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2013)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4》 【成文日期】2013-12-31 【点击率】2370次

综 述

 

【教育工作概况】 2013年,中山市教育局落实国家、省和市的教育规划纲要,深入实施学前教育惠民扩优工程、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工程、普通高中优质集群发展工程、职业教育创优增效工程、高等教育内涵拓展工程、终身教育普惠共享工程、特殊教育提升发展工程、强师兴教工程、数字化教育工程等教育现代化的九大工程,以均衡优质规范发展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办中山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市教育局驻东区博爱六路12号。

 

【教育投入】 2013年,全市教育总投入90.74亿元,其中高等教育投入7.51亿元,中等职业教育投入5.93亿元,普通教育投入38.65亿元,其他教育投入38.65亿元。市财政核拨教育经费69.04亿元,比上年增加6.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27.91%,学生年人均日常公用经费比上年增加776元。

 

【教育督导】 2013年11月,中山市成立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完成第四届中山市督学聘任工作。市教育局完善督导责任区制度,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市教育督导责任区制度的意见》,启动中小学校(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推动学校(幼儿园)创优升级、特色发展,全年有8所学校创建为省、市一级学校,新增市一级幼儿园22所、市规范幼儿园2所,全市等级幼儿园比例达到35%,达到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等级幼儿园建设目标。继续推进省规范化幼儿园建设,全年新创建省规范化幼儿园109所,省规范化幼儿园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85.2%。对全市初中和民办学校进行规范办学行为的专项督查,促进教育科学、优质发展。

 

2012—2013年中山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校长职级制改革】 2013年,市教育局继续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工作,市、镇区两级财政从1月起按标准发放校长(园长)职级津贴。召开全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阶段总结暨教育现代化教育思想与实践专题会议。阶段性总结校长职级制改革成果,即初步建立以校长职级制度为核心的一套涵盖校长选拔、聘用、培训、考核、交流与待遇等范畴的校长管理制度体系,明确校长专业发展的方向,营造“教育家”办学氛围,夯实校长发展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等,完成并上交《中山市中小学(中职)校长职级制改革的阶段总结表》和《中山市中小学(中职)校长职级制改革的阶段性总结报告》。修订完善《中山市中小学校长绩效考核办法》,提出以校长职级为基础的分层分级培训框架。对中小学校长(园长)进行2012—2013年度绩效考核。编写并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40万字的反映中山市校长职级制改革的专著《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政策与实践——广东省中山市的探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团队完成调研报告《中山市校长专业发展状况与校长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和《中山市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现状与校长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名教师、名校长工程】 2013年,市教育局继续推进名教师名校长工程,联合市教师进修学院和市教研室分别开展市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室周期考核。市教研室名教师工作站和王世勋、周双清、张宏齐名教师工作室以及林加良、刘道康、汤剑文名校长工作室综合表现较突出,各种活动丰富,个性化和针对性强,入室学员普遍反映收效好,且工作室(站)对市内外有较强的辐射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力,确定为优秀。中山市名教师名校长工程从2003年开始实施,2010年开始设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在2013年共设有名教师工作室(站)13个和名校长工作室8个,有56名教师、20名校长进入工作室(站)学习,为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督导验收奠定高层次人才基础。

 

【公开招聘教职员】 2013年,中山市采取定点高校公开招聘和市内统一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招聘教职员。分别在华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组织定点高校公开招聘,在市内组织1场大型的统一公开招聘,实行先笔试后面试的招聘方式。全年招聘教职员426人,比上年减少14.8%,其中高中教职员61人,初中教职员207人,小学教职员158人。

 

【扶困助学】 2013年,市镇两级资助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3611人次,资助金额484.8万元,其中涉及市专项资金资助1790人次,资助金额337万元。通过助学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656人,资助金额184.9万元;通过助学贷款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9人,涉及金额9.6万元,市扶困助学专项资金贴息6.3万元。市扶困助学专项资金累计筹集5968万元,各镇区可支配扶困助学资金保持在1300万元以上。

 

