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境检验检疫(2013)
【作者】中山年鉴编撰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4》 【成文日期】2013-12-31 【点击率】1979次

【出入境检验检疫概况】 2013年,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简称“中山检验检疫局”)下设中山港、小榄、坦洲、石岐、三乡、沙溪、古镇、神湾8个办事处,辖区内有中山港、神湾港、小榄港、中山保税物流中心4个口岸。全年检验检疫货物34.1万批,比上年下降21.2%;货值122.6亿美元,下降22.7%。检出不合格货物1977批,下降5.32%;货值16.27亿美元,增长40.49%。出境业务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其次是进料加工;入境业务以进料加工为主,其次是一般贸易。美国、香港及欧盟是中山出口的主要市场。

 

【创新监管模式】 2013年,中山检验检疫局转变职能,创新监管模式,促进通关便利化,服务外贸发展。8月12日,在中山港、小榄港实行延时通关,通关时间由17:30延长到18:30。10月30日,与海关部门联合开展“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改革。实施新模式后,企业平均通关时间和成本均缩减为原来的50%。10月31日,在中山市正好贸易有限公司建成全省首家进口食品集中检管区,地址位于港口镇蝴蝶桥旁。中山检验检疫局在区内试行一系列监管模式改革,通过缩短检管周期、报检进口乳品“零等待”、调整抽检比率等措施,将检管区打造为有效监管、服务企业的示范样板。12月,中山港试运行快速验放系统,通关时间由数天缩减到“即时”。继续推进绿色通道、“一单制”报检和24小时预约检验检疫等措施。企业办理产地证可以实行电子申报,证书当日可取,代办快递取证。中山市供港澳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虚拟地址)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考核,成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该示范区将在备案程序、对外推荐注册、出口检验放行等方面获得多重便利措施。

 

【卫生检疫】 2013年,中山检验检疫局查验出入境人员142.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06%;检疫船舶2.41万艘,下降1.23%;检疫汽车12.26万辆,增长6.79%;检疫查验集装箱76.18万标箱,增长2.68%。通过体温监测、视频监控、医学巡查、医学排查等手段对出入境人员检疫查验,发现传染病症状者97人次,传染病确诊病例18例。口岸监测体检传染病检出数136例,增长81.33%,检出率3.58%。对集装箱、货物开展核生化因子监测,发现入境集装箱、货物中有毒有害气体超标事件201起,处置旅检口岸入境旅客核辐射异常事件3起。开展船舶卫生监督306艘次,查出不合格15艘次,存在卫生问题船舶370艘次,进行卫生处理108艘次。开展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并进行医学媒介携带病原体检测,捕获各类医学媒介生物3749只。5月中旬,中山检验检疫局中山港办事处在对来自美国的进口废纸进行现场检疫时,在集装箱内截获合肛优丽蝇,这是广东检验检疫辖区首次截获的蝇种。7月中旬,中山港货检科工作人员在英国入境废纸的集装箱内首次截获反吐丽蝇。9月,中山检验检疫局神湾办事处在澳大利亚的进口水果集装箱内截获杜比亚丽蝇,该蝇种在中国大陆迄今未有分布,这是国内口岸首次截获的蝇种。

 

【动植物检疫】 2013年,中山检验检疫局从进境货物及其包装中截获有害生物和查获违规情况共3906批次。从进境动植物及其产品中截获重大疫情5次,包括中山口岸首次截获的松材线虫,广东口岸首次截获的谷拟叩甲、巴西苍耳、花园葱蜗牛,全国口岸从进口大豆中首次截获的地中海实蝇。检验检疫进口水果278批次6015吨,共1082.5万美元。完成进出口食用农产品和饲料安全风险监控、进出境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和出口动物源性食品原料残留监控任务,共抽样372个,合格率99.99%。新增加水生动物养殖基地9个,中山市供港澳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于9月14日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考核组考核验收,并于12月31日正式成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进出口商品质量管理】 2013年,全年出境检验检疫货物中,业务量占比前三位的是机电产品、轻工品及纺织品。其中机电产品、轻工品及纺织品的批次及货值均下降;入境检验检疫货物中,业务量占比前三位的是机电产品、食品及化妆品、金属及其制品。其中机电产品、金属及其制品的批次和货值均增长,纺织品的批次和货值均下降。8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调整《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名录》,对1507个海关编码下的一般工业制成品不再实行出口商品检验。目录调整后出境货物中,业务量占比前三位分别是轻工品、机电产品,食品及化妆品和原料。通过召开宣传贯彻会、通报不合格案例等措施,帮扶、指导中山出口企业提高质量管控水平和质量体系建设。强化进口废物原料、机电产品、旧工程机械、成套设备的检验监管,防止夹带废机电和废旧物品等入境。加强输往非洲产品装运前检验工作。分行业召开企业座谈会,为企业解决对外贸易中遇到的问题。

