资格人员普通话测试3912人次。开展 “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第十七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举行第六届中山市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学生获特等奖22人、获一等奖44人;组织学生参加第六届广东省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学生获特等奖13人、一等奖37人,优秀指导教师奖10人。推进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工作,全年共11所学校创建成为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数字化教育工程】 2014年,市教育信息中心加快中山市“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各镇区累计投入教育信息化项目经费4000万元。市教育信息中心自主研发的《一种可灵活移动的多功能网络视频交互一体化终端》获国家专利,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全年制作专题网页36个,中山教育信息港发布信息3.3万条。与中国电信首次合作应用“线路可视化监控系统”开展视频会议19场次,完成小升初电脑派位和招生考试技术保障工作16场。开展大数据应用前期筹备,升级改造教育门户网站群。石岐中心小学学生高咏岚、周子钧的动画作品《“囚童”》,伍骏斌的微博英语作品《My Dreams》,中山市实验小学学生冯诚宇的创意设计《路灯》和崔浩文的创意设计《书包灯》均获第十五届全国电脑制作活动一等奖;中山市实验小学蓝波湾学校和坦洲镇林东小学获全国“校讯通”专项作品优秀组织奖。与市电教站组织开发中山微视频资源平台,年内积累上传微课视频8704个,点击量37万次,依托平台实现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微课上网和首届全市微课大赛。举办中山市第四届校园DV作品大赛,收到参赛作品485件,其中学生作品138件,创历届新高。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评选活动获金奖23个、银奖40个。全年录制《教育视窗》210期、《12号会客室》5期、《中山教育》专题片25期。组织申报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19项,获批立项15项,总量位列全省第二名。市电教站组织教师参加广东省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与创新技能竞赛、广东省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操作与创新技能竞赛,获一等奖4人、二等奖4人、创新奖3人。东区柏苑小学老师张黎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获一等奖。

·资料链接·

  微课: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课程改革】 2014年,中山市以微课建设推动课程改革,借用新手段、新技术整合优质资源,逐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均衡与共享。设立微课资源平台,并按学科、学段、教材知识结构的层次搭建框架。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组织优秀教师梳理学科知识点,以此为基础搭建各学科课程资源结构体系,全年举办2届微课评选,共收到上传微课8462项,评出市级一等奖1105项、二等奖1559;举办微课征文评选,收到征文500篇,评选出获奖作品55篇;评选市级精品课程,144个课程获入选奖,199个课程获提名奖。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方式变革,并推广成功经验。

 

【教育科研】 2014年,市教体局召开中山市第八届教育科研成果奖颁奖暨成果推介会,编印《市第八届教育科研成果汇编》,与市教师进修学院合作“科研成果课程化”项目研究。2014年度市级立项课题198项,其中攻关课题2项(《运用治理理论解决特大规模学校发展难题的研究》《区域性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构建与发展研究》)、重点课题15项、规划课题127项、青年课题54项。申报上级教育科研成果项目方面,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小学活动化科普教育模式的研究》)、省创新奖二等奖9项、创新奖三等奖40项。全年全市获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16项、省教学研究课题20项。

 

【教师培训】 2014年,市教体局加强教师培训统筹和整合。开展全市教师培训工作调研,形成《中山市教师队伍培训培养专题调研报告》,起草《中山市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培养规划(2015—2017)(初稿)》和《中山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培养规划(2015—2017)(初稿)》。坚持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集中面授相结合,长训和短训相结合,校本、镇培、市培、省培、国培与境外培训相结合,学历提高与专业提升相结合,分类、分层、分岗位、多途径开展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开展教育硕士培养计划、中小学校长(园长)培训计划和优秀教师海(境)外培训计划等项目。与美国亨廷顿大学合作,举办中小学英语青年骨干教师暑假强化培训班,组织教育管理干部和中小学校长参加内地与香港中小学校长交流论坛、组织9所市统筹的高中校级领导前往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长沙市雅礼中学、湘潭市一中等普通高中学校实地考察。全市教师参加国家级各类培训41人次、省级各类培训2950人次、市级培训16.5万人次。全年举办专家讲座16场,参加学习2万人次。市教体局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等院校开展联合办学,年内近400名校长、教师取得研究生教育入学资格或研究生毕业。