【中山市教师健康基金】 2006年3月,中山市教育基金成立市教师健康基金。市财政每年拨款300万元,其余资金通过教师互助、社会捐助筹集,专项用于补助因重大疾病或突发重大事故等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教职工。2013年,市教师健康基金接受全市高校、中小学、民办学校、幼儿园共2.49万名教职工捐款,捐款总额247万元。全年向1665人发放医疗补助573.65万元,拨出106万元为2万名65周岁以下的教职工购买重大疾病、疾病身故、意外身故保险;54人获保险公司赔付183万元。

 

【流动人口子女积分制入学】 2013年,中山市根据国家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继续实施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办法。全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收非本市户籍学生1.73万人,其中通过市级积分入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8721人(含小学一年级5110人,初中一年级3611人),其余学生通过镇区一级积分安置或政策性借读入读公办学校。

 

【语言文字工作】 2013年,中山市教育局完成镇区中学、中心小学(幼儿园)教师和全省面向社会申报教师资格人员的普通话培训400人次,测试3198人次。开展推广普通活动周(简称“推普周”)活动,推进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有18所学校通过市级评估,6所学校通过省级评估。全市有语言文字示范学校92所,其中国家级4所、省级11所、市级77所,3所学校成功申报通过第一批省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举办第五届中山市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并组织学生参加第五届广东省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9名学生获特等奖,23名学生获一等奖。

 

【学校安全卫生】 2013年,市教育局全面启动“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及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化解涉校(园)纠纷和矛盾,建设和谐校园。强化学生防溺水工作和校车管理,召开学生溺水专项治理联席会议和校车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对全市794辆自有校车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强化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工作责任,开展登革热病、手足口病、食物中毒等预防工作,防控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委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50所学校进行公共卫生监测与风险评估,民办学校风险评分与公办学校比较有显著差异。24个镇区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培训推广活动,新增25所项目学校。组织50场不同主题的、有针对性的师生和家长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受教育1万人次。联合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开展控烟漫画大赛及53所无烟学校(幼儿园)创建验收工作。市教育局获广东省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和全国校园控烟漫画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市有61所学校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0人。委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启动第一批学校公共营养师培训,培训55人;委托广州市红十字会培训应急救护员60人。举办学校卫生管理、食堂主管培训、校医骨干培训、食堂员工上岗培训、学校卫生监督管理员强化培训等培训班10次,培训2000人次。5月,北京大学儿少卫生研究所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设立教学科研基地。市中小学校卫生保健所完成中小学校学生体检21.56万人,发现病患学生2963人,完成《“十一五”期间中山市学生体检数据分析报告》,学生形态发育平均水平高于广东农村学生平均水平,低于广东城市学生平均水平。

 

【体育艺术教育】 2013年,市教育局组织举办历时8个月的中山市第五届学校体育节,分设镇区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高中组和职中组,开展田径、游泳等11项体育比赛。团体总分由小榄镇、沙溪镇、中山火炬开发区获镇区组一等奖,中山纪念中学获高中组第一名,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获职中组第一名。开展中山市第二届中小学体育艺术“百花奖”评选,共评出体育类29个单位45支运动队、42个教练员,音乐类21个单位、27个奖项,美术类29个单位、48个奖项。312所学校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上报学生数407951人。承办由教育部体卫艺司与孙中山青少年基金会(英国)主办的、英格兰足球联合会支持的“中英校园足球合作项目”(Sino-UK School Football Project)英足联(The FA)校园足球国际教学课程培训项目,借鉴英格兰校园足球FA国际教练教学课程,邀请6位英国足球教育专家授课,来自全国9个省市的73名学员在中山纪念中学参加培训。开展新一轮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命名中山纪念中学等154所学校为2013—2015年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举办第五期体育教师基本功培训班,培训154名体育教师,初步完成全市专职体育教师轮训。全市评选出第二批共26所中山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在10—11月市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教育展示月期间,举办师生水墨画国画、中小学校园剧、原创舞蹈、器乐四大项赛事活动;其中,水墨画国画大赛收到师生参赛作品415幅。

