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2001年,全面贯彻全国、广东两次局长会议和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以总书记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等视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时的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广东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强化工作质量严把国门的措施》,以总理朱镕基提出的“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严格把关,保国安民”为目标,依法行政、从严治检,实现工作重点向工作质量方面转移;同时,规范财务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开展政务公开活动,两个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2001年,共完成出入境检验检疫19.26万批,商品总值40.33亿美元;其中出境检验检疫4.51万批,商品总值9.77亿美元;进境检验检疫14.76万批,商品总值30.57亿美元。检验发现不合格商品约100批;检验检疫出入境船舶25315艘,出入境车辆55793辆(次)检疫出入境动植物及其产品7581批,总值596.18万美元;检疫发现病虫害96批;完成出入境人员监测体检2687人次,预防接种1246 人次,发现各类疾病319例。协助海关等部门完成委托鉴定1663批。完成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质量许可证考核28家,完成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59家,完成ISO9000质量体系评审12家。对外签发普惠制产地证书4.56万份,签证金额11.2亿美元;签发一般原产地证书2.99万份,签证金额9.50亿美元;完成新增产地证企业注册调查226家。
【队伍建设】 加强廉政教育,强化干部队伍管理。2001年3月15日,召开全局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传达了全国检验检疫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和广东检验检疫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部署中山局2001年的纪检监察工作,加大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力度,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执法监察。制定《中山局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制度(试行)》,建立拒收红包(礼品)、因私出国护照、赴港澳通行证、处级领导干部廉政卷宗等登记制度,运用集中学习、分组讨论、观看专题片等方式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和“四信”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局全年拒收红包50人次,拒宴请12人次,上交红包10封,共计人民币3200元。
加强人员业务培训。2001年开展普及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知识的培训工作,至年底,领导干部、从事业务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干部都掌握WTO的基本规则,基本能按照世贸规则开展检验检疫工作。化纺科先后派员参加了铅镉溶出量检测培训班和进口食品、化妆品标签审核培训班;机电科派员赴北京参加国家局举办的出口灯具产品检验培训班,以提高对出口灯具产品的检验把关水平;食检科先后派出数人次参加相应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培训班及有关仪器操作培训、派出2人次参加省局举办的评审员培训活动、派出3人次参加国家局、省局举办的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的培训活动;动植检科也派出实验室人员参加了禽流感检测的培训。开展“电子签证”工作和中国检验检疫(CIQ)2000试点工作后,开通局内部网络和内部电子邮件系统,提高办公自动化程度,每名干部职工都能熟练使用电脑办公。
【狠抓工作质量,落实责任追究制】 确立进出口商品风险评估与分级放行机制,以保证检验检疫工作质量。加强对由美国、日本等国进口的木质包装和旧机电产品及废纸、出口动植物及产品、食品、小家电、电池、危险品包装等的检验检疫。
落实《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工作质量事故责任追究规定》,局领导分别与各自分管部门的负责人签订工作质量责任书,成立工作质量督查领导小组监督检查具体工作质量。各部门也将检验检疫工作责任落实到岗、到人,消除工作质量的各个环节的不安全因素,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内部管理。2001年,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计算机病毒防护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互联网使用安全的紧急通知》、《关于印发〈中山检验检疫局各类文件归档和不归档范围〉的通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和操作规程,提高工作质量。
