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201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9》 【成文日期】2018-12-31 【点击率】1496次

【城乡规划概况】 2018年,中山市以提升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水平为切入点,提升规划统筹引领和服务保障水平。中山市城乡规划局(简称“市城乡规划局”)全年落实市重点建设项目171宗,省重点建设项目42宗;行政服务窗口收件27590宗,发件26960宗;通过市政府官网、局官网、微信、微博等方式发布政务信息3.79万条,依申请公开信息99宗;受理各类信访和投诉信件282宗;承办市人大和政协“两会”建议提案114宗。市城乡规划局驻东区松苑路2号。

 

【城镇规划编制】 2018年,市城乡规划局启动《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编制工作,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推进中心城区外各镇总体规划修编,16个镇总体规划成果报送市政府审批。牵头编制新型城镇化专项规划,以新型城镇化专项规划为指导,从人口市民化、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空间规划编制】 2018年,市城乡规划局推进《中山市域组团发展规划(2017—2035年)》编制,明确各组团功能定位,研究各组团在产业发展、综合交通、景观生态、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策略;组织编制《中山市南部组团发展概念性规划(2017—2035)》《中山市南部组团公共设施体系概念性规划(2017—2035)》《中山市南部组团景观通廊概念性规划(2017—2035)》;推进《中山2049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编制工作。全年完成两个批次空间规划项目审定和立项,立项60项,立项经费8053.9万元,其中2018年安排2962.87万元,2019年安排5090.03万元。

 

【综合交通规划建设】 2018年,市城乡规划局参与国家、省部分重大交通项目的规划协调,做好深茂铁路、深中通道、南沙疏港铁路、广中珠澳高速公路、中开高速公路、东部外环(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设施的前期规划。参与协调中山市与周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衔接,包括与广州市规划4高(即高速公路)2快(即快速路)共6条高速快速路、与佛山市规划2高2快共4条高速快速路、与珠海市规划5高3快共8条高速快速路、与江门市规划3高2快共5条高速快速路等,与深圳市通过深中通道的对接基本落实至规划中。配合协调完成二环路、坦洲快线路、三角快线路等重点快速路网的前期规划选线及审批。完成轻轨中山站、中山北站综合枢纽方案的设计深度及站场周边土地开发利用研究与城市设计初步方案。编制完成《中山市城市轨道1号线一期(中信凯旋—博爱路)沿线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山市城市轨道2号线一期(小榄环镇北路—中山站)沿线控制性详细规划》《深中通道建设背景下中山市土地开发与交通提升规划研究》《中山市道路交通总体设计标准与导则》,理顺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规划审批程序,完善交通规划体系,规范中山市道路设计、规划及管理。完成《中山市公交场站用地控制规划》招标。评审交通影响评价项目,全年审批岚彩名苑项目、中山翠亨新区创业孵化基地、兰溪泮岛项目等交通影响评价项目29个。

 

【乡村规划编制】 2018年,中山市行政村规划编制实现全覆盖,因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城镇增长边界调整,中山市需启动新一轮村庄规划修编。全市各镇区行政村(含社区)总数277个,启动重修村庄规划行政村32个,市城乡规划局指导并督促镇区加快修编,待完成村庄规划的修编和报批后实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管理制度。推进特色精品村规划建设,组织编制神湾镇外沙村村庄规划和黄圃镇吴栏村村庄规划并上报市政府审批。编制《秀美村庄村民住宅建筑方案图集》,提高农村住宅建筑设计水平,改善农村面貌。

 

