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8》 【成文日期】2017-12-31 【点击率】982次 | |||
城乡规划【城乡规划概况】 2017年,中山市城乡规划局(简称“市城乡规划局”)落实全市重点建设项目261个,省重点建设项目74个;行政服务窗口收件2.79万宗,发件2.84万宗;通过市政府官网、局官网、微信、微博等方式发布政务信息2347项,依申请公开信息67宗;受理各类信访和投诉信件437宗;承办市人大和政协“两会”建议提案83宗。市城乡规划局驻东区松苑路2号。
【重要区域规划编制】 2017年,中山市城乡规划局编制《中山市域组团发展规划》,突出“强心战略”以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配合搭建中心组团管理机构,完善管理机制体制,梳理整合重点项目;统筹东北组团、南部组团开展概念规划及生态绿地、景观通廊等规划编制工作。完成《石岐总部经济区城市设计方案》编制和控规调整工作,从功能分区、空间布局、业态导向、建设指标等指引石岐总部经济区建设。推进新区规划建设,编制完成《翠亨新区总体规划》。组织召开岐江新城、翠亨新区规划建设专家研讨会,完成新城范围内公共设施、文化场馆、企业总部选址和岐江新城城市设计概念方案及公众参与工作。修改完善新区总规方案,加快翠亨新区各项重点项目审批,完成新区翠微道等多个项目的规划许可,保证翠亨新区各项建设进度。
【空间规划设计及研究】 2017年,中山市城乡规划局完成2017年空间规划项目第一批和第二批的审定和立项,同意立项66个。其中申报项目53个,通过审议40个。编制完成《中山2049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从制度创新与政策配套推进实施全市空间发展战略。按照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空间发展规划要求,编制《珠三角(中山)自创区规划》,推动中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20年)》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查并于9月报国务院审批。
【历史文化建筑保护】 2017年,中山市城乡规划局开展《岐澳古道保护利用规划及示范段设计》《中心城区五区新增历史建筑紫线控制规划》《铁城环道及周边整治实施规划》等编制工作,完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估检查迎检工作。推进历史建筑修缮规范化,全年完成修缮历史建筑4处。编辑出版图册《中山宗祠》《中山市建筑文化遗产(上、下)》《醉美乡愁》,开发和保护中山历史文化资源。剪辑制作《雍陌村》《古鹤村》《岐澳古道》专题短片3部,展现中山文化内涵。
【公共设施规划】 2017年,中山市城乡规划局印发《中山市市级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导则》,指导规划编制,组织召开第一批市级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专家及部门联审会。全市第一批18个特色小镇规划方案全部通过专家和部门联审。推动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市儿童公园及青少年宫选址,完成《古香林风景名胜区概念规划》《信息管道专项规划》《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专项规划》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完成《主城区近期交通改善规划》和《主城区停车系统规划》编制,推动城市道路建设,提出36条路段建设配套、35个交叉口渠化及管控改造等建议。坚持“公交优先”,规划增加公共交通配套设施,解决配套公交场站面积3.94万平方米,提供公交泊位394个。
【城市设计更新】 2017年,中山市城乡规划局完成《中心城区景观通廊规划》《城市设计管理规定》《中心城区景观通廊控制区管理导则》等编制工作,制定《加强中心城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和建筑风貌管理若干规定》,开展《中山北站周边土地开发利用研究与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完成《田间窝棚规划设计方案》。在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等国际机构创办的2017中国(银川)都市景观大赛暨亚洲都市景观奖中国区选拔赛中,中山市《中心城区景观通廊规划》获城市公共空间优胜奖第二名。市城乡规划局编制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城市生态控制线划定规划》《市域蓝线规划》等专项规划,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专家评审中,中山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被评定为广东省海绵城市规划编制第三名。在推动城市更新改造和提升城市宜居品质上,开展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三旧”改造专项规划1项、规划管理规定2项和编制指引2项,推进10个连片“三旧”改造试点项目实施,搭建从规划编制—管理办法—技术规定层面的城市更新规划政策体系。
【规划管理】 2017年,中山市城乡规划局完善“三规合一”信息联动平台(“三规”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实现移动版“三规合一”信息联动平台上线,构建多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优化三维模型数据及辅助系统,建成三维模型数据328.3平方千米,新增制作中心组团内30平方千米精细模型,实现中心组团三维数据全覆盖。推进规划一张图应用建设,完成制定《中山市建设项目前期协调暂行办法》(草案)。试运行网上申报平台,实现服务方式从“实体服务”向“网上服务”转变,从“干部跑腿”向“数据跑腿”转变,实现公众“零跑腿”,缩短规划申报等办事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2017年,市城乡规划局联合市国土资源局制定《综合用途建设项目用地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土地利用支持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分别通过明确用地综合使用责任主体和规划审批规范,调整工业用地规划控制指标,促进项目落地。制定《村庄规划编制指引(试行)》《村庄规划业务审批指引(试行)》等文件,指引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审批工作。按照“保留和并联法定程序,取消非法定程序”原则加强控规调整改革,全市省市优先发展产业项目、重要项目(非房地产项目)控规调整时限压缩至88个工作日。通过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前置条件、精简审批材料、压缩审批时限、减少审批程序等“五个减少”实现行政审批全面“瘦身”,提升审批效能。
【规划督查和批后监管】 2017年,中山市城乡规划局完成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第七期卫星遥感图斑核查工作,违法图斑宗数明显下降。牵头督办2014—2016年违法图斑查处工作,住建部督办违法图斑查处办结率81.1%,总体查处进度77.6%,完成对中山市建成区违法建设情况调查摸底。推动实施2018—2020年度违法建设治理三年行动,开展新一期全市违法建设调查摸底,制定治理方案,确定任务目标。组织开展建设项目专项抽查检查,检查规范性、程序性问题,遏制超期审批现象。开展专项检查和调研,与执法部门沟通协调,研究制定规范性文件规范业务审批。强化对建设工程的监管,全年巡查项目1412个,出动执法人员1.78万人次,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51份。建立重点项目、亿元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行动计划项目专人跟踪服务制度,实时填报工作进度表,及时反馈工程进展情况。
【城建档案管理】 2017年,中山市城乡规划局接收档案3.96万卷,整理数字化扫描档案3.13万卷,接待查阅各类档案6349人次,提供查阅档案7262卷4607件,提供复印文字资料1.81万张,图纸资料7042张,出具档案证明675份,出具无档案证明140份。现场业务指导43宗/次,完成各类规划会议、交流活动等拍摄62次,录像档案累计约31小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