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境检验检疫(2016)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7》 【成文日期】2016-12-31 【点击率】725次

 

【出入境检验检疫概况】 2016年,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简称“中山检验检疫局”)下设办事处8个,中山港、神湾港、小榄港和中山保税物流中心口岸4个。全年检验检疫货物11.3万批,比上年下降25.7%;货值31.7亿美元,下降15.2%。出境业务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其次是进料加工;入境业务以进料加工为主,其次是一般贸易。中山出口的主要市场有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与美国和欧盟等国际市场。

 

【卫生检疫】 2016年,中山检验检疫局构建疫情监测、口岸查验、蚊媒防治、卫生知识宣传为一体的“1+4”疫情防控体系,防控寨卡病毒、黄热病、登革热病等疫情。全年查验出入境人员123.0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3%;查验船舶1.98万艘次,下降8.1%;查验汽车11.2万辆,下降4.04%;查验集装箱65.07万标箱,下降4.27%。通过体温监测、视频监控、医学巡查、医学排查等手段检疫查验出入境人员,发现传染病症状者858人次,传染病确诊病例133例。口岸出入境人员监测体检3815人次,检出口岸重点关注传染病40例。开展船舶卫生监督355艘次,查出不合格船舶8艘次。

 

【动植物检疫】 2016年,中山检验检疫局开展“绿蕾”行动,加大检疫查验力度,从进境货物及其包装中截获有害生物及查获违规情况8170批,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331批,全国首次截获3种,中山口岸首次截获7种;一般性有害生物5972批;有毒有害气体超标152批。查获进境货物木质包装不合格、携带禁止进境物等违规情况1436批。检验检疫进口水果3406吨,货值1200万美元,下降49.4%。做好口岸核生化监测及反恐工作,成功应对中山口岸首起出境货物放射性异常事件,及时对放射性异常的货物进行隔离处置。

 

【进出口商品质量管理】 2016年,中山检验检疫局通过召开宣传贯彻会、通报不合格案例等措施,帮扶、指导中山出口企业提高质量管控水平和质量体系建设。全年出境检验检疫货物中,业务量占比前2位的是玩具和家具。入境检验检疫货物中,业务量占比前2位的是钢铁及其制品、乳制品。年内共检出进口不合格工业品628批次,不合格进口食品接触材料100批次,并对5批卫生项目不合格产品实施退运处理。

 

【进出口食品与化妆品管理】 2016年,中山检验检疫局检出不合格食品化妆品1105批。其中,销毁或退运不合格进口食品45批共27吨。加强入境流向食品监管,对20家企业提出整改意见。落实进口食品不良记录企业约谈制度,约谈进口企业5家,发出整改通知7份。开展流通领域进口食品抽查监测,获得数据5000个。全年中山口岸进口乳品541批共1.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4%。

 

【检验检疫案件查处】 2016年,中山检验检疫局围绕民生领域产品,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口岸卫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物安全执法,查处违法案件61宗,其中以立案形式查处违法案件24宗,当场处罚案件37宗,执行处罚罚款27.5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对进出口木质包装未如实申报、逃避进出口检疫义务及旅客携带违禁物品的违法行为实施简易处罚。

 

【检务和产地证管理】 2016年9月12日,中国电子检验检疫主干系统广东检验检疫局上线启动仪式在中山市举行,中山检验检疫局是广东检验检疫系统E-CIQ(中国电子检验检疫主干系统)主干系统首个上线试点分支局,成立上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组,并编写《主干系统简明操作指导书》《主干系统使用指南》。以“主干系统+智检口岸”为双轮驱动、功能互补,形成检验检疫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和对外数据交换标准,实现检验检疫业务大集中统一管理,构建全流程、全业务、全覆盖的一体化全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率和通关便利化。年内,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10.8万份,比上年增长13.6%,在广东局各分支局位列第二名,签证金额36.4亿美元。减免所有出境货物、运输工具、集装箱鉴定业务费、安全监测及特殊检验项目费等,累计减免费用1200万元。

 

【出口产品质量认证认可】 2016年,中山检验检疫局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指导出口食品企业向“内外并举”转型,帮助12家中山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进驻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全国“同线同标同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升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认证结果采信比例,优化备案程序,实现“弱化事前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模式,通过采信获备案资格企业5家,获HACCP认证企业21家。新增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41家,向国外推荐企业8家。年内,有出口食品备案企业91家,获国外注册15家次。

 

【科技兴检】 2016年,中山局医学媒介生物国家监测重点实验室通过广东局预验收,将为提高国境卫生检疫能力建起促进作用。规划筹建入境有害生物物种鉴定中心。全市共有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3个、区域性中心实验室3个,中山市新型研发机构1个。通过体系评审,获认可开展的总检测项目5000项,检测周期平均缩短33%。检测能力覆盖灯具、电子电气产品、食品、化妆品、纺织品、金属建材等140种材料与产品。《进出口食品中化学性和生物危害因素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和《医学媒介生物DNA条形码检测技术及系列国家标准样品的研究应用》获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二等奖。开展省部级课题研究16项,申请验收课题9项。

 

【目录外商品质量监管机制】 2016年,中山检验检疫局完善“质量提升—质量抽查—质量整治—质量通报”四位一体的目录外商品质量监管体系,以灯饰产品为试点,引入“一区双查”模式,即在一个示范区内实施“质量普查+口岸抽查”双查模式,为目录外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全数据支撑。在专项整治的口岸抽查中,抽查出口灯饰商品1900批,检出不合格商品202批,不合格率10.6%。

 

【示范区建设】 2016年,中山检验检疫局强化宏观质量管理,推动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纳入中山建设“质量强市”总体布局。推动召开灯饰质量安全示范区推进会,首批50家企业入区并享受市、镇两级财政检测认证补贴400万元。9月,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级出口焙烤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也是广东省与质检总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后首个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山市出口焙烤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推动广东省出口工业品中山小榄五金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扶持诚信企业优势产业,帮助6家企业获质检总局授予的“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称号;8家中山企业成为广东省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数量居珠江三角洲第一名。

 

【惠企政策】 2016年,中山检验检疫局减免所有出境货物、运输工具、集装箱鉴定业务费、安全监测及特殊检验项目费用等1200万元。降低社会委托检测收费标准约1/4,压缩检验检疫周期约1/3,检验检疫周期比广东局平均水平少3.5天。开展个性化原产地签证服务,全年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为企业减免关税7800万美元。无纸化覆盖率99.8%,与深圳、珠海等口岸局建立一体化点对点联系模式,促进通关便利化。

 

【质量提升行动】 2016年,中山检验检疫局围绕“提升供给质量,建设质量强国”的主题,开展“质量月”、企业政策宣贯会、行业质量分析会等活动,开展重点消费产品、输非洲产品等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举办“实验室开放日”活动,邀请企业代表、科研机构专业人士等共600人参观交流。开展质量诚信创建活动,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及诚信红黑榜制度。在市信用信息平台上公示行政处罚信息135条、行政许可信息126条;进入“红榜”的“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6家,检验检疫信用达AA级企业13家;对4家企业实施联合惩戒,列为检验检疫信用D级企业并采取加严监管措施。

(吴 硕)

上一篇: 出入境检验检疫(2015)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出入境检验检疫(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