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5》 【成文日期】2014-12-31 【点击率】1897次 | |||
【城市建设概况】 2014年,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简称“市住建局”)组织实施市财政投资工程194项(含维护项目),其中新建项目69项、续建项目125项,新建、改建道路总长约13.31公里,新建、改建污水、排水管道总长约136公里,年度完成工程财政性投资额7.61亿元。基本完工的工程有翠景南路工程、勤学路、岐江开启桥加固工程、崩山涌—白石涌水循环工程、崩山涌—羊角涌水循环、翠峰路、宝岗路(原振兴路)、人民医院片区道路改造工程等。在建工程有南外环与47号路互通立交工程、博爱路景观路下穿隧道工程、发疯涌外排泵站工程、东区紫马岭东文路延长段工程等。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岐江河环境整治工程二期滨水绿波景观带、东明桥休闲健身公园等分项工程完成前期及概算报批工作。西区彩虹绿洲公园完成施工图设计、项目概预算编制及施工招标工作。崩山涌外排泵站、北外环(34号路)阜港路立交、城桂路(孙文公园至南外环段)道路工程等多项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此外,加快绿色宜居城市建设步伐,启动《中山市(主城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编制,完成《中山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初步方案、《中山市中心城区地名、园名规划》初稿编制。市住建局驻中山四路1号。
【重要工程项目建设】 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工程 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工程主要包括污水主干管、市政污水管道、支管到户工程以及河涌整治(包括内河涌水循环工程、河涌景观工程)。工程涵盖中心城区东区、西区、石岐区、南区、五桂山,其中建设主干管道77公里和污水提升泵站10座,建设市政污水管道177公里,建设支管到户工程实施面积131平方公里,整治10条内河涌,合计投资约30.4亿元。工程于2012年10月31日开始全面动工,截至2014年底,累计完成主干管施工72.4公里,占可实施的总工程量94%;完成片区市政管施工168.42公里,占总工程量95%;完成支管到户工程管道铺设施工411公里,占可施工管道总工程量99%。 岐江河环境整治工程二期项目 2014年,市住建局继续推进岐江河环境整治工程二期项目建设,完成沙咀湿地公园等7个项目概算审批,确定整个项目的建设投资规模。推进岐江河二期示范段的建设。示范段分悠闲人居景观带及滨水绿坡景观带两部分,悠闲人居景观带主体工程于2013年10月完成;滨水绿坡景观带及东明桥休闲健身公园段于2014年12月底开标。 绿道网工程 2014年,中山市继续加大力度完善绿道网,累计完成新建绿道慢行道86.02公里、沿线绿化43.07公里;新建驿站1个、标识203个、安全设施64个、环卫设施97个、停车场2个、自行车租赁点18个。全市各相关部门、镇区先后在绿道上开展庆“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104周年活动、中珠澳跑友联谊活动、“缘来是你——绿道寻缘”联谊活动、城市乐跑赛等主题活动。 岐江开启桥加固工程 2014年,市住建局继续组织建设岐江开启桥加固工程。项目总投资约3300万元,于2013年6月启动,在保持旧桥原址原貌的前提下改造加固,提高通行能力。经1年多施工,岐江开启桥加固工程在2014年7月底全部完成并通车。 北外环道路综合整治工程 北外环路为城市快速路,全长8.5公里,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按双向6车道通车,局部路段设置双向4车道铺道,除桥头局部路段为沥青砼外其余均为水泥砼路面。该整治工程是对过大沉降的软路基段进行处理,挡土修复,路面改造(沥青罩面),新设全线管道排水,人行隧道以及修复因改造损毁的交通、照明、绿化(机动车绿化分隔带恢复)等附属设施。2013年11月20日起分阶段对北外环南半幅封闭施工。至2014年底,工程尚余道路北半幅彩虹立交至沙古公路段约2公里和道路南半幅上层沥青未摊铺,以及部分边角工程未完成。计划在2015年6月前竣工验收。 勤学路通车 勤学路道路工程连接东明路与起湾道,建设规模1.32公里,工程造价约2142万元。工程内容主要包括车行道、人行道、排水、桥梁等新建工程。道路总宽24米,横向布置为4.5米(人行非机动车道)+15米(行车道)+4.5米(人行非机动车道)。路面设双向1.5%横坡,流水板设6.0%横坡,人行道设1.0%横坡。雨污水由东明大桥匝道为起点,向东侧莲兴涌方向排水,雨水排入莲兴涌现状预留管,污水排入东华路西侧污水干管。桩号段K0+480—K1+220,雨污水由崩山涌为起点,向莲兴涌方向排水,雨水排入莲兴涌现状预留管,污水排入东华路东侧污水干管。桥涵工程采用3×13米跨普通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新建桥梁横向中心线与勤学路道路中线正交,桥宽为2×12.25米。工程于2014年3月动工,10月15日全部完成施工。 博爱路景观路下穿隧道工程 2014年,市住建局决定对博爱路景观路路口实施立交化改造,提升博爱路的通行能力,改善交通环境。根据初步设计评审意见,该项目立交方式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以适应未来作为干线公路的要求。设计车速为博爱路下穿主车道80公里/小时,景观路50公里/小时,地面层平交口30公里/小时。地道净空大于4.5米,地震基本烈度以7度设防,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最大纵坡3.858%。该项目施工范围全长1018米,其中沥青道路改造638米、下穿地道380米、暗埋段120米、敞口段130米,地道按双向6车道设计。工程于5月动工,至年底完成工程量40%,计划2015年10月底实现双向通车。 紫马岭南门片区改造 2014年初,市住建局启动紫马岭公园南门片区改造工程项目,改造内容包括合理布局南门广场,增加停车场和健身场地,改造现有水体和大草坪区,完善市政设施配套。年底整个改造项目完成,改造面积约10万平方米。
【镇村建设】 2014年,全市建制镇、行政村100%实行总规和控规全覆盖,镇村规划得到有效执行,建设质量提高,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社会保障加强,人居环境优美怡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城市化率达88%。按照宜居城乡的相关标准,镇村建设从农民最迫切需要改善的村内道路、排水、污水、生活垃圾收运、公园绿化、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条件入手,通过推进住有所居、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提高镇村的舒适性、健康性、方便性、安全性,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实现全市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至2014年,全市累计有12个镇被评为“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38个村庄被评为“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81个社区被评为“广东省宜居示范社区”;18个镇被评为“中山市宜居示范城镇”,142个村庄被评为“中山市宜居示范村庄”,76个社区被评为“中山市宜居示范社区”。其中,2014年创建阜沙镇、民众镇2个“中山市宜居示范城镇”,23个“中山市宜居示范村庄”,17个“中山市宜居示范社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