 

【校长职级制试点】 2014年,中山市推进中小学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落实“两级管理、市级统筹”校长管理体制、校长任职资格选拔机制以及职级津贴、绩效考核和分类分级培训制度。中山市校长职级制改革成效显著,获省教育厅专项资金奖励10万元。11月,中山市召开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会,总结10年中山市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的经验。反映中山市校长职级制改革专著《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政策与实践——广东省中山市的探索》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10月出版,为各地开展校长职级制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名教师、名校长工程】 2014年,市教体局完善和实施名教师名校长工程,认定沙栏初级中学史汉军等11位教师为第三届市名教师、中山市第一中学王锡文等3位校长为第三届市名校长。启动“中山名师在行动”计划,开展名师讲师团巡回讲座、名师名校长论坛等活动8期,参加活动的校长、教师共6000人。7名教师入选第七期“中山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4名校长入选首批广东省省级骨干校长培养项目培养对象,43名教师入选首批广东省省级骨干教师培养项目培养对象。

 

【强师工程】 2014年,市教体局对全市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开展立体式调研。10月,根据中山市制定的《“强师工程”提高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实施意见》制定《中山市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山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教师培训培养规划(2015—2017)(征求意见稿)》。开展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分等级岗位聘用,成立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人员聘用政策研究工作组,制定实施《中山市中小学专业技术岗位分等级聘用实施细则(试行)》。12月,举办中山市教育系统“三尺讲台——我的舞台”师德演讲比赛,评选出特等奖2名、一等奖8名、二等奖12名和三等奖21名。

 

【招聘教职员与职称评定】 2014年,中山市采取在定点高校公开招聘和在市内统一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招聘教职员。分别在华南师范大学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组织定点高校公开招聘,并在市内组织统一公开招聘,全年招聘教职员358人,比上年减少15.96%,其中,高中教职员126人、初中教职员37人、小学教职员195人。

  2014年,市教体局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认定)工作,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申请初次认定679人(含中级161人、初级518人),通过认定673人(中级160人、初级513人),通过率99%;申请中专讲师评审10人,通过9人,通过率90%;申请中专助理讲师评审3人,通过3人,通过率100%。

 

【扶困助学】 2014年,中山市镇两级资助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2580人次,资助金额337.51万元,其中市专项资金资助1387人次,资助金额259.69万元。通过助学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672人,资助金额236.75万元;通过助学贷款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4人,资助金额4万元;市扶困助学专项资金贴息2.3万元。市扶困助学专项资金累计筹集6433万元,各镇区可支配扶困助学资金保持在1300万元以上。

 

【流动人口子女积分制入学】 2014年,中山市根据国家坚持以流动人口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入学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实施流动人口积分制入学管理办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收非本市户籍学生1.95万人,其中通过市级积分入读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2251人(含小学一年级6747人、初中一年级5504人),其余学生通过镇区一级积分安置或政策性借读入读公办学校。

2013—2014年中山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表

类别 指标 2013年 2014年
高等学校 学校数(所) 6 6
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人) 46613 47823
网络教育人数(人) 7432 7615
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教育人数(人) 8106 8470
中职学校 学校数 10(未含中技和建勋中学) 10(未含中技和建勋中学)
在校学生人数(人) 24739(未含技工学校人数) 25189人(未含技工学校人数)
教师人数(人) 1465 1486
普通高中 学校数(所) 19 20
在校学生人数(人) 46733 46957
教师人数(人) 3340 3350
普通初中 学校数(所) 81(含3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82(含3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在校学生人数(人) 105902 100528
毛入学率(%) 111.7 135.1
三年巩固率(%) 90.9 90.04
辍学率(%) 0.02 0.05
毕业率(%) 98.1 98.8
升学率(%) 99.2 98.6
教师人数(人) 7047 7277
小学 学校数(所) 208 206
在校学生人数(人) 257540 267907
学龄儿童入学率(%) 100 100
五年巩固率(%) 106.4 102.1
辍学率(%) 0.02 0.01
升学率(%) 100 100
教师人数(人) 12114 13133
幼儿园 幼儿园数(所) 454 469
在园(学前班)人数(人) 110688 122768
毛入园率(%) 136.9 136.5
教师人数(人) 6947 7367
特殊学校 学校数(所) 2 2
在校学生人数(人) 1320(含随班就读生) 1322(含随班就读生)
教师人数(人) 173 193

