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2016)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7》 【成文日期】2016-12-31 【点击率】827次

 

【城乡规划概况】 2016年,中山市城乡规划局(简称“市城乡规划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着力创新,高起点做好中山市“十三五”城乡规划工作。实施《中山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及五个行动计划》,举办供给侧改革政策宣讲会和落实《中山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行动计划(2016-2018年)督查工作方案》,制定去库存工作台账,加速推动去库存工作。年内,中山市被列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体系改革试点省建设合作协议》试点城市,市城乡规划局启动《城市功能定位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等专题研究,做好2030版总规编制前期准备工作。全年落实重点建设项目155宗,省重点建设项目35宗;行政服务窗口收件3.03万宗,发件2.88万宗;通过市政府官网、局官网、微信、微博等方式发布政务信息959条,依申请公开信息73宗;受理各类信访和投诉信件250宗;承办市人大和市政协“两会”建议提案62宗。中山市规划设计院由原事业单位建制改为中山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属国有企业,作为市交通发展集团全资子公司,企业名称为中山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至年底,改制基本完成债券和债务清核、人员转制、新公司工商登记等工作。市城乡规划局驻东区松苑路2号。

 

【中山市空间规划设计及研究】 2016年,市城乡规划局发挥规划统领协调作用,统筹空间规划项目立项。全年完成2批共53个空间规划项目审定和立项,安排落实经费7366.6万元,其中有24个在2015年立项并需在2016年度落实经费的项目安排经费共2390万元。完成《中山市空间规划设计及研究课题立项评审验收管理办法》初稿,规范统筹管理空间规划项目。开展中山市空间规划设计与研究项目信息系统平台建设,通过平台实现对项目进展进行信息收集和实时监控,并对设计和研究成果集中管理和综合评价;协同审批项目立项申请、论证、审批、采购、验收及成果管理等业务,监控督办审批过程,对进度进行自动监测和警示。

 

【“三规合一”工作推进】 2016年,市城乡规划局结合《中山市“三规合一”规划研究》和专家审查意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镇区沟通,修改完善规划成果,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协调推进“三规合一”(“三规”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专题研究和管理机制建设,分别完成《“三规合一”规划实施与长效维护机制专题研究》《重点项目统计筛选、入库与实施机制研究》《土地管理政策创新研究》《中山市建设用地复垦工作探索研究》4个专题研究初步方案、《中山市重点项目库管理办法》初稿与《中山市城市生态控制线管理暂行规定》于9月12日由市政府批复实施。开展“三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搭建完成规划编制管理子系统和智慧决策子系统,初步搭建完成业务协同管理子系统,均在年内上线试运行。至年底,中心城区外的板芙镇、黄圃镇、神湾镇、南头镇、小榄镇、三乡镇、坦洲镇、东凤镇、古镇镇、东升镇、横栏镇、阜沙镇、三角镇、民众镇14个镇完成“三规合一”规划编制成果,市城乡规划局组织“市三规办”成员单位开展各镇成果审查工作并反馈审查意见,各镇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三规合一”规划编制成果。

 

【城市总体规划报批】 2016年,市城乡规划局组织编制单位和镇区修改完善后再次报送《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4月26日,国家住建部在北京召开部级联席会议审查并原则通过,市城乡规划局根据住建部提出的就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指标要与国土部门做好对接等问题继续修改和完善,并将完善后的市总规成果报送市政府。5月,编制完成《中山市近期建设规划(2015-2020年)》,为全市“十三五”时期城乡规划建设活动提供重要指引。抓好各镇总规修编工作,至年底,各镇完成规划纲要并经专家评审通过。

 