 

【数字化教育工程】 2013年,市教育局继续推进2010年开始开展的“春风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系列示范工程,提高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优质资源覆盖率,将三维学区查询系统升级为“中山市三维学区综合信息平台”,覆盖24个镇区的300多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新增学校门户网站展示功能,实现校校有主页;用户通过平台可了解学校基本信息,观看各学校三维图片。推广网络视频互动平台应用,通过云计算技术,为教育局机关各科室、全市教育管理部门、中小学校开通虚拟会议室。在第十四届全国(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全市获省级以上各类奖项118个,其中获全国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推进中小学数字实验室建设,在阜沙中学等3所初中和横栏镇四沙小学等5所小学开展数字实验室试点建设。中小学校园电视示范工程2010年至2013年投入444万元,实施项目学校150所。市电教站制作的电视专题节目《中山教育》全年播出24期、《教育视窗》和《12号会客室》全年播出173期,上述三档节目收视率长期稳定在0.2%—0.5%之间。11月参加四川成都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案例展演活动,石岐中心小学教师詹伟达的教学案例获广东省唯一1个全国特等奖,另有5项参赛案例获全国一等奖。在2013年全国校园电视评比活动中,中山选送的作品获金奖18项、银奖33项,教育局电教站游静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校园电视先进工作者。

 

【中山德育模式】 2013年,中山市深化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家校携手、社会协同、文化引领、教化育人的德育模式。着重提高德育队伍素质,市教育局与中国教育科学院、《中国德育》杂志社合作举办中小学德育骨干高级研修班;举行中小学班主任队伍文化建设大型研讨会,有4000名教师参加;发挥名班主任示范作用,成立班主任名师讲师团,27位优秀班主任分别到镇区和学校上示范课,做专题讲座。推进德育均衡协调发展,开展德育工作深度调研,对10个德育工作相对薄弱镇区及其所有中小学进行大调研,为镇区和学校把脉问诊,建立5个德育干部分组交流平台,按主题开展研讨活动。建立学校结对共进平台,129所中小学与33所省市德育示范学校签订协议开展结对活动。加强班集体建设,举办中小学创新班级管理现场会,评选出第五批市级特色班集体95个。发挥德育科研的引领作用,32个德育课题获省级立项,8个课题获省德育科研课题优秀成果奖。参加2013年省德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获一等奖31个、二等奖54个、三等奖105个,德育项目参加省教育创新成果评选获15个奖项,19个项目在市第八届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继续深化修身行动,在体育路学校召开“修身立德我能行,童心共筑中国梦”深化校园修身行动现场会,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和做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常态化建设,举行学雷锋征文书画比赛,评出421位“中山市美德少年”,虚功实做,积极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与市妇联联合举办家庭教育骨干培训班和家长网络护卫行动师资培训班,召开推进女生教育现场会;加强法制教育,启动“全民禁毒百日宣传”暨“小手拉大手,禁毒建和谐”活动,举行全市禁毒教育征文活动,与市法治办等部门联合举行第四届“地税杯”中学生法律知识竞赛。加强国防教育,规范高中新生军训工作,评选军训工作先进单位,与市人防办联合举办人防教育师资培训,近200人参加培训。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配合省教育厅在中山中专举行广东省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研讨会。

 

【广东精神宣传实践活动】 2013年,市教育局党代表工作室被评为中山市“星级”党代表工作室。年内举办纪念建党92周年暨“共筑中国梦”宣讲大会;以“引领青年投身现代公益、加强团队组织建设”为主线,引导基层团组织开展教育梦成就中国梦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社团建设和“一团一品”创建活动;深化“社工+德育团队+志愿者”联动模式;挖掘教育资源,在市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亲青家园”大学生实践基地。加大对各类招生考试的纪检监察力度,完善重点敏感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加强教育宣传,开展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治理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改进机关工作作风”以及“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系列宣传。

 

