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境检验检疫(2006)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7 【成文日期】2006-12-03 【点击率】2118次


【简况】 2006年,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全面改革以电子化为基础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模式和通关模式。以细节管理为切入点,完善工作质量的长效机制,确保工作质量。加强行风建设,争当检验检疫排头兵,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全年检验检疫货物46.7万批,比上年增长8.35%;检验检疫商品总值113.1亿美元,增长17.8%;检验检疫费1.32亿元。检出不合格商品443批,货值1805万美元。签发普惠制产地证书72723份,签证金额16.1亿美元;签发一般原产地证书46492份,签证金额13.4亿美元;签发出境货物证单451252份,签发入境货物证单118566份。与企业签订体系认证合同40家,完成评审36家。完成检测业务18488批、25736个样品,取得88313个项目数据。受理报检单位登记注册申请804家,办理报检员登记注册1456份。8月,成立神湾、三乡、古镇、沙溪办事处(副处级)。


【检验检疫】 全年截获有害生物2142批次,其中,禁止进境有害生物439批,一般性有害生物1703批。完成健康检查3639人,发现各类病例数1635人,预防接种151人。出入境人员检疫1432883人次,汽车检疫52229辆,船舶检疫27959艘次,集装箱检疫1165172标箱。11月10日,从1名来自泰国的旅客携带的行李中截获4盒辣椒,截获国家禁止进境的二类危险性有害生物辣椒果实蝇,成为中山局首次截获辣椒的果实蝇。多次在出口冰淇淋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进口工业奶粉中检出坂崎肠杆菌,在进口水产调味品中检出重金属镉超标。


【推广应用电子监管工程】 制定推广工作方案,举办15期培训班,培训业务科室和企业人员2000多人次。获得“两个认可”(即对生产企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水平的认可,对企业质量管理和检测技术人员的认可)资格的企业100多家,应用实施数据监控的企业100多家,实施数据监控的企业主要是工业品企业,安装软件企业400多家。制定电子监管操作工作指导书,规范各部门运用电子监管的操作方法,及时协调解决电子监管推广系统、废旧物品电子监管系统、执法监管系统与CIQ业务管理系统的业务或流程问题;12月25日建成视频专网,改造各口岸全球眼视频监控平台。建立企业档案,完成辖区内2130家出口企业检验检疫档案的整理、入库工作,形成集中管理、综合利用、便利高效的管理模式,实现对进出口企业的连续性监管。


【评审出口免验企业】 配合地方名牌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扶持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在积极配合开展电子监管的企业中推行出口免验制度,帮助企业提高出口产品质量,让示范企业享有出口免验优惠待遇。广东美的(中山)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出口免验试点企业,并顺利通过广东局组织的初审和国家总局组织的评审,于11月25日参加在广州举行的由国家质检总局向出口免验企业颁证及授牌仪式,成为获得全国首张出口风扇免验证书的企业。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第二家出口免验试点企业,于11月17日通过广东局组织的出口免验初评,12月22日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免验专家审查组的现场评审,成为全国首家电机类出口免验企业。


【深入开展争创管理示范局活动】 2月,召开2006年争创管理示范局动员大会。以细节管理为切入点,在业务工作中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不断完善工作质量的长效机制。全年在运行管理体系文件的同时作修订完善,重新校对原有文件,重点修订体系运行类文件,调整岗位设置,增加科技制度类文件。根据《岗位设置编码规则》的调整,缩减岗位职责,将文件总量由原来的222个压缩为201个。细化工作指导,将文件总数从201个增加到207个。修订和印刷第三版争创管理示范局体系文件,并于12月启用。坚持工作质量的自查机制,每季度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12项内容的考评。5月16日,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中国国门时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中山局开展争创管理示范局活动所取得成效,并从7个方面陆续对该管理模式进行报道。9月21日,举行“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先进单位”挂牌仪式,由广东局局长仲德昌和市长陈根楷共同揭牌,接受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汤炳权发来的贺电。12月4~5日,广东检验检疫局(下称广东局)工作检查组对中山局工作进行检查,对局党组进行测评,走访中共中山市委、市政府,听取中山60多家大型企业对检验检疫工作的意见,对中山局作出“讲和谐、抓创新、重沟通、立丰碑”的高度评价。


【提高检出率】 采取四个紧紧盯住措施(即紧紧盯住敏感商品不放松,紧紧盯住敏感部位不放松,紧紧盯住敏感问题不放松,紧紧盯住敏感岗位的工作人员不放松。)提高检出率。针对进口废物出量大、来源广、产地多、种类繁多等特点,加强检验监管进口废物,有效堵住“洋垃圾”,提高进口废物的质量。规范截获的进境植物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的送样、鉴定和上报工作。加强源头监管,确保供香港、澳门蔬菜的安全卫生,局领导多次带调研组深入出口菜场调研,警示企业规范蔬菜的种植、施肥和用药,3次召开蔬菜出口公司、菜场、收购站企业座谈会,与企业签订出口蔬菜质量承诺书,对出口菜场采取动态管理,全年取消3家不符合要求菜场的出口资格。规范出口木质包装的使用管理,加强对进口木质包装的监管,5月17日,首次在加施专用标识(IPPC)的从台湾进口的木质包装上截获双钩异翅长蠹。加强对进境空集装箱的检验检疫,3月7日在由中山港入境的一个空集装箱中查获种类多、情况复杂的生活垃圾重达410公斤,从中发现大量的蝇蛆和蝇类,在中山口岸历史上尚属首次;在小榄口岸查获5批次来自台湾随船熏蒸而未散毒的集装箱。