 

 

基础教育

【学前教育】 2014年,全市有幼儿园469所,在园幼儿12.3万人;托儿所303所,在所幼儿2.28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超过99%。全市学前教育专任教师7367人,其中专科及以上学历4519人。全年新开办标准化幼儿园10所,迁址新建幼儿园2所,共增加优质学位4260个。市教体局围绕“实施学前教育惠民扩优工程,促进教育公平”,开展托幼机构年检、创建等级幼儿园、组织三级教科研活动、全员培训等。贯彻《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举办《指南》实务培训班、《指南》教研讲座,组织教师参加体验《指南》实验区、实验园活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规范托儿所和幼儿园各项管理。6月,市教体局与市发改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中山市幼儿园托管费收费方案》,明确幼儿园收取托管费的收取时间、标准和要求。市教体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市属5所普惠示范幼儿园生均定额补助方案》,完善市属普惠性示范幼儿园投入机制,保障幼儿园教职工的工资待遇,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11月,市教体局、市规划局和市国土局联合印发《中山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适用范围,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细化前期规划、立项审核、建设与移交、管理与使用的具体要求,建立健全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机制,为更好保障学前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和使用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 2014年,中山市有全日制普通小学206所,普通初中82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34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升学率均为100%,五年巩固率102.1%,小学在校学生26.79万人。初中在校学生10.05万人,初中毛入学率135.1%、三年巩固率90.04%、毕业率98.8%、升学率98.6%。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专任教师20410人,其中大专及以下学历5149人、本科学历14664人、研究生学历597人,初级及以下职称9703人、中级职称9836人、高级职称871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100%达到广东省标准化学校标准。全市春季、秋季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学生分别为22.96万人、26.02万人。市镇两级财政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全年投入专项补助经费1.97亿元。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争取中央财政奖励资金3636万元。

 

【特殊教育】 2014年,中山市在校残疾儿童少年1322人,其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733人、随班就读390人、送教上门199人。全市有特殊学校专任教师193人,其中研究生学历32人、本科学历113人、大专及以下学历48人。中山市依据《中山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服务具体实施方案》,在义务教育学校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全面解决“三残”(指智残、体残、肢残)儿童少年入学问题,为199名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6—14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服务。“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97.6%,其中听障生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

 

【普通高中教育】 2014年,中山市有全日制普通高中20所(含6所完全中学、5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在校学生4.69万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3350人,其中大专学历13人、本科学历2528人、研究生学历809人,初级及以下职称869人、中级职称1489人、高级职称992人。中山纪念中学、市第一中学、市华侨中学、市实验中学、桂山中学、市第二中学、东升高中、龙山中学、小榄中学、濠头中学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杨仙逸中学通过广东省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4月,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司印发《转发市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统筹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工作方案的通知》。6月,市政府召开统筹全市普通高中发展工作动员会,与9个镇区签订移交协议,正式将桂山中学、中山二中、龙山中学、杨仙逸中学、古镇高级中学、濠头中学(高中部)、东区中学(高中部)、小榄中学(高中部)、东升高级中学(高中部)划归市级管理,统筹办学。

 

【民办教育】 2014年,中山市有民办中小学校73所(包括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约16.67万人。民办中小学教职工9603人,其中专任教师8201人,占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36.64%。全市有教育培训中心250所。市政府实施《关于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民办教育扶持力度,设立市级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年内投入800万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制定阶梯式递减的奖补措施,全年创建省标准化学校33所,占全市民办学校的45%;引入民办教育信息管理平台,提升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大力度培训民办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队伍,委托市教师进修学院承办民办学校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骨干教师专项培训等项目,支持华南师范大学承办民办学校董事长专题培训等项目,并为民办学校教师制作智能教师证,以完善民办学校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宣传和监督力度,通过《中山日报》对本年度民办教育机构办学资格及年检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为家长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民办学校或教育培训中心等提供参考。

 