【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2013年4月,市教育局发出通知,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在教育系统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中小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做到六个“结合”: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与文明修身行动相结合,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测评活动相结合,与爱校教育活动相结合,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我的中国梦”中小学主题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通过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演讲、宣讲、书信文化、绘画、道德实践、摄影、校园文化建设、文明风采等九个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结合个人梦与班级梦、学校梦、中山梦、中国梦。5月23日,教育局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共筑中国梦”宣讲活动的通知》,成立由11位中小学教师组成的宣讲团,并在石岐中心小学率先启动“共筑中国梦红棉少年勇担当”主题宣讲活动。5月30日,市教育局与市少工委、团市委、关工委等部门一起召开“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少先队及美德少年表彰大会,同时各镇区结合“六·一”儿童节深化开展“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其中大涌镇7所中小学举行了7场“共筑中国梦”宣讲活动,有15000人次师生和家长参与,开展了142次主题班会课,超过8400名学生参与;三乡镇有15所学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有18所学校开展主题报告活动,共26297名学生参加;民众镇有11所学校开展主题活动,并开展28场主题报告活动,共3.39万名学生参加;南头镇全镇146个班级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班会,共6510人参加主题宣讲报告会,超过1400名学生观看视频《中国梦、新路》。中山市全市师生参加广东省“我的中国梦”中小学主题演讲、书信文化、绘画等活动,共201人获奖,其中21人获得一等奖。

 

【创建廉洁教育示范学校】 2013年,市纪委和市教育局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关于廉政建设的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指示精神,推进廉洁教育。年初,通过走访调研,选择在中山纪念中学、华侨中学、松苑中学、卓山中学、实验小学、烟洲小学、杨仙逸小学体育路学校等7所学校开展创建廉洁教育学校前期试点工作。10月,市纪委、市教育局联合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中山市创建廉洁教育示范学校领导小组,在全市开展创建廉洁教育示范学校工作。廉洁教育示范学校的创建内容主要包括组织建设、主题教育活动、载体建设等。中山市采取“倡议书”、制定廉洁教育学校创建工作指导意见、授予廉洁教育示范学校牌匾、试点学校制订实施方案等措施推进廉洁教育示范学校的创建,全面启动“校园廉花朵朵开”工程。

 

【教育科研】 2013年,全市教育科研成果丰硕,39项课题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占获奖总数的25%。2项课题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中立项,16项课题在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中立项。评选第八届中山市教育科研成果奖,奖励103项。精品课程研究进入全面展开阶段,评选2012—2013学年度精品课程,其中,获提名奖442项,入选奖281项。首次评选精品校本课程,入选奖有36项,提名奖有48项。召开中山市教育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山市教育学会章程》和学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93人、常务理事19人。市教育局编印的双月刊《中山教育研究》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内刊。

 

基础教育

 

【学前教育】 2013年,全市有幼儿园454所(其中民办幼儿园285所),在园幼儿11.07万人;托儿所304所,在所幼儿2.28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9%。全市有学前教育专任教师6947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658人,专科学历3665人,专科以下学历2624人。全面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至2013年底,全市等级幼儿园160所,比例达35%。省规范化幼儿园达387所,比例达85.2%。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散居孤儿给予每人每学年4800元补助,残疾儿童给予每人每学年2600元补助,全年资助家庭困难和孤残儿童106人,发放补助金41.63万元。落实户籍幼儿生均定额补助,将在读户籍幼儿生均定额补助范围扩大至小班、中班和大班,市镇两级投入补助经费1667.4万元,惠及幼儿66697人次。按照《中山市幼儿园教师学历教育奖励办法》发放幼儿教师学历奖励,年内全市有1432位幼儿教师通过提升大专以上学历,领取学历奖励87.9万元。5月19日,在城区全民健身广场承办2013年广东省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掀起全市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宣传学前教育的热潮。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山市于2011年7月印发《中山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提出3年内,要达到建立和完善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公办园占比达30%以上;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落实民办园与公办园同等地位;学前三年入园率保持在98%以上;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等级幼儿园比例达到35%;加快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比例达85%;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全市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100%达标等7大目标和相关措施。市政府成立由分管教育的副市长任组长,市教育、卫生、财政、公安、民政、建设、规划、国土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质量技术监督、编委办、市妇联、残联等相关部门参与的中山市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学前教育发展的统筹协调。市教育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负责行动计划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各镇区根据市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内容,参照制定本镇区学前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大力推进学前教育”被列入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办好的十件民生实事,学前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社会关心关注氛围浓厚。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454所,在园幼儿11.07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9%,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数量稳步增长,优质幼儿园比例持续提高,等级幼儿园160所,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35%,基本形成广覆盖、保基本、多元化、多层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义务教育】 2013年,全市有全日制普通小学208所,普通初中81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35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升学率均为100%,五年巩固率106.4%,小学在校学生25.75万人。初中毛入学率111.7%,三年巩固率90.9%,毕业率98.1%,升学率99.2%,初中在校学生10.59万人。全市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专任教师19161人,其中大专及以下学历4916人、本科学历13791人、研究生学历454人,初级及以下职称9084人、中级职称9341人、高级职称736人。年内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100%达到广东省规范化学校标准。全市春季、秋季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学生分别有22.96万人、26.02万人。市镇两级财政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全年投入专项补助经费1.97亿元。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争取中央财政奖励资金3636万元。