【建立动物安全质量控制体系】 开展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安全质量控制体系研究,建立源头控制、过程监测、全程监控的监管机制。强化源头把关,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加强监管与控制全过程,全年出口的水产品无一例被国外检出药残和致病菌。11月22~23日,在中山召开的广东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工作会议推广了中山经验。11月23~27日,香港食环署4次抽取中山36个出口塘鱼样本检测孔雀石绿(显色和隐色)、硝基呋喃代谢物和绿霉素3个项目,均未检出含有违禁药物残留;11月底,由于受国内某地区输港淡水鱼在香港被抽检出含有违禁药物残留的影响,香港开始暂停内地淡水鱼输港,持续时间约两周后,至12月15日,中山首批塘鱼恢复供应香港;12月22日,经香港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副秘书长卓永兴一行到中山察看出口塘鱼养殖情况后,认为中山出口的塘鱼安全、卫生。全年在49批进境水产品中检出有毒有害物质9批。
  2月17日,制订《中山局进出境农产品企业注册/备案初审工作管理程序》,对18家养殖场、种植场进行严格分类管理。加强巡查注册猪场,完善猪场防疫措施,有效防止发生猪高热病。8月22日,借鉴国外先进做法,探索建立供港澳活畜禽养殖场协管兽医制度。修订完善《中山局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试行)》,建立健全动植物检验检疫应急体系。制定防治禽流感的措施,对供港澳活禽注册场实施严格管理,确保供港澳活禽注册场的安全。3月8日,澳门民政总署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张素梅一行5人到访中山,与广东检验检疫部门商讨广东活禽继续供澳问题,并现场考察供港澳活禽注册养殖场,认可中山输澳活禽的质量,决定广东活禽继续输澳。在此期间,中山活禽一直正常输澳,并没有因广州发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事件而停止输澳。3月26日,中山恢复对香港供应活鸡,成为广东恢复对香港供应活鸡后首批出口的地区之一。
  12月初,根据香港《联合早报》、《文汇报》等新闻媒体:“受重金属污染,广东有毒蔬菜销往澳门”的报道。于12月18~19日,抽取出口菜场的涵盖所有出口蔬菜品种的菜地的样品83个,进行重金属(汞、铅、镉)含量检测,全部符合国家标准,未发现重金属超标情况。


【规范管理报检单位及其报检行为】 严格落实代理报检单位及凭证报检管理,促进代理报检市场的健康发展,对261名违反管理规定的报检员按规定进行扣分处理并通报。全面启动报检员证年审工作,全年举办2次全国报检员资格考试,2169人参加,至年底全市3000人有报检员资格,其中已注册的报检员2378人。成立“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五五”普法工作规划;中山局被评为广东检验检疫局法制工作先进集体,王龙贵被评为法制工作先进个人。全年查处行政违法案件8宗,执行处罚罚款23.43万元;以简易程序完成当场处罚案件16宗,罚款1.55万元。


【检务与产地证管理】 协调理顺部分出口商品的预检报检工作,解决凭单换证核销过多和统计数据重复的问题。组织编写检务工作培训教材,分期分批分岗位完成对空白证单管理员、计费人员的培训。全面清理CIQ空白证单库存情况,解决CIQ系统空白证单库存量与实际库存量存在差异问题,规范空白证单的管理。规范管理签证印章的使用,全面核查和登记全局签证印章,及时纠正不符合使用范围和规定的现象。统一印制使用规范的证单稿,确保证单稿面整洁美观,核签手续齐全。完善报检单证流向登记工作,避免单证滞留和遗失后责任不明。加强管理异地流向入境货物的受理报检单位,有效扼制逃漏检行为。1月16日,将各口岸的集装箱申报工作统一在CIQ系统内进行申报、计费和出证,结束全局口岸办事处集装箱申报不统一的局面。11月30日起,广东局调整《出境货物通关单》的通关区域,即广东局属下各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出境货物通关单》可在各海关通关,受惠的中山出口企业达3000家。
  改革产地证签证工作成效显著。7月3日始,集中统一对外发放产地证书,各办事处不再负责发放证书,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签证工作质量。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企业申办《曼谷协定》优惠原产地证书。10月1日起,开签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明书FORMF和《亚太贸易协定》原产地证书。
  中山申办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10月12日,在黄圃镇举行的2006年中国国际食品经贸洽谈会上,黄圃镇黄圃腊味获国家质检总局颁发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牌匾,成为中山首个正式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