【高考录取】 2014年,中山市参加高考学生16238人,获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录取15684人,比上年增加874人,总录取率96.6%,连续9年稳居全省第一位。其中重点本科共录取2587人,比上年增加511人,重点本科录取率15.9%,高出全省7.6个百分点;本科以上共录取9506人,增加807人,本科录取率58.5%,高出全省22.7个百分点,本科录取率居全省首位。“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高职类院校共录取1022人。全国985高校和211高校在中山录取数1053人,其中清华北大共录取21人。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职业教育】 2014年,中山市有市属职业技术学院2所,全日制在校生15218人;独立设置中等职业学校14所(含体育运动学校和高级技工学校),其中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5所(含国家级示范校3所、省级示范校1所)、省级重点学校7所。全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日制在校生4.35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持毕业证和职业技能证书“双证”毕业,中级工占79.9%,高级工占8.5%,就业率100%。全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有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个。12月13日,市教体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中山市第十六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设现代制造技术、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字艺术、会计5类共19个竞赛项目,有1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407人参赛。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沙溪理工学校在服装设计与工艺项目比赛获三等奖3个。12月12日,市教体局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中山市2014年职业院校技能展示暨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共有250多家企业和8000多名高中职学生参加。

 

【成人教育】 2014年,中山市镇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均达到市级以上示范学校标准,全市有省骨干成人文化技术学校8所、市级示范镇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6所、市级示范村(社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09所。全市有13个镇区创建成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占镇区总数54.16%,位居全省前列。全年各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5种重点对象(含退伍军人、农村基层干部、农村技术人员、乡镇企业职工、在乡初高中毕业生),培训24.1万人次,培训率86.3%。全市参加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考试5740人,录取4879人,录取率85%;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1830人次,比上年增加1023人次,自考本科毕业830人、专科毕业220人。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概况】 2014年,中山市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校区5所普通高校和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1所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全市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48186人,比上年增加1573人,其中市属3所普通高校在校生增长7.5%。全市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员2万人。市属高校有国家级或省立项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17个,其中国家级立项8个(中山职业技术学院2个,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6个),省级立项9个(电子科大中山学院5个,中山职业技术学院4个)。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为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广东省示范性职业技术院校建设单位。

2014年中山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学校师资情况表

学校名称 教职工数(人) 专任教师数(人) 专业数(个) 硕士点(个) 博士点(个)
总计 正高 副高 全日制
专业
成教
专业
高职 总计 其中专业
学位点
总计 其中专业
学位点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853 693 112 160 35 29          
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 96 41 1 10   18          
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 240 136 12 33 27 8   2 1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430 352 14 77 42 23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586 403 17 111 35 27          
广东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563 253 20 48 38            
中山市技师学院 605 478   87 35   35        
注:表中数据由各学校提供。

(罗福军 凌源瑞)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位于石岐区学院路1号。2014年,学院招收全日制本科新生4733人(其中中山生源604人),在校生1.5万人。成人本、专科教育招生1295人,在册学历教育人数4458人。2014届本科毕业生3046人,毕业率97.18%;其中有2427名毕业生获学士学位,授位率79.68%,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达95%以上。录取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22人,学院5名教师经电子科技大学审核,2015年起在电子科技大学独立招收研究生。年内学院教师晋升高级职称10人,教授朱东黎被评为第七期中山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

  全年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文体竞赛上获省级及以上奖项566个,其中学生王斌杰、沈一罡、叶俊达、林浩设计的Variable 2D bar Code Seal Electronic seal(二维码印章)获德国IF概念设计奖,舞蹈《工地年夜饭》和《恩情》分别获广东省音乐舞蹈花会金奖、广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学院围绕“确定发展重点、突出特色优势”的总体发展目标,以协调创新为引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提升学校整体发展水平。在省教育厅组织的“2013年度创新强校工程”考核中,排名居35所地方本科院校中第十一位、全省独立学院第三位。学院章程通过省教育厅核准备案。在武书连2014中国322所独立学院排行榜中,学院综合实力排名居全国第四,并入选12所中国高水平独立学院名单。

  新增中山市食品安全研究中心、机械人研究与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蛋白质工程及抗体新药开发工程实验室中山市分实验室3个校级平台。全年获省、市级纵向课题立项76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立项22个,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个(气调包装淡水鱼微生物菌群的演替及其对顶空气体变化的响应)、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项(集体劳动争议的转型态势与处理制度研究——以珠三角为例)、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个(顾客信任受损及修复机制的动态演化与作用机理研究、碳排放许可与交易下的供应链运作策略及协调研究),科研到账经费1000万元。

