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逐步在中山客运口岸建立“人、机、犬”三位一体的查验体系,提高检出率。在进境植物检疫中截获有害生物10818批,属于禁止进境有害生物名单内的有441批次。其中,截获非洲大蜗牛、四带刺尾虎天牛、意大利苍耳、胜红蓟、红火蚁、双钩异翅长蠹、痔皮蠹等有害生物。7月16日,从日本进口的废料中截获痔皮蠹,是我国首例在进口货物中截获。8月31日,从日本进口的旧履带式挖掘机上中山局首次截获杂草种子意大利苍耳。在进境的蓝湿牛皮中连续两次截获红火蚁,属首次在进境牛皮中发现。从一批来自智利的鲜葡萄中截获活体长翅型繁殖蚁,属中山口岸首次截获有繁殖能力的活体白蚁。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散大蜗牛,在广东检验检疫系统尚属首次。在加拿大进口的全麦饼中发现成分配料中含有我国禁用的罂粟籽成分。首次从入境的膨化食品中检出禁止作为面粉处理剂使用的溴酸钾,在进口饮料中检出重金属铅含量超标。
全年检验检疫货物47.8万批,增长2.4%;货值129亿美元,增长14.2%。检出不合格商品2192批,货值1.03亿美元。完成健康检查3550人,发现有各类病例数2389人,预防接种197人。完成出入境人员检疫152万人次,汽车检疫5.6万辆,船舶检疫2.8万艘次,集装箱检疫124万标箱。签发出境货物证单约48万份,签发入境货物证单近10万份。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7.7万份,签发一般原产地证书5万份,签发其他区域优惠证书4109份,全年合计签发产地证书13.1万份。完成实验室检验检疫业务24766批,34882份样品,近13万个项目,增长近50%。其中有5次重大检出情况引起国家质检总局的重视,向全国发出预警通报。全年检出量比上年提高5倍,在广东局各分支局中排第二,获广东局2007年度进境动植物疫情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质检出一等奖。中山局被评为广东检验检疫系统2006~2007年度先进集体。
【通关模式改革】 推进以通关单联网核查工作和全申报工作为代表的通关模式改革。开发企业档案电子管理系统,配合推广应用电子监管工程,累计完成约2500家企业档案的建档工作。对18家已实施电子监管的大型企业实行“一单制”申报试点。利用中山局自主开发的全申报系统,在石岐办事处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升级推广。全面安装使用自行设计开发的检务与监管综合查询系统,实现对重点企业的有效监管,维护重点和监管黑名单企业共263家,重点监管商品228条。5月1日起,停止使用检验检疫工作流程表,缩短流程时间。实行进口食品口岸调离仓库存放管理制度,7月26日起,凡经局本部检验合格的出口食品,在各口岸出口报关前,须由口岸办事处再次查验。8月16日起,对由各口岸办事处受理报检的进入流通领域的进口食品(不包括非食用食品、食品容器、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调整为由局本部检务科统一受理报检。8月22日起,将原由局本部承担的出口蔬菜分散监装工作下放到坦洲办事处集中定点监装,改革出口蔬菜监装工作模式。按照“公司+基地+标准化”模式监管供港澳塘鱼,8月16日起,对所有供港澳塘鱼运输工具(包括车辆和船舶)实施检验检疫封识的管理,全年供港澳塘鱼5832批,重21015.2吨,货值3401.9万美元,无检出有药残问题。年底,建成大礼堂检验检疫电子监控中心,200多家大中型出口企业通过“两个认可”(即对生产企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水平的认可,对企业质量管理和检测技术人员的认可)考核,进入电子监管行列,对其中26家大型企业的关键控制点实施视频监控,随时查看企业生产情况。
【检验、监管与认证工作】 通过召开口岸查验工作现场会等形式,加强口岸一线查验和监管,效果显著。与企业签订认证合同76家。检出4批来自美国的2077吨进口棉花短重率近2%,长度品级严重低于合同品级规定,不符合率近100%,及时出具证书帮助企业向美国棉花供应商索赔,获赔金额近4万美元。查获以旧充新的汤口切断机,作退运处理。从进口数控车床发现夹带一台旧的空压机,依法作监督销毁处理。在已办理各项手续的“旧自动打毛机”中截获夹带1台未办理任何手续的旧3HP空气压缩机,按规定作销毁处理。检出1批新西兰进口羊毛短重450多公斤,短重率达2.3%。帮助中山首家禽蛋加工企业取得卫生登记证,这是去冬今春蛋制品“苏丹红风波”后中山辖区内首家成功获得禽蛋类及其制品出口卫生登记证的企业。修订《强制性认证产品岗位操作规程》、《关于规范对强制性认证产品目录外进口商品确认的通知》等制度,完成出口产品质量许可证认证工作,做好强制性认证产品的监管工作。
【产地签证管理】 1月26日,增加对外签发目的国家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FORM A证书。2月7日,首次签发中国—巴基斯坦区域原产地证书。8月上旬,首次对菲律宾签发FORM E证书。6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黄圃腊味地理标记产品的使用,9家企业获准在产品外包装上使用黄圃腊味地理标记。8月1日,启用新的产地证审签系统。8月27日,启动电子签证单证改革试点,选取30家符合条件的企业为首批试点,运行顺畅。全年完成产地证签证新企业注册268家。
