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管理(2012)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3》 【成文日期】2012-12-01 【点击率】1402次

【海事管理概况】2012年,中山市全年船舶进出港13.1万艘次,货物吞吐量5075.5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25.12万标准箱,港澳航线旅客运送量118.09万人次,分别比2011年下降2.0%、13.3%、10.5%,上升3.29%。辖区发生水上交通事故32宗,其中小事故29宗,列入统计范围的1宗,没有发生沉船和人员死亡事故,经济损失134万元,四项指标全面下降。全年接有效报警74宗,组织协调搜救行动5次,成功救起42人,救助船舶6艘次,搜救成功率100%。未发生负有直接监管责任的水上交通事故,港口水域运输船舶交通事故发生率0.00076%。注册船舶1409艘,总载重吨量31.89万吨,净吨16.62万吨,19.89万千瓦,辖区在册船员7672人,办理注册1229人。

 

    中山海事局获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简称部海事局)评为直属海事系统征稽工作先进单位,中山港口海事处和中山神湾海事处分别被广东海事局党组评为省党员示范岗和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政务中心和中山市水上搜救分中心被市直机关工委命名为党员示范岗,市海上搜救分中心被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评为“两防一救”工作先进单位。中山海事局驻火炬开发区沿江东一路16号。


【通航安全管理】2012年,中山海事局按水上交通应急反应预案,迅速处理8月13日“中孚工3”船舶触碰沙口大桥旧桥事故,做好事故调查和事发水域巡航检查,防止次生事故发生,加强旧桥封闭期间对沙口—东观渡口渡运的安全监管。敦促通桥水域桥梁安全隐患整治办公室成员单位做好桥梁安全隐患整治,要求桥梁单位限期完成标识及防碰撞设备安装工作。加强督办对已建造基本完工涉水工程进行通航审核。

 

    加强现场执法力度,开展中小海轮专项整治、水上安全隐患排查、水上交通安全百日整治行动、粤港海事机构船载船舶识别系统设备集中大检查、客渡船乘客定额专项复查、涉水工程通航安全大检查、商船渔船安全警示教育等活动,遏制事故多发态势。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348人次,巡航2134次,巡航时间6766小时,巡航里程3.1万海里,检查各类船舶5000多艘次,走访检查船公司、涉水工程施工企业等单位40次,发布航行通告60宗,办理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审核45宗。海事执法业务严格按流程执法,全年办理行政处罚案件316宗,比上年增长165.55%;因实操检查不合格、罚款处罚、安全检查缺陷责任等,87名船员实行证后违法记分243分。


【船舶安全管理】2012年,全市有渡口37个(中山市批设27个渡口,江门、珠海等外市批设且与中山水域交接的有10个渡口),渡船50艘(中山市38艘,江门、珠海等外市行渡中山的渡船12艘),全年运送过渡旅客1200万人次。中山海事局以渡口安全创品牌,升级渡口渡船视频监控系统,对全部37个视频监控点增加透雾和夜视功能。在广东省率先推行智能渡口通道管理系统建设,创建的“渡口智能管理”项目入选中山市直机关工委“书记项目”。与民众镇党委结对共建渡口渡船智能管理系统,以沿江渡口为试点,通过系统锁定限定载运人数,防止超载。举办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培训班,培训120名渡口安全管理人员、经营人员、客船管理人员,举行渡口渡船应急救援演习。开展为期2个月的客渡船安全专项检查,检查客渡船65艘。严格船舶建造源头检验,确认船舶建造重要日期Ⅰ阶段6艘,Ⅱ阶段2艘。做好水泥船、林质船退市拆解污染水域、无动力拖带等安全维护工作,3月7日,联合市交通运输部门在神湾镇宏鸿船厂举行拆解启动仪式。与海事公安共同打击河盗违法行为,抓获犯罪团伙6人。全年船舶安全检查沿海船舶88艘次、内河船舶713艘次,查处缺陷4351项,滞留海船9艘次,滞留率10.2%;滞留内河船舶14艘次,滞留率2%。核发各类船舶登记证书382本,其中船舶所有权证书51本,国籍证书129本,《内河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114本。


【船舶检验】2012年,中山海事局推进船舶修造厂实施船厂生产技术条件备案证明制度,指导企业完善生产技术条件,广东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中山工作站通过广东海事局资质评估验收,开展船舶吨位丈量复核与证书换发工作,换发102份船舶吨位证书,其中31艘船舶经部海事局批准换发长期船舶吨位证书。开展客渡船乘客专项复查工作,复查30艘客渡船稳性载客状况与证书核定的乘客定额的一致性。全局检验船舶662艘,42.46万总吨位量,比上年上升1%、3%,审查图纸35套。