 

【特殊教育】 2013年,全市在校残疾儿童少年1320人,其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895人,随班就读425人。全市有特殊学校专任教师173人,其中研究生学历22人、本科学历107人、大专及以下学历44人。中山市坚持在义务教育学校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有效解决“三残”(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问题。市教育局和市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出台《中山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服务具体实施方案》,为199个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6—14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服务。2013年,“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其中听障生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

 

【普通高中教育】 2013年,全市有全日制普通高中19所(含7所完中、4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在校学生4.67万人。全市有普通高中专任教师3340人,其中大专学历18人、本科学历2574人、研究生学历748人,初级及以下职称972人、中级职称1423人、高级职称945人。中山纪念中学、市第一中学、市华侨中学、市实验中学、桂山中学、市第二中学、东升高中、龙山中学、小榄中学、濠头中学成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杨仙逸中学通过广东省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

 

【民办教育】 2013年,全市有民办中小学校74所(包括特殊教育学校1所)。其中年内新开办中山市南头华晖学校1所小学。新增中山市丽景学校等5所,市一级以上等级学校达26所,优质学校比例35.1%,可提供民办优质学位4万多个。全市有教育培训中心327所,其中新开办53所。市教育局对全市民办学校开展民办学校规范办学专项督导检查,检查组当场下达整改书58份,提出整改意见178条。加大民办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依托省教育协会开办董事长高级研修班,开办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及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C证”培训班。继续加强民办教育科研指导,评选出三鑫双语学校的《民办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实践研究——以纪中三鑫双语学校为例》等10个民办教育专项科研课题,并给予经费支持。

 

【高考录取】 2013年,中山市学生高考成绩再创新高。专科以上录取14810人,本科以上录取8701人,比上年增加447人。本科以上录取率为56.68%,比全省高出20.4个百分点,其中重点本科共录取2076人,录取率13.5%,比全省高出6个百分点。清华、北大在中山共录取24人。高考总录取率96.51%,比全省高出15.6个百分点,连续八年稳居全省第一。

 