【重大平台规划建设】 2018年,市城乡规划局推进岐江新城开发建设,形成《岐江新城城市设计方案》,并报请市政府审定。推动岐江新城范围内港口片区总部经济建设前期工作,协助并指导港口片区城市启动设计。贯彻城市“强心”战略,完成《石岐总部经济区城市设计》《中心城区康华中段片区控规》及石岐文化旅游项目涉及的《石岐区岐港片区控规》调整,推进《中山市石岐总部经济区北岸城市设计》编制,协助石岐总部经济区快速进入建设实施阶段;配合东区办事处开展东区总部经济区片区策划、城市设计前期工作,协调与岐江新城相关规划衔接,调整《中山市中心城区康华路东段片区控规》。协助推进西区以岭健康城项目开展所在片区控规调整,编制完成《中山市西区沙朗西片区210201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推进9个市级产业平台规划建设,市现代物流产业平台(黄圃园)控规、实施市智能装备产业园控规(调整)获市政府批复实施;建立专项工作台账,定期跟进其余7个市级产业平台的控规编制调整;协助属地政府加快完成产业园区所在片区城市设计、控规编制调整的审查及报批。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成果】 2018年,市城乡规划局启动全市生态控制线调整,规划中山市市域蓝线,优化五桂山生态保护规划管控要素,在保障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合理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防止城市建设无序蔓延。编制完成《中山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等配套政策研究,印发《中山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要点审查指南(试行)》,构建海绵城市指标、规划编制等体系,指导海绵城市建设审批管理。初步完成《中山市污水建设规划(修编)》,指导全市污水工程建设,推动全市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配合规划全市垃圾处理设施,梳理全市各类垃圾处理现状,向市政府提出处理方案。

 

【重大公共项目选址落实】 2018年,市城乡规划局加快落实市人民医院新院区项目选址,调整项目所在片区南区马岭片区控规,编制《中山市儿童医院建设选址论证报告》,协调项目选址论证。开展中山粤港澳湾区大学和中德合作办学项目中德工程学院选址论证,完成相关选址方案编制。落实南区、西区新建高中选址,编制完成《南区良都社区220203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西区彩虹片区210703单元A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市人大1号议案,推进40所公办中小学规划建设。落实古香林公园、金钟湖公园、儿童公园项目建设方案,完成古香林片区、多个地块细化维护,参与三乡尖角岭社区体育公园、古镇灯都体育公园等综合验收。指导市文化部门开展中山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选址论证。

 

【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2018年,市城乡规划局编制《中山市足球场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2050年)》《中山市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完成《中山市通用机场净空管理专项规划》和中心城区及翠亨新区电网电缆化改造方案。印发《关于规范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的通知》,规范移动通信基站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规划管控】 2018年,市城乡规划局开展新型产业用地实施可行性研究,明确新型产业用地标准、准入门槛及指标。优化完善技术标准与准则,研究商住分离设置标准等内容,明确“居住项目居住建筑与商业建筑分离设置”规划管理审查要求,完成《新安村自建住房风貌管控指引》编制;修订《中山市建设用地配套公建设施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完成部门征求意见程序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开展控规编制管理标准化及数据体系设计研究,面向规划实施的控规指标标准,梳理控规成果质量,规范规划编制管理的精细化流程。完成中心城区控规评估。全年办理全市范围内控规业务264宗,通过市政府审批64宗,其中新编控规(或调整)44宗,审查控规调整159宗,仅涉及单条支路走向、宽度或单个地块高度、建筑密度等控规调整56宗,公益性用地面积增加或位置置换3宗,工业用地指标专项调整2宗。在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前提下,适度放宽工业用地的规划指标控制,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严格控制工业用地转为商业、居住等经营性用途,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城市微改造和城市设计】 2018年,市城乡规划局编制完成《中山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2017—2020年)》并获市政府批准,配合修订《中山市“三旧”改造实施办法》《中山市城市更新片区策划方案编制和审查指引(试行)》《中山市“三旧”改造单元规划(城市更新片区策划方案)编制和审查指引》《“三旧”改造项目可开发建设面积计算规定》等文件,开展《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0—2035)》编制,指导18个镇区开展“三旧”改造专项规划编制。指导镇区10个连片改造试点项目的片区策划方案编制,协助审查石岐区老安山、莲峰新村、南下、员峰等片区策划方案。编制《中山市中心城区马山片区(西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控规调整》,落实中心城区马山片区控规调整,加快推进马山片区连片改造试点项目实施。印发《中山市中心城区重点景观通廊控制区管理导则》,开展《金钟湖北片区城市设计及重点地区品质提升规划》《中开高速沿线景观节点与建筑风貌管控规定》《东苑南路报建地块城市设计导则》《中山市中心组团总体城市设计》《中山市岐江河一河两岸城市设计》《中山市城市设计技术导则》等编制。制订城市设计管理文件,印发《关于加强城市设计和建筑特色管理的若干指引(试行)》《中山市城市设计管理规定(试行)》。草拟《关于优化我市城镇建设用地建筑高度管理的实施意见》,明晰《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第二十五条关于单个地块建筑高度调整的管理要求。