【水上搜救应急体系建设】2012年,中山市全面加强水上应急管理。5月30日,市政府颁布实施《中山市水上搜寻救助工作规定》,明确规定海事、气象、交通、航道、公安、安监等水上搜救成员单位职责,具体规定险情预警与预防、分级、应急响应、处置、保障等。投入资金202万元加强应急信息化建设,完成海事局指挥中心改造,新建港口海事处指挥分中心,升级渡口渡船视频监控系统,增设12个视频监控点,通过强化视频、甚高频、船载识别系统,配合协管船,实行弹性巡航。加强应急装备,购置功率为1080匹马力的应急救助拖轮“中山轮”。6月29日,在抗御台风“杜苏芮”中,“中山轮”连夜转移中铁南方基地东六围受困围垦务工人员240多名;7月24日,该轮顶推搁浅集装箱船“桥洋9号”,防止其翻沉。开展应急救助演练,加强“岐江游”客船、高速客船、渡船险情事故应急演练操作,为62名民兵轻舟队队员进行船舶操作、遇险救助、水上自救等培训。确定中山辖区高速客船锚地、横门东水道(灯笼水道)防台锚地和磨刀门水道为广东海事辖区主要防台锚地。市镇(区)两级政府支持水上交通搜救建设,火炬开发区划拨中山海事处工作船码头和辅助用房工程建设用地,黄圃镇在黄圃港项目规范用地旁划拨10亩土地和50米岸线作为黄圃海事处办公业务用房和工作船码头用地。


【危货防污管理】2012年,中山海事局推进水上防污应急设备库“一个中心、四个设备库”(一个中心是指水上应急反应中心,四个设备库是指在马鞍山港区和小榄、黄圃、神湾等3个港口设立永久性应急设备库库房)建设方案,黄圃分库进入初步规划阶段,水上防污应急设备库和清污船日常维护管理费用纳入市财政预算,实行政府领导、部门监督、企业运作、中心调配的社会化管理模式。确定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负责编写《中山市“十二五”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水域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和《防治船舶及相关作业活动污染水域环境应急预案》,作为保护中山水域清洁的科学指导和应急指南。与检验检疫部门加强船舶载运固体散装货物检测、包装和散装液体危险货物检测及集装箱联合开箱检查等工作。辖区装载危险品进出港船舶4110艘次,船载包装危险品6326个标箱、约287万吨,开箱检查210个标箱,危险货物集装箱现场抽查率3.3%。


【服务航运经济发展】2012年,中山海事局支持翠亨新区前期工作,提出用海、岸线规划等海事专业建议。助力发展游艇产业,承办游艇操作员考试中心建设和游艇行业协会成立2个项目,推进游艇行业管理正式化,保证游艇驾驶安全。做好广东省海事休闲旅游启动仪式中山分会场游艇巡展护航工作。广东大飞洋游艇设备有限公司、广东江龙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中山公司和金鑫宝游艇有限公司3家游艇制造厂通过广东海事局生产技术条件备案审查。服务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中山基地建设,预计大桥建设期间,船舶载运构件从中山基地运输至大桥施工现场约2800航次;10月14日,完成直径22米、高39米、重650吨钢圆筒围堰吊装运输水上安全监控。


【会办人大建议】2012年,中山海事局发挥海事专业优势,会办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第65号建议《要求加快发展游艇产业》,对游艇图纸审验、检验发证、产权登记、水工作业许可、游艇会备案、操作员培训等项目办结时限提速50%以上。会办第68号建议《要求集约利用海岸线,提升港口发展水平》,做好通航水域岸线海事行政许可审批,集约使用岸线,为深水港口码头建设预留合理的岸线资源。


【口岸管理】2012年,中山海事局配合做好港口口岸开放范围确认工作,协助推进黄圃港区建设和内河港口岸线建设规划,做好横门东出海航道疏浚工程监管,协助做好中山港口岸引航锚地和防台锚地选址、勘测和划定。根据广东省口岸办重新核报中山港扩大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海事机构人员编制的有关通知,向市政府重新核报口岸海事查验配套设施、查验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


【船员管理】2012年,中山市正式实行船员考试无纸化。组织船员参加培训考试12期共359人,其中内河船舶适任考试(取消限制考试)1期共24人,船员基本安全培训考试5期162人,内河客船船员特殊培训考试1期30人,内河载运包装危险货物船舶船员特殊培训考试3期99人等。共核发各类船员证书959本,核发新版船员服务簿161本,适任证书570本,基本安全培训合格证145本,内河特殊培训合格证83本。


(梁金华)


 

上一篇: 运输(2012)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公路建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