(李强成)

 

【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 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位于石歧区孙文中路134号。2014年,全校在编教职工65人,外聘教师50人,在小榄、黄圃、三乡、横栏、三角、板芙、坦洲、火炬开发区、民众9个镇区分别与小榄实验高级中学、市广播电视大学黄圃校区、三乡理工学校、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三角中学、市工贸技工学校、坦洲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民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9所院校合作开设分教点9个,聘有兼职教师10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0人、讲师45人,所有教师都有本科或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25人。校本部外聘兼职教师50人,中山电大与镇区9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扩大办学规模。有在校学生7063人,其中开放教育在校生5703人,奥鹏网络教育在校生1360人;毕业生2329人,其中开放教育毕业生1897人,奥鹏网络教育毕业生432人;全年招生2047人,其中开放教育招生1912人,奥鹏网络教育招生135人。学校开设专科专业15个,本科专业8个,其中包括理工、中文、师范、财经、管理和干部专修科六大门类20多个专业。年内,中山电大共有17项课题立项,其中省电大教学改革课题1个、校级课题立项14个、市社科规划课题立项2个。

  2014年,中山电大被评为广东电大系统教材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获广东开发大学开放教育网上教学优秀组织奖。段望舒、高明鸣、王海萍被评为中山市优秀教师。佘召武、曾永镇获评为广东电大体系教材管理工作先进个人。黎静的论文《在线教育来潮:教师的困境和出路》获2014年全省电大系统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二等奖,黄皓参评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本)》移动学习系统”教学活动获广东省电大系统第一届理工科教学大赛二等奖。梁燕琴获奥鹏远程教育中心教材支持服务奖。吴庆丰参与的“《Flash动画制作》网上教学”项目、潘晓玲主持的“《经济法学》案例讨论”项目、奚云美参与的“《中级财务会计》小组学习与测试”项目获2013年度广东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网上教学二等奖。卢东华参与的“《成本会计》讨论与答疑”项目、杨富云主持的“《管理学基础》专题讨论”项目、郑锜功参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网上讨论”项目获2013年度广东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网上教学成果三等奖。学生谢昕、钟彩凤、梁金婷获2014年“益华杯”中山市青少年禁毒知识大赛银奖。

(肖亚琼)

 

【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 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位于中山市五桂山长命水大道9号。校区占地2000亩,建筑面积23.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57万册。中山校区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药事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社会工作、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经济学、保险学、应用化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27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2014年在校生9501人(不含研究生),其中普通高等教育8881人,继续教育620人。2014届毕业生2657人,其中本科毕业生2323人、专科毕业生334人,总就业率98.18%。中山校区常驻教职工240人,具副高级以上职称者55人,具博士学位人员63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人。

  2014年,全年校区教师发表论文143篇,其中有40篇论文被世界著名四大检索系统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收录,在国内核心期刊《化学研究与应用》《食品工业科技》等发表论文38篇,主持编写或参与编写《有机化学》《化学研究与应用》《药用基础化学》《食品工艺学》等各类教材11部。获科研立项33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孔酞菁MOFs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环己烷研究》《熔盐传热蓄热材料高温热力学与反应动力学机理研究》《奇异变形杆菌耐药基因岛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分布及水平转移机制研究》《固定化离子液体调控酶催化甘油解反应产物组成的机理研究》4项,其他各类课题项目29项,获得总立项金额260万元。

  校区教学单位与中山内及周边城市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在咀香园健康食品有限公司、三才医药集团、广东医药价格协会、中研化妆品公司、好来化工(中山)有限公司等6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教学实习基地。

  医药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吴佩羡、江晓玲等组成的参赛队伍,获2014年“恒逸—三井化学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在第九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黎敏娜、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黄大明获广东省银奖2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陈贤鑫、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黄名辉获广东省铜奖2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郑君、中药学专业学生郭少枫、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万丽君组成的代表队在“法育青春,放飞梦想”2014年梦想杯高校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决赛中夺冠,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赵嘉伟等19名同学参加第八届广东大中专学生校园舞蹈大赛获高校业余组三等奖。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黄家华等24名同学获中山市体艺节足球比赛男子冠军,化妆品专业学生王丽丹等10名同学获中山市体艺节乒乓球比赛女子冠军。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方伟杰等4名同学参加“地税杯”羽毛球赛获团体冠军。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校区学生获广东省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