中港办旅检科根据实际制订《中山港旅检科工作制度》、《中山港旅检科安全工作制度》、《旅检岗位职责》、《交通安全制度》、《现场呕吐操作规程》和《可能被霍乱病原体污染物体的消毒方法》等制度,动植检科制定《供港澳动物检验检疫监管细则》、《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供港澳活畜禽疫情报告责任书》、《供港澳活畜禽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熏蒸/消毒管理细则》、《出口木制品(包括藤、草制品)检疫监管细则》、《出口干杂货检疫监管细则》、《中山出口蔬菜检验检疫与监督管理细则》等。
加强业务协调,理顺部门关系。成立了检验检疫业务协调办公室,制发《检验检疫业务协调制度》,全面启动CIQ2000,调整各部门检验检疫业务,重点完善了局本部检验检疫科室与口岸办事处在进口检验检疫业务的分工,形成多个业务协调备忘录及业务协调会会议纪要,使业务工作有章可循。如:化纺科和食检科妥善解决了出口食品磷酸和皮革服装、羽绒服装检验协调问题,机电科与检务科按照出口法定检验的小家电产品目录落实了出口小家电产品的凭证报检工作,加强了对小家电出口产品质量的监管。坚持业务交流检查机制,指定一名局领导,定期检查全局各部门业务,重点检查检验检疫工作与收费和业务证单及财务收据的使用情况。
【加强卫生检疫监管】 针对国外登革热和霍乱传染病疫情,贯彻实施上级部署的各项检疫措施,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疫情的最新变化,采取相应的检疫措施,指导各口岸办事处开展传染病的检疫查验工作,防止疫病的传播。为防止炭疽病通过国际邮件传入,加强与邮政部门的联系,加大宣传的力度,通过咨询和发放宣传资料的方法提高人们防治炭疽的能力,并及时处理了一宗可疑邮件,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
9月,针对东南亚登革热疫情流行的情况,在广东局卫生监管处的指导下,在中山港口岸和小榄港口岸开展伊蚊密度的调查和控制的工作,初步掌握了伊蚊在两口岸的孳生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蚊虫密度控制在安全水平以下,同时开展登革热IgG检测,在已完成的32份血清检测中没有发现阳性个案,有效防止登革热在中山口岸的传播。
【强化动植物检验检疫监管】 加大对供港澳活畜禽注册场和蔬菜注册场的监管工作。根据国家局、广东局的要求,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规范注册场的生产管理、日常防疫消毒、动物疫病的防治、疫苗使用、药物与饲料的管理、注册场兽医等工作。隔天派人下场采血、出口前检疫与监装,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落实供港澳活畜禽的检验检疫工作。要求注册场专人负责及做好原始记录,促进活畜禽的顺利出口。派专人负责蔬菜的农残检测和注册场蔬菜场的监管,规定各菜场农药的采购、保管、施用、检测及蔬菜的采收规范,每月监督检查所辖菜场、收购站,加强检测现场农残,不定期抽样送省局进行农药检测。从8月起开始调查注册场蔬菜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掌握菜场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动态。
加强对供港澳鲜活水生动物检验检疫管理。着重抓实验室检验与养殖场的检疫监管,每周派人到养殖场采样进行实验室检测,不定期对养殖场检疫检查,了解养殖场的生产经营、日常管理、疫病的防治、药物与饲料使用、水质等方面情况。
加强对进口原木、出口木制品、出口干杂货的检疫监管。贯彻国家检验检疫局、海关总署、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外经贸部联合发布的2001年第2号公告的精神,切实加强对进口原木的检疫把关工作,力争在严格把关的同时,尽量考虑到服务货主。加强了对出口木制品(包括藤、草制品)、出口干杂货的检疫监管防止有害生物的传出。定期抽查出口公司的仓库、加工厂与货物,整改不符合检验检疫要求和规定的仓库、加工厂。对要出具植物检疫证书的货物批批查验,必要时抽样保存,认真填写检疫监管记录。
规范熏蒸/消毒管理。随着欧盟对我国出口木质包装要求的提高,增加了在木质包装熏蒸/消毒处理方面的业务量。为保证严格按照熏蒸/消毒前预检、熏蒸/消毒处理和熏蒸/消毒后出证监管3个步骤,安全、有效、有序地进行熏蒸/消毒工作。
开展实蝇监测与残留监控工作。根据广东局统一布置,成立实蝇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和实蝇监测办公室,部署落实中山局的实蝇监测工作,建立了150个地中海实蝇诱捕点、80个桔小实蝇诱捕点、70个实瓜实蝇诱捕点和40个蛋白诱饵诱捕点的实蝇监测体网。成立中山局出口动物及动物源食品残留物质监控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定了6家养殖场为监控点,建立抽样企业残留监控档案,保证按时完成出口动物及动物源食品的残留物质监控工作任务。
【检验监管涉及安全、卫生的敏感商品】 重点检验监管出口灯饰灯具、玩具、小家电和进出口电池。加大对出口灯饰灯具的产品质量特别是安全性能的重点检验监控,做好出口玩具的监管工作,实施出口玩具质量许可证制度,下厂检验布绒玩具的卫生情况,督促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实行《进出口电池产品备案书》制度,对可能含汞的锌锰干电池等产品按规定一律进行抽封样送至广州局轻工实验室进行检测,不予办理不合格产品进出口放行,确保了进出口电池产品的环保性能;落实出口打火机的检验监管工作,配合广东局做好企业注册考核工作,控制出口打火机的安全质量;坚持对所有出口小家电产品都抽封样送至广州局电气安全实验室进行全项目型式试验,不予办理测试不合格出口放行;对出口轻工机电产品也实施检验与监管相结合的办法,重点检验监控涉及安全和环保的产品,严格把关,提高自验率,加强实验室检测,有效地保证中山地区的出口小家电和轻工机电产品的质量。
