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管理(2017)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8》 【成文日期】2017-12-31 【点击率】816次

【海事管理概况】 2017年,中山市辖区船舶进出港16.66万艘次,港口货物吞吐量8044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44.04万标准箱,港澳航线旅客运送量126万人次、深中航线旅客运送量4万人次。全年水上交通事故2宗,死亡2人,沉船1艘,分别比上年下降66.7%、66.7%和50%,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实施行政处罚581宗、罚款金额260.47万元,违法记分184人次,累计记分890分。年内,中山海事局开展“平安西江”系列专项行动,包括船舶报告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行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以及甚高频无线电(VHF)守听专项行动;组织西江水域联合执法行动18次,运用多种手段防范船碰桥,对四级以上航道实施“一桥一档”管理,建立完善辖区桥梁基础信息数据库,推动桥梁业主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开展桥梁防撞警示教育,提高辖区航运企业、船员防范意识。强化信息化手段运用,升级板芙大桥、中山港大桥、黄沙沥大桥、沙口大桥、斗门大桥的“桥卫士3.0”系统,化解“船碰桥”险情2宗。参加船检履约分委会提案编写,3份提案获国际海事组织采纳,其中2份获国家海事局评为一等奖。连续2年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优秀文化示范单位”称号,中山港口海事处通过“五精”(指精干的队伍、精湛的业务、精良的装备、精细的管理和精美的文化)海事处创建示范点复核,中山神湾海事处获评广东省第二批“五精”海事处创建示范点称号。中山海事局驻火炬开发区沿江东路16号。

 

【“智慧海事”建设】 2017年,中山海事局完成“智慧海事一期”建设工程,中山市渡口渡船船载视频监控系统、渡口渡船电子警示牌等智慧海事应用项目通过验收。紫外荧光视频监控系统、溢油报警定位浮标系统植入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拓展智慧海事综合应用功能。智慧管理与法制管理有机结合,结合执法全过程记录需求,配置执法记录仪88台、高拍仪20台、移动执法终端23台、蓝牙打印机8台;研发行政执法电子文书应用系统,实现执法任务派发“双随机”、执法文书打印“零延时”。“智慧海事一期”获评为广东省2017年优秀电子政务项目。8月18日,高速客船“中山”首航深圳宝安机场客运码头,中山海事局执法人员通过海事智慧监控平台和视频监控系统,全程监控跟踪“中山”船的航行轨迹、动态,为深中“水上巴士”平安营运提供保障。

 

【海事服务】 2017年,中山海事局参与地方安全隐患治理,开展神湾镇“一河两岸”专项整治行动,开展黄圃镇沿岸沙石煤炭作业点治理、废旧船只清理,配合西区、南区、大涌镇等镇区开展闲置船、住家船整治。提供政策咨询和水上安全保障,推动实施深圳、中山两市土方堆填处置项目。做好深中通道、黄圃港口岸、南沙港铁路等大型涉水项目建设期间的安全保障和现场管理。推动深圳—中山海上客运快线开通,推进电子口岸“单一窗口”全国标准版在辖区的应用。建设黄圃港区水铁联运、中欧班列等项目。举办游艇操作人员适任培训3期培训37人、船员考试8期。推进海员证网上办证便利服务,率先试点运行粤澳游艇自由行驾驶员自学考核平台。推动颁布处置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加强船舶排控区协同管理。开展专项检查,覆盖辖区渡口15道、渡船31艘,共发现缺陷72项,督促渡运安全管理者落实整改工作;推动地方政府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坦洲镇出资建造的渡船2艘。

 

【水上抗风】 2017年,中山海事局做好对“苗柏”等9个影响中山的热带气旋防御工作,台风期间接报警113次,其中水上险情34宗,救助人员114名,救助26艘船舶,打捞沉船1艘。8月,防抗超强台风“天鸽”,组织船舶避风3055艘次,救助遇险人员87人次,化解风灾造成的黄圃水道废旧船漂流险情。

 

【《中山市深入推进“平安西江”建设行动实施计划(2017—2020年)》印发】 2017年,中山海事局落实广东海事局与西江六市(即西江流域沿线六市:佛山市、肇庆市、中山市、江门市、云浮市和珠海市)、港澳地区共建“平安西江”协议有关工作部署,中山市政府印发《中山市深入推进“平安西江”建设行动实施计划(2017—2020年)》,成立由分管副市长和29个市属单位,以及25个区、镇、办事处负责人组成的中山市“平安西江”建设领导小组,形成市属各职能单位合力,实现治水管水、水上安全的资源共享、共同参与。《计划》以“智慧西江、协同西江、文化西江和共享西江”为主要内容,着力打造安全、畅通、绿色、高效的西江航运大通道,实现水上综合治理、智慧治水能力、协同管理水平、水域环境保护和城市文化多样性。

(王 维)

上一篇: 海事管理(2016)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海事管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