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2002年,中山海事局贯彻广东海事局“深化改革,规范管理,巩固成果,提高水平”的总体工作思路,转变观念,强化管理,开展第三个“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活动,完成广东海事局下达的目标管理任务,确保辖区水上交通安全。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把两个文明建设推上新台阶,队伍中中共党员人数占总人数的60%。该局连续12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继续保持交通部海事局和广东海事局授予的文明达标单位称号。
【通航环境管理】 开展珠江口通航环境专项整治,规范航行珠江口水域船舶行为。培训教育800多名船员,检查船舶386艘次,配售专用海图311套,宣传手册700多本。开展小榄水道横门出海航道安全畅通通道活动,设置助航警示标志30块,实现通道安全畅通。该项目被广东海事局评为2000~2002年水上运输安全管理活动年活动优秀项目。加强对进江海船管理,严厉打击海船肇事逃逸。查处“粤风顺188”海船伪造签证案;查处了“钱江188”海船超龄航行及伪造签证案,协助广东海事局捣毁一个全省最大的伪造海事证件印章的窝点,破获多宗船舶肇事逃逸案。开展辖区水域通航环境调查工作,对辖区内的码头、渡口、桥梁、跨河管线、航标、航道、水上水下设施等进行调查摸底,并通过拍照、卫星定位、测深仪等技术手段,建立计算机数据库。履行水上安全监管职责,向市政府提交《关于横门垦区农用船载客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情况报告》、《关于进入长江水库库区扫墓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情况报告》和《关于中山海上庄园“海上蜃滩之旅”旅游项目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报告》,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整改。建立海事“12395”电话值班守听和警民联防制度。严厉打击“三无”(无船名船号、无船籍港、无船舶证书)船舶和超载船舶。全年共查处“三无”船舶365艘,销毁60艘,查处超载船舶743艘次,整顿沙石码头27个,加强反船舶超载的源头管理。开展危险化学品水上运输专项整治,共检查进出港的散液货化学品船舶54艘,化学品、油类码头及装卸点18个,发出安全整改通知书8份,关停码头(装卸点)5个。起草《中山港口水域溢油应急计划》并上报市政府,做好水域防污染工作。成功组织和参与了大型灭火抢险救援演习和布放围油栏演习。坚持巡航工作制度,全年共出动监督员5058人次,监督船艇2158艘次,巡航里程20614海里,检查船舶8961艘次,纠正违章船舶3022艘次,检查渡口、码头671座次。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通航安全管理规定》,加强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管理。分别对人民桥、新沙口大桥、光明桥、中(山)江(门)高速公路桥、大奎桥、中山港大桥检修工程、东海船厂单件320吨重设备吊装工程、神湾港码头、石岐河航道整治工程及端午龙舟竞赛等施工作业和大型水上活动进行安全审查,核发《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证》,确保生产安全和通航环境的畅通。建立值班制度,加强防台、防洪季节性和节假日安全工作,建立防台值班制度。由于措施得当,管理到位,辖区虽然受到“黄蜂”、“北冕”、“黑格尔”台风威胁,但船舶、水上设施无一受损。此外,还注意做好春节、劳动节、国庆节、中共“十六大”召开期间的节假日的水上安全工作及民间水上活动的安全维护工作。辖区全年共发生水上交通事故7宗,死亡6人,沉船5艘,直接经济损失123.7万元。
【航舶监督管理】 完善船舶安全管理机制,加大现场监督力度,配合水运企业的转制工作,提供船舶登记方面的法律咨询和服务,做好转制企业的船舶登记工作。落实重点船舶跟踪管理制度,对存在严重安全缺陷的船舶限期整改,纠正安全缺陷。宣传贯彻新颁布的《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全面开展乡镇自用船舶的检查工作。全市22个镇区签订《乡镇船舶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书》,农用自用船舶船主与村委会签订《不载客保证书》,启用带防伪标志的《中山市乡镇自用船舶登记证书》,将乡镇自用船舶纳入正常化管理轨道。共收集普查登记表3715份,保证书2074份。根据交通部海事局的统一部署,开展液货船专项检查活动,共检查液货船51艘(其中散化船4艘),发现缺陷245个,并督促其整改。规范船舶进出口岸管理,重点开展高速客船夜航安全监督工作,督促船公司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运行安全管理体制,确保高速客船航行的安全。对航行港澳线船舶以及港澳籍修造船舶进出中山口岸实施严格监管,做到规范、有序、方便、快捷、安全畅通。参与政府的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参加横门水道、磨刀门水道等现场打击清理涉嫌走私行动。检查全市64家船舶修造厂,并督促其签订反走私责任书,从源头上堵截走私违法行为。全年辖区船舶进出港签证共80218艘次,载货量901.6万吨,载客量100.5万人次,集装箱运输64.2万个标准箱,其中国内航线56867艘次,载货量602.3万吨。