加强进出口食品的检验监管。严格落实“凭证报检”原则,对于没有“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证书”的企业一律不接受其出口食品报检。加强现场检疫和检验工作,及时处理了进口鱼翅中带虫的问题;由局本部受理乳制品及保健食品进口报检业务,加强对该类食品的监督管理。
检验监管对出口陶瓷和化妆品。针对陶瓷出口批次多、款式杂、批量少、出货期紧的特点,按照《中美谅解备忘录》和国家局有关规定,采取“检”与“管”并重的方式,监管对企业和原料验收、工艺流程及产品检测。重点检验工厂的试烧制品,尽量把质量隐患消除在批量生产以前;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局21号令,积极宣传进出口化妆品的标签审核,严格检验产品的卫生指标,使自检率超80%。
对出口纺织品服装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审核并颁发二类企业资格给质量管理有一定基础、产品质量稳定的申报企业,采取凭报验手册报验的方式;分层管理三类企业,对货值小的、有买方代表签字验收的或提供买方查货OK报告的凭认可质检员签名的厂检合格单放行。其余采用自检方式,较好地落实了检验与监管并重的方针,促进了检验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加强认证监管】 2001年,大规模调整出口质量许可证认证工作,采用内部工作协调函的办法,缓解了出口质量许可证管理规定中出证时间长的矛盾,方便企业及时出货,完善对出口生产企业的监管,得到了广东局工作检查小组领导的肯定与支持。2001年,共受理灯饰、风扇生产企业办理出口质量许可证的申请近180家,其中接受广东局评审组评审近30家,通过评审等待发证的企业有28家;受理出口纸类包装生产企业办理许可证申请174家,已评审32家;受理电子、玩具、机械类产品生产企业的该项申请74家,其中电子类企业通过评审有5家,机械类企业通过评审有5家,玩具类企业36家,陶瓷类1家。
加速对食品卫生厂库的卫生注册、登记评审考核工作,使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能尽快获得出口报检资格,促进中山外贸经济发展。2001年,与广东局评审极配合,共完成出口食品厂库卫生注册登记45家,要求企业迅速整改考核评审中发现的问题,确保有关食品的质量与卫生。
狠抓报检员注册、登记与管理工作,9月底,完成第一期报检员资料的输入、归档工作,并制作发放正式和临时报检员证约2000余份,规范了报检秩序,提高了报验效率。制定了《中山检验检疫报检员管理试行办法》、和《加强报检员管理方案》,成功利用CIQ2000业务管理系统进行新报检企业的登记注册和查询工作,保证新报检企业能够及时报检,不延误出口时间。全年共接受报检单位登记注册1500家,发放登记证明书1034份。另外还加强了CIQ标志的管理,实行专人专管,做到“账、财、物”对应,发放时凭检验检疫合格证书发放。标志发放后能做到批批现场监贴,共发放了130多万枚,未发现有违规行为。
随着中山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进出口业务日渐增多,个别企业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违反检验检疫法规的事件时有发生。2001年共查处违法违规案件5件,罚没人民币6.75万元,移送一件至广东局立案查处,一起移交至中山市工商局处理。执法人员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在法定期限内对违法单位和个人发出行政处罚告知书与决定书,维护国家正常的外贸管理秩序。
积极参加了中山市政府组织的统一打假行动,涉及产品有食品、化妆品、农贸、药品、酒类、食盐、烟草;3次联合中山市工商局对进口化妆品、食品加贴标志情况进行检查,未发现有违规行为。8月中旬,接到广东局转发的国家局《关于专项打击批发销售国外旧服装的通知》(质检办[2001]6号)后,会同中山市工商局开展了一次为期5天的对中山市9个服装批发市场进行检查的活动月,检查中山市内的7家冻库的进口肉类产品,查获3吨禁止进口的鸡爪、鸡翼,交由市打假办统一销毁等。
全面开展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广东局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会议召开后,4月17日,中山市成立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办公室。积极主动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广东评审培训中心联系,多次派人参加国家局CQC组织的主任审核员培训班,建立了以1名主任审核员为龙头、3名审核员、5名见习审核员为骨干的审核队伍,2001年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办公室代表CQC广东评审中心与21家企业签订了认证合同,现场审核12家企业的2000版ISO9001证书。
【实施科技兴检战略,加快信息化工作步伐】 2001年五月,在完成了局本部和各办事处的广域网连接,并先后在古镇、沙溪、三乡、坦洲、小榄和中山港等办事处、检验检疫办公室安装了CIQ2000系统,完成了所有办事处的CIQ2000系统上线工作。