 

【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规划】 2018年,市城乡规划局完成《中山市岐澳古道保护利用规划及示范段设计》《中山市铁城环道及周边整治实施规划》《南朗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翠亨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指导黄圃镇编制《黄圃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开展《中山市历史城区保护利用规划》《中山市香山古驿道东干大路文化线路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和中山市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前期研究,加强保护与管理历史建筑。推行历史街区社区规划师——城乡规划普及和公众参与驻点试验,建立社区规划师工作机制,成立香山历史文化名城志愿者队伍,通过主动送规划上门、举办志愿者见面会、历史城区老房子台风后巡查志愿活动等,凝聚社会力量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全年完成全市历史建筑巡查400处次,新增历史建筑挂牌71处,修缮历史建筑3处,补贴修缮资金160万元。加大力度监管全市历史建筑,核查划定紫线的历史建筑,联合行政执法部门查处破坏历史建筑、违反紫线管理规定的行为。

 

【规划行政审批服务】 2018年,市城乡规划局通过简化审批内容、制定审批标准化用语、取消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查、开展延时服务和规划批复书快递业务、制定《中山市既有住宅加建电梯管理办法(修订)》,提升行政审批服务质量。深入优化控规编审程序,在法定审批环节不减少的前提下,通过并联审批方式减少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在《中山市规划管理电子数据标准(2016版)》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法定城乡规划成果报批(备案)规范暨数据标准》的要求,修订电子数据标准,理顺20个分局的行政审批内容,奠定统一行政审批标准基础。在全市试行“两图两表”(指竣工测量图和房产测量图、竣工面积表和房产面积表)模式规划验收,将规划验收与产权登记图纸及内容分开,彻底解决房产测量规范与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不一致导致的规划验收与产权登记问题。实施《“多规合一”数据更新与共享交换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中山市“多规合一”数据更新共享机制。完成“多规合一”数据归集,包括将规划、国土、水务、海事、交通等部门的11个专项规划成果以统一的数据标准规整入库。开展城乡规划从业单位诚信管理与信用评价体系研究,草拟《中山市城乡规划从业单位诚信管理与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山市城乡规划从业单位信用信息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开展基于规划一张图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规划管理数据体系的研究与设计,为推进“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改革工作做好前期数据研究。

 

【规划政务公开】 2018年,市城乡规划局构建阳光规划立体宣传阵地,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渠道发布政务信息3.79万条。与中山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城乡规划·关系你我”活动,通过电台循环播放解读城乡规划编制、规划法律法规、规划审批管理、市民反映强烈的信访事项等内容。参与《热点面对面》电视问政访谈节目,宣传解答城乡规划发展及民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中山市城建档案馆库房管理制度》《中山市城建档案查阅利用规定》《中山市城乡规划局业务档案内部查阅管理规定》,规范档案管理和查阅。开发档案资源,利用馆藏声像档案宣传城建档案,开展“中山传统民居研究”,12月1日市城建档案馆举办“醉美乡愁”中山乡村照片档案主题展,展出档案照片116张,吸引510人观展;经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醉美乡愁》画册,为中山市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提供中山历史规划图等档案,让市民了解中山城市历史变迁。

(王华丽)

上一篇: 城乡规划(2017)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