【船舶检验管理】 全面落实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验船人员适任考试、发证规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机构资质认可和管理规则》,组织船检人员参加适任资格考试,全局27名船检人员参加考试并获得适任资格。根据《广东省船舶检验局船舶检验规定》,结合辖区实际,制定了本局相应的船检工作行为规范,完善台帐记录,使内部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加强船舶标准化管理,提高船检质量,从源头上把好船舶安全技术关。加大对乡镇船舶修造厂的监管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船舶修造厂(点)进行大检查,帮助厂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生产质量,坚决取缔非法、无证、生产技术差的修造厂(点),杜绝船舶修造企业为走私船舶加装油箱、暗格以及加大主机功率和油舱容积等行为。严格执行交通部《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认真实施《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内河货运船舶船型主尺度系列标准》等有关规定,加强对老旧船舶的检验工作。协助市政府客渡船标准化改造工作,整顿乡镇客渡船,为钢质客渡船的设计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全年共检验船舶2665艘次,总吨位47.77万吨,审图26套。其中香港籍船89艘,总吨位10.92万吨,建造(改建)检验8艘,总吨5305吨,总功率4274千瓦。
【船员培训管理】 贯彻《广东海事局异地内河船舶船员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对异地船员培训管理。开展“广东海事局船员管理课题”研究,完成《广东海事局船员考试考官适任办法》课题任务,已提交广东海事局审议。船员管理科被广东海事局列为“标杆管理”试运行单位,按照《广东海事局船员管理科室标杆管理实施方案》要求开展“对标活动”,实现船员管理网络化、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结合专项整治活动,开展船员培训,提高船员的安全意识。结合春运,对全市61个渡口的乡镇渡船船员进行培训,保证辖区乡镇渡船船员持证渡运;配合珠江口水域通航秩序整治行动,培训船员562名,确保实施《珠江口水域船舶安全航行规定》。全年共举办内河船员培训班5期,318人参加培训考试,异地内河船舶船员培训班2期,66人参加培训考试。举办安全知识更新培训班30期,2082人次参加培训。
【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活动】 在由交通部提出的“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活动(2000~2002年)中,中山海事局围绕辖区海事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打击船舶超载专项整治、加强农用船的安全监管、危货运输专项整治、确保辖区通航环境的畅通等活动,建立了“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相结合,坚持长效管理”的工作方法,实现了“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安全规章制度明显完善,安全管理责任明显落实,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恶性事故”的活动目标。整顿水上运输秩序、船舶管理秩序、船员管理秩序和通航秩序,把好市场准入关、船舶检验关,船员考试发证关和监督检查关。达到了安全生产意识明显增强、安全规章制度明显完善、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的“四个明显”目标,确保了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避免特大恶性事故发生。
【局内务管理】 增置电脑、数码摄像机、录音笔、打印机、手持式卫星定位器一批,实行政务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编制《中山海事局制度汇编》、《中山海事局政务公开指南》,提高业务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强财务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财务内控制度,规范财务行为。全年征收规费1498万元,人均征收规费23.4万元,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征收任务。(刘恩泽)
附:2002年市海事局领导名单
局 长:何顺昌
副局长:程锦潮 孔思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