(高 黎)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中山港大道60号。学院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探索试点单位,是广东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任务的3所院校之一。设包装印刷、现代服务、装备制造、光电工程、信息工程、电子工程、生物医药、管理工程8个系42个专业。2014年9月,学院普通全日制专科在校生7266人,成人专科在校生2981人;教职工430人,其中专任教师352人。教师陈海生、柳滢春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赵斌、谷雪贤成为“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014年,学院招生专业共28个,录取新生2129人,其中省外68人,广东省内2061人;报到人数1912人,报到率89.8%。2014届毕业生2907人,初次就业率96.09%。

  2014年,学院优化专业建设,科研立项成果显著。通信技术专业获2014年中央财政职业教育“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专业,印刷技术专业获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建设项目立项。2012年立项建设的30门网络课程中,22门课程通过验收,《丝网印刷工艺》《开关电源技术》《网店经营与管理》《化学分析检验技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门课程被立项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开展首届微课教学比赛,邀请校外专家举办微课、慕课建设培训。学院获科研立项70项,比上年增长55.6%,其中省级立项11项;申请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61项,增长455%,授权专利7项,增长75%;新增横向课题8项,先后与中山市易读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中山品高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中山金日铝业有限公司等签订科研合作协议。

  全年学院获国家级奖项24个,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1项,省级奖项42项,市级奖项13项,其中“‘政行企校’协同培养包装印刷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教研项目和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依托园区资源,政校企协同培养包装印刷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和“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校区创新实践与研究”分别获广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2014年,学院共招录成人教育类学生1700人,参加成人学历教育学生6300人。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光电子技术(光学加工与检测)培训”“模具CAD/CAM技术”“包装印刷技术专业培训”3个项目被列入2014年国家首批高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承接教育部、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培训项目,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66班次,培训学员1.7万人次。学院获评为广东省成人教育先进集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考核工作,全年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日常技能鉴定近1000人次,承接ATM公司银行、证券类鉴定考试,累计完成鉴定量1400人次。独立申报职业技能鉴定所获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通过,计划于2015年挂牌运行。

(徐 敏)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2014年,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有全日制在校学生7963人,成教学生3741人。年内普通高考录取2603人,新生报到率90.09%。成人学历教育录取1955人。2014届毕业生1947人,就业率99.13%。全校教职工586人,其中专任教师403人。学校新增“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人,中山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1人。年内学校获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颁发的第四届黄炎培优秀学校奖,学校管理的中山市创业孵化基地获评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是广东省内唯一通过评审认定的创业孵化机构。学校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博爱七路25号。

  学校实施“一镇一品一专业”专业布局,与镇区共建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古镇灯饰学院、南区电梯学院、小榄学院4个产业学院,开设与当地产业关联密切的专业35个,推行“镇校企”多元投资、董(理)事会治理体制和校企“六共”(指人才共育、专业共建、师资共培、实习就业校企共推、共同创新、资源共享)育人运行机制,进入各产业学院学习的学生近800名。

  2014年,学校新增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实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2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高职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3项,实现省级资源共享课零的突破。与韩山师范学院协同培养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项目试点、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项目获省教育厅批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本科层次实现首次招生。

  学校获批省级教研教改项目11项,比上年增长22%。教授王华主持完成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三化并进”路径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授赵长明主持完成的《高职数控专业课程分层次三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2014年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省级选拔赛中,学校教师获一等奖4项,参选全国赛获三等奖。校企联合研发课题23项。学校社科专家参与完成市社科课题研究7项,其中2项课题研究成果分别获省2014年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二等奖、三等奖。

  学生参加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获一等奖7个、二等奖17个、三等奖23个,3支队伍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总决赛,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学生实践活动“中山市古村落调研”项目在第二届“博爱100·逸仙杯”中山海外青年公益创新大赛中获特等奖。