【学科竞赛】 2013年,全市高中学科竞赛成绩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位。五大学科全国联赛中,中山获全国一等奖人数占广东省获全国一等奖人数的18.9%。生物学科在2013年奥林匹克生物竞赛中包揽全省前三名,有7人获一等奖,6人入选省队获奖与入选省队人数居全省最多。在第三十届广东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暨2013年广东队组队选拔赛中,中山市第八次囊括市团体、校团体、个人3项目第一名,5人入选省队。这是近10年来全市在此项赛事中第七次获市团体第一名,创造连续十九年位列全省三甲的新纪录。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职业教育】 2013年,中山市有市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所,全日制在校生16081人;独立设置中等职业学校14所(含体育运动学校和高级技工学校),其中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5所(含国家级示范学校3所、省级示范学校1所),省级重点学校7所。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和沙溪理工学校通过全国首批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验收。全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日制在校生3.86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持毕业证和职业技能证书“双证”毕业,中级工占69.13%,高级工占20.35%,就业率达100%。全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有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7个。市教育局组织举办第十五届中山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设现代制造技术、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字艺术、会计、服装设计制作等8类共22个竞赛项目,有12所中职学校共425名选手参加比赛。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中山市获一等奖11项、二等奖36项、三等奖46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沙溪理工学校在服装设计制作项目比赛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中山中专在电器安装与维修、网络综合布线2个项目均获二等奖。12月13日,市教育局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中山市2013年职业院校技能展示暨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活动。

 

【成人教育】 2013年,全市镇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均达到市级以上示范学校标准,其中有省级骨干成人文化技术学校8所、市级示范镇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6所、市级示范村(社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93所。13个镇区创建成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占镇区总数54.16%,位居全省前列。全年各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5种重点对象(退伍军人、农村基层干部、农村技术人员、乡镇企业职工、在乡初高中毕业生)23.8万人次,培训率达86.1%。全市参加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考试9018人,录取7615人,录取率84.4%;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807人次,比上年增加3007人次,自考本科695人毕业,专科236人毕业。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概况】 2013年,中山市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校区5所普通高校和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1所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全市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46613人,比上年增加2268人,其中市属3所普通高校在校生比上年增长10.5%,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员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1.5%。市属高校重视加强产学研结合,结合中山市产业特点,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增强服务中山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能力。市属高校有国家级或省立项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17个,其中国家级立项8个(含中山职业技术学院2个和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6个),省级立项9个(电子科大中山学院5个、中山职业技术学院4个)。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在2013年11月创建成为广东省示范性职业技术院校建设单位。

(市教育局办公室)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位于石岐区学院路1号。2013年,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招收全日制本科新生4749人(其中中山生源547人),在校生1.41万人。继续教育学历教育招生3294人,在册学历教育人数8889人。2013届本科毕业生3097人,毕业率97.35%;其中有2545名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授位率82.23%,就业率99.16%。录取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35人,首批15名硕士研究生已到校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全年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文体竞赛上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399项,78名学生考取国内外高校硕士研究生。年内有4位教师晋升教授职称,9位教师晋升副高职称,教授晋升数占全省独立学院的66%,副高占31%;3位教师入选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占广东省独立学院获资助名额的50%。获省教育厅教师队伍建设项目奖励资助150万元。申群喜、赵晷湘、曹细玉、梁士伦等4位教授被评为中山市首届优秀社会科学专家,申群喜教授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

 

  学院以“教、学、练”为核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路径,确立“学字当头不可动摇”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全过程、多元化、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项目获第七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这是学院首次获得的省级教学成果奖。全年获得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立项1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0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项,资助经费101万元;全年科研经费1275万元,获得纵向课题76项,横向课题10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多层膜半球形复合表面结构的抗反射机理与制备方法研究”、“基于对称群方法研究非线性重力波动力学”、“AISG协议下远程电调天线设备自适应扫描算法研究”、“智能规划中子目标排序关系的评价机制与提取方法研究”等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有“城市男同性恋人群性别角色与精神健康研究”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获得省部级、市级科研奖励34项。在武书连2013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中,学院位居中国独立学院综合实力第四名。

(李强成)

 

【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 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前身“中山电大”)位于石岐区孙文中路134号,校园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有校舍9栋。2013年,全校在编教职工5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10人、中级34人,外聘教师74人,在9个镇区分教点聘有兼职教师100人,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中山电大在镇区建立9所合作分教点,办学规模有新突破。在校学生7491人,其中开放教育在校生6034人、奥鹏网络教育在校生1457人;毕业生2353人,其中开放教育毕业生2200人、奥鹏网络教育毕业生153人;全年招生2353人,比上年增长13%,其中开放教育招生2029人、奥鹏网络教育招生324人。年内,中山电大课题立项31项,其中广东省远程教育基金课题2项、省电大教学改革课题1项、市社科规划课题2项、校级课题26项。