 

【进出口食品与化妆品管理】 2013年,中山检验检疫局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及化妆品225批次,总检出率12.3%;对不合格货物销毁7批次,退运5批次。检出出口不合格食品4批次,主要涉及粮食制品、糕点饼干等,无不合格出口化妆品。全年,中山口岸进口乳品9.4万吨,货值4亿美元,占广东检验检疫辖区进口乳品的三分之一,成为中山口岸第一大纳税商品。采取多种便利化措施促进食品及化妆品进口。对出口深加工食品企业实行动态监管,组织开展年审分类、出口月饼包装塑化剂污染风险分析和出口酱油中氯丙醇风险分析等工作,提高监管效率。

 

【报检员及报检单位管理】 2013年,中山检验检疫局全年共立案查处违反检验检疫法律法规案件35宗,涉案金额193.97万元,收缴处罚罚款5.09万元,对106名违规报检人员进行通报与扣分。全市共有代理报检单位38家。年内受理报检员注册申请78份,自理报检单位登记备案申请907家。

 

2013年中山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业务量表

 


注:《名录》指由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7年共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检务和产地证管理】 2013年,中山检验检疫局简化报检手续和资料,推进检验检疫广深珠直通放行制度和绿色通道制度,继续加强由2009年开始创办的“一单制”报检业务(指为简化报检手续,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出口企业实施贸易合同、相关检验检疫证明文件等资料备案,日常报检时每个报检号只需提供一份《出境货物报检单》的做法)。落实各项检验检疫收费减免政策,全年共减免企业费用4800万元。实施24小时预约检验检疫业务工作制度。检查清理空白证单的核销和印章管理问题,清理未归档数据。召开产地证业务宣传贯彻会,帮助企业及时办理产地证书。全年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10.2万份,签证金额36.8亿美元,为企业减免关税9516万美元。

 

【出口产品质量认证认可】 2013年底,中山检验检疫局辖区内共有有效期内出口食品备案企业86家。年内共受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申请30家,组织备案现场评审30家,发放备案证明26份,推荐企业对欧盟注册1家。全年新增备案企业3家,暂停企业1家,注销企业12家;在出口商品质量许可(注册登记)方面,纳入出口商品质量许可(注册登记)的企业由原来的125家减少到111家。全年共受理出口质量许可申请41家,安排现场评审企业27家,发放证书41份。完成94家玩具企业的年度监管工作,注销6家出口玩具企业的质量许可证书;在CCC(强制性认证)免办方面,共审核免于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申请463份,发出免于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证明385份。完成辖区内通过免于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途径入境产品的后续监管,对91家免办企业进行100%现场检查。完成2款强制性产品认证获证产品口岸监督抽查;在认证市场监管方面,对25家获管理体系认证和中山辖区内12家HACCP认证企业开展网格化检查。

 

【科技兴检】 2013年,中山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开展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简称CNAS)认可的检测项目2134项。全年完成实验室检验检疫4.8万份样品,共14.8万个项目。获得2013年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立项项目5个和纺织品行业标准(FZ)立项项目2个,均为新制定标准项目。2个科研项目获获中山市2012科技进步奖,其中《水产品中重要病原体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获一等奖,《进出口果蔬中多种农药残留量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获二等奖。

 

【创建进口食品集中监管区】 2013年10月31日,建成中山进口乳品检验检疫集中检管区,为广东首家进口食品集中检管区诞生,中山进口食品检验监管模式改革取得进展。12月23日,广东检验检疫局同意在中山进口食品集中检管区对获批入区企业的一般风险进口食品提供6项便利化措施,主要包括预约报检、远程视频监控查验、远程视频监控抽样、实验室优先检测、调整抽检比例及远程视频监控放行等。措施的实施有效促进中山食品进口的多元化。自中山建成全国首个以乳品为主的进口食品集中检管区以来,中山口岸乳品进口呈现增长态势,11-12月进口乳品2.8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倍。全年经中山口岸进口的乳品大幅增长,全年累计进口各类乳制品9.48万吨,货值3.91万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9.9%和100.7%。

(吴 硕)

 

上一篇: 出入境检验检疫(2012)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出入境检验检疫(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