【城市规划设计】 2016年,市城乡规划局强化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提升城市品质,编制完成《中山市中心城区景观通廊规划》和《中心城区景观通廊控制导则》,深化完善《长江路沿线城市设计》方案。完成《中山市岐江公园北片区、兴中道片区、紫马岭片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编制《中山镇区相邻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拓展发展空间。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三旧”(指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政策调研,拟定《中山市三旧改造单元控规编制指引》,指导未来中山“三旧”改造工作。推动人民医院、中山市儿童公园、《人民日报》中山办公楼、市第一中学、市科学馆等项目前期规划工作;组织编制《古香林(金钟湖)风景名胜区概念规划》《中心城区郊野公园规划》,科学规划推进金钟湖湿地公园建设。开展中山2049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年限至2049年的战略规划)研究,明确中山市空间战略与实施路径,提升全市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成果】 2016年,市城乡规划局推广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将低影响开发设施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前置条件,通过开展低影响开发建设,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减少城市面源污染(指溶解的或固体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引起的水体污染)、改善城市水自然循环,将城市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印发《中山市低影响开发建设实施方案》《中山市低影响开发建设设计导则》。全年完成《中山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年)》《中山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中山市中心城区水系专项规划》《中山市域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中山市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等编制工作,引领中山市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

 

【综合交通规划】 2016年,市城乡规划局参与国家、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协调,推进深茂铁路、深中通道、南沙疏港铁路、广中珠澳城际轨道、中开高速公路、东部外环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前期规划工作;完成《深中通道建设背景下中山市土地开发与交通提升规划研究》前期立项。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编制完成《中山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并上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完成中山市城市轨道1号线、2号线一期沿线控规采购工作;优化《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参与推进全市轨道1号线首期的前期建设;研究与周边城市进行轨道交通衔接,提出与广州、佛山等地轨道交通的衔接方案。

    强化交通枢纽建设,完成《中山北站综合枢纽方案详细设计》《中山北站综合枢纽核心区交通详细设计》《中山站综合枢纽核心区交通详细设计》等项目的专家咨询,启动《中山北站周边土地开发利用研究与城市设计》《中山站周边土地开发利用研究与城市设计》项目招标与前期编制工作;完成南头、东升、古镇、南朗和翠亨5个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综合开发规划审查上报及协调工作。

    综合评价建设项目内部和外部交通组织、出入口设置、停车场规模、行人和公交系统等,完成审批《紫岭国际二期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三角镇迪茵湖花园二期、三期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沙溪镇华发生态庄园(五至九期)项目交通影响评价》《麓峰花园266亩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万科金色家园二期(三、四、五标段)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等项目。完成审批《凯旋城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广东游戏游艺文化产业城一期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中山市御景名都住宅小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中山市紫岭国际二期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中山市星汇品峰花园项目四期交通影响评价》5个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落实公交枢纽站位置和新增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点、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出租车停靠点等公共配套设施,推动城市道路建设11.6千米,落实73个交叉口优化改造工程。坚持“公交优先”,解决公交场站用地无法落实问题,全年落实公交场站11个,增加公交场站配套面积3万平方米。

 

【历史文化建筑保护】 2016年10月24日,市城乡规划局起草的《中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定》经市政府审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布实施,成为中山市历史文化领域首部政府规章,提升中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软实力”。编制《中山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技术指引和中山市历史建筑保育与活化利用指引》,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修缮指导。5月,开展历史文化建筑调查登记工作,确定中山市历史建筑名录389处,经由市政府向社会公布。2015年9月6日-2016年4月8日在《中山商报》连续刊登介绍中山市祠堂建筑的文章和图片,全面展示祠堂建筑风貌及独特魅力;制作画册《成长——图说中山城区变迁》和影视航拍纪录片《伟人故里——中山》,展示中山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良好生态环境、规划建设成就和美好的城市形象。

 

【规划管理】 2016年,市城乡规划局改革与创新中山市控规制度,化解历史遗留问题,9月21日,在东区盛景尚峰酒店举办《中山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度改革与创新研究》专家评审会,研究成果通过专家和部门联审。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程序,完善控规实施管理,制定实施《落实〈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实施意见》。做好控规编制审查报批工作,全年完成控规编制或控规调整119宗,通过市政府审批27宗。