 

  2013年,中山电大被评为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学校教师参加省电大第一届经管类优秀论文以及2012年度省电大开放教育网上教学奖评选活动,奚云美的论文《书院经费管理的经验及其对当代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启示》获经济管理类优秀论文二等奖;高明鸣主持的“政府经济学网上教学”项目获网上教学三等奖,张萌参与的“纳税基础与实务网络互动”项目获网上教学二等奖,林佩珊老师参与的“电算化会计网上教学活动”项目获网上教学三等奖。校代表队参加市华侨中学举办的反邪教警示教育知识竞赛决赛,获团体赛三等奖,参赛选手肖亚琼获得个人优秀奖第三名。

(肖亚琼)

 

【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 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位于五桂山长命水大道9号。中山校区开设有药学、中药学、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化妆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与27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2013年招生1919人,在校生8270人,2013届毕业生2617人,其中本科毕业生2170人、专科毕业生447人,总就业率98.55%。

 

  学院中山校区完成办公楼和图书馆整体搬迁,第七期工程学生宿舍楼建设整体完工,主校门门楼、主校道、主校门广场、校区围墙等市政工程建设如期完成,教师宿舍建设项目获市发改局立项。中山校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形成可容纳1.1万名学生的山水园林式现代化校区。

 

  学院中山校区常驻教职工207人,副高级以上职称46人,中级职称132人。全年校区教师发表文章147篇,其中45篇被四大索引〔指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ISR(科技评论索引)〕中的SCI和EI收录。主编或参与编写《药用基础化学》《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药品市场营销学》《医学人际沟通学》等14部著作,获科研立项3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课题12项、市局级课题1项、与企业横向合作课题10项、校级课题5项,立项金额达300多万元。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周慧娇、中药分析鉴定专业学生谭泳珊参加中山市学术科技节课件设计大赛分别获亚军和季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陈彩虹、中药分析鉴定专业学生黄亮参加2013“地税杯”首届“一站到底”知识竞赛分别获冠军和优秀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郑君、医药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梁晓君、国际医药贸易专业学生黄力参加中山市“平安校园”知识竞赛分别获冠军、亚军、季军。动漫设计专业学生陈志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周怡在中山市大学生体艺节舞蹈大赛中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四名,医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赵嘉伟等表演的舞蹈《假面重生》参加2013年省舞蹈大赛获三等奖。中山校区女子乒乓球队、男子足球队分别获得中山市体艺节乒乓球赛女团冠军和足球赛季军。

(林仕才 高 黎)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中山火炬开发区中山港大道60号,占地面积349亩,与企业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校区240亩。2013年9月,学院全日制在校生8328人,成人教育在校生(指学历教育)3048人。学院有教职工430人,其中新引进、转编教师41人,双师型教师175人。全年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培训367人次,赴德国考察培训12人。实施招生“阳光工程”,面向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招录新生3490人,超出计划690人,报到率达91.95%。2013年毕业生2003人,参加就业人数1931人,初次就业率98.73%,比广东省专科平均就业率高出1.77个百分点,最终就业率99.13%。

 

  2013年,学院确立6个院级重点专业,印刷技术、机电一体化等4个专业申报广东省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国家级重点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发展平台验收。启动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和评审工作,4个项目成功立项。启动学院第二届教学成果奖评选,遴选出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和二等奖7项,推荐5个参评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依托园区资源,政校企业协同培养包装印刷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获一等奖、“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校区创新实践与研究”获二等奖。新申报“移动互联网实训基地”和“电子商务实训基地”2个广东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包装技术设计、装备制造2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和省级新型电光源(LED)技术实训基地通过验收,其中包装技术设计、装备制造2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被评为优秀。

 