【卫生检疫】 开展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微小气候监测和霍乱疫源检索工作。开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量化分级管理,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加强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工作,神湾办在进行本底调查时,捕获黄胸鼠和褐家鼠各1只,并首次鉴定出有体虱。中港办从美国进口的2个集装箱中截获1公斤美国大蠊,这是中山口岸首次截获如此大量的蟑螂。首次截获我国国内未见分布的医学媒介生物巨蟑螂,同时也属广东口岸首次截获。参与港澳-广东小型船舶卫生监督工作,得到香港方面的好评。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在口岸一线加强来自疫区的货物、交通工具、集装箱等的蚊媒监测工作。制定《中山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验检疫应急处理预案》和《中山口岸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应战能力。
【科技兴检】 5月下旬,《陆路二线口岸货物电子监管系统》获广东局“科技兴检”二等奖。承担的国家质检总局2006年度立项的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客运口岸卫生检疫快速电子查验和应急指挥系统的开发》通过专家组的鉴定,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6月21日,中山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获国家认监委颁发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价值近400万元的液相串联质谱联用仪投入使用,该设备使出口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绿霉素等项目检测可一次完成定性和定量。按照P2标准设计建成分子生物学检测室,可检测转基因、核酸和蛋白,转基因项目的开检,转变了过去送外检费用高周期长的局面。同时,改造1个血清实验室,用于禽流感检测。7月22日,局技术中心顺利通过CNAS第二次监督审核的现场评审,认可检测项目累计达到479个,涉及商品58大类。全年新开检40多个检测项目,主要包括灌溉水的重金属元素与理化项目、土壤的重金属、牙膏的二甘醇、玩具油漆涂层和油漆湿料的8种有害元素迁移量及总铅、以米制品类为主的食品中转基因(转基因的开检在广东检验检疫系统有能力开检的分支机构是唯一一家)、水产品中硝基呋喃4种代谢物、灯具防水试验等。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参加2007年“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能力验证,5个样品均获得PT成绩为100%的好成绩。2007年,获广东局计划项目立项4个,《进口旧机电产品检验监管系统的研制》获质检总局立项,《短时热气流加冷激处理对香蕉果实抗病性的调节作用》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属广东局首次。获“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农林重大生物灾害防控技术研究”子课题一项。9月26日,质检总局组织14国驻华使节以及欧盟使团一行参观局技术中心,获高度评价。质检总局副局长魏传忠陪同参观,也给予充分肯定。率先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范围内建立旅客护照样本数据库,完善旅检口岸疫病疫情防控的长效机制。
【报检单位管理】 全年受理报检单位登记注册申请750家,对报检员违规计分215人次。组织2次报检员资格全国统考。清查整顿13家代理报检公司,警告2家,对符合年审要求的10家企业进行了年审工作,10家企业均获得B级。严厉打击逃避法定检验检疫及买卖单证的违法行为,查处3宗以表外商品申报的方式逃避法定检验的行为,2宗持深圳局签发的通关单企图在中山口岸出口中山灯具产品的案件。全年共查处23宗违法行为,罚款人民币5.13万元。(黄国良)
附:2007年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主要领导名单
局 长:王龙贵(11月起高配至副厅级)
副局长:何小舟 曹小茂 刘国雄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王 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