    完善中山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简称“市规委会”)项目申请审查制度,发放《申请材料审查意见表》和《规委会上会材料要求说明》,明确申请材料及会议流程要求,提升审议效率。加强市规委会意见落实,确保成果规范权威。完善市规委会审议制度,启动修编市规委会章程及工作细则,获市规委会审议通过。全年召开城乡规划委员会及其专业委员会议28次,审议项目132项。

    建设中山市规划综合办公平台,增强信息资源管理和应用能力,提高行政审批效能,所有进驻网厅的事项实现网上申办,到现场次数为0次,网上全流程办理率超60%,网上办结率超50%。实施规划电子报批工作机制,调试和优化规划电子报批系统(控规及以上),完善和试运行规划电子报批系统,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完成规划电子报批系统(规划核实)原型建设,满足规划审批要求,优化系统运行环境。推进中山市三维数字审批系统建设,初步完成三维系统和业务审批系统对接,开发三维城市展示、三维公示公告模块功能,即时展示更新各项目三维模型,提高审批效率。

 

【规划督查和批后监管】 2016年,市城乡规划局集中核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广东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发中山市的规划遥感督察图斑,及时将违法图斑移交执法部门查处并上报省住建厅。调查落实整改部分违法图斑涉及的越权审批问题,并将初步整改成果上报部、省督察员。组织召开规划督察工作推进会,督促镇政府加快清拆违章建筑,查处未办结的违反总规强制性内容的图斑,提高办结率。开发运行规划监察图斑数据库管理系统,规范化和集中化管理局内规划监察图斑数据。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规范批后监管。组织开展专项抽查检查工作,专项检查全市商业及商住类建筑工程许可证审批案件1778宗,发现问题及时查清缘由,督促整改。执行定期跟踪、督办、上报、通报制度,每月定期通报各分局超期审批案件,提升全局行政审批效能。开展在建项目调查整改工作,成立专责督查小组,组织召开项目梳理会和技术审查会,协调在建项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不能办理规划条件核实等情况。开展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公告牌专项整治、市政工程建设项目规划验线专项督查等工作。全年出动执法人员2880人次,巡查在建工地1267次,发出《责令限期改正(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92份,移交辖区城管执法分局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8宗,教育当事人2030人次。

 

【城建档案保管利用】 2016年,市城建档案馆接收各类规划审批档案3952份,光盘3210张;镇历史规划业务档案18978卷;2015年地下管线补测数据701份和各镇区市政燃气管道工程档案106盒。扫描档案19565卷,合计833294页。提供档案利用3750人次7540卷,提供档案图文复制19622张(幅),出具各类档案证明529份。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档案员业务培训3场,培训350人,开展档案现场检查指导工作176次,接收工程档案资料181宗15964卷,出具专项验收证明157单。新增“规划一张图”系统查询审批通过的规划编制成果,并试行通过触摸屏开展档案自助查询,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档案利用工作效率。制定《中山市城建档案馆声像资料提交、入库规程》,初拟《中山市城建档案馆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完成入库归档声像档案超500GB(千兆),约3万件。开展《中山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制度优化课题研究》和《中山市城建风貌航拍及宣传片制作》;制作航拍印象片《伟人故里——中山》和图册《成长——图说中山城区变迁》,开展《中山乡村历史照片征集与画册编制》项目。收集整理2013年中心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完成后的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测量成果共1200宗。

 

【中山市城建风貌航拍及宣传片制作】 2016年,市城乡规划局城建档案馆开展《中山市城建风貌航拍及宣传片制作》项目,对全市110多处重要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古村落、自然风光、现代建筑、交通道路、城镇风貌、文体教卫、旅游景观、宜居环境等进行航拍,收集航拍录像约9小时、照片4000多张,5小时无人机录像和3小时地面拍摄录像。制作航拍印象片《伟人故里——中山》,从历史人文、现代化建设和生态宜居等方面展现中山城市风貌,时长8分37秒。《中山市城建风貌航拍及宣传片制作》项目为开展中山市“三规合一”、规划三维数字审批等城乡规划工作提供依据。

(王华丽)

上一篇: 城乡规划(2014)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城乡规划(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