  2013年,学院立项各类项目49项,项目合同经费共87.6万元,其中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项,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3项;专利保有量63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2项,实用新型37项,外观设计4项)。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中山化工材料表面科技工程技术培训中心,与奕安泰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成立沉香应用研究基地。借助广东装备制造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创新基地平台,引入博士后培养基地。全年学院申请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11项,外观设计200项,授权专利4项,成功转让发明专利3项,分别与昆明铂锐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新通联包装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转让合同。

 

  2013年,学院拓展教学点,校本部和各教学点的招生范围基本覆盖全市各镇区。成人高考、自考专升本及重庆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规模有较大提升,新增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举办硕士班项目。学院获评为2012-2013年度全国优秀校外学习中心和华理网院2013年度技术工作优胜奖。加强社会培训,建立可满足28个工种的考评员队伍,承接中山市职业技能鉴定二所、三所部分工种及全美测评软件系统(北京)有限公司的银行、证券类鉴定考试等鉴定工作。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新增“省级师资培训”“国培师资培训”“残疾人技能培训”“政府机构内训”“青年社区学院”等,学院培训项目有10项,课程80种。

(徐 敏)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东区博爱七路25号,2013年,有全日制在校学生7753人,参加成人教育学生3958人。年内普通高考录取3301人,第一志愿报考第一次上学投档率81%,比上年增加36.6%,新生报到率91.09%,比上年高出3.39%,成人学历教育录取1726人,首次“三二分段”自主招生133人。2013届毕业生2065人,最终就业率97.58%,学院连续六届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省高职院校平均就业率。全院教职工592人,其中专任教师399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293人。

 

  2013年,学院被确定为广东省第三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获评为2013年度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学院机械工程系获评为“广东省工人先锋号”;学院成为中国之夜技术教育学会创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顺利通过广东省高等学校特级档案工作水平评估;由学院具体承办的中山市心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荣获“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

 

  2013年,物流管理和电气自动化技术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通过验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获批为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至年底,学院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实训基地3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含2个培育专业)、重点实训基地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全面推行课程改革,共完成三批13次课改测评及补测,318人通过了课改测评,通过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全年学院教师参加国家、省级教学类比赛获奖23项,其中艺术设计系教师符小聪的《服装立体裁剪》课程获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网络课程比赛一等奖,电子工程系教师黄春平获广东省首届信息技术类专业带头人“说专业”竞赛一等奖。师生提交发明专利20个、外观专利150个,学院作为唯一一所高职院校获评省知识产权示范事业单位。学院学生获省级以上竞赛奖241项,7支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决赛,入选队数在全省高职院校排名第二,在全国决赛中取得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总分排名全省第二。机电工程系数控专业的2013届毕业生欧阳祖贤,分别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数控装调与维修赛项三等奖、二等奖,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录用。

 

  学院全年立市级以上教研科研课题项目65项,到账科研经费109.3万元。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政府有效介入下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基于社会转型背景下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模式研究”项目获中山市重点调研课题立项。教职工全年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署名学院的论文279篇,出版著作16部。

 

  全年学院完成社会培训、考试、技能鉴定6.45万人次。完成退役士兵技能培训项目,取得2013年退役士兵技能培训资质。首次开办什么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双证班,招收学员104人,初步建立专、本、硕教育合作体系。中外合作和台湾交流生办学项目取得实效,澳大利亚中外合作在校生86人,台湾交流生41人。与中航路通实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基地,与市社工委合作成立中山市社会建设研究院,发挥科研服务社会能力,学院被评为中山市社会科学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省级中职师资培训基地”“中山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落户该学院,新增校企合作单位16家、订单班6个,接受企业社会(准)捐赠资金147.8万元,校企合作范围向珠中江区域扩展。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工作有序开展,校企合作专干累计为企业培训35场,解决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240人,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和客座教授14人,联络企业家来学院讲学18场。

 

  2013年3月29日,学院召开第二次党代会,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委员9名和纪委委员5名。学院作为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单位,实践活动获省委督导组好评,《中国教育报》《求是》理论网和《中山日报》先后刊发了学院《以群众路线教育为契机开展五项行动》的文章。

(刘 缙)

 

上一篇: 教育(2012)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