  2014年,学校引进中山市游戏游艺无损检测中心,成为广东省首家专业的游乐设施第三方无损检测机构,3月,获批成为广东省中职师资培训基地,11月获批成立中山市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年内开展职业技能鉴定48批次1716人次。开办培训班92班次,培训29217人次。产业学院开办学历班5个。承接“圆梦计划”、退役士兵培训的公益教育项目,培训346人次。与澳大利亚堪培门政府理工学院、威廉·安格理斯学院开展学历合作项目,与台湾万能科技大学和台湾昆山科技大学开展交流生项目,全年参加合作项目学生248名。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校区】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成立于2005年,属第三批A线录取院校。学院设有中山市五桂山、广州市越秀区、佛山市南海区3个校区,主校区位于中山市五桂山职业教育园区,占地1001.4亩。学院开设的专业涵盖电子信息、制造、土建、财经、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法律9个高职高专教育大类。学院探索“双元育人”(学校、企业双元,即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学院录取投档分数线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第一志愿上线率100%。

  2014年,学院中山校区招生1976人,在校生9847人,2014届毕业生2698人,就业率99.04%。有教职工563人,其中正高职称32人、副高职称80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人,硕士以上学位316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18人。2014年,学生获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奖项47个,学院教师承担纵向课题9项,其中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横向课题5项。

  学院有投资与理财、通信技术(物联网工程)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重点培育专业建设项目1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教改项目8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项。2014年,学院新增“会展与策划与管理”省重点专业建设项目1个,“物联网应用技术”“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博览中心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省级重点实训基地2个,省级教改项目《高职院校、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学分累积互认制度研究与实践》《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校企共建深度融合实训教学新模式——设计教育创新中心实训项目化探索》等5项。教师杨翠友的《个人理财实物》和蓝天的《实用文写作》课程分别被列为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项目。教师申时全主持的《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师邱炳城、杨翠友分别主持编写《网页设计与制作》《个人理财》2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2014年,学院与广州西科通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120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习基地132个,其中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博览中心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东莞欧亚国际酒店2个基地为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训基地32个,年内新增22个。学院设有电子商务师、绘图员、物流师等职业技能鉴定考点22个,全年完成职业鉴定1729人次,其中市级日常鉴定95人、高新类鉴定691人次、全省全国统考鉴定943人次。

(谌亮军)

 

【中山市技师学院】 中山市技师学院原为建于1980年的佛山地区技工学校中山分校,2010年改称现名,是国家级技工院校。现有东、北2个校区。其中东校区位于东区兴文路72号,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北校区位于在黄圃镇马新围,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学院设机械、电气应用、食品化工等9个系35个专业。2014年,学院新招收全日制在校生3776人,2014届毕业生1664人,就业率98%。学院教职工60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者87人。年内学院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学校,连续5年居广东技工院校竞争力排名前10名。

  2014年,学院获教育科研国家级成果奖134项,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47项;省级60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26项;市级131项。学院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国家、省两级验收。全年全校获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奖励38项64人次。其中获国家级和全国性技能竞赛奖2项7人次;获省级技能竞赛奖16项25人次;获市级技能竞赛奖20项32人次。其中学院教师郭杰钊、谢坤参加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获全国一等奖。

  2014年,学院成立中潮(即中山、潮州)大师工作室,邀请中国木雕艺术大师李得浓、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吴维潮、中国麦秆画艺术大师方志伟来院授课。学院成立中山技工教育联盟,承办中山两岸四地高技能人才培养论坛、全省技工院校一体化精品课程教学观摩和研讨会等活动。在学院管理、教学教研、师资学生等方面对口帮扶省内潮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广东省核工业华南高级技工学校等7所技工学校。

  至2014年,与学院建立校企合作的企业累计125家,年内新签约广东香山衡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威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合作,开展校企双制示范建设专业8个,成为广东省首批校企双制示范建设单位。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开展订单式培养,先后与12家企业开办校企双制在职班8个,校企双制全日制冠名班15个。

  2014年,学院坚持用“前店后厂”的运行模式,培训在职人员。全年培训总人数8624人次,其中高级工以上1139人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1014人次、岗位培训2095人次。全年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人数26358人次,其中市级日常鉴定10276人次、高新类鉴定人数4036人次、全省全国统考鉴定人数4849人次。

(魏 来)

上一篇: 教育(2013)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