中山检验检疫局被定为广东局电子报检、电子转单电子签证试点单位后,及时组织人力对CIQ2000系统进行升级,开展了电子报检、电子转单的技术培训,派出技术人员到业务工作一线指导电子报检、电子转单,保证了电子报检、电子转单工作的顺利实施。1月18日在局本部开始试行电子签证,然后分批、分阶段逐步推广,并于7月1日全面实施。开展电子签证以后,签证速度大大加快,由原来手工申报的2个工作日缩短为4个工作小时。按国家局的安排,九城单证和榕基易检两家软件供应商也在检验检疫局的帮助下顺利地开展工作,并形成竞争局面;目前,中山地区开通电子报检,电子签证的企业已达380多家。电子转单的实施,缩短了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之间的联系时间,外贸企业拿着凭单号和密码就可在口岸局换发通关单,省去了传送换证凭单及申报的手续。广东省境内均能进行电子转单。2001年,电子转单转出批次861批、电子转入批次187批。“三电工程”的开通,为企业和检验检疫机构架设了网上桥梁,同时为企业节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中山市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实验室注册考核工作】 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校准工作,特别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如原子吸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使仪器保持最佳状态;申购新配量原子吸收光谱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纺织品拉力机等,改造食品检验和卫生检疫实验室,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后,顺利通过了国家局艾滋病考核小组的考核,提高了艾滋病抗体的检测水平。根据广东局《关于加快实验室注册认可工作的通知》精神,化检实验室和食品检验和卫生检疫实验室做好实验室注册的准备工作,分别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按照ISO/IEC17025国际标准编写了实验室质量手册,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按照广东CIQ系统区域重点实验室的要求为发展方向,并拟于2002年初申请CIQ实验室注册。
【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外经贸发展】 继续推广和完善“电话”、“传真”及“电子报检”、“电子签证”等办公措施,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新事新办”、“全天候”、“无假日”服务,以“提高效率、减少环节、方便进出、搞好服务”为核心,为各进出口企业服务;积极向企业宣传普惠制政策,帮助企业充分利用普惠制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享受进口国关税优惠,扩大出口;利用推行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帮助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利用检验检疫部门的信息、人才、技术优势,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为企业提供咨询和服务,帮助企业创名牌。
【加强财务管理】 2001年财务部门严把质量关,特别是在原始凭证的审核方面,对不合规、不合法的凭证,一律退回或要求更正补充,严防不合格的票据进入核算程序,确保原始凭证的工作质量;从计划的完成、支出的管理、票据的领购、会计档案管理等方面始终把质量摆在首要位置:在计划管理上,始终维护计划的严肃性,使各种收入能够严格按照计收费标准,用财政部统一印制的收费收据收费,统一缴入财政专户,没有截留、隐瞒、转移、私分检验费情况。积极配合审计部门,成立了财务自查自纠领导小组,圆满地完成财务审计工作。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检验检疫新形象】 围绕该局的中心工作,继续加强垂直管理体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不同时期的时势政治教育,重点开展了对总书记江泽民提出的“五种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的宣传和学习活动;深入开展了以“青年文明号”创建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创建活动以及职业道德教育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活动。小榄办于3月7日顺利通过了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年度检查考核,代表中山局出席广东检验检疫系统“青年文明号”现场推进会,中山港办事处举行了省级“青年文明号”揭匾仪式,近日又顺利通过了年度复审工作;检务科被中山市团委授予“示范青年文明号”的牌匾。发挥党总支、团总支、工会和妇委会的作用,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文娱活动,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局团组织编辑出版了《青春园地》团刊,举办了“立志展风采读书月”活动。“七一”前后,党总支组织全局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分批到井冈山和韶山参观了革命老区,过一次有特殊意义的民主生活,还积极派人参加广东局和广东省的活动,组队代表中山市参加全省“四信”知识竞赛,通过这些活动展示了我局干部职工的良好精神风貌,强化了思想作风建设,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冯友平)
附:2001年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副局长名单
局 长:马锦榆
副局长:何小舟 曹小茂
|