【检验、监管与认证】 加强检验监管进口机电产品,实施备案前初审、报检前办理联系函制度、检验联系单制度和企业进口设备登记制度等举措,解决企业分批进口成套设备逃避检验的问题,加强管理入境流向设备。开展出口危险货物包装容器检验监管工作,3月26日,帮助企业成功取得珠三角地区首个喷雾罐类出口危险包装《质量许可证》;探索检验监管出口机电产品的新做法,制定《中山局型式试验模式下的产品检验监管规定》,强化管理风险警示通报产品。对出口服装和纺织品采用“专项检测+过程监督检验”的模式,开展进口纺织品企业备案登记,重点监管生产过程和检测安全、健康、卫生、环保和反欺诈项目;检验监管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检查19家出口食品包装生产企业;抽查进出口木制品中的有害物质,提高进出口木制品的合格率;加快进出口食品、化妆品的标签审核速度。
  加强认证监管,做好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的定期“拉网式”监督检查,检查企业72家;开列在2005年体系运行中存在较多问题的企业“黑名单”,分类管理获证企业;开展出口产品质量许可证等认证工作,8月中山首家自行车生产企业获出口产品质量许可证;开展玩具产品强制性认证宣传活动,专项整治电线电缆等5类28种强制性认证产品;加强对认证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认证活动,调查古镇ETS认证中心。2006年,中山局获广东局授予2005年度卫生注册先进工作单位和两个认可推广先进工作单位称号。7月14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向中山乐美达儿童用品有限公司发出全国第一张童车类3C认证证书。


【完善卫生检疫长效把关机制】 加强卫生检疫监管能力建设,完善中山口岸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项预案,8月17日在神湾港成功举办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习。在中山港、小榄港和神湾港等口岸开展鼠类、蚊类、蚤类、螨类等媒介生物的本底调查,于7月7日在中山港捕获黄胸鼠2只,首次鉴定出纳厉螨,填补中山口岸螨类本底调查的空白。加强监测传染病,完善人禽流感、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控体系,检查发现禁止入境疾病梅毒31例、开放性肺结核7例;9月,快速确诊并遣返一名入境的津巴布韦籍女性HIV感染者,成为中山遣送境外人员HIV感染者的第四例;完成旅检入境通道视频语音监控辅助查验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工作,旅客禁止携带物的截获率提高30%。加大力度防控登革热病,收集禽间禽流感和人间禽流感的信息和资料,储备知识和技术;成立中山口岸食品卫生监督分级管理工作小组,加大对出入境交通工具、集装箱、废旧物品、口岸公共场所和食品卫生等的卫生监督力度;制定《中山局卫生处理事故应急预案》,加强监督管理卫生处理。10月1日起,启用新版健康证和印章。11月23日,通过由卫生部等5个部局组织的全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督导检查。11月26日,保健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2006年度质量考评和能力验证的现场核查。


【科技管理与实验室建设】 全年累计投入资金836万元,加强实验室建设,新增仪器设备166台。保健中心临床检验类实验室被广东局确认为区域中心实验室。6月,广东局RoHS检测工作会议一致通过中山局技术中心可开展RoHS指令检测,并向国家质检总局推荐成为全国RoHS检测指定实验室。6月1日,中山局技术中心被广东局指定为全省3个纺织品、服装生态安全检测指定实验室之一。3月建成分子生物检测系统,开展植物病毒检测。率先在检验检疫系统初步完成对三叶草斑潜蝇与美洲斑潜蝇这2种近缘种昆虫的分子鉴定。全年新增开检近30个项目,其中禁用偶氮染料、染发剂中对苯二胺、食品中抗氧化剂TBHQ等项目的开检结束中山分包检验的历史,节省检验费用、缩短检测周期,提高工作效率。开展酒中赭曲霉毒素检测,是广东局内唯一具有该项目检测能力的实验室。开展外来有害生物监测工作和动植物残留监控工作,于1月在国内首先发现和鉴定出三叶草斑潜蝇。完成《棉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的化学定量方法》和《涂层织物定量分析的研究》研究,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委托的成果鉴定,其中《棉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的化学定量方法》获2006年度广东局“科技兴检”奖二等奖。探索口岸监管新方法,开发陆路二线口岸货物监管系统,从7月20日起试运行,建立严密监管、快速核放的监管模式。3月,在来自越南的冻叉尾鱼片中检出隐色孔雀石绿,该结果被国家质检总局风险预警采用,在全国首次检出进口叉尾鱼中的孔雀石绿。被评为广东局“科技兴检”先进集体,王宏被评为广东局优秀科技管理工作者,陈定虎被评为广东局优秀科研工作者,共有6位科员工作人员进入了广东局科技委下属专业组。(黄国良)


附:2006年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主要领导名单

局 长:王龙贵

副局长:何小舟 曹小茂 刘国雄

上一篇: 出入境检验检疫(2005)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出入境检验检疫(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