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务监督(2001)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2 【成文日期】2001-12-02 【点击率】1990次


【简况】 2001年是中山海事局理顺体制关系,贯彻实施《广东海事局“十五”发展纲要》,努力实现广东海事局“由大变强”跨越发展的起步年。该局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以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体制改革和海事行政执法“四项教育”为契机,以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活动为主线,努力拼搏,开拓进取,完成年度各项目标管理任务,使辖区水上交通安全保持稳定态势。


【船舶进出口岸管理】 为确保高速客船航行的安全,对高速客船船员进行了技术更新培训和实操性检查。在8月18日中山港高速客船夜航开航后,强化船员实际操作及夜间应变部署演习,首次进行了搁浅应变演习;加强对夜航高速客船的安全检查和开航前的检查,对夜航高速客船实施现场签证。制定了快速反应措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保障高速客船安全航行。全年高速客船进出口岸共5921航次,载客82.84万人次。积极参与市政府的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对辖区内的船舶修造厂、木质船修理加工场点、作坊等进行专项整治,查处2家违法建造走私船舶的木船作坊,警告涉嫌改装暗格的船排、船坞。在打击走私联合大行动中,共查扣无船名船号、无船籍港、无船舶证书的“三无”油囤、油船18艘。此外,还协助海关部门对多艘船舶进行检查和勘验,协助走私犯罪侦查局鉴定各种船舶证件、证书等。


【通航环境管理】 健全巡航工作制度,加大巡航的密度和深度,加强对通航密集区、复杂险要航段、港口的巡逻检查。全年共出动监督员4252人次,监督船艇1871艘次,巡航里程1.34万海里。整顿清理港区、航道上挖沙、捕捞、养殖等碍航作业;加强对横门出海航道整治工程和小榄水道等5座桥梁的交通管制,强化辖区水上水下作业施工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通航环境安全畅通。执行省政府、广东海事局的指令,禁止农用船、渔船非法载客行为,取缔横门围垦区“三无”机艇营运载客行为,整治坦洲载客乡渡,取缔无牌无证渡运。加大对“三无”和超载船舶的打击力度,共滞留查处“三无”船舶299艘,销毁41艘(中山海事局主持销毁9艘),严厉打击了“三无”船舶违章营运行为,维护水上通航安全秩序。
  2001年中山辖区共发生水上交通事故5宗,死亡3人,沉船4艘,经济损失117万元,与去年同比为增加150%、减少25%、增加100%、增加532%。


【安全监督工作】 深入开展第二个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活动,整治“四客一危”船舶及其公司的安全管理,抓好“春运”、“安全生产周”、“反三违月”等专项活动以及台风、洪水、枯水、雾季等季节性安全检查工作,实行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贯彻落实交通部海事局《重点跟踪船舶检查管理规定》,对列入黑名单的“黑船”进行重点监控,强化管理,责令其限期纠正安全缺陷。中山籍的2艘“黑船”在海事部门的指导下,经整改已通过评估办理了脱黑手续。认真执行广东省交通厅、广东海事局粤交水函[2001]1061号《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乡镇船舶交通安全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督促、协助镇区签订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落实管理责任,形成以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制为核心,以交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行业管理为重点,以海事部门的监督检查为保障的乡镇船舶交通安全管理格局。加强对横水渡、民众水乡游、捕鱼旅游和坦洲乡渡的安全管理工作,整治民众水乡游览船超载问题,对海上庄园渡船进行船舶检验及技术状态跟踪管理,对乡镇渡船渡口落实证照、渡口守则、渡船稳性质量标志及日常安全管理等工作,防止发生群死群伤事故。
  全年辖区进出港船舶共6.72万艘次,总吨位2433.7万吨,货物吞吐量718.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52.2万TEU(标准箱),旅客运输量83.9万人次。


【提高船舶质量和船员技术素质】 根据《广东省船舶检验局船舶检验工作规定》等4个工作规定,制订出适合中山实际的船舶检验工作补充规定。配合“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活动,加大现场检验力度,对一批状态较差和私自改建的船舶进行重点整治,严把检验质量关。采取整顿与帮扶相结合的方式,治理整顿中山辖区船舶修造厂,使所有乡镇船厂持有《生产技术条件认可证书》和《生产经营许可证》,规范船厂行为。针对各船厂普遍存在焊工持证过期或无证操作现象,举办一期焊工培训考试班,有37人参加了培训考试。认真执行交通部2号令,对辖区内的16艘二类老旧河船,14艘三类老旧河船,19艘五类老旧河船进行清查摸底,对达到强制报废船龄的5艘船舶停止检验发证。全年完成船舶检验共2475艘次,总吨位35.21万吨,总功率17.36万千瓦,审图19套,其中检验的总吨位和总功率比上年增加18.8%和28.1%。
  配合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活动,开展船员专项整顿工作,对辖区内河船员(包括在中山港籍船舶上任职的异地内河船员)进行安全知识更新培训,推行规范化管理。为确保辖区航运安全,对高速客船船员进行技术更新培训,对水乡游船的船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继续做好渡船渡工的培训考试发证工作。全年共举办驾驶专业船员培训、考试发证班9期243人,航线培训考试2期37人,轮机专业船员培训、考试班2期35人,补考5期103人次,举办安全知识更新培训30期,受训人员共3026人。


【内务管理和科技进步】 以信息网络建设为楔入点,推动办公自动化建设。中山海事局既是交通部海事局四级信息网络的试点单位,也是广东海事局与各直属局广域网建设的试点单位。在广东海事局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已在10月底成功开通到广东海事局的专线。为配合信息化的进程,新购电脑6台,打印机3台,刻录机1台。为提高现场监督快速反应能力,新购4艘85HP巡逻艇,配备到4个海事处。
  为规范海事行政执法行为,建设“公正、廉洁、高效、文明”的海事执法队伍,根据上级统一要求,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山海事局政务公开指南》,公开政务项目,接受社会监督。配合广东海事局的“由大变强”发展战略,编制了《中山海事局“十五”发展规划》,以此推动中山海事事业跨上新台阶。
  在科技进步方面,由广东海事局委托立项的“内河B、C级航区船舶稳性简易计算”课题,在10月10日通过专家评审。认为该“计算法”为合理确定船舶的装载量提供了实用、快速且费用低廉的方法,对防止横水渡船、小型客货船超载滥载,保障船舶及人命安全、减少事故发生有重要作用。据专家认定,此类研究和鉴定在广东属首次,在全国同类研究中其先进性也位列前茅。这对推进科技进步,提高船舶检验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


【队伍建设和创文明活动】 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加强中山海事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坚持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学习江总书记“七一”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加强思想政治和党建工作,贯彻“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意识,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完成局级领导和中层领导两级班子的任命工作。在干部配置的同时,继续推行领导干部岗位轮换的做法,涉及岗位轮换或岗位变动的有25人(中层领导干部22人),是历次岗位轮换涉及面最广、轮换人员最多的一次。加强廉政建设,局党、政负责人与各支部、部门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加强海事执法队伍建设,开展“四项教育”活动,规范执法行为,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宗旨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引导干部职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把中山海事事业推向新世纪。该局连续第十年被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政府评为“中山市文明单位”。(刘恩泽)


附:2001年中山海事局(港务监督)正、副局长名单

局 长:伍宏业(12月6日止) 何顺昌(12月6日起)

副局长:程锦潮 孔思平

上一篇: 港务监督(2000)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海事管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